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三国新马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可以看出。孙坚所做的一切,都直奔一个目的:收拢名望、雄霸天下!
孙坚是个勇猛善战的武人,但他和东汉第一名将皇甫嵩及第二名将朱儁不同。这二人深受忠君思想的荼毒,放着大好的江山不敢染指,最后只得由二百五董卓摘取。而孙坚眼中却是没有朝廷的,他当时杀荆州刺史王睿时,王睿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在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时,王睿也起兵响应;于情于理孙坚杀了王睿都说不过去。
但是,孙坚可不会为那些朝廷礼制束缚,谁挡在他争霸天下的路上,谁就是他的敌人,谁就该被他杀死!
按说杀王睿及张咨是孙坚士人化上的污点,但是由于他很聪明,他在后来的讨董大战中表现突出,一下使得士人们认为孙坚是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的真君子,由此才取得了声望,进入了士族人士的眼光当中。
孙坚与一般的武人不同之处还在于,他懂得名声威望的重要,不一味穷兵黩武。在东汉那样一个标榜声望的社会,没有声望的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那些缺乏声望的武人们由于得不到士人的有力支持,没有一个不迅速夷灭的。
对于马超来讲,他能说出来的,就有董卓、李傕郭汜、吕布、公孙瓒等人,在这些人眼里,他们只相信武力,虽然也曾有对士人清流的拉拢,但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其结果,就如烟花一闪而已,无论造成多大的影响及动荡,却很快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孙坚和他们不同。他杀了王睿后,不割据荆州而是北上,为的就是要在讨董卓当中树立自己的名声威望。
后来他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据有了南阳。可是他知道,他虽然有较强的武装力量,但由于声望不足难以获得士人的拥戴,于是就去投靠了袁术,把诺大一个南阳郡送给了袁术。
袁术曾在孙坚到达南阳之始就开始笼络他,封他为代理中郎将。两个人的结合,袁术得到了孙坚的武力支持,孙坚得到了袁术声望的庇护,是各得其所。而后袁术表他为豫州刺史,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豫州了,获得一块根据地。
由此,孙坚算是初步进入了那些士族大阀的眼中,之后,他奋不顾身地讨伐董卓,便彻底捞到了他想要的名声及人望。
孙坚先是在梁东和董卓军打了一仗,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败的非常惨,孙坚侥幸逃脱。他并不灰心,收拢军队,再度进军,在阳人大破胡轸、吕布,杀了华雄。董卓惧怕孙坚的勇猛,派人拉拢他要缔结姻亲,被他严词拒绝。孙坚进军洛阳南部关口大谷,打败了董卓亲自率领的军队,接着进军洛阳,击败了留守洛阳的吕布,光复洛阳。
光复洛阳使孙坚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进入洛阳后,平塞董卓挖开的皇帝陵墓,前去汉朝皇帝宗庙祭祀,也显示了他博取声名的考虑。
汉末之时,以孙坚的声望再加上他手中的强大武力,更主要的,他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豫州作为根据地。若是历史没有摆孙坚一道,那孙坚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可惜的是他在同刘表作战中意外死亡,使得他的所有雄心壮志化为泡影。
但是他留给了他的儿子孙策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是他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声望,使孙策更容易被士人所接受;二是留给了孙策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将和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曲,这些成了孙策以后成就事业的根基。
以后,孙策沿着父亲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由一个武人逐渐士人化,终于开创三国乱世的一条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另一个武人出身的刘备也在进行艰苦的探索,在以武力为生存的根本之上,接受了士人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士人的广泛支持,最终大器晚成。
可以说,成功这种事儿,有时候就是必然的。大方向对了,即便道路崎岖,却总能见到光明。而大方向错了,即便再辉煌,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马超不想当董卓、也不想当吕布、公孙瓒,他要当的,是割据一方却虎视天下的枭雄。所以,在这条路上,他是不允许自己出现一点错误的。
只不过,他现在纳闷的是:一次小小的荒地分配,却引来东汉势力分析,甚至还有武人孙坚的心理转变.......这联想力,也太牛逼了吧?(未完待续)
就可以看出。孙坚所做的一切,都直奔一个目的:收拢名望、雄霸天下!
