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改纳粮为交钱 (1/2)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上,今日您将我喊来,想必是有要事相商吧?”
“来,标儿,你不是有问题要问他吗?”
“罗青,上次你说过要延长大明的寿命,就必须从改变田地、赋税、徭役制度下手,徭役制度我们已经改进了,可田地和赋税制度呢?你说谁的田地多,谁交的税就多,可据我所知很多百姓交出去的粮被当地的官员经常克扣,这该如何是好啊?”
“诸位不知听过“淋尖踢斛”这个词语吗?”
众人纷纷摇头,只有朱标问道:“你说的斛不会是装粮食的容器吧?”
“正是,在我们后世看来,明朝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其中纳粮是百姓交纳赋税最主要的方式,粮食是用一种叫做“斛”的容器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先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收粮的官吏用铜尺在斛口上面这么一刮,高出斛口的部分就被刮到了斛外,百姓们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交的公粮被刮到地上,也不敢吭声,因为这部分照例是不退的。”
“官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准斛壁猛踹一脚,超出斛壁的部分谷粒会倒在地上,斛口又浅了一层,看似不经意的这一刮一踹,其实很有讲究,尤其是踹斛这个动作。要知道,官吏们会为了这一踹苦练很久,在交粮这一天,收粮的官吏穿着寸许来厚的厚底官靴准备好,一旦斛已经装满,便凝神屏气,气沉丹田,然后大喝一声,部分人加十米助跑,冲到斛前,拼命一踹,粮食便呼啦啦地洒下来,刮出的部分连同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如此一来,前来纳粮的老百姓,只能再倒入粮食补齐。”
“棣儿,你身为藩王,可有发现过这种事啊?”突然被点名的朱棣,心跳得如雷鸣般迅速,他赶忙认错道:“父皇,儿臣略有耳闻,但由于没有百姓举报,儿臣也没有证据去查实,是儿臣无能,望父皇恕罪!”
“哼!不知把你们派到藩地到底有何用处?如此欺压百姓的事情竟然无人上报?”
“父皇,您先消消气,或许罗青有解决的办法。”
“我呢,确实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不收粮食!”
“开玩笑!赋税不收粮食收什么?”
“收钱啊!就像我们后世一样。”
“可是罗青,秋收的时候粮食多,粮食价格低,卖粮卖不下多少钱,如果他们将卖粮换回来的铜钱给了朝廷,他们还需要用铜钱再去买粮食吃,这时候一样的钱可买不回来同样斤数的粮食了,简单来说就是低买高卖,这还是损伤了百姓的利益啊!”
“标儿说的有道理,这一来二去,伤的还是百姓!这法子不行。”
罗青摇摇头,卖起了关子:“我们可以把铜钱换成白银啊!”
那会被朱元璋骂了一顿的朱棣,火气还没消下去,正愁找不到一个发泄口,还有就是这四人里面,他也就敢喷喷罗青了:“罗青,你在开什么玩笑,你知道大明白银一年才产十几万两,而且这些白银都只在王亲贵族、大臣这些人手中流通,普通百姓根本就够不到,他们只能用碎银、宝钞还有铜钱交易。”
“燕王,我知道大明的白银产量不足,可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和携带、耐腐蚀性、各国通用性等优点,不管是宋朝还是元朝,丝绸之路都靠的是白银这种货币,因为白银在我们眼里是钱,在那些外国人眼里也是钱,它是通用的。”
“难道外国人不用纸币吗?他们要是也有纸币,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宝钞作为交易货币。”
“他们也用纸币,但我记得由于宝钞的纸质较差,难以耐久,而且宝钞只发不收,发行数量又无限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百姓纷纷弃之,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便趋于衰败,到时候就算海上的生意做得再大,一旦货币出现问题,都白搭!”
“罗青,我有一事不解,为何发行的宝钞多了,就会贬值呢?”
“我举个例子,现在朝廷为了让百姓过得富裕,就发行了超级多超级多的宝钞,为此,你手里有一千张宝钞,我手里有一万张宝钞,燕王手里有十万张宝钞,我们拿着这些钱按理说可以买房子、开铺子、买吃的喝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有我有他有,难道其他人就不会有了吗?人的本性就是贪图享乐,等大家都有钱后,谁愿意出去干活,谁愿意每天辛苦开着铺子等客人上门?又有谁愿意种地产粮食呢?所以钱越来越多,只会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到最后,钱不过就是一张废纸了。”... -->>
“皇上,今日您将我喊来,想必是有要事相商吧?”
