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明朝那些事儿(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上天就不会放弃你。
绝境中的袁崇焕,在沉思中等来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终究没有放弃。于是,他等来了奇迹。
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变历史的一天。
努尔哈赤怀着满腔的愤怒,发动了新的进攻。他认为,经过前一天的攻击,宁远已近崩溃,只要最后一击,胜利唾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战斗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开始的。
第一轮进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不见勇猛的后金士兵们了。
无论将领们再怎么怒吼,还是威胁,以往工作积极性极高的后金军竟然不买账了,任你怎么说,就是不冲。
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来打仗,说到底是想抢点儿东西,发点小财。现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体都堆在那儿,还要往上冲,你当我们白内障看不见啊。
勇敢,也是要有点儿智商的。
努尔哈赤是很地道的,为了消除士兵们的恐惧心理,他毅然决定,停止进攻,先把尸体抢回来。
为一了百了,他还特事特办,在城外开办了简易火葬场,什么遗体告别、追悼会都省了,但凡抢回来的尸体,往里一丢了事。
烧完,接着打。
努尔哈赤已近乎疯狂了,现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宁远,也不是辽东,而是脸面。起兵三十年,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丢人了,实在太丢人了。
所以他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回这个面子。
不想丢人,就只能丢命。
面对蜂拥而上的后金军,袁崇焕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大炮。
要说这外国货还是靠谱,在城头上轰了一天,非但没有炸膛,还越打越有劲儿。东一炮“尽皆糜烂”,西一炮“尽皆糜烂”,相当皮实。
但是意外还是有的,具体说来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装电视剧里,大炮发射大致是这么个过程:一人站在大炮后,拿一火把点引线,引线点燃后轰一声,炮口一圈白烟,远处一片黑烟,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发射红夷大炮,必死无疑。
我认为,葡萄牙人之所以卖了大炮还要教打炮,绝不仅是服务意识强,说到底,是怕出事。
由于红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轰击时,炮尾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问题,所以每次发射时,都要从炮筒牵出一条引线,人躲得远远的,拿火点燃再打出去。
经过孙元化的培训,城头的明军大都熟悉规程,严格按安全规定办事,然而在二十五日这一天,由于城头忙不过来,一位通判也上去凑热闹,一手拿线,一手举火,就站在炮尾处点火,结果被当场震死。
但除去这起安全事故外,整体情况还算正常,大炮不停地轰,后金军不停地死,然后是抢尸体,抢完再烧,烧完再打,打完再死,死完再抢、再烧,死死烧烧无穷尽也。
直至那历史性的一炮。
到底是哪一炮,谁都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轰鸣声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随着一片惊叫和哀嚎,命中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到底是谁,至今不得要领,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不重要的人,不会坐在黄帐子里(并及黄龙幕),也不会让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对于此人的身份,有多种说法。明朝这边,说是努尔哈赤,清朝那边,是压根儿不提。
这也不奇怪,如果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对阵一个无名小卒,被一颗无名炮弹重伤,实在太不体面,换我,我也不说。
于是接下来,袁崇焕看到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冲了两天的后金军退却了,退到了五里之外。
很明显,坐在黄帐子里的那人,是个大人物,虽按照后金的道德标准,死个把领导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这实在是件相当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当袁崇焕站在城头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自己已经创造了奇迹。
后金军仍然在攻城,攻势比前两天更为猛烈,但长期的军事经验告诉袁崇焕,这是撤退的前兆。
&... -->>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上天就不会放弃你。
绝境中的袁崇焕,在沉思中等来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终究没有放弃。于是,他等来了奇迹。
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变历史的一天。
努尔哈赤怀着满腔的愤怒,发动了新的进攻。他认为,经过前一天的攻击,宁远已近崩溃,只要最后一击,胜利唾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战斗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开始的。
第一轮进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不见勇猛的后金士兵们了。
无论将领们再怎么怒吼,还是威胁,以往工作积极性极高的后金军竟然不买账了,任你怎么说,就是不冲。
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来打仗,说到底是想抢点儿东西,发点小财。现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体都堆在那儿,还要往上冲,你当我们白内障看不见啊。
勇敢,也是要有点儿智商的。
努尔哈赤是很地道的,为了消除士兵们的恐惧心理,他毅然决定,停止进攻,先把尸体抢回来。
为一了百了,他还特事特办,在城外开办了简易火葬场,什么遗体告别、追悼会都省了,但凡抢回来的尸体,往里一丢了事。
烧完,接着打。
努尔哈赤已近乎疯狂了,现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宁远,也不是辽东,而是脸面。起兵三十年,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丢人了,实在太丢人了。
所以他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回这个面子。
不想丢人,就只能丢命。
面对蜂拥而上的后金军,袁崇焕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大炮。
要说这外国货还是靠谱,在城头上轰了一天,非但没有炸膛,还越打越有劲儿。东一炮“尽皆糜烂”,西一炮“尽皆糜烂”,相当皮实。
但是意外还是有的,具体说来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装电视剧里,大炮发射大致是这么个过程:一人站在大炮后,拿一火把点引线,引线点燃后轰一声,炮口一圈白烟,远处一片黑烟,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发射红夷大炮,必死无疑。
我认为,葡萄牙人之所以卖了大炮还要教打炮,绝不仅是服务意识强,说到底,是怕出事。
由于红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轰击时,炮尾炸药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问题,所以每次发射时,都要从炮筒牵出一条引线,人躲得远远的,拿火点燃再打出去。
经过孙元化的培训,城头的明军大都熟悉规程,严格按安全规定办事,然而在二十五日这一天,由于城头忙不过来,一位通判也上去凑热闹,一手拿线,一手举火,就站在炮尾处点火,结果被当场震死。
但除去这起安全事故外,整体情况还算正常,大炮不停地轰,后金军不停地死,然后是抢尸体,抢完再烧,烧完再打,打完再死,死完再抢、再烧,死死烧烧无穷尽也。
直至那历史性的一炮。
到底是哪一炮,谁都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轰鸣声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随着一片惊叫和哀嚎,命中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到底是谁,至今不得要领,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不重要的人,不会坐在黄帐子里(并及黄龙幕),也不会让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对于此人的身份,有多种说法。明朝这边,说是努尔哈赤,清朝那边,是压根儿不提。
这也不奇怪,如果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对阵一个无名小卒,被一颗无名炮弹重伤,实在太不体面,换我,我也不说。
于是接下来,袁崇焕看到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冲了两天的后金军退却了,退到了五里之外。
很明显,坐在黄帐子里的那人,是个大人物,虽按照后金的道德标准,死个把领导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这实在是件相当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当袁崇焕站在城头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自己已经创造了奇迹。
后金军仍然在攻城,攻势比前两天更为猛烈,但长期的军事经验告诉袁崇焕,这是撤退的前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