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节外生枝 (1/2)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呼我谪仙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方诗词自然是作为乾阳粮仓的扬州府,最贴切的写照。
今儿一大早的扬州府街道上,便是有马车穿街而过的嘶鸣声,再一道随了街边出摊的屠户和卖花小贩的吆喝声,甚是衬显的繁华。
车赶得稳,肉切的细,花摘得新鲜,对于混口饭吃的平头百姓来说都是一等一的手艺。虽是会让那些站的高了的人瞧了去,免不了的嫌弃,但也是各有各的骄傲。
要说这恃才傲物,只要是个走江湖的,身上傍着个几斤几两的能耐,多多少少都沾点自傲。
不过,可不只是那些江湖事江湖了的忠肝义胆之士或是蝇营狗苟的蟊贼有这般近乎是自作多情的姿态,就些个市井里的街头小贩和文庙里走出来的金玉种子也免不了这般性情。
逮明儿,瞧上一眼街边上的屠户摊子,屠夫生的一副虎背熊腰,膀大腰粗的健硕身板,搁那“哗哗哗”的耍着七八来斤的砍骨刀,大有庖丁解牛之势。
等这刀一下肉,解的不好,无非当大家伙乐呵乐呵看个笑话,权当添个彩头。反观这屠户也不过是瞪起个铜铃大的眼珠子,暗自埋怨自己的手艺就是想着是不是隔壁王铁匠给自己的刀少磨了会儿工夫,差了点火候。围观的主顾笑着嘘声,当事的屠户涨红着脸摆手连连解释。
平头百姓的乐趣也就这些个俺赞玩意儿。
但这若是解的有模有样,好家伙!甭管你是在同街的花楼喝着花酒左搂右抱,温香软玉入怀的公子哥儿亦或是一旁茶楼沏着茶水佐着台上说书先生的抑扬顿挫消磨时光的茶客。这屠户豪迈的叫喊准能把这寻花问柳的公子哥儿那小腹蠢蠢欲动的欲火给压下去,让这如无骨的花魁伶官猛地一颤,继而娇滴滴的掩面欲泣,而后者不过是为了惹得官人怜爱,多点赏银罢了。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日的扬州府医馆铺子里总有些个来治骨折一类的跌打损伤的病患……
对屠户来说,这招揽是招揽了生意,可这同行也是得罪了七七八八,不过若是和家里妻儿老小的生计比起来,还是是值得的。
虽然只是乡里人的一件小事,主顾看个热闹,该买肉还买肉,该还价还环价,但这对屠户来说是完成了的一桩惊天壮举,保不齐明后儿两天都脸上搁着笑,声音粗上那么几分,更有底气些。乡里人不懂得鼓弄吹嘘自己,不过如果别人提及屠宰的时候,只是默默的挺直了腰板,哪怕只是稍稍略过。可若是有人上前闹事,诋毁人家的手艺,那这可有好戏看了,市井间的拳脚争斗是免不了的,不过真要血溅三尺,闹出人命来,两个人都是不敢的,毕竟谁都不是亡命之徒也并非出生王公贵族,身后总有人需要自己去养活……但是这要是个换了个书生,那可不也是就没意思多了,无非是几句圣人曰“……”或是之乎者也一类的酸儒语调,再怎么顶破了天也是涨红着脸,争吵几句就草草了事,是万般不敢起了拳脚的……
“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纵然有贵妃研墨,龙巾拭吐的傲气,在万千铁骑面前与蝼蚁何异百无一用是书生……”
“老先生,得亏我那周兄弟不在,就凭您这扭扭捏捏像个娘们似的吊人胃口,寻人开心,怕不是我那兄弟半夜偷溜进您老的屋子,让您给开个单场,哈哈”闹人玩笑的声音从酒楼靠窗口传来,继而引得整个酒楼哄堂大笑。
正在台上咿咿呀呀讲着文人轶事,一同并着满腹牢骚的说书匠只是抬了抬了眼皮,寻了一眼声音的出处,眼神微微愣住,然后竟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一会儿,听客,酒客,食客沸腾的声音渐渐喑哑了下来。不修边幅且蓬头垢面的说书先生扶了扶头顶的束髻冠,却是给人一种怎么也扶不正的感觉。老人缓缓放下手中的沉木和折扇,黝黑的左手从破损不堪的裘皮大衣里掏出半个瓢,扶着下了台,向酒客们缓缓踱去。
寒风萧瑟,老人走近半掩窗的座位,往窗外瞥了一眼,“要来雪咯”。一袭夹杂着雨水的西北风顺着窗门吹入,老人那不成样子的裘衣早就没了御寒效果,害的老人一阵哆嗦。
其实,就老人这身装扮,称呼他一声先生都可以说是老人祖上坟头青烟万丈,如果老人家还知晓祖上坟头在哪儿的话。就凭他一身装束,赶早儿随便往洛阳一丢,怕是连正午的时儿都没过,就够他在酒楼里摆上那么一桌“满汉全席”,大快朵颐。
窄窄的过道上,两旁的酒客,如果是常来这桩毫不起眼的小酒楼里饮酒扯皮的老主顾,大多都会不约而同的从葫里匀出一点酒,虽说不尽是些平头百姓喝的俺赞货色,不过偶有一两口的新醅绿蚁倒也只能让老人口舌一辣,脸微醺红。
老说书匠就这样沿着一条小道,一点一滴的乞讨着酒客们壶中酒,有的酒客也不知道是囊中羞涩还是有这洁癖的习惯,老人临近时缩了缩身子,又以一条袖笼遮掩住了酒壶,同时扭过头去想要与同桌的酒客唠上几句。老人倒也不恼,只是微微一笑。不过虽说这老说书匠是丝毫不在意这门子尴尬事,也不恼这人怎这般不爽利,但其他的酒客可就看不下去了:咱大伙都是普通百姓,这酒楼也不是乾阳城里的“仙客来”,这老头给大家伙讲了这么久的书,寻你一口就喝都要如此遮遮掩掩,好不干脆!