“来,标儿,你不是有问题要问他吗?”
“罗青,上次你说过要延长大明的寿命,就必须从改变田地、赋税、徭役制度下手,徭役制度我们已经改进了,可田地和赋税制度呢?你说谁的田地多,谁交的税就多,可据我所知很多百姓交出去的粮被当地的官员经常克扣,这该如何是好啊?”
“诸位不知听过“淋尖踢斛”这个词语吗?”
众人纷纷摇头,只有朱标问道:“你说的斛不会是装粮食的容器吧?”
“正是,在我们后世看来,明朝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其中纳粮是百姓交纳赋税最主要的方式,粮食是用一种叫做“斛”的容器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先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收粮的官吏用铜尺在斛口上面这么一刮,高出斛口的部分就被刮到了斛外,百姓们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交的公粮被刮到地上,也不敢吭声,因为这部分照例是不退的。”
“官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准斛壁猛踹一脚,超出斛壁的部分谷粒会倒在地上,斛口又浅了一层,看似不经意的这一刮一踹,其实很有讲究,尤其是踹斛这个动作。要知道,官吏们会为了这一踹苦练很久,在交粮这一天,收粮的官吏穿着寸许来厚的厚底官靴准备好,一旦斛已经装满,便凝神屏气,气沉丹田,然后大喝一声,部分人加十米助跑,冲到斛前,拼命一踹,粮食便呼啦啦地洒下来,刮出的部分连同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如此一来,前来纳粮的老百姓,只能再倒入粮食补齐。”
“棣儿,你身为藩王,可有发现过这种事啊?”突然被点名的朱棣,心跳得如雷鸣般迅速,他赶忙认错道:“父皇,儿臣略有耳闻,但由于没有百姓举报,儿臣也没有证据去查实,是儿臣无能,望父皇恕罪!”
“哼!不知把你们派到藩地到底有何用处?如此欺压百姓的事情竟然无人上报?”
“父皇,您先消消气,或许罗青有解决的办法。”
“我呢,确实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不收粮食!”
“开玩笑!赋税不收粮食收什么?”
“收钱啊!就像我们后世一样。”
“可是罗青,秋收的时候粮食多,粮食价格低,卖粮卖不下多少钱,如果他们将卖粮换回来的铜钱给了朝廷,他们还需要用铜钱再去买粮食吃,这时候一样的钱可买不回来同样斤数的粮食了,简单来说就是低买高卖,这还是损伤了百姓的利益啊!”
“标儿说的有道理,这一来二去,伤的还是百姓!这法子不行。”
罗青摇摇头,卖起了关子:“我们可以把铜钱换成白银啊!”
那会被朱元璋骂了一顿的朱棣,火气还没消下去,正愁找不到一个发泄口,还有就是这四人里面,他也就敢喷喷罗青了:“罗青,你在开什么玩笑,你知道大明白银一年才产十几万两,而且这些白银都只在王亲贵族、大臣这些人手中流通,普通百姓根本就够不到,他们只能用碎银、宝钞还有铜钱交易。”
“燕王,我知道大明的白银产量不足,可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和携带、耐腐蚀性、各国通用性等优点,不管是宋朝还是元朝,丝绸之路都靠的是白银这种货币,因为白银在我们眼里是钱,在那些外国人眼里也是钱,它是通用的。”
“难道外国人不用纸币吗?他们要是也有纸币,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宝钞作为交易货币。”
“他们也用纸币,但我记得由于宝钞的纸质较差,难以耐久,而且宝钞只发不收,发行数量又无限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百姓纷纷弃之,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便趋于衰败,到时候就算海上的生意做得再大,一旦货币出现问题,都白搭!”
“罗青,我有一事不解,为何发行的宝钞多了,就会贬值呢?”
“我举个例子,现在朝廷为了让百姓过得富裕,就发行了超级多超级多的宝钞,为此,你手里有一千张宝钞,我手里有一万张宝钞,燕王手里有十万张宝钞,我们拿着这些钱按理说可以买房子、开铺子、买吃的喝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有我有他有,难道其他人就不会有了吗?人的本性就是贪图享乐,等大家都有钱后,谁愿意出去干活,谁愿意每天辛苦开着铺子等客人上门?又有谁愿意种地产粮食呢?所以钱越来越多,只会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到最后,钱不过就是一张废纸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