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毕竟儒家将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儒家搞好关系,才有利于新道教的发展。
再接下来,周天子权威日衰,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元始天尊自然又想扶保一位圣天子,重新让天下安定下来。只是当时的周天子没一个有出息的,而各地的诸侯们,也没有哪一个具有“圣王”的资质,于是元始天尊只能化身为老子,写下《道德》五千言,希望世人读了之后,可以自行领悟了。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百家学说泛滥(按照刘照的设定,百家学说都是从《道德经》那里参悟而来的),诸侯相互攻伐、吞并,最后,由“暴秦”统一了天下。
元始天尊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但是这一回,他老人家也不愿意再亲自下凡了,于是他让火星神赤帝子下凡去推翻暴秦,拯救天下,这便是高祖刘邦,又派昴宿神下凡辅佐,这边是相国萧何,最后还化身黄石公,点化张良,传授兵法,让他辅佐刘邦,灭亡了暴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
小伙子,可以嘛,你这样的资质,可以去混网文界了呀!面对自己编造的“神话史”,刘照也禁不住想吐槽自己。
当然,仅凭一个相对“圆的上,漏洞少”的神话史,就想让新道教立足于世界宗教之林,还是远远不够的。近代有名的学者李叔同,出家后法号弘一,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治病救人,只能归属于物质生活层面,从道家、阴阳家、黄老学说那里抄来的各种理论,大概可以满足“精神生活”,但是想要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宗教,还得要有丰富的灵魂生活才行。
刘照已经初步整理、统一了新道教的神系,又建立了轮回系统,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死后各凭生前的善行与恶行,决定来世转生的场所和身份,这也算是初步建立起了“灵魂生活”罢。
但是,奈何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恐怕对这一套说法是不会完全相信的,他们所需求的“灵魂生活”,层次要更高一点。
层次要高是吗?那我就引导你去探寻世界的本源,自己把自己绕死好了!
相传哲学有最基本三大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无数哲学青年为之日夜思考,最终不是自杀,就是出家。
而屈原在《天问》当中,更是一口气的问出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生、社会等等各方面的、总数为一百七十三个的问题,怪不得您老最后会自杀……
对此,刘照推出了元炁论、太极说。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宇宙之间,最初存在着一股浑然一体的物质,叫做“元炁”,后来,随着元始天尊(阿弥陀佛,险些打成了盘古,阿门!)开辟天地,混沌之炁也分成了阴阳两炁,但是,阴阳两炁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演化出了世间万物。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状态,就叫做“太极”。
很多人可能一看到太极,就觉得这是个道教的概念,其实不然,太极这个概念妥妥的属于儒家,始见于《周易》,发扬光大于两宋的儒家理学,刘照之所以要剽窃过来,还是那句话——意识形态上,要跟儒家走得近一些。
想要参透万物演化的道理吗?想要弄清楚这世界的本源吗?想要知道“不可道”的大道,究竟是什么模样吗?那就放下一切尘世素年,清静无为,使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后好好的体悟大道吧!
为此,刘照可是大大的头痛了一番,这些理论,虽然他多少都接触过一些,但是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特别是他所主张的“太极说”,是和张载、王夫之的理论比较相近的,而这两位的相关著作,刘照都接触得不多,因此在和史道人一起编写相关理论时,很是费了一番功夫,甚至发出了累觉不爱的感叹。
一个成熟的宗教,要同时具备对社会上层和下层的吸引力,中国的道教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在高端理论上的先天缺陷,导致道教在社会上层中的竞争力,一直不如佛教——虽然不少文人喜欢老庄,但问题是,虽然道教一再强调自己与老子的渊源,但是在文化人眼里,人家老庄依旧属于“道家”,和你道教,关系不是很大……最后,道教就只能以炼丹、打醮乃至扶乩、捉鬼做为“教派特色”了!
问题是,这些项目,竞争者很多,不要说佛教,就连民间那些粗识文字的人,随便搞起一个教派来,就能堂而皇之的与你竞争。而面对这些竞争,道教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大家“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其结果,是获得了短期的效益,但是从长期角度看,却是得不偿失的——教义、神系变得更加芜杂,各个派系如同一盘散沙,教规戒律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宗教,又如何能有竞争力?
