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百年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必太着急了。出事的两天前,我会知道的。”“这就好,请一定要跟我打个招呼。”
这阵儿,天亮了。栾太不便久留,忙告辞去了。曹毓英并没休息,详细给恭亲王写了封信。修改后,又誊写了一份,带在身边。早饭后,他去办公。但见街上冷冷清清,并无行人,各路口都有御林军守把。曹毓英让他们验过官凭,穿过重重哨卡,走进设在宫门口的军机处。
这几天,因为皇上病重,往来公事几乎都搁浅了,官员们十分清闲。曹毓英与几位同事打过招呼,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抽屉里取出盖有军机处大印的信封,把信装在里边,又用火漆封好,标明“四百里加急”的字样,叫兵部的驿卒马上发了出去。
这就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别看曹毓英官不大,可是位置重要。军机处的公事和信件,是谁也不敢扣留和查问的。当天下午就到了北京,交到军机大臣文祥手里。文祥知道有重要事情,马上送到恭亲王府。
奕正忙于和海关总监、英国人赫德商谈关税的事。闻讯后,急赶回府邸,把曹毓英的来信看了一遍。然后,忙把内务府大臣宝-、大学士桂良、军机章京朱学勤、军机大臣文祥,找到一起商讨对策。现在,他们最关心的是咸丰的生死。皇上活着怎么办,死了又该怎么办。无非围绕着“权”字,直打转转。
他们最大的政敌就是肃顺、载垣和端华,及其帮凶匡源、杜翰、穆阴、焦佑瀛。看现在的形势,肃党占了上风。原因是他们掌握着皇上,得以随时进谗。一旦皇上不在了,留下什么遗嘱?派谁执政?谁辅佐幼主?这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恭亲王及其同党的命运,可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他们都摩拳擦掌,拭目而待。曹毓英在信中说:
皇上于万寿节病倒,危在旦夕。据栾太称,三五日内无恙,愈期难料。病源出于痨伤,已无力挽回矣!
宫灯(指肃顺)及其一党,严密封锁行在,戒严宵禁。控制极严,大有反常之举。计将安出?望从速。
这封信真好似火上浇油,使他们无不心焦意躁。奕向众人问计,宝-说:“宫灯确实厉害,事事抢在咱们前边。皇上一旦大行,对你我只能有弊而无利。我看,应该有两手准备。”奕忙问:“此话怎讲?”宝-道:“皇上殡天后,皇子载淳即位,这是无疑的了。主上年幼,必须由亲王辅政,这也是有成例的。亲王之中以恭亲王最尊,自然要由六爷辅政。不过,皇上听信宫灯的话,决不能这样做。倘若派了肃顺及其一党,咱们就给他来个兵谏!”“兵谏?”恭亲王反问道。“对!”宝-眼露凶光,“这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我们第一手准备就是军队!”文祥击案道:“对极,对极。我看,胜保可以替咱们出力。”“僧王也可以。”桂良插嘴道,“他手下还有三万骑兵,足够咱们用的。”“那第二手呢?”奕问宝。宝-道:“利用洋人。我想,各国公使会支持六爷的。只要洋人开了腔,不伯肃党不烟消云散。”朱学勤道:“好倒是好。不过,有一线之路,还是别让洋人插手。一则人言可畏,再则,怕引起新的麻烦。”宝-不以为然地说:“什么麻烦?要真叫肃六掌了权,那才叫麻烦呢!”奕道:“我看,这两手准备都很必要。事不宜迟,就赶紧着手吧!”