一时间嘘声铺天盖地,丝毫不比前面老人被酒客笑话的笑声弱半分。想必若是此人不学个一门易容术,这小酒楼他可就进不来咯。酒客臊红了脸,急急起身,不过并不是急着逃离这丢人之所,而是拎起桌上的酒壶慢慢倒上一碗,灰溜溜的端放在了老人的说书台上。这个在乾阳版图上都标记不出的小山村,偏僻得很,方圆十里大抵也就那么一座酒庄了。这真要是给人家留了坏印象,以后喝酒都寻不到一星半点的热闹,愁的慌……
嘘声渐渐平息了下来,酒客们继续看着老人“沿路乞讨”,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酒客们也都习惯了匀出一点酒留给台上这位除了说书外就少与人交谈的怪老头,明明穿的邋里邋遢,身上尽是些灰尘泥泞,可他这头上系着的束髻冠却是一尘不染。不过这还不是最玄乎的,小老百姓懂得少,也没怎么识过字念过书,这老头虽说带着束髻冠,可是这样子怎么就和私塾里的先生这般天差地别,就好像这束髻冠从未端正过。私塾里的那些个先生那可真是行的正坐的直,让人见了恨不得竖起十个大拇指,多亲近亲近,保不齐自家的娃也能蹭上个秀才,那可算是发扬门楣,一定要挑个良辰吉日去祖上坟头好生祭拜一番,而老头这副模样,就显得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不去瞎猜了,江湖里的小人物顾头不顾尾,管的了上顿,顾不上下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管不得这些。只要他能为咱寻来开心,那就行了。
突然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客人伸了伸腿,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对于老人来说,也...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方诗词自然是作为乾阳粮仓的扬州府,最贴切的写照。
今儿一大早的扬州府街道上,便是有马车穿街而过的嘶鸣声,再一道随了街边出摊的屠户和卖花小贩的吆喝声,甚是衬显的繁华。
车赶得稳,肉切的细,花摘得新鲜,对于混口饭吃的平头百姓来说都是一等一的手艺。虽是会让那些站的高了的人瞧了去,免不了的嫌弃,但也是各有各的骄傲。
要说这恃才傲物,只要是个走江湖的,身上傍着个几斤几两的能耐,多多少少都沾点自傲。
不过,可不只是那些江湖事江湖了的忠肝义胆之士或是蝇营狗苟的蟊贼有这般近乎是自作多情的姿态,就些个市井里的街头小贩和文庙里走出来的金玉种子也免不了这般性情。
逮明儿,瞧上一眼街边上的屠户摊子,屠夫生的一副虎背熊腰,膀大腰粗的健硕身板,搁那“哗哗哗”的耍着七八来斤的砍骨刀,大有庖丁解牛之势。
等这刀一下肉,解的不好,无非当大家伙乐呵乐呵看个笑话,权当添个彩头。反观这屠户也不过是瞪起个铜铃大的眼珠子,暗自埋怨自己的手艺就是想着是不是隔壁王铁匠给自己的刀少磨了会儿工夫,差了点火候。围观的主顾笑着嘘声,当事的屠户涨红着脸摆手连连解释。
平头百姓的乐趣也就这些个俺赞玩意儿。
但这若是解的有模有样,好家伙!甭管你是在同街的花楼喝着花酒左搂右抱,温香软玉入怀的公子哥儿亦或是一旁茶楼沏着茶水佐着台上说书先生的抑扬顿挫消磨时光的茶客。这屠户豪迈的叫喊准能把这寻花问柳的公子哥儿那小腹蠢蠢欲动的欲火给压下去,让这如无骨的花魁伶官猛地一颤,继而娇滴滴的掩面欲泣,而后者不过是为了惹得官人怜爱,多点赏银罢了。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日的扬州府医馆铺子里总有些个来治骨折一类的跌打损伤的病患……
对屠户来说,这招揽是招揽了生意,可这同行也是得罪了七七八八,不过若是和家里妻儿老小的生计比起来,还是是值得的。
虽然只是乡里人的一件小事,主顾看个热闹,该买肉还买肉,该还价还环价,但这对屠户来说是完成了的一桩惊天壮举,保不齐明后儿两天都脸上搁着笑,声音粗上那么几分,更有底气些。乡里人不懂得鼓弄吹嘘自己,不过如果别人提及屠宰的时候,只是默默的挺直了腰板,哪怕只是稍稍略过。可若是有人上前闹事,诋毁人家的手艺,那这可有好戏看了,市井间的拳脚争斗是免不了的,不过真要血溅三尺,闹出人命来,两个人都是不敢的,毕竟谁都不是亡命之徒也并非出生王公贵族,身后总有人需要自己去养活……但是这要是个换了个书生,那可不也是就没意思多了,无非是几句圣人曰“……”或是之乎者也一类的酸儒语调,再怎么顶破了天也是涨红着脸,争吵几句就草草了事,是万般不敢起了拳脚的……
