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五代群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除了彻底投降以外,已没有其他回旋余地。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以图背水一战,胆小的陈宜中否决了这项提议,一意求和。德右二年正月十八日,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哀乞伯颜念上天好生之德,对宋朝皇室从宽处理。元朝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陈宜中被这种要求吓破了胆,便再一次抛弃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于当天夜里逃离临安。
陈宜中逃走后,蒙古铁骑已兵临城下,局面已无可挽回。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文天祥正气凛然,被伯颜扣留,谢太后又派贾余庆出使。
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赵显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见,赵显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
赵显到了北京,忽必烈很快召见了他,封他为瀛国公。全皇后、谢太皇太后都封了爵位,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南宋不同于金国。蒙古人对南宋并没有直接的仇恨,金国被蒙古所灭后,完颜皇家宗室被全部杀死,一个也没留。
赵显和他的母亲在北京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处处被监视着,时刻得不到自由。
可以肯定,在北京的幽禁生活是枯燥而单调的。而赵显被俘后的历史记载又十分的少,只有些零零散散。据记载,1282年,赵显已经12岁,从北京被遣送到上都开平生活了6年。1288年,忽必烈“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
忽必烈忽然不打算再养着他们娘俩了,为他们找了个“有前途”的职业: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土番,全皇后出家为尼。一对母子都被安排出家,从此骨肉分离,天涯各自。
赵显出家学佛的地方是土番,即西藏。其后汉文史籍再也没有了记录,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踪迹。赵显十九岁到西藏喇嘛庙里出家,得法号“合尊”,皇天不负有心人,不数年,赵显在藏佛界崭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并且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
公元1323年,宋恭帝才结束了他的喇嘛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这一年他54岁了。算下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过中原那片魂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三十五个春夏秋冬,在混合着雪水的清甜和酥油的暗香的土石寺院里,在星月流逝不见异同的诵经日程里,故国的回忆是否会偶尔袭上心头?是否一如当年李后主凭栏小楼“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怅然潇凉?是否一如先祖宋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独覆冰雪“踏花归去马蹄香”之暗然追忆?当年幽禁李后主的宋太祖宋太宗可曾料到他们的子孙竟然也有此归宿?一个在北海风霜,一个在西藏诵经?莫不是冥冥中李后主的刻意之为?高山峻岭的喇嘛寺庙里,席地端坐的僧侣,可知当年西湖的荷叶,临安的梅花?可知在哪一座寺院的油灯下捻动佛珠的母亲,是不是真的被青藏高原的寒风吹散不知去向了呢?
有个传说,朱元章成立明朝后,供奉历代皇帝时,一直纳闷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像,怎么看都象个汉人,和宋恭帝赵显长得相似。
元顺帝的母亲曾经去过西藏,呆了几个月,与赵显讨教过佛学典章。后来有了身孕。
这时元明帝被元泰帝派到基层体验生活,这个基层就是西藏,元明帝有次到寺庙游玩,偶然和一个美丽的女子不期而遇,这个女子就是合尊大师的枕边人。元明帝执意要将女子带回府中,女子进府不久生下了一个男孩。
元泰帝死后,元明帝继承皇位,又一场宫斗之后,他从西藏带回来的小王子成了元顺帝。元顺帝的画像和宋恭帝的画像除了服饰和背景不同之外,面容和长相就好像复制粘贴一般,丝毫不差,不差丝毫。天上的星星不说话,但是属于赵家的那些星座都在捂着嘴直乐: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当时元文宗曾昭告天下,称元顺帝并非元明宗之子。
元顺帝被赶出大都以后,朱元章遣使招降他,顺帝作《答明主》一首,诗曰:
金陵使者渡江来,
万里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
圣恩无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
春风先到凤凰台。
后来朱元章就让元顺帝存于大漠,并不打算剿灭他。
更加可笑的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洪吉喇氏,后来被朱元章立为贵妃,当时她已怀了元顺帝的遗腹子,也就是朱棣。朱棣后来抢了建文帝的皇位。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朱棣就是元顺帝的儿子,赵显的孙子。以后天下又是赵家的了。
野史历来备受争议,不过仔细看,元顺帝还真像宋帝,朱棣也象元顺帝。如果是真的,朱元章逐鹿天下,原来也不过是为人作嫁!
