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明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守仁的经历确实精彩,接下来的时间里,张延龄听到了王守仁十五岁游历居庸关山海关等边镇之地,数次遭遇鞑子兵马与之交战的故事。
终于,张延龄也听到那个著名的典故‘守仁格竹’的真人叙述的版本。对于张延龄而言,这当然是个令自己最为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正是从那时起,奠定了这位未来的心学宗师光耀后世的思想上的起点。
“守仁少年时,听祖父讲授先贤事迹。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是我少年时便立下的志向。游历边镇之后,更是对我触动很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守仁心向往之,却不能及。”
“我十八岁那年和夫人回余姚老家,途径广信之时遇到了我一生中最为敬重之人,我的老师娄夫子。虽短短数日,但从夫子那里,我知道了格物致知之理。后来我遍读朱子文章,思索格物至理。朱子说‘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为了实践朱子的格物致知之理,我在后院竹林里坐了七天七夜。可惜的是,我没有悟出任何的至理。”
“我当时在想,是否是我的修为不够,亦或是我急功近利。我效圣贤之行,不得圣贤之意,高山而仰止,不得其径而入,是为门外汉。但后来,我却又生出了些怀疑。所谓格物之法,对象是身外之物,无非只是观其表,察其变,知其荣枯,得到一些关于外物的知识这经验罢了。”
“我格竹,亦不过看到笋破土,叶婆娑,知其生长之理,积累了对竹子的了解罢了。对我内心的提升着实有限。世间万物,多如瀚海沙数。千变万化,变幻莫测。一草一木皆有其理。那么我穷其一生,以格物之法又能得到多少的积累和提升。领悟多少至理?若格物是可得大道的唯一之法,那圣贤们又是如何达到那样高山仰止的高度?人生有涯,寿命有限,如何能至?”
“说实话,我陷入了极度的迷茫和矛盾之中,不知自己该怎么办。似乎觉得自己误入歧途,走上了一条不可能抵达的远途。前路茫茫,不知所终。穷我一生,能知几何?”
张延龄听着张守仁轻声说着这些话,心中感慨万千。王守仁轻言细语,似乎风轻云淡。但是张延龄知道,一个人倘若在追求的路上陷入迷茫和死胡同的时候,那是多么的痛苦和矛盾。特别是,当他发现先贤教的办法根本行不通的时候,便会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又或者陷入了对先贤的怀疑之中。这两种想法,都是会让人发疯的。
张延龄同时也生出了另外的感慨。在正常人的视角,听到王守仁说这些话,和他所做的这些事,怕是都会以为他是个疯子吧。倘若自己不知道王守仁后来的成就的话,听到有个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怕是也会骂一声神经病,羞于与之为伍吧。这或许便是圣贤宗师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又怎能体会这些站在人类思想巅峰上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怎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本来是不打算考科举的。我的想法是,科举并非第一要紧的事,第一要紧的事是读书成为圣贤。这个想法你一定觉得很可笑吧。我爹爹是状元,他不能忍受自己的儿子碌碌无为。他对我说,既然你想当圣贤当不了,那便做第二要紧的事,去参加科举证明你自己吧。我一想,左右也是走上了死胡同,那便去科举,起码不至于浪费光阴。”
“我二十二岁考科举没中,二十五岁又没中,直到二十八岁那年才中了二甲第七名。有许多人在我没中的时候笑我,说我志大才疏,根本就是好高骛远。我跟他们没话说,我可不认为屡试不第便是羞耻的事情。不过,科举这件事倒是让我有些事做,起码不至于陷于矛盾之中不可自拔。”
王守仁喝光了面前的茶水,这是他喝的第三杯茶了。张延龄起身为王守仁续茶。
王守仁笑道:“你听我说这些事情,怕是都要打瞌睡了吧。你心里是不是以为我是个疯子呢?居然妄想着成为圣贤。”
张延龄摇头道:“守仁兄,我可没这么想。我虽然不是读书人,但是我却知道你们读书人的志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就是人人追求的理想。成为圣贤,也是追求的境界,有什么值得讥讽的?又不是追求成为杀人狂魔,成为飞天大盗,心向光明可不是羞耻之事。”
王守仁点头道:“没想到,延龄兄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实话,这是我近十年来第一次有人愿意倾听我的心声,第一次有人没有嘲讽我的志向。就连我爹爹,直到如今也还是不能理解我。”
张延龄笑道:“守仁兄,走自己的路,不要在乎别的想法便是。追求的路上,或许都是寂寞的,不被人理解的。那又如何?守仁兄是心志坚定之人,我想不需要我的理解,也不需要其他人的想法吧。”
