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名门福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夏怀宁冷冷地站着,面无表情。
先后两世,他的母亲没有变过,他的长姐没有变过,他的家没有变。
唯一变得只有他。
他看见过光,接触过美好,所以不想继续再在这乌七八糟的烂泥塘里混,他想挣扎着爬出去,过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
夏太太心神不宁地看着面前的夏怀宁。
夏怀宁是八月初生辰,刚满十二岁,与她个头差不多高,却是瘦,远不如她长得健硕结实。
就是这样瘦弱的半大小子,她自己生养的儿子,却让她莫名地心生怯意。
尤其那双眼睛,淡漠得仿佛下一刻就会毫不留情地甩手离开。
夏太太吸口气,小心赔笑道:“宁哥儿,中午你想吃啥,我让孙嬷嬷给你做。”
夏怀宁温声道:“不用特意将就我,家里我什么我就跟着吃什么。”默一默,又道:“娘,我跟您商量个事儿。先前我那同窗赔了六十两银子,您又得了孙家一百两,能不能借我五十两,五年后,我五倍还给您?”
夏太太立刻警惕起来,“你要这么多银子干什么?想买什么东西直接跟娘说,可不能跟那些公子哥儿学着胡花乱花,更不能买那些当不得吃当不得穿的没用东西。”
夏怀宁轻轻叹一声,“那就算了,我先回房去。”
前世夏太太能腆着脸每月去夏怀茹婆家打秋风,能在杨萱死后堂而皇之占有她的首饰。
不借银子也在意料之中。
夏怀宁原本对于借钱也没抱太大希望,此刻也没有多大失望。
那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了。
从重生那天起,夏怀宁就想得清楚,这一世,他要尽力让夏怀远避开马踏之殃,不再早早故去,这样就无需杨家姑娘来冲喜。
夏怀远就可以在家里奉养母亲。
他会在其它地方另置一处宅院,不再生活在家里。逢年过节,他会捧上大把银钱孝敬夏太太。
反正,只要有银子,夏太太就会开心。
而他,要好好守着杨萱,为她挣一份前程,看着她每天笑靥如花温柔以对。
杨萱全然没想到自己的下半辈子已经被夏怀宁惦记上了。
她正和杨芷查看大兴田庄送来的账目。
大兴田庄只有两百亩,其中约莫四十亩山林地,没法种粮食,便栽了桃李杏树以及葡萄。
庄子上十五户人家都依靠一百六十亩地过活。
辛氏是才女,但对于中馈庶务却不甚精通,就没有教给杨萱。
而前世杨萱嫁得匆忙,在账目上更稀里糊涂。根本不知道她平常吃的米多少钱一斤,菜多少钱一把,身上穿的衣裳多少钱一尺。
对于五谷杂粮也完全不认得。
还是到了大兴以后,才慢慢分清了黍和稷,分清了粳米和江米,才知道大多农户家里吃不起粳米,都是用禄米搀着杂粮吃。
禄米本来就是陈粮,口味算不得好,还要再混上高粱或者菽子,就更难以下咽了。
想起往事,杨萱一时有些恍惚。
杨芷看她发呆,戳一下她臂弯,愁眉苦脸道:“萱萱你看明白没有,反正我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哪儿跟哪儿,干脆咱们去问问母亲吧?”