于是,他们做了分工。桂良、奕找各国公使摸底,朱学勤、宝-分别去见僧王和胜保。文祥主持军机,随时应变。
话分两头,再说说承德方面的情况。咸丰帝一病不起,时而昏迷,时而苏醒,一连几天都没说过话。肃顺、景寿、奕-寸步不离,守在龙榻跟前。景寿是咸丰帝的亲妹夫,忠厚老实,窝窝囊囊,思想单纯,并无杂念。奕-是咸丰的七弟,又是连襟。懿贵妃的妹子现在就是七王福晋。奕-年轻好胜,血气方刚。不过,头脑简单些。现在是领侍卫内大臣,又是醇郡王。眼见四哥病成这样,除了焦急之外,别无良策。
肃顺和他们可就不一样了,本来就是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很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办。可是,什么也不顾了,一直守在皇上身边。他这样做,一是表示对皇上的忠心;另外,他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怕一时不在眼前,别人有可能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又怕皇上明白过来,有什么重要的遗嘱,被别人篡改了。肃顺以为,这个时刻是至关紧要的,决不能偷懒和放松。否则,将前功尽弃。几天来,他的眼睛熬红了,大白脸更显格外苍白。在承德的文武要看看皇上,被他挡了驾;王公、贵戚们要给皇上问安,也被他拒绝了。甚至,六宫的妃嫔要看看皇上,也不许可。人们在背后骂道:“这个肃六,也太过分了。一旦叫他掌了权,还有咱们的活路吗?”也有人说:“我看他美不了几天。恶人只有恶人降,早晚会有人收拾他。”这当然指的是恭亲王。还有人说:“自古道‘不毒不狠不丈夫’。越是这种人才能做高官,说不定他能捞个辅政大臣做做呢!”
闲言少叙。咸丰帝昏迷到七天头上,突然睁开了眼睛。肃顺赶紧说道:“皇上。”咸丰点点头,示意要坐起来。肃顺和奕-一看,忙把皇上架起来。景寿拿了两个枕头,倚在他身后。然后,一齐跪倒,问道:“皇上感觉如何?”咸丰苦笑了一下,少气无力地说:“好多了,朕觉得有点儿饿。”肃顺赶紧吩咐:“传膳。”
听说皇上要吃饭,宫里顿时活跃起来。几天来笼罩在人们心上的乌云,顿时散开了。皇上吃饭是件最麻烦的事,吃一,看二、眼观三,光菜就备了一百多样。咸丰本来想吃饭,可是摆好后,他又摇摇头不吃了。在肃顺的苦劝下,他勉强喝了几口燕窝粥,吃了几口蜜饯。然后,又昏昏沉沉地入睡了。
次日辰正,咸丰醒了。眼里现出光彩,比昨天强多了。肃顺带头跪倒,山呼万岁。咸丰又吃了点东西,想要下地走走。在官监的搀扶下,从床边走到窗边,依然上气不接下气。陈胜文把藤椅搬过来,让皇上休息。皇上苦笑道:“朕不行了,走几步都累得要命。”肃顺道:“皇上龙嚷虎步,身质原是好的。再将养几日,定然会康复的。”“但愿如此。”皇上望着肃顺的脸,说道,“卿为朕也熬瘦多了,叫朕于心何忍!”肃顺受宠若惊,忙趴在地上叩头:“奴才愿伺候皇上一辈子。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咸丰满意地嗯了一声:“朕没事儿了,你们也该休息了。”“遵旨!”景寿、奕-和肃顺一齐退出东暖阁。当晚,六宫粉黛都来给皇上问安。皇后怕皇上累着,让她们在门口磕个头就算了。
转过天来,咸丰又好了许多。当晚,传旨让丽妃侍寝。丽妃听罢,吓得打了个激灵。因为前些天,懿贵妃在皇后面前告了她一状,说皇上的身子,坏就坏到她身上了。为此,皇后把丽妃传到中宫,十分严肃地说了她一顿。丽妃感到十分委屈,此后,她就怕皇上找她。所幸的是,皇上病倒了,她才暗中松了口气。没想到皇上刚好,又传她侍寝,真使她左右为难。所谓天命难违,她只好硬着头皮,到东暖阁侍寝。
