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保持常态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太完美了,不敢亲近;太可恶了,又不愿接近。朱大典则不同,我们如果能认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以及从他身上再去联系中国社会的人事物理,那朱大典其人其事就太值得我们去进行一番点评了。
朱大典(1581—1646),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乡人,为著名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现在位于长山乡的伏龙山上的伏龙庙和秀峰庵,修复了朱大典读书处。在金华的八咏楼下,还有朱大典殉难处的遗迹。
那么,朱大典究竟有哪些让人点评之处呢?
第一笔点评之处是,朱大典从一个寒门子弟的才俊人堕落为穷人当官的贪婪者。
朱大典出生在金华长山的五家村,少时因家遇讼事失败而举家迁到长山村,栖身长山村边的伏龙庙中,生活困顿。据有关资料记载,朱大典少时好学,但苦于家境贫寒,无钱入学读书。在伏龙庙附近有一所私塾,是长山徐姓人家所办,朱大典在割草拣柴之余,便常常到私塾边“倚窗听课”后被塾师及东家发现,他们都被朱大典的好学精神所感动,遂破例收他入学伴读。朱大典于是得到读书的机会,从此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在1616年考中进士,踏上了仕途。
但是,就是这个寒门出身的朱大典,在明末官场的上却素以贪婪著称,时人皆目之为严嵩再世。史书上说朱大典“饶有才,而性奇贪,多行暴虐”他督师凤阳的时候“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敌国”朱大典的贪婪由此可见一斑。
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大典从一个寒门子弟的才俊人堕落为穷人当官的贪婪者?历史也许已经无法让我们去考证了,但现代人所扮演的闹剧往往又在重演历史的一幕幕。
就拿当前的反腐斗争来说吧,曾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人就把它概括为一句经典的话语:穷人当官更贪婪,寒门子弟败类多。因为这些贪官几乎都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履历:一是出身寒门;二是好学肯干,积极向上,在组织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勤奋努力下,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三是他们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和地位,开始放松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发生扭曲,贪腐坠落,坠入万劫不复的犯罪深渊,最终身败名裂。
寒门子弟败类多,这在中国的乡镇和县市的群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读书做官,衣锦还乡”他们买官卖官,做官刮财,不择手段。倒是处于最基层的农村,由于大多的企业家入主村政,相较而言却出现了难得清廉。
分析至此,如果我们再以今推古,朱大典不也是在表演着这一幕“泥腿子上台捞一把”的闹剧吗?
所以,我们在钦佩朱大典的勤学时,还不要淡忘了他的贪腐之罪恶。这样,我们才可以警钟长鸣。
第二笔点评之处是,朱大典从一个腐败官场的贪婪人转变为民族危难的壮烈者。
朱大典身上发生的这一大人生转变,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也大为感叹。张岱在淮扬的时候,就亲眼看见朱大典贪横“真如乳虎苍鹰”;然而张岱又亲眼看见朱大典“婴城守婺,破家从忠,继之以死”又实在是叹息他的为人。
1646年4月,清兵围攻金华。当时,奉命镇守金华的朱大典,散尽家财,招募乡兵,率军坚守婺城,使清兵攻城近三个月而未得。最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在新修的一段城墙被清兵集中的炮火轰破后,清兵才大举烧杀入城,但朱大典依然顽强抵抗。直到将士大部分战死,朱大典才从容召集家人、幕僚32人,围坐在军事指挥部——金华八咏楼的火药库旁,点燃了所有的炸药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
其时,和朱大典一起殉难的有他的五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此之前,他的大孙子朱钰在突围求援途中被杀害,朱大典的长媳章氏在金华城被攻破前一天,拜别家人首先自缢殉难,朱大典的妻妾何氏等和次媳陈氏、三媳姜氏、四媳来氏、五媳汪氏也在金华城被攻破时,手牵着儿孙投井自尽了;就连朱大典早已出嫁金华石门村倪汝学为妻的女儿,在看到金华城滚滚浓烟,听到父亲殉国的消息后,也自缢而死。朱大典全家22人,祖孙三代在金华保卫战中全部殉难,满门忠烈,无一生存,可悲可叹可感!
