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三章赵大郎的野望
“哪敢,哪敢。”赵六在一旁点头哈腰,神情恭顺之极,但是在心里却暗暗骂道:“这会子你倒想起我也姓赵来了?当初,是谁用棍子狠狠的抽着我,跟我说‘你也配姓赵’的?”
“六叔,你去跟大家说一说,做人可不能忘恩负义,这么快就忘了大贤良师的恩德。当年,要不是大贤良师施符水救人,我们里能在大疫当中活下几个人来?如今官府待我们,就如同囚犯一样,圈禁在屯营里,行动不得自由。你们没听说么?日后的收成,可是官六民四,自古以来,哪一朝哪一代收过这么高的税?别被那几个道士的妖言给哄骗了!任他们说得再好,每年六成的田赋却是一分也减不了的!”赵大郎虽然压低了声音,但是语气当中的愤懑之意,却是十分的明显。
“好,好,我回去一定跟他们说。”赵六依旧是满口的应承着,但是看他的神色,却并没有把赵大郎的话放在心上。
“六叔,官军早晚要去攻打人公将军,到时候广宗这边兵力空虚,我等正好可以乘机起事。只要你能帮我拉起一股人来,日后我也委你做个首领,如何?”赵大郎见赵六对这事儿不大上心,便用上了利诱的法子。
“多谢大郎提拔!”赵六表面上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但是,紧接着,他便开始推脱了:“可是大郎你也知道,我人微言轻,当初在营里就没多少人服我。大郎你若是真想起事,还得找陈丈八,他威信高,人缘广,若是他肯出面,至少能聚拢起了七八个屯营的人来。”
赵大郎一听,脸登时拉了下来。这时,远处的官兵发觉了这边的状况,走过来喝问道:“你们怎么回事?在这里停了半天?今天不想吃饭了?”
赵大郎低着头,径自走向了车辕,而赵六则哈着腰,对那名士兵说道:“车轴出了点毛病,已经摆弄好了,这就走,这就走。”
大车重新启动了,赵大郎笼着手,肩上挂着一根绳索,微微弯了弯腰,迈步走在最前面。然而,那根绳索松松垮垮的,一看就没有吃上力道。而他身边的那几个人,却拉得十分费力,显然,赵大郎没有出的那份力道,就要他们几个人均摊了。
赵大郎却一点不在乎别人辛苦不辛苦,他此时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如何煽动屯民起事上。一想到成事之后,自己也算是统帅数万部众的头领,人公将军怎么也要赏自己一个渠帅当当吧?若是那人公将军有眼不识英雄的话,那他就索性自己拉着队伍干!张宝能自称什么人公将军,难道自己就不能也起个响亮的名号?
想到兴奋处,赵大郎忍不住嘿嘿的笑了起来,后面的赵六等人见了,暗道,这小子不会是得了失心疯吧?整天想着怎么造反也就罢了,这会又在傻乎乎的笑什么?
说起这赵大郎,他本是广宗地方的土著,家里也算是薄有田地。不过,他们家在乡里的名声,却不怎么好,原因是赵大郎的父亲赵德,是县里出了名的“狡猾之徒”,无论是诈骗钱财,还是包揽诉讼,又或者帮人讨债,赵德都放得下身段去干。
对于这样的“狡猾之徒”,若是遇到一个“明县宰”,恐怕免不了要被抓去“髡钳城旦”,吃上几年朝廷恩赏的牢饭。然而,在汉末,“明县宰”出现的几率,恐怕比这些“狡猾之徒”良心发现,重新做人的几率,高不到哪去。所以,赵德便一直在县中横行无忌,捞着各种黑心的钱财了。
不过,赵德所谓的横行无忌,更多是对于弱势的普通百姓而言。对于本地的豪族,赵德自然是积极的充当走狗,以便于狐假虎威,借着这些豪族的威势,更方便的行那些坑蒙拐骗之事。
另外,对于自家的乡亲邻里,赵德也守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规矩,不去祸害。至于这其中的原因么,一来是古代大多是同族聚居,所以在同一个乡里当中,居民往往都是同宗同族的亲戚,所以总要留几分香火情;这第二嘛,不管赵德再怎么厉害,他毕竟也是有家有业的人,既然有家有业,那么很多地方就离不开乡亲邻里的照应,如果将他们得罪的狠了,对自家也没有好处。
