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淡云513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今夜将是我的又一个不眠之夜。
自从母亲去世后,我常常失眠。每当想起她老人家,我就思绪绵绵难以入睡。关于母亲的事,我一直想写下来,以表示做女儿的我,对她老人家的一种思念。但是每每拿起笔来却又落不下去,心潮起伏使我不能平静的写字,抑制不住的悲哀,时时刻刻缠绕在我心底,就象一株根深蒂固的藤,拔不去,割不断。她老人家生前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使我永远也无法忘却
母亲是死于尿毒症的并发症,在二零零三年冬至前一个月的十九日去世。离她六十九岁的生日仅差十七天。不算高寿,这也是我锥心彻痛之一。
母亲去世的这天早上,太阳普照,阳光灿烂,但丝毫未有太阳的温暖。一大早,和父母同住的弟弟来电话:说母亲快不行了。我赶紧打的赶到弟弟家。在同时弟弟也拨了120,没多久救护车赶到,急速把母亲送进了不远的医院进行抢救。经过抢救,母亲的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还是处在深度昏迷状况。在医院的抢救室里,我们整整陪伴了母亲近十小时,到了下午17点40分左右,抢救母亲的仪器,各个指标发生了异常,我赶紧叫来医生和护士们,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以后未能见效。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我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18点05分。裂心撕肺的这一天、这一刻、将永远在我心中定格。
我在抢救室里为母亲作最后一次净身,紧闭着双眼的母亲很安详,神态就像她生前一样慈祥,和蔼。我很悲伤,我把伤心的眼泪附在眼睑上,而那眼泪仍止不住地往下掉。我怕吵醒母亲,轻轻地,默默地为她梳妆,然后穿上寿衣。我们要为母亲出远门告别,送行。
早上还是好好的天气,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月亮和星星都被乌云和密雨挡住了,它们也在为我们,为我们逝去的母亲哭泣,流泪。太平间离抢救室有一段路,工作人员用手推车,推着全身覆盖白布的母亲遗体走向太平间。我们护送着母亲到了太平间,工作人员劝我们回去,这时我才感觉到我的心是空荡荡的,象被人剜去了。我不想就这样和母亲永诀。我缓缓地蹲下了身,轻轻撩开了盖在母亲脸上的白布一角,一次又一次地,仔仔细细地端详了母亲许久,许久然后,我强忍着悲痛用着哭腔的声调,面对着母亲很内疚地说:“妈对不起了,我没有很好地伺候您。永别了”话还没有落音,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悲伤,转身扑进丈夫怀里,放声恸哭。那是积压在我心中许久的伤心,那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伤心。
我爱我的母亲,对她的感情愈加深厚,她在患病间,是我一路陪伴,直至到生命的尽头。我很了解母亲:她生前喜欢打扮,爱漂亮,热爱生活,喜欢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她还喜欢春天,喜欢花开的季节,喜欢栀子花,白兰花,桂花,她还喜欢古色古香的风韵,喜欢小桥流水的景致,喜欢江南古镇的周庄,同里,乌镇,她还喜欢可是,母亲还是离开了她的喜欢,包括她后来对我的喜欢。
母亲非常喜欢我,她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我说。我从她口中得知许多关于她的童年和身世。在她的一生中不知和我说了多少次。但我每次都不厌其烦地,静静地倾听着她的叙说。
母亲是出生在江苏泰州一个经营竹器为生的家庭里,兄弟姐妹六人,母亲居二。一家大小加上商行里的伙计几十口人,生活依然很艰难。在小学将要毕业的那年,外公劝母亲辍学,母亲很不愿意地回到了家帮助外婆料理家务。母亲虽然辍学在家,求知的欲望不减,在家时常看看书,写写字。生性一向比较文静的母亲,能背三字经,女儿经和许多古诗词。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民间传说的故事,这些都是母亲讲给我听的,在她的熏陶下,我也喜欢上看报和看一些浅易的书刊。有时,我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还要请教母亲。母亲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小楷,我小时候读书时学写字,母亲还经常纠正我写字的笔法和坐姿。有时我很不耐烦,但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