孙坚是个勇猛善战的武人,但他和东汉第一名将皇甫嵩及第二名将朱儁不同。这二人深受忠君思想的荼毒,放着大好的江山不敢染指,最后只得由二百五董卓摘取。而孙坚眼中却是没有朝廷的,他当时杀荆州刺史王睿时,王睿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在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时,王睿也起兵响应;于情于理孙坚杀了王睿都说不过去。
但是,孙坚可不会为那些朝廷礼制束缚,谁挡在他争霸天下的路上,谁就是他的敌人,谁就该被他杀死!
按说杀王睿及张咨是孙坚士人化上的污点,但是由于他很聪明,他在后来的讨董大战中表现突出,一下使得士人们认为孙坚是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的真君子,由此才取得了声望,进入了士族人士的眼光当中。
孙坚与一般的武人不同之处还在于,他懂得名声威望的重要,不一味穷兵黩武。在东汉那样一个标榜声望的社会,没有声望的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那些缺乏声望的武人们由于得不到士人的有力支持,没有一个不迅速夷灭的。
对于马超来讲,他能说出来的,就有董卓、李傕郭汜、吕布、公孙瓒等人,在这些人眼里,他们只相信武力,虽然也曾有对士人清流的拉拢,但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其结果,就如烟花一闪而已,无论造成多大的影响及动荡,却很快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孙坚和他们不同。他杀了王睿后,不割据荆州而是北上,为的就是要在讨董卓当中树立自己的名声威望。
后来他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据有了南阳。可是他知道,他虽然有较强的武装力量,但由于声望不足难以获得士人的拥戴,于是就去投靠了袁术,把诺大一个南阳郡送给了袁术。
袁术曾在孙坚到达南阳之始就开始笼络他,封他为代理中郎将。两个人的结合,袁术得到了孙坚的武力支持,孙坚得到了袁术声望的庇护,是各得其所。而后袁术表他为豫州刺史,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豫州了,获得一块根据地。
由此,孙坚算是初步进入了那些士族大阀的眼中,之后,他奋不顾身地讨伐董卓,便彻底捞到了他想要的名声及人望。
孙坚先是在梁东和董卓军打了一仗,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败的非常惨,孙坚侥幸逃脱。他并不灰心,收拢军队,再度进军,在阳人大破胡轸、吕布,杀了华雄。董卓惧怕孙坚的勇猛,派人拉拢他要缔结姻亲,被他严词拒绝。孙坚进军洛阳南部关口大谷,打败了董卓亲自率领的军队,接着进军洛阳,击败了留守洛阳的吕布,光复洛阳。
光复洛阳使孙坚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进入洛阳后,平塞董卓挖开的皇帝陵墓,前去汉朝皇帝宗庙祭祀,也显示了他博取声名的考虑。
汉末之时,以孙坚的声望再加上他手中的强大武力,更主要的,他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豫州作为根据地。若是历史没有摆孙坚一道,那孙坚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可惜的是他在同刘表作战中意外死亡,使得他的所有雄心壮志化为泡影。
但是他留给了他的儿子孙策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是他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声望,使孙策更容易被士人所接受;二是留给了孙策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将和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曲,这些成了孙策以后成就事业的根基。
以后,孙策沿着父亲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由一个武人逐渐士人化,终于开创三国乱世的一条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另一个武人出身的刘备也在进行艰苦的探索,在以武力为生存的根本之上,接受了士人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士人的广泛支持,最终大器晚成。
可以说,成功这种事儿,有时候就是必然的。大方向对了,即便道路崎岖,却总能见到光明。而大方向错了,即便再辉煌,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马超不想当董卓、也不想当吕布、公孙瓒,他要当的,是割据一方却虎视天下的枭雄。所以,在这条路上,他是不允许自己出现一点错误的。
只不过,他现在纳闷的是:一次小小的荒地分配,却引来东汉势力分析,甚至还有武人孙坚的心理转变.......这联想力,也太牛逼了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