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除了彻底投降以外,已没有其他回旋余地。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以图背水一战,胆小的陈宜中否决了这项提议,一意求和。德右二年正月十八日,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哀乞伯颜念上天好生之德,对宋朝皇室从宽处理。元朝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陈宜中被这种要求吓破了胆,便再一次抛弃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于当天夜里逃离临安。
陈宜中逃走后,蒙古铁骑已兵临城下,局面已无可挽回。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文天祥正气凛然,被伯颜扣留,谢太后又派贾余庆出使。
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赵显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见,赵显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
赵显到了北京,忽必烈很快召见了他,封他为瀛国公。全皇后、谢太皇太后都封了爵位,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南宋不同于金国。蒙古人对南宋并没有直接的仇恨,金国被蒙古所灭后,完颜皇家宗室被全部杀死,一个也没留。
赵显和他的母亲在北京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处处被监视着,时刻得不到自由。
可以肯定,在北京的幽禁生活是枯燥而单调的。而赵显被俘后的历史记载又十分的少,只有些零零散散。据记载,1282年,赵显已经12岁,从北京被遣送到上都开平生活了6年。1288年,忽必烈“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
忽必烈忽然不打算再养着他们娘俩了,为他们找了个“有前途”的职业: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土番,全皇后出家为尼。一对母子都被安排出家,从此骨肉分离,天涯各自。
赵显出家学佛的地方是土番,即西藏。其后汉文史籍再也没有了记录,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踪迹。赵显十九岁到西藏喇嘛庙里出家,得法号“合尊”,皇天不负有心人,不数年,赵显在藏佛界崭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并且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
公元1323年,宋恭帝才结束了他的喇嘛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这一年他54岁了。算下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过中原那片魂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三十五个春夏秋冬,在混合着雪水的清甜和酥油的暗香的土石寺院里,在星月流逝不见异同的诵经日程里,故国的回忆是否会偶尔袭上心头?是否一如当年李后主凭栏小楼“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怅然潇凉?是否一如先祖宋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独覆冰雪“踏花归去马蹄香”之暗然追忆?当年幽禁李后主的宋太祖宋太宗可曾料到他们的子孙竟然也有此归宿?一个在北海风霜,一个在西藏诵经?莫不是冥冥中李后主的刻意之为?高山峻岭的喇嘛寺庙里,席地端坐的僧侣,可知当年西湖的荷叶,临安的梅花?可知在哪一座寺院的油灯下捻动佛珠的母亲,是不是真的被青藏高原的寒风吹散不知去向了呢?
有个传说,朱元章成立明朝后,供奉历代皇帝时,一直纳闷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像,怎么看都象个汉人,和宋恭帝赵显长得相似。
元顺帝的母亲曾经去过西藏,呆了几个月,与赵显讨教过佛学典章。后来有了身孕。
这时元明帝被元泰帝派到基层体验生活,这个基层就是西藏,元明帝有次到寺庙游玩,偶然和一个美丽的女子不期而遇,这个女子就是合尊大师的枕边人。元明帝执意要将女子带回府中,女子进府不久生下了一个男孩。
元泰帝死后,元明帝继承皇位,又一场宫斗之后,他从西藏带回来的小王子成了元顺帝。元顺帝的画像和宋恭帝的画像除了服饰和背景不同之外,面容和长相就好像复制粘贴一般,丝毫不差,不差丝毫。天上的星星不说话,但是属于赵家的那些星座都在捂着嘴直乐: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当时元文宗曾昭告天下,称元顺帝并非元明宗之子。
元顺帝被赶出大都以后,朱元章遣使招降他,顺帝作《答明主》一首,诗曰:
金陵使者渡江来,
万里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
圣恩无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
春风先到凤凰台。
后来朱元章就让元顺帝存于大漠,并不打算剿灭他。
更加可笑的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洪吉喇氏,后来被朱元章立为贵妃,当时她已怀了元顺帝的遗腹子,也就是朱棣。朱棣后来抢了建文帝的皇位。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朱棣就是元顺帝的儿子,赵显的孙子。以后天下又是赵家的了。
野史历来备受争议,不过仔细看,元顺帝还真像宋帝,朱棣也象元顺帝。如果是真的,朱元章逐鹿天下,原来也不过是为人作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