七月十二日是皇后的寿诞。依钮祜禄氏的主意就不办了。可是,咸丰不答应。他总觉着对不住皇后,想用各种方法,来弥补她的创伤。因此,不但要办,他还要大大地办。皇后的寿诞还是由肃顺主持,操办得样样得体。不过,人们没有一个高兴的,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儿。
到了正日子,百官朝贺,六宫朝贺。赐食、赐宴、赐听戏,又忙活了一整天。咸丰帝很高兴,可是到了半夜,突然又犯病了。大口咳血,来势非常凶猛,把皇后急得直哭。赶紧传御医,找肃顺,整个行在又慌乱起来。
栾太医诊脉后,又用了参汤和通脉四逆汤。怎奈,全然无效。肃顺急得乱蹦,偷着问栾大有救没有?栾太摇摆头说:“够戗,我已尽了最大的力气啦!”肃顺忙说:“决不能让皇上走,还有许多大事没有交代。你再想想办法。总得让皇上说几句话才行啊!”栾太想了想说:“就依中堂。不过,药力太猛,有弊无利呀。”“能说话就行。快,快去准备。”
栾太回到偏殿,冷静地想了想,按着成例开了个药方。经肃顺看过,马上煎成,给皇上灌下去。不一时,药力行开,果见奇效,咸丰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不过,他什么也吃不下去了。又过了一会儿,眼放光彩,说话非常清晰:“肃顺。”“奴才在。”肃顺赶紧跪下伺候。“你起来,朕有话对你说。”“是!”
这时,东暖阁里只有他们君臣二人。肃顺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又跪在床前听旨。咸丰喘了一会儿气,说道:“朕不行了,这回,真的不行了。”肃顺心如刀绞,涕泪横流地说:“陛下不要这么说。静养之后,还会康复的。”咸丰摇摇头说:“不能了,朕心里有数。现在是回光返照,朕与卿没有多长呆头了。”肃顺感皇上知遇之恩,不由大哭起来。咸丰帝又着急又难过,费了好大劲说:“不要哭了。朕还有许多重要事情,向你交代。”“奴才遵旨。”
肃顺止住悲声,用袖头揩干眼泪,仰着脸听旨。咸丰勉强挣扎,才说出几件大事。
必太着急了。出事的两天前,我会知道的。”“这就好,请一定要跟我打个招呼。”
这阵儿,天亮了。栾太不便久留,忙告辞去了。曹毓英并没休息,详细给恭亲王写了封信。修改后,又誊写了一份,带在身边。早饭后,他去办公。但见街上冷冷清清,并无行人,各路口都有御林军守把。曹毓英让他们验过官凭,穿过重重哨卡,走进设在宫门口的军机处。
这几天,因为皇上病重,往来公事几乎都搁浅了,官员们十分清闲。曹毓英与几位同事打过招呼,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抽屉里取出盖有军机处大印的信封,把信装在里边,又用火漆封好,标明“四百里加急”的字样,叫兵部的驿卒马上发了出去。
这就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别看曹毓英官不大,可是位置重要。军机处的公事和信件,是谁也不敢扣留和查问的。当天下午就到了北京,交到军机大臣文祥手里。文祥知道有重要事情,马上送到恭亲王府。
奕正忙于和海关总监、英国人赫德商谈关税的事。闻讯后,急赶回府邸,把曹毓英的来信看了一遍。然后,忙把内务府大臣宝-、大学士桂良、军机章京朱学勤、军机大臣文祥,找到一起商讨对策。现在,他们最关心的是咸丰的生死。皇上活着怎么办,死了又该怎么办。无非围绕着“权”字,直打转转。
他们最大的政敌就是肃顺、载垣和端华,及其帮凶匡源、杜翰、穆阴、焦佑瀛。看现在的形势,肃党占了上风。原因是他们掌握着皇上,得以随时进谗。一旦皇上不在了,留下什么遗嘱?派谁执政?谁辅佐幼主?这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恭亲王及其同党的命运,可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他们都摩拳擦掌,拭目而待。曹毓英在信中说:
皇上于万寿节病倒,危在旦夕。据栾太称,三五日内无恙,愈期难料。病源出于痨伤,已无力挽回矣!
