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一代商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叶傲天的指引下,她白天在铺中与众人一起做事,看大家是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讲解,如何议价,如何成交,如何点算库存……每每到月垂星稀之时,才收工回家。
回到安宅之时,常喜与安思予一般都已睡了。商娇也不打扰他们,独自点了灯,在灯下翻阅着叶傲天借给她的书籍与资料,慢慢地阅读与琢磨,终于对大魏的茶业,有了一点认识。
关于茶的起源,据书中记载,商末时候,巴国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且还记载了巴蜀地区当时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随着华夏的统一,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传播。
到了大魏,茶的产量渐多。茶叶已开始商品化。人们开始注意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上等茶更成为当时的贡品。
而大魏崇尚佛教,随着佛教的兴盛,茶又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相当一部分名茶皆是佛教、道教胜地。
而关于茶的饮法,古时的人用茶最早是从咀嚼茶树的鲜叶,然后逐渐发展成吃熟茶,即生煮羹饮。
后来有人将采来的茶做成饼,晒干、烘干,茶叶经过初步加工,有着深厚的青草味,便有了蒸青制茶,再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降低茶叶的苦涩味。
而此时的大魏,类于商娇前世所知的北魏时期,市上所售之茶,多为武夷岩茶、蒙顶茶、普洱茶等,均为团饼,吃茶时,配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亦可作药用。因产地均为西南滇蜀居多,故茶行每年会在年后组织商队远赴西南采购新茶。
陈氏商行之所以可以成为茶行的翘楚,一来是因为现在这个时空,茶业还未大规模兴起;
二是皆在于陈子岩打通了远赴西南的所有关卡,成功绕开了与大魏并立的宋朝,将滇蜀之茶运回天都,并将蜀地的上等蒙顶茶进贡入宫。
据闻,当朝皇帝品过茶后,亲口下旨,将其列为贡茶,令其年年进贡。
所以,陈氏商行名声大噪,各茶行亦唯其马首是瞻。
有了这些知识,商娇在茶铺上,看管事们接待客人、议价时,便多了一层了解,不再茫然,不知所措,渐渐也能听出一些门道来。
在东铺待了十日之后,商娇又分别在西、北二铺上待了数日。
起初,二铺管事安管事、郭管事见她不仅是上面派来的“监工”,更是一个女人,多多少少感觉有些心里不舒服,对她都十分冷淡。
但商娇却不以为忤,在铺子里无论打杂还是给大家端茶送水,均无怨言,也毫不叫苦。遇上不懂之事,也是虚心请教。甚至若铺子上主顾较多,管事与工人接待不过之时,她还能帮忙打个下手,应个声答个话……
这多多少少,都令大家对她女子的身份有些淡化,反而对她的人品与能力有了些改观。
一月之后,当商娇再次回到茶行总部的时候,安思予需要她处理公事之时,有了调研了解的她,心里已经有了底气,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了许多。
陈子岩也发现了这一点。
自从商娇下铺见习一个月回来后,陈子岩明显觉得自己的事情轻松了许多。
每天,商娇都会是第一个应卯的人。应完卯后,她便会在处事间,将桌椅打理干净,笔墨纸砚备好,给他煮好茶放在桌上,待他来时,茶温正好入口;
他昨日没有审阅完的公文,商娇会按轻重缓急分别摆放,一些处理过的公文也被她建了档案,一一归档,待他需要查阅时,便是一目了然;
若他需要下达什么命令,只要交待给她,她总能领会他的要义,并在不长的时间内拟好,拿给他过目,小作修改后即可示下;
他的行程和安排,她也会细心记好,到时便会提醒他……
如此这般,一个月后,但凡商娇有事外出,或休沐之时,陈子岩觉得自己竟会心神不定,总觉得像是少了点什么,哪里都不得劲。
而与他有相同感觉的,还有商行的各位管事。
起初,对于陈子岩接纳商娇作为文书,并与他们共事之时,大家都是极排斥的。
却不曾想,这个小女子不但没有一般女子的娇气柔弱,办事干净利落不输男儿,凡是经她的手上报的事情,不久便可得到回复、落实,东家处置商事之时也得心应手,整个总部的做事效率竟快了许多。
再加上她待人亦是细心周到,有礼有节,进退有度,时日久了,整个商行上上下下的人也都接受了她,彼此相处融洽。
而商娇压根就没在乎过商行中其他人曾对她的排斥与不快。当陈子岩将她第一个月的薪资交给她的时候,她心里已是满满的感动。
一个月三两银子的薪资,已当得管事的标准了,而自己,却仅仅是一个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懂的女子而已。
这样的知遇之恩,让商娇何以为报?
所以,现在的商娇,只想跟在陈子岩身边,赶紧熟悉商行所有的事务,手里的事情都能井井有条,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这也是她所能想到的,对陈子岩的恩情最好的报答方式!