母亲很好学,她爱好广泛,特别喜欢唱歌,几乎所有的老歌她都会唱,那是在解放后学的。抗美援朝时期,母亲跟着我姨妈来到了上海,她想参军却又怕上前线,最后落空。后来得知,她准备去当的那批兵是在后方作护理的,母亲感到很后悔和遗憾。乃至到以后,甚至我们都长大成了家,母亲每每和父亲有过节,她总会提起这件事。母亲的遗憾我懂,我也理解,因为母亲嫁给父亲,当初并不幸福
在我记忆里,奶奶患有神经质,只要发病,母亲就是她伤害的对象。于是,我和弟弟与母亲相依为命,时常租房在外,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我七岁那年,五岁的小弟弟一不小心从楼上摔到楼下,救到医院,是脑震荡,昏迷几天才苏醒,幸亏没大碍。有许多不幸的往事,在我心里烙下很深的印记。而母亲却没有记恨奶奶,在奶奶病危时还很悉心照料着她,直到奶奶和爷爷相继去世。母亲在我8岁那年又为我们添了一个小妹妹,我们的家庭,从此有了快乐和欢笑。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母亲,一个最普通的中国传统妇女,她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我们。她的宽容、忍让、理解、善良,让我们从小在心灵扎下了根。甚至在她的孙辈中得到了延续。记得在母亲五十九岁诞辰那年,我那刚满十岁的儿子在送给她外婆的贺卡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外甥是“小偷”偷来仙桃敬外婆。(当年电视曾播放江南才子祝枝山,是剧情中的一句话而改)希望她的外婆长命百岁,那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谁会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母亲,儿子的外婆,还是匆匆地走了。
母亲走了,我唯一的遗憾,没能了却她的一个心愿:观故宫,登长城。
母亲走了,我要珍藏她生前留下的歌曲磁带和书籍,作为我永久的纪念。
母亲走了,我心中的一盏灯灭了,它将永远像今夜一样黑暗!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今夜将是我的又一个不眠之夜。
自从母亲去世后,我常常失眠。每当想起她老人家,我就思绪绵绵难以入睡。关于母亲的事,我一直想写下来,以表示做女儿的我,对她老人家的一种思念。但是每每拿起笔来却又落不下去,心潮起伏使我不能平静的写字,抑制不住的悲哀,时时刻刻缠绕在我心底,就象一株根深蒂固的藤,拔不去,割不断。她老人家生前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使我永远也无法忘却
母亲是死于尿毒症的并发症,在二零零三年冬至前一个月的十九日去世。离她六十九岁的生日仅差十七天。不算高寿,这也是我锥心彻痛之一。
母亲去世的这天早上,太阳普照,阳光灿烂,但丝毫未有太阳的温暖。一大早,和父母同住的弟弟来电话:说母亲快不行了。我赶紧打的赶到弟弟家。在同时弟弟也拨了120,没多久救护车赶到,急速把母亲送进了不远的医院进行抢救。经过抢救,母亲的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还是处在深度昏迷状况。在医院的抢救室里,我们整整陪伴了母亲近十小时,到了下午17点40分左右,抢救母亲的仪器,各个指标发生了异常,我赶紧叫来医生和护士们,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以后未能见效。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我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18点05分。裂心撕肺的这一天、这一刻、将永远在我心中定格。
我在抢救室里为母亲作最后一次净身,紧闭着双眼的母亲很安详,神态就像她生前一样慈祥,和蔼。我很悲伤,我把伤心的眼泪附在眼睑上,而那眼泪仍止不住地往下掉。我怕吵醒母亲,轻轻地,默默地为她梳妆,然后穿上寿衣。我们要为母亲出远门告别,送行。