因此,除了统一神系、健全理论外,新道教还得要有完整的组织、严格的戒律。
正一道的教派领袖为“天师”,相当于天主教的“教宗”,那么天师之下,就也得有类似“枢机主教团”的机构,而相应的,历任天师也将由“枢机主教团”推举产生,刘照才不想让“天师”这么重要的职位,被某一家人世袭垄断。
因此,刘照设立了“大祭酒”一职,人数暂时未定,首席大祭酒被称作“阐教大祭酒”,做为教派的第二领袖。
大祭酒之下,就是各个“治”的祭酒了,“治”相当于教区,而祭酒,则相当于教区主教。在祭酒之下,则是负责具体传道的“司祭”以及“助祭”。
日后,担任大祭酒的道士,会拥有受朝廷册封“真人”称号的资格。其中,天师有资格享有六个字的真人称号,比如史道人眼下拥有的“广道弘化辅国”的六字称号。阐教大祭酒有资格享有四字称号,而普通大祭酒,就只能受封两字的称号了。
只是眼下史道人没有“天师”之名,大祭酒这样重要的职位,也没人有资格担当,甚至连“河南治”一时半会儿都搭建不起来。最终,史道人只能在自己的僮仆之中,选了两个能说会道,聪明伶俐的,担任“司祭”,先行给门下有限的徒众,传授基本的知识。
做好了准备之后,洛阳全城范围的种痘,也随之展开了。史道人一边指挥人手进行接种,一边一有空闲就跟病人们讲故事、说教义,推广“善恶轮回”的理论。人在病中是最为软弱、无依的,所以史道人的传教工作,从一开始,就很顺利的开展了下去。
在此期间,刘照派出了所有的卫士,全天护卫史道人一行人。因为刘照知道,太平道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正一道和他们抢夺信徒的。所以,刘照一再叮嘱史道人,接种、传教的范围,一定不能超出卫士的保护能力之外,力求稳妥,方是上策。
一连十多天,太平道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但是刘照更不敢掉以轻心了——谁知道这是不是暴风雨之前最后的宁静呢?
。因为毕竟儒家将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儒家搞好关系,才有利于新道教的发展。
再接下来,周天子权威日衰,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元始天尊自然又想扶保一位圣天子,重新让天下安定下来。只是当时的周天子没一个有出息的,而各地的诸侯们,也没有哪一个具有“圣王”的资质,于是元始天尊只能化身为老子,写下《道德》五千言,希望世人读了之后,可以自行领悟了。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百家学说泛滥(按照刘照的设定,百家学说都是从《道德经》那里参悟而来的),诸侯相互攻伐、吞并,最后,由“暴秦”统一了天下。
元始天尊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但是这一回,他老人家也不愿意再亲自下凡了,于是他让火星神赤帝子下凡去推翻暴秦,拯救天下,这便是高祖刘邦,又派昴宿神下凡辅佐,这边是相国萧何,最后还化身黄石公,点化张良,传授兵法,让他辅佐刘邦,灭亡了暴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
小伙子,可以嘛,你这样的资质,可以去混网文界了呀!面对自己编造的“神话史”,刘照也禁不住想吐槽自己。
当然,仅凭一个相对“圆的上,漏洞少”的神话史,就想让新道教立足于世界宗教之林,还是远远不够的。近代有名的学者李叔同,出家后法号弘一,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治病救人,只能归属于物质生活层面,从道家、阴阳家、黄老学说那里抄来的各种理论,大概可以满足“精神生活”,但是想要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宗教,还得要有丰富的灵魂生活才行。
刘照已经初步整理、统一了新道教的神系,又建立了轮回系统,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死后各凭生前的善行与恶行,决定来世转生的场所和身份,这也算是初步建立起了“灵魂生活”罢。
但是,奈何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恐怕对这一套说法是不会完全相信的,他们所需求的“灵魂生活”,层次要更高一点。
层次要高是吗?那我就引导你去探寻世界的本源,自己把自己绕死好了!