宫灯(指肃顺)及其一党,严密封锁行在,戒严宵禁。控制极严,大有反常之举。计将安出?望从速。
这封信真好似火上浇油,使他们无不心焦意躁。奕向众人问计,宝-说:“宫灯确实厉害,事事抢在咱们前边。皇上一旦大行,对你我只能有弊而无利。我看,应该有两手准备。”奕忙问:“此话怎讲?”宝-道:“皇上殡天后,皇子载淳即位,这是无疑的了。主上年幼,必须由亲王辅政,这也是有成例的。亲王之中以恭亲王最尊,自然要由六爷辅政。不过,皇上听信宫灯的话,决不能这样做。倘若派了肃顺及其一党,咱们就给他来个兵谏!”“兵谏?”恭亲王反问道。“对!”宝-眼露凶光,“这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我们第一手准备就是军队!”文祥击案道:“对极,对极。我看,胜保可以替咱们出力。”“僧王也可以。”桂良插嘴道,“他手下还有三万骑兵,足够咱们用的。”“那第二手呢?”奕问宝。宝-道:“利用洋人。我想,各国公使会支持六爷的。只要洋人开了腔,不伯肃党不烟消云散。”朱学勤道:“好倒是好。不过,有一线之路,还是别让洋人插手。一则人言可畏,再则,怕引起新的麻烦。”宝-不以为然地说:“什么麻烦?要真叫肃六掌了权,那才叫麻烦呢!”奕道:“我看,这两手准备都很必要。事不宜迟,就赶紧着手吧!”
于是,他们做了分工。桂良、奕找各国公使摸底,朱学勤、宝-分别去见僧王和胜保。文祥主持军机,随时应变。
话分两头,再说说承德方面的情况。咸丰帝一病不起,时而昏迷,时而苏醒,一连几天都没说过话。肃顺、景寿、奕-寸步不离,守在龙榻跟前。景寿是咸丰帝的亲妹夫,忠厚老实,窝窝囊囊,思想单纯,并无杂念。奕-是咸丰的七弟,又是连襟。懿贵妃的妹子现在就是七王福晋。奕-年轻好胜,血气方刚。不过,头脑简单些。现在是领侍卫内大臣,又是醇郡王。眼见四哥病成这样,除了焦急之外,别无良策。
肃顺和他们可就不一样了,本来就是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很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办。可是,什么也不顾了,一直守在皇上身边。他这样做,一是表示对皇上的忠心;另外,他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怕一时不在眼前,别人有可能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又怕皇上明白过来,有什么重要的遗嘱,被别人篡改了。肃顺以为,这个时刻是至关紧要的,决不能偷懒和放松。否则,将前功尽弃。几天来,他的眼睛熬红了,大白脸更显格外苍白。在承德的文武要看看皇上,被他挡了驾;王公、贵戚们要给皇上问安,也被他拒绝了。甚至,六宫的妃嫔要看看皇上,也不许可。人们在背后骂道:“这个肃六,也太过分了。一旦叫他掌了权,还有咱们的活路吗?”也有人说:“我看他美不了几天。恶人只有恶人降,早晚会有人收拾他。”这当然指的是恭亲王。还有人说:“自古道‘不毒不狠不丈夫’。越是这种人才能做高官,说不定他能捞个辅政大臣做做呢!”
