笔趣阁 www.biquge0.info,草上飞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期高端访问,访问的对象是俄罗斯“体操皇后”霍尔金娜。
在访问的过程中,主持人水均益按照中国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育子观,认为像霍尔金娜这样的“高端人物”在培养孩子成材方面一定有非同一般的设想,瞅准机会,问了一句:孩子准备如何培养啊?
霍尔金娜的反应和回答令水均益感到意外,也让观看节目的我感到意外。
镜头前的霍尔金娜魅力依旧,像她这般优雅的人物岁月洗不去她的光彩,只是“冰美人”因为儿子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温暖可亲。提到八个月大的孩子,她满脸幸福满足,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她似乎不再是一个曾经多么辉煌的“体操皇后”而仅仅是一个平凡、安静的母亲,现在儿子就是她的一切,在家育儿是她目前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面对这个顽皮而倔强的孩子,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既然有人问了,她就原原本本地回答:放心吧,我会用我全部的身心把他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
仅此一句,霍尔金娜回答得非常坦然自信,非常真诚实在,没有主持人和观众想要的“高端”回答,只有一位普通母亲纯粹的爱和期望。
但仅此一句,就够了,就足以震撼人心。
我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有机会结识更多家长。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培养孩子方面,跟霍尔金娜的育子观和价值观绝不一样,更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正直、普通的人。我曾经看过一份调查,孩子们被问到“你将来最想干什么”时,纷纷回答“当明星”、“当富豪”、“当大官”、“当科学家”等,没有人回答“当农民”、“当工人”、“当普通劳动者”这样的理想选择显然是有问题的,反应出我们的家教、学校教育和社会导向都存在偏差。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尽早出名,出大名,一些父母不但将孩子的弦越拧越紧,甚至到了即将崩溃的边沿,而且自己也做出了很大牺牲。作家吴若增在毁灭式的教育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位母亲:为了将儿子培养成为一名神童,让将来的儿子成为一名科学家,她抛弃了自己的追求,全天候关心、照料、监管和督促儿子。儿子确实很听话,也做出了一些非凡的成绩,17岁那年便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但问题也在这时显露出来。儿子离开家人之后,变得行为怪异,生活不能自理,社会交往不知怎样进行,甚至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言语木讷,研究生院只好令其退学。这个打击,对这位母亲来说近乎致命。她泪流满面,自言自语:“我儿子怕是当不成科学家了。”但她却并没有反思什么,仍然要求儿子继续原来的培养目标,她自己则仍然在旁边对儿子严防死守
吴若增在文中叹道:这么好的一个孩子,算是让处在“高端”状态的母爱给毁了,同时也毁了她自己,这是她万万想不到的。对这种“毁灭式的教育”吴若增一再强调告戒:“鉴之。鉴之。”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快乐和活力,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为平凡而骄傲。这切中了“高端”母爱的要害,同样需要“鉴之,鉴之”
在“功利化”时代里,母亲能够给孩子一种“平凡的职业之爱”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习惯恨铁不成钢、将压力强加给孩子的母亲应该向霍尔金娜学习,在她眼里,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最重要,哪怕将来孩子很平凡,也依然是她的最爱,就像有人向杜鲁门的母亲恭贺她有一个值得骄傲的总统儿子,她则庄严地回答:“我还有一个同样值得骄傲的种土豆的儿子!”
是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职业,哪怕再平凡普通,也有存在的必要,也能做出非凡的贡献,其中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孩子将来能够靠正直的劳动幸福、快乐地生活,不管是“当总统”还是“种土豆”都应该被母亲视为骄傲,视为最爱。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期高端访问,访问的对象是俄罗斯“体操皇后”霍尔金娜。
在访问的过程中,主持人水均益按照中国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育子观,认为像霍尔金娜这样的“高端人物”在培养孩子成材方面一定有非同一般的设想,瞅准机会,问了一句:孩子准备如何培养啊?
霍尔金娜的反应和回答令水均益感到意外,也让观看节目的我感到意外。
镜头前的霍尔金娜魅力依旧,像她这般优雅的人物岁月洗不去她的光彩,只是“冰美人”因为儿子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温暖可亲。提到八个月大的孩子,她满脸幸福满足,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她似乎不再是一个曾经多么辉煌的“体操皇后”而仅仅是一个平凡、安静的母亲,现在儿子就是她的一切,在家育儿是她目前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面对这个顽皮而倔强的孩子,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既然有人问了,她就原原本本地回答:放心吧,我会用我全部的身心把他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
仅此一句,霍尔金娜回答得非常坦然自信,非常真诚实在,没有主持人和观众想要的“高端”回答,只有一位普通母亲纯粹的爱和期望。
但仅此一句,就够了,就足以震撼人心。
我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有机会结识更多家长。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培养孩子方面,跟霍尔金娜的育子观和价值观绝不一样,更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正直、普通的人。我曾经看过一份调查,孩子们被问到“你将来最想干什么”时,纷纷回答“当明星”、“当富豪”、“当大官”、“当科学家”等,没有人回答“当农民”、“当工人”、“当普通劳动者”这样的理想选择显然是有问题的,反应出我们的家教、学校教育和社会导向都存在偏差。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尽早出名,出大名,一些父母不但将孩子的弦越拧越紧,甚至到了即将崩溃的边沿,而且自己也做出了很大牺牲。作家吴若增在毁灭式的教育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位母亲:为了将儿子培养成为一名神童,让将来的儿子成为一名科学家,她抛弃了自己的追求,全天候关心、照料、监管和督促儿子。儿子确实很听话,也做出了一些非凡的成绩,17岁那年便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但问题也在这时显露出来。儿子离开家人之后,变得行为怪异,生活不能自理,社会交往不知怎样进行,甚至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言语木讷,研究生院只好令其退学。这个打击,对这位母亲来说近乎致命。她泪流满面,自言自语:“我儿子怕是当不成科学家了。”但她却并没有反思什么,仍然要求儿子继续原来的培养目标,她自己则仍然在旁边对儿子严防死守
吴若增在文中叹道:这么好的一个孩子,算是让处在“高端”状态的母爱给毁了,同时也毁了她自己,这是她万万想不到的。对这种“毁灭式的教育”吴若增一再强调告戒:“鉴之。鉴之。”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快乐和活力,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为平凡而骄傲。这切中了“高端”母爱的要害,同样需要“鉴之,鉴之”
在“功利化”时代里,母亲能够给孩子一种“平凡的职业之爱”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习惯恨铁不成钢、将压力强加给孩子的母亲应该向霍尔金娜学习,在她眼里,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最重要,哪怕将来孩子很平凡,也依然是她的最爱,就像有人向杜鲁门的母亲恭贺她有一个值得骄傲的总统儿子,她则庄严地回答:“我还有一个同样值得骄傲的种土豆的儿子!”
是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职业,哪怕再平凡普通,也有存在的必要,也能做出非凡的贡献,其中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孩子将来能够靠正直的劳动幸福、快乐地生活,不管是“当总统”还是“种土豆”都应该被母亲视为骄傲,视为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