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燕王擦掉眼泪,沉痛表示,天子被奸臣迷惑,劝说没用,只能兵谏。
郡主忙道:喊打喊杀的多伤感情,有事可以商量。
燕王摇头,只有扫除奸臣,请天子恢复高皇帝典章,赦免诸王,返还封地,大家才能有事好商量。
郡主瞪眼,这还“好”商量?
“天子许臣所请,臣即还师北平,再无他望。”
“天子已许地求和,殿下是否过了些?”
“求和?”朱棣冷哼一声,取出北平送来的书信,递给庆成郡主,“堂姐自观。”
信是朱高炽所写,内容是朝廷征发辽东戍边之军南下。河北诸将闻听消息,纷纷出击,沿途阻截,总算将大部队拦了下来。燕王妃做主派北平守军戍卫辽东,又征调守御千户所的部分蒙古骑兵,才没让辽东出乱子。要防备的可不只是北元,还有野人女真等部。
“天子求和,盖因奸臣欲缓我师,候各地兵至耳!残元环伺却征发辽东边军,可曾想过后果?”
捏着信纸,庆成郡主脸色变得很难看。
紧接着,燕王取出侍中黄观、修撰王叔英、都御史练子宁在广德等地募兵的证据。方孝孺撰写的勤王诏书也被摆在了郡主面前。
燕王流了两滴眼泪,又添了一把火,“明知孤会察觉,仍派堂姐前来,可念堂姐安危?堂姐为天子奔走,天子却是如何待堂姐的?”
庆成郡主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昔日,吾能送三子进京,若天子真心求和,为何不遣吴王衡王前来?天子不肯令亲弟为使,诚意何在?”
一番话落,庆成郡主彻底沉默了,脸阴得能嫡出水来。
朱棣话锋一转,“天子虽不仁,吾却不能不义。吾念亲亲之情,期天子能驱逐奸臣,拜谒孝陵,复太祖高皇帝之法,不然……”
“不然如何?”
“堂姐当语天子,待吾兵进南京,相见有日矣。”
庆成郡主无言。
皇帝不答应要求,就要开打?
“刀枪无眼,也请堂姐告知诸弟妹,大军进南京时,当安守宅邸,方能无恙。”
也就是说,不要乱跑,也别想四下串联,否则别怪他不认亲情?
庆成郡主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朱允炆的那点手段算什么,朱棣才是真正的凶狠。
明白不可能劝服朱棣,郡主不再多言,也没心思在燕王大营逗留,当天便乘船返回了对岸。
朱棣态度很好,亲自相送。
庆成郡主心情复杂,几番欲言,最终只化为一声长叹。
“殿下之言必定带到。只愿殿下信守承诺,待到那日,留吾等一条性命。”
“吾自当一言九鼎。只是堂姐答应的事还请做到。”
若非场合不对,庆成郡主当真很想翻白眼。说再也没用,事到如今,只能期望朱棣良心发现,别让自己白信他一回。
船行到江中,想起藏在袖中的燕王手书,庆成郡主叫来心腹,“回城后找人给魏国公府送信,再去曹国公府……记着,人一定要可靠。”
“奴婢遵令。”
站在江边,看着郡主的船在江中走远,燕王手按腰间宝剑,高声道:“明日拔营,自瓜州渡过江!”
众将齐声道:“遵令!”
建文四年六月癸丑,燕军集高邮、江都、通州、泰州战船于瓜州,令都指挥华聚,内官白狗儿为前锋,陈兵铺子口,领舟师过江。
被亲兵护送回到南京的盛庸恰好在此处布防,率领宁波永清等地新募的士兵,同燕军展开大战。
燕军惯于陆战,骑兵所向披靡,却不善水战,会水的不多,一旦被南军掀进江中,扑腾几下就会沉底。
南军瞅准了这点,不和燕军近战,平举着仗长的长杆,一排排把燕军扫落水中。
被燕军抓着长杆一起拽下江?
没关系,咱会水,游上来还能继续战斗。
对于南军的战法,孟清和总觉得熟悉。
一拍脑袋,燕军破盛庸的乌龟阵用的就是这招。
他借用了铁铉的神牌,盛庸就借鉴他的长杆?
这算风水轮流转,出来混总是要还?
孟清和退后一步,躲开扫过来的长杆,脸色发白,对南军怒目而视,还有没有点公德心了,他可是伤员!
高福等人护在孟清和四周,脸比孟清和还白,明显有晕船的征兆。
他们还算好的,船舷一侧的郑和已是吐得昏天暗地。但郑和到底是郑和,一边哇哇猛吐,一边不忘挥刀砍人。如此勇猛敬业,不愧是未来的三保太监!
沈瑄是极少数不受影响的燕军大将,下马登船,仍是步态沉稳,煞气凛然。
江面上,两军激战正酣,炮声隆隆,不时有战船相撞,开始近战。独有一艘战船例外,沈指挥持枪立在船头,眼睁睁看着一艘又一艘战船掉头跑开,就是不和他照面,脸色黑如锅底。
黑到最后,放下长枪,拉弓射箭,一箭一个。
不近战,照样能杀人!