王守仁摇头道:“... -->>
王守仁的经历确实精彩,接下来的时间里,张延龄听到了王守仁十五岁游历居庸关山海关等边镇之地,数次遭遇鞑子兵马与之交战的故事。
终于,张延龄也听到那个著名的典故‘守仁格竹’的真人叙述的版本。对于张延龄而言,这当然是个令自己最为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正是从那时起,奠定了这位未来的心学宗师光耀后世的思想上的起点。
“守仁少年时,听祖父讲授先贤事迹。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是我少年时便立下的志向。游历边镇之后,更是对我触动很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守仁心向往之,却不能及。”
“我十八岁那年和夫人回余姚老家,途径广信之时遇到了我一生中最为敬重之人,我的老师娄夫子。虽短短数日,但从夫子那里,我知道了格物致知之理。后来我遍读朱子文章,思索格物至理。朱子说‘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为了实践朱子的格物致知之理,我在后院竹林里坐了七天七夜。可惜的是,我没有悟出任何的至理。”
“我当时在想,是否是我的修为不够,亦或是我急功近利。我效圣贤之行,不得圣贤之意,高山而仰止,不得其径而入,是为门外汉。但后来,我却又生出了些怀疑。所谓格物之法,对象是身外之物,无非只是观其表,察其变,知其荣枯,得到一些关于外物的知识这经验罢了。”
“我格竹,亦不过看到笋破土,叶婆娑,知其生长之理,积累了对竹子的了解罢了。对我内心的提升着实有限。世间万物,多如瀚海沙数。千变万化,变幻莫测。一草一木皆有其理。那么我穷其一生,以格物之法又能得到多少的积累和提升。领悟多少至理?若格物是可得大道的唯一之法,那圣贤们又是如何达到那样高山仰止的高度?人生有涯,寿命有限,如何能至?”
“说实话,我陷入了极度的迷茫和矛盾之中,不知自己该怎么办。似乎觉得自己误入歧途,走上了一条不可能抵达的远途。前路茫茫,不知所终。穷我一生,能知几何?”
张延龄听着张守仁轻声说着这些话,心中感慨万千。王守仁轻言细语,似乎风轻云淡。但是张延龄知道,一个人倘若在追求的路上陷入迷茫和死胡同的时候,那是多么的痛苦和矛盾。特别是,当他发现先贤教的办法根本行不通的时候,便会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又或者陷入了对先贤的怀疑之中。这两种想法,都是会让人发疯的。
张延龄同时也生出了另外的感慨。在正常人的视角,听到王守仁说这些话,和他所做的这些事,怕是都会以为他是个疯子吧。倘若自己不知道王守仁后来的成就的话,听到有个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怕是也会骂一声神经病,羞于与之为伍吧。这或许便是圣贤宗师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又怎能体会这些站在人类思想巅峰上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怎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本来是不打算考科举的。我的想法是,科举并非第一要紧的事,第一要紧的事是读书成为圣贤。这个想法你一定觉得很可笑吧。我爹爹是状元,他不能忍受自己的儿子碌碌无为。他对我说,既然你想当圣贤当不了,那便做第二要紧的事,去参加科举证明你自己吧。我一想,左右也是走上了死胡同,那便去科举,起码不至于浪费光阴。”
“我二十二岁考科举没中,二十五岁又没中,直到二十八岁那年才中了二甲第七名。有许多人在我没中的时候笑我,说我志大才疏,根本就是好高骛远。我跟他们没话说,我可不认为屡试不第便是羞耻的事情。不过,科举这件事倒是让我有些事做,起码不至于陷于矛盾之中不可自拔。”
王守仁喝光了面前的茶水,这是他喝的第三杯茶了。张延龄起身为王守仁续茶。
王守仁笑道:“你听我说这些事情,怕是都要打瞌睡了吧。你心里是不是以为我是个疯子呢?居然妄想着成为圣贤。”
张延龄摇头道:“守仁兄,我可没这么想。我虽然不是读书人,但是我却知道你们读书人的志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就是人人追求的理想。成为圣贤,也是追求的境界,有什么值得讥讽的?又不是追求成为杀人狂魔,成为飞天大盗,心向光明可不是羞耻之事。”
王守仁点头道:“没想到,延龄兄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实话,这是我近十年来第一次有人愿意倾听我的心声,第一次有人没有嘲讽我的志向。就连我爹爹,直到如今也还是不能理解我。”
张延龄笑道:“守仁兄,走自己的路,不要在乎别的想法便是。追求的路上,或许都是寂寞的,不被人理解的。那又如何?守仁兄是心志坚定之人,我想不需要我的理解,也不需要其他人的想法吧。”
王守仁摇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