杨萱应声好。
两人便披上斗篷捧着账本去了正房院。
辛氏最近孕吐轻了许多,加之月份渐大,身形愈加丰腴,气色也极好,脸颊透着健康的红润。
此时,她正翻着账本跟秦嬷嬷核算过年的花费以及来往的年节礼。
得知两人来意,辛氏笑道:“田庄的账目我到现在仍糊涂着,都是秦嬷嬷帮忙看,正好请嬷嬷给讲讲。”
秦嬷嬷连呼不敢,一边“劈里啪啦”地扒拉着算盘珠子,等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拿过田庄的账本,翻开头一页,告诉她们,“这是今年的花费,年初置办农具,添置牲口、买种子,年中疏通水渠,共花费二百八十两。”又翻开第二页,“这是今年的收成,山上的忍冬花、天门冬等等草药卖了七十八两;树上的桃子、杏子、葡萄等果木收入三十二两,最后是稻米杂粮等等,收入七百五十六两。”
接着翻开后面几页,却是更详细的记录。
例如小麦四十亩,得粮四十八石,按每石八百文,共得银三十八两另四百文。
带壳稻谷百二十石,每石四百文,得银四十八两。
去壳稻谷二百石,每石六百文,得银一百二十两。
另外还有高粱、黄豆、绿豆等等,都逐项记得清清楚楚。
杨萱总算明白了,将账本从头到尾再仔细看一遍。
抛去花费和官府的税收之外,大兴的二百亩田庄约莫有三百六十两的收益,其中四成是杨家的,大概是一百五十两。剩余的二百一十两,十五户人家按着各自出的劳力另行分派,平均每家十四两。
这十四两中还得把他们平常吃用的粮食刨去,再除去添置的衣物、日用品,以及偶尔请郎中瞧病。
一年忙碌下来,每家能攒下三四两银子已经不错。
而在杨家,她每年单是月钱就有二十四两银子。
可见当佃户实在不容易。
秦嬷嬷约莫看出她的心思,笑道:“咱家里祖上老太爷良善,都是先把官府的税和花费抛去之后再抽四成收益,别的人家毛算出来多少利,直接抽四成或者五成,其余税收花费都从剩下的银钱里扣,分到各人头上,一年忙碌下来能得四五两银子已经不错。还有的,不管年景如何,每亩地一律按着二百斤粮食算,遇上不好的年头,白白出一年劳力不说,还得倒找给主家钱。”
杨芷不解,“怎么会倒找银钱呢?”
杨萱抢着回答,“要是遇到水灾或者旱灾,地里庄稼都没了,主家还是要照常抽利,岂不... -->>
夏怀宁冷冷地站着,面无表情。
先后两世,他的母亲没有变过,他的长姐没有变过,他的家没有变。
唯一变得只有他。
他看见过光,接触过美好,所以不想继续再在这乌七八糟的烂泥塘里混,他想挣扎着爬出去,过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
夏太太心神不宁地看着面前的夏怀宁。
夏怀宁是八月初生辰,刚满十二岁,与她个头差不多高,却是瘦,远不如她长得健硕结实。
就是这样瘦弱的半大小子,她自己生养的儿子,却让她莫名地心生怯意。
尤其那双眼睛,淡漠得仿佛下一刻就会毫不留情地甩手离开。
夏太太吸口气,小心赔笑道:“宁哥儿,中午你想吃啥,我让孙嬷嬷给你做。”
夏怀宁温声道:“不用特意将就我,家里我什么我就跟着吃什么。”默一默,又道:“娘,我跟您商量个事儿。先前我那同窗赔了六十两银子,您又得了孙家一百两,能不能借我五十两,五年后,我五倍还给您?”