相传哲学有最基本三大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无数哲学青年为之日夜思考,最终不是自杀,就是出家。
而屈原在《天问》当中,更是一口气的问出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生、社会等等各方面的、总数为一百七十三个的问题,怪不得您老最后会自杀……
对此,刘照推出了元炁论、太极说。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宇宙之间,最初存在着一股浑然一体的物质,叫做“元炁”,后来,随着元始天尊(阿弥陀佛,险些打成了盘古,阿门!)开辟天地,混沌之炁也分成了阴阳两炁,但是,阴阳两炁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演化出了世间万物。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状态,就叫做“太极”。
很多人可能一看到太极,就觉得这是个道教的概念,其实不然,太极这个概念妥妥的属于儒家,始见于《周易》,发扬光大于两宋的儒家理学,刘照之所以要剽窃过来,还是那句话——意识形态上,要跟儒家走得近一些。
想要参透万物演化的道理吗?想要弄清楚这世界的本源吗?想要知道“不可道”的大道,究竟是什么模样吗?那就放下一切尘世素年,清静无为,使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后好好的体悟大道吧!
为此,刘照可是大大的头痛了一番,这些理论,虽然他多少都接触过一些,但是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特别是他所主张的“太极说”,是和张载、王夫之的理论比较相近的,而这两位的相关著作,刘照都接触得不多,因此在和史道人一起编写相关理论时,很是费了一番功夫,甚至发出了累觉不爱的感叹。
一个成熟的宗教,要同时具备对社会上层和下层的吸引力,中国的道教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在高端理论上的先天缺陷,导致道教在社会上层中的竞争力,一直不如佛教——虽然不少文人喜欢老庄,但问题是,虽然道教一再强调自己与老子的渊源,但是在文化人眼里,人家老庄依旧属于“道家”,和你道教,关系不是很大……最后,道教就只能以炼丹、打醮乃至扶乩、捉鬼做为“教派特色”了!
问题是,这些项目,竞争者很多,不要说佛教,就连民间那些粗识文字的人,随便搞起一个教派来,就能堂而皇之的与你竞争。而面对这些竞争,道教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大家“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其结果,是获得了短期的效益,但是从长期角度看,却是得不偿失的——教义、神系变得更加芜杂,各个派系如同一盘散沙,教规戒律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宗教,又如何能有竞争力?
因此,除了统一神系、健全理论外,新道教还得要有完整的组织、严格的戒律。
正一道的教派领袖为“天师”,相当于天主教的“教宗”,那么天师之下,就也得有类似“枢机主教团”的机构,而相应的,历任天师也将由“枢机主教团”推举产生,刘照才不想让“天师”这么重要的职位,被某一家人世袭垄断。
因此,刘照设立了“大祭酒”一职,人数暂时未定,首席大祭酒被称作“阐教大祭酒”,做为教派的第二领袖。
大祭酒之下,就是各个“治”的祭酒了,“治”相当于教区,而祭酒,则相当于教区主教。在祭酒之下,则是负责具体传道的“司祭”以及“助祭”。
日后,担任大祭酒的道士,会拥有受朝廷册封“真人”称号的资格。其中,天师有资格享有六个字的真人称号,比如史道人眼下拥有的“广道弘化辅国”的六字称号。阐教大祭酒有资格享有四字称号,而普通大祭酒,就只能受封两字的称号了。
只是眼下史道人没有“天师”之名,大祭酒这样重要的职位,也没人有资格担当,甚至连“河南治”一时半会儿都搭建不起来。最终,史道人只能在自己的僮仆之中,选了两个能说会道,聪明伶俐的,担任“司祭”,先行给门下有限的徒众,传授基本的知识。
做好了准备之后,洛阳全城范围的种痘,也随之展开了。史道人一边指挥人手进行接种,一边一有空闲就跟病人们讲故事、说教义,推广“善恶轮回”的理论。人在病中是最为软弱、无依的,所以史道人的传教工作,从一开始,就很顺利的开展了下去。
在此期间,刘照派出了所有的卫士,全天护卫史道人一行人。因为刘照知道,太平道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正一道和他们抢夺信徒的。所以,刘照一再叮嘱史道人,接种、传教的范围,一定不能超出卫士的保护能力之外,力求稳妥,方是上策。
一连十多天,太平道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但是刘照更不敢掉以轻心了——谁知道这是不是暴风雨之前最后的宁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