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甚至不夸张的说,这就是朱棣的命根子。
所以,朱棣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姜星火会反对由成国公朱能带兵征安南。
“姜先生为何这么说?俺觉得成国公挺合适的啊?”朱高煦也在旁边问道。
但接下来,姜星火就给了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一个足以解惑的理由。
“在我之前看到的未来里,成国公朱能领军南征,还没有到安南,就因为水土不服,在广西龙州病逝了。”
姜星火补充道:“而大明征伐安南的过程,非常顺利,胡季牦篡国,如同王莽建新朝一样,弄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改革,雄心勃勃但却激起了民怨,大明天兵一到,安南守军望风而逃.所以,征安南的大军是否是由成国公这样的名将统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是陛下信得过的将领,都能完成这个任务。”
显然,虽然对姜星火开天眼的能力有相当的信任,但朱棣在这种重大抉择上,肯定不可能完全靠姜星火的一面之词来做决定。
见朱棣还有些将信将疑,姜星火干脆说道。
“姜某个人猜测,水土不服,恐怕只是外因,如果说内因,那么成国公连年征战,身体和精神,恐怕都已经极度疲惫了.如今从北方到南方居住,也应该是有些不适应的,只是都被遮掩了起来,没人看得出来,陛下不妨亲自探望一番,若是确实有些端倪,换个将军就是了,大明还缺能领兵的将才吗?”
说到这里,朱棣却不由地想起来,今天晚上,本该是大宴勋臣,但成国公朱能,确实跟他请了病假,理由是偶感风寒。
这不由地让朱棣担心了起来。
朱能是他最看重的壮年将领,毕竟丘福已经是廉颇老矣了,虽然还有能力继续上战场,但如果不是没得选,朱棣不会再折腾丘福了。
事实上,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里,如果不是朱能征安南途中病逝,那么在永乐七年第一次北征漠北的领军之人,绝不会是已经六十七岁的老将丘福,而如果不是丘福昏了头导致全军覆没,朱棣也不至于无帅可用,御驾亲征漠北。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连锁反应的关系。
比朱棣年纪还小的多的朱能不死,朱棣很多时候,都不用亲征。
不过姜星火确实有一句话扎心了。
大明还缺能领兵的将才吗?
大明不缺将才,缺帅才,或者严格一点说,缺朱棣信得过的帅才。
李景隆、徐辉祖、平安、盛庸,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但问题是,朱棣信不过啊!
后三者,现在都被朱棣扔到北边,整顿边防呢,而他们手下管理的中层将领都出身燕军,兵源则是来自几大塞王的护卫兵和边军卫所兵,朱棣显然是留一手的。
老将镇远侯顾成也是帅才,现在负责准备对女真的作战事务。
所以朱棣身边能选择的,只剩下了次一等的侯爵们。
但这些侯爵指挥几万军队可以,指挥二十万明军主力,这种大兵团作战,还是缺乏经验。
朱棣可不敢拿二十万明军主力给他们练手。
但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不对啊,朕直接问国师不就好了?”
朱棣直接向姜星火问道。
“在国师看到的未来里,明军是谁指挥的?”
“张辅。”姜星火给出了他的答案。
今年二十八岁的信安伯张辅吗?
听到这个答案,朱棣深深地蹙起了眉头。
“容朕再想想吧。”
本来万无一失的选帅人选,现在遇到了“一失”,朱棣也无法贸然做决定,所以暂时搁置了下来,打算亲自看看成国公朱能的身体状况,再做决定。
如今刚刚坐稳龙椅,朱棣自己肯定是不会轻动的,只能让手下信得过的将领带兵去征安南。
在朱棣的心里,未来要打的几场仗,主帅人选都已经定下来了。
最终的削藩之战,肯定是让徐辉祖、平安、盛庸先去办。
而军事难度较低、政治难度较高的逐步抹杀女真三部的计划,也就是先对付斡朵里部,后威慑朝鲜,再对付胡里改部、托温部,则交由了老将镇远侯顾成去执行。
率领备倭军跨海远征日本,朱棣则打算给曹国公李景隆一个机会。
至于后面更遥远的征漠北,则是由朱能或者到时候统治稳定了,他自己亲自领军。
先暂时搁置了这个问题,朱棣继续问道。
“那国师的舆战三策,除了疲敌,其余两策是什么?”
听到这里,姚广孝和朱高煦也好奇地看向姜星火,期待着他的回答。
“第二个方面,则是惑敌。”
姜星火缓缓道:“所谓惑敌,顾名思义,便是迷惑敌人,让敌人产生轻视之心。”
“这跟兵法的原理倒是差不多。”朱棣微微颔首道。
“舆论战,确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战争里该有的东西,舆论战也有。”
姚广孝问道:“那么该如何惑敌呢?”