“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纵然有贵妃研墨,龙巾拭吐的傲气,在万千铁骑面前与蝼蚁何异百无一用是书生……”
“老先生,得亏我那周兄弟不在,就凭您这扭扭捏捏像个娘们似的吊人胃口,寻人开心,怕不是我那兄弟半夜偷溜进您老的屋子,让您给开个单场,哈哈”闹人玩笑的声音从酒楼靠窗口传来,继而引得整个酒楼哄堂大笑。
正在台上咿咿呀呀讲着文人轶事,一同并着满腹牢骚的说书匠只是抬了抬了眼皮,寻了一眼声音的出处,眼神微微愣住,然后竟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一会儿,听客,酒客,食客沸腾的声音渐渐喑哑了下来。不修边幅且蓬头垢面的说书先生扶了扶头顶的束髻冠,却是给人一种怎么也扶不正的感觉。老人缓缓放下手中的沉木和折扇,黝黑的左手从破损不堪的裘皮大衣里掏出半个瓢,扶着下了台,向酒客们缓缓踱去。
寒风萧瑟,老人走近半掩窗的座位,往窗外瞥了一眼,“要来雪咯”。一袭夹杂着雨水的西北风顺着窗门吹入,老人那不成样子的裘衣早就没了御寒效果,害的老人一阵哆嗦。
其实,就老人这身装扮,称呼他一声先生都可以说是老人祖上坟头青烟万丈,如果老人家还知晓祖上坟头在哪儿的话。就凭他一身装束,赶早儿随便往洛阳一丢,怕是连正午的时儿都没过,就够他在酒楼里摆上那么一桌“满汉全席”,大快朵颐。
窄窄的过道上,两旁的酒客,如果是常来这桩毫不起眼的小酒楼里饮酒扯皮的老主顾,大多都会不约而同的从葫里匀出一点酒,虽说不尽是些平头百姓喝的俺赞货色,不过偶有一两口的新醅绿蚁倒也只能让老人口舌一辣,脸微醺红。
老说书匠就这样沿着一条小道,一点一滴的乞讨着酒客们壶中酒,有的酒客也不知道是囊中羞涩还是有这洁癖的习惯,老人临近时缩了缩身子,又以一条袖笼遮掩住了酒壶,同时扭过头去想要与同桌的酒客唠上几句。老人倒也不恼,只是微微一笑。不过虽说这老说书匠是丝毫不在意这门子尴尬事,也不恼这人怎这般不爽利,但其他的酒客可就看不下去了:咱大伙都是普通百姓,这酒楼也不是乾阳城里的“仙客来”,这老头给大家伙讲了这么久的书,寻你一口就喝都要如此遮遮掩掩,好不干脆!
一时间嘘声铺天盖地,丝毫不比前面老人被酒客笑话的笑声弱半分。想必若是此人不学个一门易容术,这小酒楼他可就进不来咯。酒客臊红了脸,急急起身,不过并不是急着逃离这丢人之所,而是拎起桌上的酒壶慢慢倒上一碗,灰溜溜的端放在了老人的说书台上。这个在乾阳版图上都标记不出的小山村,偏僻得很,方圆十里大抵也就那么一座酒庄了。这真要是给人家留了坏印象,以后喝酒都寻不到一星半点的热闹,愁的慌……
嘘声渐渐平息了下来,酒客们继续看着老人“沿路乞讨”,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酒客们也都习惯了匀出一点酒留给台上这位除了说书外就少与人交谈的怪老头,明明穿的邋里邋遢,身上尽是些灰尘泥泞,可他这头上系着的束髻冠却是一尘不染。不过这还不是最玄乎的,小老百姓懂得少,也没怎么识过字念过书,这老头虽说带着束髻冠,可是这样子怎么就和私塾里的先生这般天差地别,就好像这束髻冠从未端正过。私塾里的那些个先生那可真是行的正坐的直,让人见了恨不得竖起十个大拇指,多亲近亲近,保不齐自家的娃也能蹭上个秀才,那可算是发扬门楣,一定要挑个良辰吉日去祖上坟头好生祭拜一番,而老头这副模样,就显得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不去瞎猜了,江湖里的小人物顾头不顾尾,管的了上顿,顾不上下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管不得这些。只要他能为咱寻来开心,那就行了。
突然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客人伸了伸腿,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对于老人来说,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