闲言少叙。咸丰帝昏迷到七天头上,突然睁开了眼睛。肃顺赶紧说道:“皇上。”咸丰点点头,示意要坐起来。肃顺和奕-一看,忙把皇上架起来。景寿拿了两个枕头,倚在他身后。然后,一齐跪倒,问道:“皇上感觉如何?”咸丰苦笑了一下,少气无力地说:“好多了,朕觉得有点儿饿。”肃顺赶紧吩咐:“传膳。”
听说皇上要吃饭,宫里顿时活跃起来。几天来笼罩在人们心上的乌云,顿时散开了。皇上吃饭是件最麻烦的事,吃一,看二、眼观三,光菜就备了一百多样。咸丰本来想吃饭,可是摆好后,他又摇摇头不吃了。在肃顺的苦劝下,他勉强喝了几口燕窝粥,吃了几口蜜饯。然后,又昏昏沉沉地入睡了。
次日辰正,咸丰醒了。眼里现出光彩,比昨天强多了。肃顺带头跪倒,山呼万岁。咸丰又吃了点东西,想要下地走走。在官监的搀扶下,从床边走到窗边,依然上气不接下气。陈胜文把藤椅搬过来,让皇上休息。皇上苦笑道:“朕不行了,走几步都累得要命。”肃顺道:“皇上龙嚷虎步,身质原是好的。再将养几日,定然会康复的。”“但愿如此。”皇上望着肃顺的脸,说道,“卿为朕也熬瘦多了,叫朕于心何忍!”肃顺受宠若惊,忙趴在地上叩头:“奴才愿伺候皇上一辈子。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咸丰满意地嗯了一声:“朕没事儿了,你们也该休息了。”“遵旨!”景寿、奕-和肃顺一齐退出东暖阁。当晚,六宫粉黛都来给皇上问安。皇后怕皇上累着,让她们在门口磕个头就算了。
转过天来,咸丰又好了许多。当晚,传旨让丽妃侍寝。丽妃听罢,吓得打了个激灵。因为前些天,懿贵妃在皇后面前告了她一状,说皇上的身子,坏就坏到她身上了。为此,皇后把丽妃传到中宫,十分严肃地说了她一顿。丽妃感到十分委屈,此后,她就怕皇上找她。所幸的是,皇上病倒了,她才暗中松了口气。没想到皇上刚好,又传她侍寝,真使她左右为难。所谓天命难违,她只好硬着头皮,到东暖阁侍寝。
七月十二日是皇后的寿诞。依钮祜禄氏的主意就不办了。可是,咸丰不答应。他总觉着对不住皇后,想用各种方法,来弥补她的创伤。因此,不但要办,他还要大大地办。皇后的寿诞还是由肃顺主持,操办得样样得体。不过,人们没有一个高兴的,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儿。
到了正日子,百官朝贺,六宫朝贺。赐食、赐宴、赐听戏,又忙活了一整天。咸丰帝很高兴,可是到了半夜,突然又犯病了。大口咳血,来势非常凶猛,把皇后急得直哭。赶紧传御医,找肃顺,整个行在又慌乱起来。
栾太医诊脉后,又用了参汤和通脉四逆汤。怎奈,全然无效。肃顺急得乱蹦,偷着问栾大有救没有?栾太摇摆头说:“够戗,我已尽了最大的力气啦!”肃顺忙说:“决不能让皇上走,还有许多大事没有交代。你再想想办法。总得让皇上说几句话才行啊!”栾太想了想说:“就依中堂。不过,药力太猛,有弊无利呀。”“能说话就行。快,快去准备。”
栾太回到偏殿,冷静地想了想,按着成例开了个药方。经肃顺看过,马上煎成,给皇上灌下去。不一时,药力行开,果见奇效,咸丰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不过,他什么也吃不下去了。又过了一会儿,眼放光彩,说话非常清晰:“肃顺。”“奴才在。”肃顺赶紧跪下伺候。“你起来,朕有话对你说。”“是!”
这时,东暖阁里只有他们君臣二人。肃顺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又跪在床前听旨。咸丰喘了一会儿气,说道:“朕不行了,这回,真的不行了。”肃顺心如刀绞,涕泪横流地说:“陛下不要这么说。静养之后,还会康复的。”咸丰摇摇头说:“不能了,朕心里有数。现在是回光返照,朕与卿没有多长呆头了。”肃顺感皇上知遇之恩,不由大哭起来。咸丰帝又着急又难过,费了好大劲说:“不要哭了。朕还有许多重要事情,向你交代。”“奴才遵旨。”
肃顺止住悲声,用袖头揩干眼泪,仰着脸听旨。咸丰勉强挣扎,才说出几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