“编造能吸引敌人注意,让敌人感兴趣的故事,这些故事看似有利于敌人,能迷惑敌人,但故事中要留下反转的地方,以便后续用同样的故事,打击敌人。”
这其实就是情报心理学的一部分内容,姜星火详细讲解道。
“譬如,既然敌人以王安石变法时候的‘郑侠求雨’来作为攻击变法的手段,来证明天人感应的正确性,那么我们不妨主动发布一个流言故事,藉此臌胀敌人的声势,让敌人愈发觉得胜券在握,但在这个故事里,留下可以反转的地方。”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甚至不夸张的说,这就是朱棣的命根子。
所以,朱棣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姜星火会反对由成国公朱能带兵征安南。
“姜先生为何这么说?俺觉得成国公挺合适的啊?”朱高煦也在旁边问道。
但接下来,姜星火就给了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一个足以解惑的理由。
“在我之前看到的未来里,成国公朱能领军南征,还没有到安南,就因为水土不服,在广西龙州病逝了。”
姜星火补充道:“而大明征伐安南的过程,非常顺利,胡季牦篡国,如同王莽建新朝一样,弄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改革,雄心勃勃但却激起了民怨,大明天兵一到,安南守军望风而逃.所以,征安南的大军是否是由成国公这样的名将统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是陛下信得过的将领,都能完成这个任务。”
显然,虽然对姜星火开天眼的能力有相当的信任,但朱棣在这种重大抉择上,肯定不可能完全靠姜星火的一面之词来做决定。
见朱棣还有些将信将疑,姜星火干脆说道。
“姜某个人猜测,水土不服,恐怕只是外因,如果说内因,那么成国公连年征战,身体和精神,恐怕都已经极度疲惫了.如今从北方到南方居住,也应该是有些不适应的,只是都被遮掩了起来,没人看得出来,陛下不妨亲自探望一番,若是确实有些端倪,换个将军就是了,大明还缺能领兵的将才吗?”
说到这里,朱棣却不由地想起来,今天晚上,本该是大宴勋臣,但成国公朱能,确实跟他请了病假,理由是偶感风寒。
这不由地让朱棣担心了起来。
朱能是他最看重的壮年将领,毕竟丘福已经是廉颇老矣了,虽然还有能力继续上战场,但如果不是没得选,朱棣不会再折腾丘福了。
事实上,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里,如果不是朱能征安南途中病逝,那么在永乐七年第一次北征漠北的领军之人,绝不会是已经六十七岁的老将丘福,而如果不是丘福昏了头导致全军覆没,朱棣也不至于无帅可用,御驾亲征漠北。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连锁反应的关系。
比朱棣年纪还小的多的朱能不死,朱棣很多时候,都不用亲征。
不过姜星火确实有一句话扎心了。
大明还缺能领兵的将才吗?
大明不缺将才,缺帅才,或者严格一点说,缺朱棣信得过的帅才。
李景隆、徐辉祖、平安、盛庸,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但问题是,朱棣信不过啊!
后三者,现在都被朱棣扔到北边,整顿边防呢,而他们手下管理的中层将领都出身燕军,兵源则是来自几大塞王的护卫兵和边军卫所兵,朱棣显然是留一手的。
老将镇远侯顾成也是帅才,现在负责准备对女真的作战事务。
所以朱棣身边能选择的,只剩下了次一等的侯爵们。
但这些侯爵指挥几万军队可以,指挥二十万明军主力,这种大兵团作战,还是缺乏经验。
朱棣可不敢拿二十万明军主力给他们练手。
但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不对啊,朕直接问国师不就好了?”
朱棣直接向姜星火问道。
“在国师看到的未来里,明军是谁指挥的?”
“张辅。”姜星火给出了他的答案。
今年二十八岁的信安伯张辅吗?
听到这个答案,朱棣深深地蹙起了眉头。
“容朕再想想吧。”
本来万无一失的选帅人选,现在遇到了“一失”,朱棣也无法贸然做决定,所以暂时搁置了下来,打算亲自看看成国公朱能的身体状况,再做决定。
如今刚刚坐稳龙椅,朱棣自己肯定是不会轻动的,只能让手下信得过的将领带兵去征安南。
在朱棣的心里,未来要打的几场仗,主帅人选都已经定下来了。
最终的削藩之战,肯定是让徐辉祖、平安、盛庸先去办。
而军事难度较低、政治难度较高的逐步抹杀女真三部的计划,也就是先对付斡朵里部,后威慑朝鲜,再对付胡里改部、托温部,则交由了老将镇远侯顾成去执行。
率领备倭军跨海远征日本,朱棣则打算给曹国公李景隆一个机会。
至于后面更遥远的征漠北,则是由朱能或者到时候统治稳定了,他自己亲自领军。
先暂时搁置了这个问题,朱棣继续问道。
“那国师的舆战三策,除了疲敌,其余两策是什么?”
听到这里,姚广孝和朱高煦也好奇地看向姜星火,期待着他的回答。
“第二个方面,则是惑敌。”
姜星火缓缓道:“所谓惑敌,顾名思义,便是迷惑敌人,让敌人产生轻视之心。”
“这跟兵法的原理倒是差不多。”朱棣微微颔首道。
“舆论战,确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战争里该有的东西,舆论战也有。”
姚广孝问道:“那么该如何惑敌呢?”
“编造能吸引敌人注意,让敌人感兴趣的故事,这些故事看似有利于敌人,能迷惑敌人,但故事中要留下反转的地方,以便后续用同样的故事,打击敌人。”
这其实就是情报心理学的一部分内容,姜星火详细讲解道。
“譬如,既然敌人以王安石变法时候的‘郑侠求雨’来作为攻击变法的手段,来证明天人感应的正确性,那么我们不妨主动发布一个流言故事,藉此臌胀敌人的声势,让敌人愈发觉得胜券在握,但在这个故事里,留下可以反转的地方。”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