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溯流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场”。“场”这个概念在现代物理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但是谁能够清楚地告诉我,究竟什么是场?我们能够观测到它所产生的物理效应,但是无法观测到它本体的存在,这不就是一种类似于“鬼魂”的存在吗?

    比如说磁场,科学家一直试图证明“磁单极子”的存在,但是始终未能成功,可是却同样也无法证明它不存在。同样,一些物理学家提出过“引力子”这样的物理概念,只是未能被广泛接纳和证明。那么,关于“场”这个概念,究竟是本身就不需要有实质的本体存在,还是说现代的科幻技术无法找到它的本体呢?

    另一方面,通过对超弦理论、圈量子理论等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进行的延伸解读,当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物理学猜想认为,物质只是空间的褶皱。既然物质只是空间的“褶皱”而已,那么我们是不是有可能找到一种方法,可以直接能够“抚平褶皱”?

    现代物理学理论已经创造出了足够多类似的概念,早已经模糊了“有”和“无”的界限。

    后来,我把“灵魂是一种物质组成单位”这个想法融入到了《溯流者》这本书里,在《穿越黑洞》这一章里,用以解释“冥海”的存在。

    可是在当时,我对这个设想非常的不满意,觉得太牵强了,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想法和解释。

    高中时代,我刚刚接触到网络,第一次有机会有选择性地去观看好莱坞电影,我立刻被美国的科幻大片迷得神魂颠倒,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来到校外网吧,翻找出几部美国科幻大片,看的如痴如醉。《黑客帝国》和《异次元骇客》都是我当时非常喜欢的电影,这两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然而,细想这两部电影的情节,只是表现出了人类的主观意识,很多时候分不清现实和虚拟的差别,但是在客观层面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依然是界限分明的。

    那么,会不会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呢:我们发现自己身处的世界是虚拟的,但是当我们去试图寻找真实世界的时候,却发现所谓真实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就像在《异次元骇客》里,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在嵌套虚拟世界的最底层,我们循着线索一层层溯流而上,到达最顶层的世界,自以为来到了现实的世界,却发现这里原来不过是另一重的虚拟世界而已,宇宙以一种我们料想不到的方式存在着?

    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想法,就是这本《溯流者》最初的构思。

    这个想法,一直都存在我的脑海里,直到2012年初,我开始着手创作这部《溯流者》。就因为“九重天”这种说法的存在,我将虚拟世界的数量设置为了九层,不过真正在书中出的虚拟世界,却只有八层。这一来是因为剧情的需要,二来是因为“会议厅”这种生物在故事中出现得太早,让我感觉人已经进化到了这样的层面,无论是生命的形态,还是未来文明的图景,都没有了继续描述的必要。这也是因为自己的想象力有限的缘故吧。

    我最初打算把这个故事写成一本轻小说,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一来自己对轻小说缺乏足够的了解,担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来是因为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我想要讨论的问题太大,轻小说更偏向于情节化,担心最后会使故事风格变得不伦不类。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近三年,最初的设计,还是让这本书前后两部分的风格,显得有一点割裂。

    在这本小说创作的同时,我继续思考着有关“比喻论”的问题——既然我厚颜在最后面给它加上了一个“论”字,总是希望它可以更细致精准一点的。

    人们使用语言来描述世界,而由于语言本身的不准确,所以这种描述也是不可能准确的,只是人类对宇宙的一种比喻而已。物理学是人类对描述世界的这种行为最极致的一种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同样无法跳脱“比喻”的范畴。在人类早期的世界观里,这种“比喻”的特性非常明显,比如中国古人“地如棋盘,天如穹顶”的说法,比如北欧神话里的“世界树”猜想,佛教神话里的“三千世界”理论等等。但是自从牛顿大神开始,人类对世界的描述开始被冠以“理论”之名,其比喻句的特性被逐渐隐藏了起来。