叶傲天的指引下,她白天在铺中与众人一起做事,看大家是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讲解,如何议价,如何成交,如何点算库存……每每到月垂星稀之时,才收工回家。
回到安宅之时,常喜与安思予一般都已睡了。商娇也不打扰他们,独自点了灯,在灯下翻阅着叶傲天借给她的书籍与资料,慢慢地阅读与琢磨,终于对大魏的茶业,有了一点认识。
关于茶的起源,据书中记载,商末时候,巴国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且还记载了巴蜀地区当时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随着华夏的统一,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传播。
到了大魏,茶的产量渐多。茶叶已开始商品化。人们开始注意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上等茶更成为当时的贡品。
而大魏崇尚佛教,随着佛教的兴盛,茶又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相当一部分名茶皆是佛教、道教胜地。
而关于茶的饮法,古时的人用茶最早是从咀嚼茶树的鲜叶,然后逐渐发展成吃熟茶,即生煮羹饮。
后来有人将采来的茶做成饼,晒干、烘干,茶叶经过初步加工,有着深厚的青草味,便有了蒸青制茶,再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降低茶叶的苦涩味。
而此时的大魏,类于商娇前世所知的北魏时期,市上所售之茶,多为武夷岩茶、蒙顶茶、普洱茶等,均为团饼,吃茶时,配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亦可作药用。因产地均为西南滇蜀居多,故茶行每年会在年后组织商队远赴西南采购新茶。
陈氏商行之所以可以成为茶行的翘楚,一来是因为现在这个时空,茶业还未大规模兴起;
二是皆在于陈子岩打通了远赴西南的所有关卡,成功绕开了与大魏并立的宋朝,将滇蜀之茶运回天都,并将蜀地的上等蒙顶茶进贡入宫。
据闻,当朝皇帝品过茶后,亲口下旨,将其列为贡茶,令其年年进贡。
所以,陈氏商行名声大噪,各茶行亦唯其马首是瞻。
有了这些知识,商娇在茶铺上,看管事们接待客人、议价时,便多了一层了解,不再茫然,不知所措,渐渐也能听出一些门道来。
在东铺待了十日之后,商娇又分别在西、北二铺上待了数日。
起初,二铺管事安管事、郭管事见她不仅是上面派来的“监工”,更是一个女人,多多少少感觉有些心里不舒服,对她都十分冷淡。
但商娇却不以为忤,在铺子里无论打杂还是给大家端茶送水,均无怨言,也毫不叫苦。遇上不懂之事,也是虚心请教。甚至若铺子上主顾较多,管事与工人接待不过之时,她还能帮忙打个下手,应个声答个话……
这多多少少,都令大家对她女子的身份有些淡化,反而对她的人品与能力有了些改观。
一月之后,当商娇再次回到茶行总部的时候,安思予需要她处理公事之时,有了调研了解的她,心里已经有了底气,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了许多。
陈子岩也发现了这一点。
自从商娇下铺见习一个月回来后,陈子岩明显觉得自己的事情轻松了许多。
每天,商娇都会是第一个应卯的人。应完卯后,她便会在处事间,将桌椅打理干净,笔墨纸砚备好,给他煮好茶放在桌上,待他来时,茶温正好入口;
他昨日没有审阅完的公文,商娇会按轻重缓急分别摆放,一些处理过的公文也被她建了档案,一一归档,待他需要查阅时,便是一目了然;
若他需要下达什么命令,只要交待给她,她总能领会他的要义,并在不长的时间内拟好,拿给他过目,小作修改后即可示下;
他的行程和安排,她也会细心记好,到时便会提醒他……
如此这般,一个月后,但凡商娇有事外出,或休沐之时,陈子岩觉得自己竟会心神不定,总觉得像是少了点什么,哪里都不得劲。
而与他有相同感觉的,还有商行的各位管事。
起初,对于陈子岩接纳商娇作为文书,并与他们共事之时,大家都是极排斥的。
却不曾想,这个小女子不但没有一般女子的娇气柔弱,办事干净利落不输男儿,凡是经她的手上报的事情,不久便可得到回复、落实,东家处置商事之时也得心应手,整个总部的做事效率竟快了许多。
再加上她待人亦是细心周到,有礼有节,进退有度,时日久了,整个商行上上下下的人也都接受了她,彼此相处融洽。
而商娇压根就没在乎过商行中其他人曾对她的排斥与不快。当陈子岩将她第一个月的薪资交给她的时候,她心里已是满满的感动。
一个月三两银子的薪资,已当得管事的标准了,而自己,却仅仅是一个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懂的女子而已。
这样的知遇之恩,让商娇何以为报?
所以,现在的商娇,只想跟在陈子岩身边,赶紧熟悉商行所有的事务,手里的事情都能井井有条,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这也是她所能想到的,对陈子岩的恩情最好的报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