夏太太立刻警惕起来,“你要这么多银子干什么?想买什么东西直接跟娘说,可不能跟那些公子哥儿学着胡花乱花,更不能买那些当不得吃当不得穿的没用东西。”
夏怀宁轻轻叹一声,“那就算了,我先回房去。”
前世夏太太能腆着脸每月去夏怀茹婆家打秋风,能在杨萱死后堂而皇之占有她的首饰。
不借银子也在意料之中。
夏怀宁原本对于借钱也没抱太大希望,此刻也没有多大失望。
那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了。
从重生那天起,夏怀宁就想得清楚,这一世,他要尽力让夏怀远避开马踏之殃,不再早早故去,这样就无需杨家姑娘来冲喜。
夏怀远就可以在家里奉养母亲。
他会在其它地方另置一处宅院,不再生活在家里。逢年过节,他会捧上大把银钱孝敬夏太太。
反正,只要有银子,夏太太就会开心。
而他,要好好守着杨萱,为她挣一份前程,看着她每天笑靥如花温柔以对。
杨萱全然没想到自己的下半辈子已经被夏怀宁惦记上了。
她正和杨芷查看大兴田庄送来的账目。
大兴田庄只有两百亩,其中约莫四十亩山林地,没法种粮食,便栽了桃李杏树以及葡萄。
庄子上十五户人家都依靠一百六十亩地过活。
辛氏是才女,但对于中馈庶务却不甚精通,就没有教给杨萱。
而前世杨萱嫁得匆忙,在账目上更稀里糊涂。根本不知道她平常吃的米多少钱一斤,菜多少钱一把,身上穿的衣裳多少钱一尺。
对于五谷杂粮也完全不认得。
还是到了大兴以后,才慢慢分清了黍和稷,分清了粳米和江米,才知道大多农户家里吃不起粳米,都是用禄米搀着杂粮吃。
禄米本来就是陈粮,口味算不得好,还要再混上高粱或者菽子,就更难以下咽了。
想起往事,杨萱一时有些恍惚。
杨芷看她发呆,戳一下她臂弯,愁眉苦脸道:“萱萱你看明白没有,反正我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哪儿跟哪儿,干脆咱们去问问母亲吧?”
杨萱应声好。
两人便披上斗篷捧着账本去了正房院。
辛氏最近孕吐轻了许多,加之月份渐大,身形愈加丰腴,气色也极好,脸颊透着健康的红润。
此时,她正翻着账本跟秦嬷嬷核算过年的花费以及来往的年节礼。
得知两人来意,辛氏笑道:“田庄的账目我到现在仍糊涂着,都是秦嬷嬷帮忙看,正好请嬷嬷给讲讲。”
秦嬷嬷连呼不敢,一边“劈里啪啦”地扒拉着算盘珠子,等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拿过田庄的账本,翻开头一页,告诉她们,“这是今年的花费,年初置办农具,添置牲口、买种子,年中疏通水渠,共花费二百八十两。”又翻开第二页,“这是今年的收成,山上的忍冬花、天门冬等等草药卖了七十八两;树上的桃子、杏子、葡萄等果木收入三十二两,最后是稻米杂粮等等,收入七百五十六两。”
接着翻开后面几页,却是更详细的记录。
例如小麦四十亩,得粮四十八石,按每石八百文,共得银三十八两另四百文。
带壳稻谷百二十石,每石四百文,得银四十八两。
去壳稻谷二百石,每石六百文,得银一百二十两。
另外还有高粱、黄豆、绿豆等等,都逐项记得清清楚楚。
杨萱总算明白了,将账本从头到尾再仔细看一遍。
抛去花费和官府的税收之外,大兴的二百亩田庄约莫有三百六十两的收益,其中四成是杨家的,大概是一百五十两。剩余的二百一十两,十五户人家按着各自出的劳力另行分派,平均每家十四两。
这十四两中还得把他们平常吃用的粮食刨去,再除去添置的衣物、日用品,以及偶尔请郎中瞧病。
一年忙碌下来,每家能攒下三四两银子已经不错。
而在杨家,她每年单是月钱就有二十四两银子。
可见当佃户实在不容易。
秦嬷嬷约莫看出她的心思,笑道:“咱家里祖上老太爷良善,都是先把官府的税和花费抛去之后再抽四成收益,别的人家毛算出来多少利,直接抽四成或者五成,其余税收花费都从剩下的银钱里扣,分到各人头上,一年忙碌下来能得四五两银子已经不错。还有的,不管年景如何,每亩地一律按着二百斤粮食算,遇上不好的年头,白白出一年劳力不说,还得倒找给主家钱。”
杨芷不解,“怎么会倒找银钱呢?”
杨萱抢着回答,“要是遇到水灾或者旱灾,地里庄稼都没了,主家还是要照常抽利,岂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