如沈瑄一般的非人类到底是少数,包括朱能在内的燕军习惯了陆上冲锋,换到江上作战就差了一筹。脚下站不稳,又要防备南军不时探过来的长杆,当真是叫苦不迭。
南军在江上如鱼得水... -->>
燕王擦掉眼泪,沉痛表示,天子被奸臣迷惑,劝说没用,只能兵谏。
郡主忙道:喊打喊杀的多伤感情,有事可以商量。
燕王摇头,只有扫除奸臣,请天子恢复高皇帝典章,赦免诸王,返还封地,大家才能有事好商量。
郡主瞪眼,这还“好”商量?
“天子许臣所请,臣即还师北平,再无他望。”
“天子已许地求和,殿下是否过了些?”
“求和?”朱棣冷哼一声,取出北平送来的书信,递给庆成郡主,“堂姐自观。”
信是朱高炽所写,内容是朝廷征发辽东戍边之军南下。河北诸将闻听消息,纷纷出击,沿途阻截,总算将大部队拦了下来。燕王妃做主派北平守军戍卫辽东,又征调守御千户所的部分蒙古骑兵,才没让辽东出乱子。要防备的可不只是北元,还有野人女真等部。
“天子求和,盖因奸臣欲缓我师,候各地兵至耳!残元环伺却征发辽东边军,可曾想过后果?”
捏着信纸,庆成郡主脸色变得很难看。
紧接着,燕王取出侍中黄观、修撰王叔英、都御史练子宁在广德等地募兵的证据。方孝孺撰写的勤王诏书也被摆在了郡主面前。
燕王流了两滴眼泪,又添了一把火,“明知孤会察觉,仍派堂姐前来,可念堂姐安危?堂姐为天子奔走,天子却是如何待堂姐的?”
庆成郡主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昔日,吾能送三子进京,若天子真心求和,为何不遣吴王衡王前来?天子不肯令亲弟为使,诚意何在?”
一番话落,庆成郡主彻底沉默了,脸阴得能嫡出水来。
朱棣话锋一转,“天子虽不仁,吾却不能不义。吾念亲亲之情,期天子能驱逐奸臣,拜谒孝陵,复太祖高皇帝之法,不然……”
“不然如何?”
“堂姐当语天子,待吾兵进南京,相见有日矣。”
庆成郡主无言。
皇帝不答应要求,就要开打?
“刀枪无眼,也请堂姐告知诸弟妹,大军进南京时,当安守宅邸,方能无恙。”
也就是说,不要乱跑,也别想四下串联,否则别怪他不认亲情?
庆成郡主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朱允炆的那点手段算什么,朱棣才是真正的凶狠。
明白不可能劝服朱棣,郡主不再多言,也没心思在燕王大营逗留,当天便乘船返回了对岸。
朱棣态度很好,亲自相送。
庆成郡主心情复杂,几番欲言,最终只化为一声长叹。
“殿下之言必定带到。只愿殿下信守承诺,待到那日,留吾等一条性命。”
“吾自当一言九鼎。只是堂姐答应的事还请做到。”
若非场合不对,庆成郡主当真很想翻白眼。说再也没用,事到如今,只能期望朱棣良心发现,别让自己白信他一回。
船行到江中,想起藏在袖中的燕王手书,庆成郡主叫来心腹,“回城后找人给魏国公府送信,再去曹国公府……记着,人一定要可靠。”
“奴婢遵令。”
站在江边,看着郡主的船在江中走远,燕王手按腰间宝剑,高声道:“明日拔营,自瓜州渡过江!”
众将齐声道:“遵令!”
建文四年六月癸丑,燕军集高邮、江都、通州、泰州战船于瓜州,令都指挥华聚,内官白狗儿为前锋,陈兵铺子口,领舟师过江。
被亲兵护送回到南京的盛庸恰好在此处布防,率领宁波永清等地新募的士兵,同燕军展开大战。
燕军惯于陆战,骑兵所向披靡,却不善水战,会水的不多,一旦被南军掀进江中,扑腾几下就会沉底。
南军瞅准了这点,不和燕军近战,平举着仗长的长杆,一排排把燕军扫落水中。
被燕军抓着长杆一起拽下江?
没关系,咱会水,游上来还能继续战斗。
对于南军的战法,孟清和总觉得熟悉。
一拍脑袋,燕军破盛庸的乌龟阵用的就是这招。
他借用了铁铉的神牌,盛庸就借鉴他的长杆?
这算风水轮流转,出来混总是要还?
孟清和退后一步,躲开扫过来的长杆,脸色发白,对南军怒目而视,还有没有点公德心了,他可是伤员!
高福等人护在孟清和四周,脸比孟清和还白,明显有晕船的征兆。
他们还算好的,船舷一侧的郑和已是吐得昏天暗地。但郑和到底是郑和,一边哇哇猛吐,一边不忘挥刀砍人。如此勇猛敬业,不愧是未来的三保太监!
沈瑄是极少数不受影响的燕军大将,下马登船,仍是步态沉稳,煞气凛然。
江面上,两军激战正酣,炮声隆隆,不时有战船相撞,开始近战。独有一艘战船例外,沈指挥持枪立在船头,眼睁睁看着一艘又一艘战船掉头跑开,就是不和他照面,脸色黑如锅底。
黑到最后,放下长枪,拉弓射箭,一箭一个。
不近战,照样能杀人!
如沈瑄一般的非人类到底是少数,包括朱能在内的燕军习惯了陆上冲锋,换到江上作战就差了一筹。脚下站不稳,又要防备南军不时探过来的长杆,当真是叫苦不迭。
南军在江上如鱼得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