早上还是好好的天气,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月亮和星星都被乌云和密雨挡住了,它们也在为我们,为我们逝去的母亲哭泣,流泪。太平间离抢救室有一段路,工作人员用手推车,推着全身覆盖白布的母亲遗体走向太平间。我们护送着母亲到了太平间,工作人员劝我们回去,这时我才感觉到我的心是空荡荡的,象被人剜去了。我不想就这样和母亲永诀。我缓缓地蹲下了身,轻轻撩开了盖在母亲脸上的白布一角,一次又一次地,仔仔细细地端详了母亲许久,许久然后,我强忍着悲痛用着哭腔的声调,面对着母亲很内疚地说:“妈对不起了,我没有很好地伺候您。永别了”话还没有落音,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悲伤,转身扑进丈夫怀里,放声恸哭。那是积压在我心中许久的伤心,那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伤心。
我爱我的母亲,对她的感情愈加深厚,她在患病间,是我一路陪伴,直至到生命的尽头。我很了解母亲:她生前喜欢打扮,爱漂亮,热爱生活,喜欢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她还喜欢春天,喜欢花开的季节,喜欢栀子花,白兰花,桂花,她还喜欢古色古香的风韵,喜欢小桥流水的景致,喜欢江南古镇的周庄,同里,乌镇,她还喜欢可是,母亲还是离开了她的喜欢,包括她后来对我的喜欢。
母亲非常喜欢我,她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我说。我从她口中得知许多关于她的童年和身世。在她的一生中不知和我说了多少次。但我每次都不厌其烦地,静静地倾听着她的叙说。
母亲是出生在江苏泰州一个经营竹器为生的家庭里,兄弟姐妹六人,母亲居二。一家大小加上商行里的伙计几十口人,生活依然很艰难。在小学将要毕业的那年,外公劝母亲辍学,母亲很不愿意地回到了家帮助外婆料理家务。母亲虽然辍学在家,求知的欲望不减,在家时常看看书,写写字。生性一向比较文静的母亲,能背三字经,女儿经和许多古诗词。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民间传说的故事,这些都是母亲讲给我听的,在她的熏陶下,我也喜欢上看报和看一些浅易的书刊。有时,我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还要请教母亲。母亲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小楷,我小时候读书时学写字,母亲还经常纠正我写字的笔法和坐姿。有时我很不耐烦,但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
母亲很好学,她爱好广泛,特别喜欢唱歌,几乎所有的老歌她都会唱,那是在解放后学的。抗美援朝时期,母亲跟着我姨妈来到了上海,她想参军却又怕上前线,最后落空。后来得知,她准备去当的那批兵是在后方作护理的,母亲感到很后悔和遗憾。乃至到以后,甚至我们都长大成了家,母亲每每和父亲有过节,她总会提起这件事。母亲的遗憾我懂,我也理解,因为母亲嫁给父亲,当初并不幸福
在我记忆里,奶奶患有神经质,只要发病,母亲就是她伤害的对象。于是,我和弟弟与母亲相依为命,时常租房在外,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我七岁那年,五岁的小弟弟一不小心从楼上摔到楼下,救到医院,是脑震荡,昏迷几天才苏醒,幸亏没大碍。有许多不幸的往事,在我心里烙下很深的印记。而母亲却没有记恨奶奶,在奶奶病危时还很悉心照料着她,直到奶奶和爷爷相继去世。母亲在我8岁那年又为我们添了一个小妹妹,我们的家庭,从此有了快乐和欢笑。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母亲,一个最普通的中国传统妇女,她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我们。她的宽容、忍让、理解、善良,让我们从小在心灵扎下了根。甚至在她的孙辈中得到了延续。记得在母亲五十九岁诞辰那年,我那刚满十岁的儿子在送给她外婆的贺卡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外甥是“小偷”偷来仙桃敬外婆。(当年电视曾播放江南才子祝枝山,是剧情中的一句话而改)希望她的外婆长命百岁,那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谁会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母亲,儿子的外婆,还是匆匆地走了。
母亲走了,我唯一的遗憾,没能了却她的一个心愿:观故宫,登长城。
母亲走了,我要珍藏她生前留下的歌曲磁带和书籍,作为我永久的纪念。
母亲走了,我心中的一盏灯灭了,它将永远像今夜一样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