所以有明史评论:盖浙东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
如果从朱大典的贪婪来看,或许他确实不是一个好人,但在最后,由于他的抉择,人们还是给出了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个最高的评价。
也许金华八咏楼那巨大的爆炸声和庞大的蘑菇烟云,震撼了的不止是一个人的心灵,吸引了的也不止是一个人的目光。因而在听说了朱大典一家人的结局后,金华城中的百姓并没有像朱大典希望的那样就此缴械投降,从此成为清朝的良民顺民。相反是有更多的人自发地拿起了武器,为了保卫这片他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做最后的抗争与努力。
所以,朱大典殉难后,长山村人曾悄悄在他当年栖身过的伏龙庙里为他塑像纪念,并四时香火供奉,以表达村民对朱大典的敬慕和怀念。如今,朱大典当年曾栖身的伏龙庙还在,经修复的朱大典读书处又恢复了原貌。长山的一些热心群众还自愿出资,在朱大典读书处,请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撰绘了朱大典的生平事迹,以激励后代子孙勤学爱国。
更值得一提的是,朱大典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精神,不仅令金华人民景仰,就连掌握了政权后的清政府也被他的不屈和气节所折服。康熙年间(1662年~1721年),朱大典及共同为保卫婺城殉难的严万龄、朱万化、朱万仍、朱钰等被入祀乡贤祠和忠烈祠。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赐谥朱大典为“烈愍公”并在金华通济桥北的双溪驿前,建造了一座高10米、四柱的青石牌坊,横额上勒刻“表海崇勋”四个大字。
壮哉,朱大典!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朱大典何以从一个腐败官场的贪婪人转变为民族危难的壮烈者?是呀,他的一... -->>
人,太完美了,不敢亲近;太可恶了,又不愿接近。朱大典则不同,我们如果能认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以及从他身上再去联系中国社会的人事物理,那朱大典其人其事就太值得我们去进行一番点评了。
朱大典(1581—1646),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乡人,为著名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现在位于长山乡的伏龙山上的伏龙庙和秀峰庵,修复了朱大典读书处。在金华的八咏楼下,还有朱大典殉难处的遗迹。
那么,朱大典究竟有哪些让人点评之处呢?
第一笔点评之处是,朱大典从一个寒门子弟的才俊人堕落为穷人当官的贪婪者。
朱大典出生在金华长山的五家村,少时因家遇讼事失败而举家迁到长山村,栖身长山村边的伏龙庙中,生活困顿。据有关资料记载,朱大典少时好学,但苦于家境贫寒,无钱入学读书。在伏龙庙附近有一所私塾,是长山徐姓人家所办,朱大典在割草拣柴之余,便常常到私塾边“倚窗听课”后被塾师及东家发现,他们都被朱大典的好学精神所感动,遂破例收他入学伴读。朱大典于是得到读书的机会,从此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在1616年考中进士,踏上了仕途。
但是,就是这个寒门出身的朱大典,在明末官场的上却素以贪婪著称,时人皆目之为严嵩再世。史书上说朱大典“饶有才,而性奇贪,多行暴虐”他督师凤阳的时候“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敌国”朱大典的贪婪由此可见一斑。
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大典从一个寒门子弟的才俊人堕落为穷人当官的贪婪者?历史也许已经无法让我们去考证了,但现代人所扮演的闹剧往往又在重演历史的一幕幕。
就拿当前的反腐斗争来说吧,曾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人就把它概括为一句经典的话语:穷人当官更贪婪,寒门子弟败类多。因为这些贪官几乎都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履历:一是出身寒门;二是好学肯干,积极向上,在组织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勤奋努力下,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三是他们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和地位,开始放松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发生扭曲,贪腐坠落,坠入万劫不复的犯罪深渊,最终身败名裂。
寒门子弟败类多,这在中国的乡镇和县市的群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读书做官,衣锦还乡”他们买官卖官,做官刮财,不择手段。倒是处于最基层的农村,由于大多的企业家入主村政,相较而言却出现了难得清廉。
分析至此,如果我们再以今推古,朱大典不也是在表演着这一幕“泥腿子上台捞一把”的闹剧吗?
