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的闲话 (1/2)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chunyu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生于塞外,夏短冬长,由于花期短,举目所见无非雪花,对百花的见识甚少。“岁寒三友”里只见过苍松“梅兰竹菊”虽心仪,却只充斥耳闻,无缘目睹。
走南闯北之后,腊梅、竹篁、素菊三者,而立之年已一一尽赏了,唯独兰花锁于眼界的深山幽谷,其本来面目不得窥探。
因大学同窗喜欢集邮,89年底,我看见中国兰花一套五枚的特种邮票,约略知道了兰花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诸多品种,见识了大一品、龙字、大凤素、银边墨兰的纸上神韵与乾坤。
兰花邮票,票面诗、书、画搭配别具匠心,草体书法,犹如兰画的题款,不自觉地喜欢上了邮票上的咏兰佳句。
龙字票上的宋代诗人杨傑的“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诗画一体,妙不可言。
大一品票,选自清代诗人何绍基素心兰诗“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恰到好处地注释馨香飘逸的蕙兰名品“大一品”画龙点晴,渲染旨趣。
银边墨兰票,匹配李世民的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乍现绿如翡翠的墨兰芳姿。
大凤素票,选用明代张羽的咏兰诗“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把建兰香、色、韵、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最钟爱的还是小型张。朱德元帅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突破了传统的古朴,平添了几分时代感。欣赏兰花之余,因读毛泽东、陈毅诗词多,老帅的“敏于行、讷于言”后,偶发赏兰的寥寥数语,当是其人格的无意旁白与流露了吧。
纸上学来总觉浅。98年起,我每年都去厦门参加投资贸易洽谈会,闲暇尽品闽地茶香,忽见举办“台湾兰花展”我兴冲冲地去观瞻,那琳琅满目姹紫嫣红的色彩,痴态憨态尽显,任何夸饰皆是赘言。现在回想起来,只剩下一句话:浑似假花!
06年客居杭州,去了绍兴郊外大禹墓比邻的兰亭。在细雨里观鹅池、赏“曲水流觞”遗迹,把玩兰亭集序各种拓本之际,竟然没有看见一束兰花。不免纳闷与诧异,自古以来越地就盛产兰花,王羲之等挚友,在此放荡形骸之时,应该就是兰花盛开的时节,我来的时令也恰选其时。
如果说,8年前厦门赏兰是秋天,想必是当今养兰技术日新月异的缘故。那么,绍兴人竟然把兰花的“市花”摈弃于举世著名的兰亭胜迹之外,实在难于理喻了!
几乎与此同时,我也路过北京,去了二姐家。见窗台上,摆放着多盆蝴蝶兰,但其中有的已奄奄一息,看着很不忍。姐姐戏答:这花矜贵,不好伺候,我与你姐夫起初精心打理,也是如此病怏怏的,现在无暇顾及,亦是这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起自己在杭州,也写了空谷幽兰为题的组诗,也同样没有见证过真正的空谷幽兰。即或看过,也无非是园丁移植于温室,养兰技艺随市场需要水涨船高,才让兰花走入寻常百姓家的。
日前,我偶尔翻阅了明代人陶望龄的养兰说,意外地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般愉悦。他开篇提及“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于是,他凭传言而臆断,用茶叶浇灌高洁的兰花,而不用污秽之物,结果“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
养兰... -->>
我生于塞外,夏短冬长,由于花期短,举目所见无非雪花,对百花的见识甚少。“岁寒三友”里只见过苍松“梅兰竹菊”虽心仪,却只充斥耳闻,无缘目睹。
走南闯北之后,腊梅、竹篁、素菊三者,而立之年已一一尽赏了,唯独兰花锁于眼界的深山幽谷,其本来面目不得窥探。
因大学同窗喜欢集邮,89年底,我看见中国兰花一套五枚的特种邮票,约略知道了兰花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诸多品种,见识了大一品、龙字、大凤素、银边墨兰的纸上神韵与乾坤。
兰花邮票,票面诗、书、画搭配别具匠心,草体书法,犹如兰画的题款,不自觉地喜欢上了邮票上的咏兰佳句。
龙字票上的宋代诗人杨傑的“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诗画一体,妙不可言。
大一品票,选自清代诗人何绍基素心兰诗“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恰到好处地注释馨香飘逸的蕙兰名品“大一品”画龙点晴,渲染旨趣。
银边墨兰票,匹配李世民的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乍现绿如翡翠的墨兰芳姿。
大凤素票,选用明代张羽的咏兰诗“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把建兰香、色、韵、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最钟爱的还是小型张。朱德元帅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突破了传统的古朴,平添了几分时代感。欣赏兰花之余,因读毛泽东、陈毅诗词多,老帅的“敏于行、讷于言”后,偶发赏兰的寥寥数语,当是其人格的无意旁白与流露了吧。
纸上学来总觉浅。98年起,我每年都去厦门参加投资贸易洽谈会,闲暇尽品闽地茶香,忽见举办“台湾兰花展”我兴冲冲地去观瞻,那琳琅满目姹紫嫣红的色彩,痴态憨态尽显,任何夸饰皆是赘言。现在回想起来,只剩下一句话:浑似假花!
06年客居杭州,去了绍兴郊外大禹墓比邻的兰亭。在细雨里观鹅池、赏“曲水流觞”遗迹,把玩兰亭集序各种拓本之际,竟然没有看见一束兰花。不免纳闷与诧异,自古以来越地就盛产兰花,王羲之等挚友,在此放荡形骸之时,应该就是兰花盛开的时节,我来的时令也恰选其时。
如果说,8年前厦门赏兰是秋天,想必是当今养兰技术日新月异的缘故。那么,绍兴人竟然把兰花的“市花”摈弃于举世著名的兰亭胜迹之外,实在难于理喻了!
几乎与此同时,我也路过北京,去了二姐家。见窗台上,摆放着多盆蝴蝶兰,但其中有的已奄奄一息,看着很不忍。姐姐戏答:这花矜贵,不好伺候,我与你姐夫起初精心打理,也是如此病怏怏的,现在无暇顾及,亦是这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起自己在杭州,也写了空谷幽兰为题的组诗,也同样没有见证过真正的空谷幽兰。即或看过,也无非是园丁移植于温室,养兰技艺随市场需要水涨船高,才让兰花走入寻常百姓家的。
日前,我偶尔翻阅了明代人陶望龄的养兰说,意外地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般愉悦。他开篇提及“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于是,他凭传言而臆断,用茶叶浇灌高洁的兰花,而不用污秽之物,结果“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
养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