    现代的物理学理论,为了解释清楚已知的物理现象,往往会引入大量的物理概念,比如胶子、费米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等。这些概念,从名称上看,似乎都是已经被证实存在的物质,但是事实上,这种概念更像是一种生造出的工具而已,它们只是展现出科学家所需要的一部分特性,用来解释人类所能观测到的物理现象,然后这些概念就被无情地抛到了一边。作为一种物质,这些概念本身就应该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本身应当拥有着方方面面的特性,而任意的一种特性,都足以改变整套物理学理论的走向。而在这些理论中,这些物质的属性并非从研究中得来,而更像是被科学家们自行规定的。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宇宙,那么恐怕结果就只能像是这本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每解开一个谜团,就会带出更多的新的疑问。

    因而,物理学所描述的宇宙,只能是一个近似真相的宇宙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喻体,物理学的理论就是比喻。

    既然物理学的理论是一种比喻,那么本体是什么?一定就是整个宇宙本身吗?那可不一定,本体有可能只是宇宙的某一部分。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很多时候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甲摸到了象牙,认为宇宙像一个萝卜;乙摸到了象耳,认为宇宙像一把大蒲扇;丙摸到了象腿,认为宇宙像一根柱子;丁摸到了象尾,认为宇宙像一条绳子。

    当他们各自的理论不断延伸,触碰到一起的时候,却会发现他们的理论无法结合起来——一个萝卜加一把大蒲扇加一根柱子加一个绳子,是一个什么东西?

    然后,大家都会试图找出一个全新的喻体,来比喻大象这个整体。但是,这将需要对他们的比喻都进行全面的调整,而不是仅仅修改各自接触的部分,或许还需要补充上没有人涉及到的大象躯体的部分。

    既然物理学的理论是一种比喻,那么一个本体岂不是可以同时拥有两个或多个喻体,而且这些不同的比喻同样的细致和精彩呢?这种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原本就是多种多样的,只是如今那些粗糙不实的比喻,往往会被更精细、更形象、更实用的比喻所取代。

    如果仅仅在日常生活方面,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对“力”的解释都是可以行得通的,而且没有高下之分。超弦理论和圈量子理论,在对“大象”整体形象的描述上,也是各有所长,难分高下,所以才导致Leonard和Leslie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最后没有走到一起(《生活大爆炸》中的情节)。

    不过,在同一个理论体系中,以目前科学发展的程度来看,诞生一个被人类广泛接受的,描述宇宙全景的理论,都是一个相当艰难和漫长的过程。诞生出两个效果相当,而内容不同的理论,可能性基本为零。

    如果,在两个相互隔绝,使用着不同语言体系的文明里,发展出两套内容全然不同,但是效果相当,或是各有所长的“比喻”体系,倒是存在极大的可能。

    有时,我会把我的这个想法说给朋友们听,和朋友之间也产生过一些谈论。所遇到的最常见的反驳,是针对这个想法的源头,《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而展开的:既然所有能够说出来的道理,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句话作为一句“能够说出来的道理”,它本身不也是很容易被推翻的吗?

    对于这种说法,我的反驳是:语言是不准确的,那么这句话里的几个概念,我们就需要延伸开来进行理解。比较前半部分的第二个字“道”,表述;还有后半部分的第二个字“常”,永恒的,正确的。

    我们今天所有的理论,都是可以并且只能运用语言来进行表述的,但是这不代表在未来,我们无法找到其他的交流和表达的方式。比如像《溯流者》里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在未来,所有人类聚合成了同一个生物,变成了一个厅族,思想全部融为了一体,那么相互之间就不需要使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也许最终,厅族可以获悉宇宙的终极真相,但是却只能储存在思维里,不需要也无法表述出来,处在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到那时,这样的一个理论,也就无所谓对错了,就成了一个“道之可道而不可道,常而非常之道”的理论。

    那么“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同样也就无所谓对错了。

    为了表现比喻论的想法,我最后对《溯流者》的结局进行了一点修改:原本精心构建的“九重天”宇宙结构,还有宇宙大沙漏理论,故事里借助钟源的思考,对其准确性表示了质疑;原本准备给钟源一个机会,来决定九重宇宙的存亡,最后改变了主意,直接在钟源的思考中结束了全文,至于钟源的决定对九重宇宙的存亡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没有给出确定的回答。作者也不知道。

    无论是宇宙还是人生,原本就是这样不清不楚。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