所以,我们在钦佩朱大典的勤学时,还不要淡忘了他的贪腐之罪恶。这样,我们才可以警钟长鸣。
第二笔点评之处是,朱大典从一个腐败官场的贪婪人转变为民族危难的壮烈者。
朱大典身上发生的这一大人生转变,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也大为感叹。张岱在淮扬的时候,就亲眼看见朱大典贪横“真如乳虎苍鹰”;然而张岱又亲眼看见朱大典“婴城守婺,破家从忠,继之以死”又实在是叹息他的为人。
1646年4月,清兵围攻金华。当时,奉命镇守金华的朱大典,散尽家财,招募乡兵,率军坚守婺城,使清兵攻城近三个月而未得。最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在新修的一段城墙被清兵集中的炮火轰破后,清兵才大举烧杀入城,但朱大典依然顽强抵抗。直到将士大部分战死,朱大典才从容召集家人、幕僚32人,围坐在军事指挥部——金华八咏楼的火药库旁,点燃了所有的炸药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
其时,和朱大典一起殉难的有他的五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此之前,他的大孙子朱钰在突围求援途中被杀害,朱大典的长媳章氏在金华城被攻破前一天,拜别家人首先自缢殉难,朱大典的妻妾何氏等和次媳陈氏、三媳姜氏、四媳来氏、五媳汪氏也在金华城被攻破时,手牵着儿孙投井自尽了;就连朱大典早已出嫁金华石门村倪汝学为妻的女儿,在看到金华城滚滚浓烟,听到父亲殉国的消息后,也自缢而死。朱大典全家22人,祖孙三代在金华保卫战中全部殉难,满门忠烈,无一生存,可悲可叹可感!
所以有明史评论:盖浙东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
如果从朱大典的贪婪来看,或许他确实不是一个好人,但在最后,由于他的抉择,人们还是给出了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个最高的评价。
也许金华八咏楼那巨大的爆炸声和庞大的蘑菇烟云,震撼了的不止是一个人的心灵,吸引了的也不止是一个人的目光。因而在听说了朱大典一家人的结局后,金华城中的百姓并没有像朱大典希望的那样就此缴械投降,从此成为清朝的良民顺民。相反是有更多的人自发地拿起了武器,为了保卫这片他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做最后的抗争与努力。
所以,朱大典殉难后,长山村人曾悄悄在他当年栖身过的伏龙庙里为他塑像纪念,并四时香火供奉,以表达村民对朱大典的敬慕和怀念。如今,朱大典当年曾栖身的伏龙庙还在,经修复的朱大典读书处又恢复了原貌。长山的一些热心群众还自愿出资,在朱大典读书处,请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撰绘了朱大典的生平事迹,以激励后代子孙勤学爱国。
更值得一提的是,朱大典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精神,不仅令金华人民景仰,就连掌握了政权后的清政府也被他的不屈和气节所折服。康熙年间(1662年~1721年),朱大典及共同为保卫婺城殉难的严万龄、朱万化、朱万仍、朱钰等被入祀乡贤祠和忠烈祠。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赐谥朱大典为“烈愍公”并在金华通济桥北的双溪驿前,建造了一座高10米、四柱的青石牌坊,横额上勒刻“表海崇勋”四个大字。
壮哉,朱大典!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朱大典何以从一个腐败官场的贪婪人转变为民族危难的壮烈者?是呀,他的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