比如,若是赵德家不小心着了火,按照规定,附近的邻里都要过来帮忙救火。可是,如果赵德得罪了乡亲邻里,他们在救火的时候,略微放缓一点手脚,那么就算最后扑灭了大火,留给赵德的,也只会是一片焦土、白地。
然而,虽然赵德处处小心,维护着乡亲邻里之间的情分,但是他的儿子赵大郎,却一点也不体恤自己父亲的苦心。
依仗着自己的父亲的威势,赵大郎从小就是一副横行霸道的架势。由于家资殷实,赵大郎从小的营养就很好,身体比起同里的其他孩子,要壮实得多,因此同伴之间打起架来,赵大郎也往往能占上风。久而久之,赵大郎变成了同里孩子们的头领。
若说只是自家的孩子经常被赵大郎揍得鼻青脸肿的话,同里的乡邻们也就忍了,毕竟是小孩子之间的冲突,也犯不上大人出面计较。然而,随着赵大郎的年纪慢慢长大,他的劣迹,可就不限于揍别人家孩子这么一点了。
虽说是家学渊源,但是赵大郎却没有把自己父亲的那一套本事学到手,因为那些本事都是要耗费脑力的,可是赵大郎的脑壳当中,大概除了筋肉还是筋肉,所以对父亲干的那些事儿,他是一样也学不来。
不过,在武艺方面,他倒是有几分天资。在跟着县中与赵德相熟的几名游侠儿学了几手武艺后,赵大郎立刻成了当之无愧的“打遍乡里无敌手”。依仗着这一身的武艺,赵大郎在乡里当中,立刻胡作非为起来,什么替人出头,威逼勒索,各种强梁之事,他都干得出来,甚至还依仗武力,把几户人家的小媳妇给拖到草丛里去了。
为此,赵德不知替赵大郎向乡邻们赔了多少次的情,可是赵大郎却并不在乎,他总觉得自家的阿父在乡亲面前,表现得太过软弱。
后来,张角在冀州起事,赵德看到有机可乘,便也顺势加入了黄巾军。上面的渠帅见赵德在广宗县情面颇广,便给赵德委了个司马的职务,让他在广宗继续招揽部众。
其实,真愿意跟着太平道造反的百姓,差不多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加入黄巾军了,剩下的百姓,大多都持着观望的态度,哪肯轻易从贼?因此,所谓的“招揽”,实质上,就是掳掠裹挟罢了。
这一回,赵德想不吃窝边草都不行了,整个广宗县,各个乡里的百姓,都遭到了黄巾军的掳掠和裹挟,赵德所在的乡里,又岂能幸免?
而在赵德当了“官”之后,赵大郎便更加抖了起来。他每天腰里挂着一柄铁剑,手里提着一根白蜡棍,带着一队亲兵,在军营当中来回巡逻,看到有不顺眼的人,便冲上前去,轻则一顿棍棒抽打,重则当场直接活活刺死。一时间,赵大郎威名远扬,甚至一些匪徒出身的黄巾军,还奉承他是“虎父无犬子”、“广宗第一猛将”。
赵六挨赵大郎的打,被骂做“你也配姓赵”,便是这个时候发生的事情了。赵六虽然也姓赵,但他的父亲,却是赵家的赘婿,赵六是随了母姓,才姓了赵的。赘婿在古代宗族当中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连带赵六也被人看不起。那一天,他本来在营中跟人吹嘘,说自己是赵司马的堂... -->>
第四十三章赵大郎的野望
“哪敢,哪敢。”赵六在一旁点头哈腰,神情恭顺之极,但是在心里却暗暗骂道:“这会子你倒想起我也姓赵来了?当初,是谁用棍子狠狠的抽着我,跟我说‘你也配姓赵’的?”
“六叔,你去跟大家说一说,做人可不能忘恩负义,这么快就忘了大贤良师的恩德。当年,要不是大贤良师施符水救人,我们里能在大疫当中活下几个人来?如今官府待我们,就如同囚犯一样,圈禁在屯营里,行动不得自由。你们没听说么?日后的收成,可是官六民四,自古以来,哪一朝哪一代收过这么高的税?别被那几个道士的妖言给哄骗了!任他们说得再好,每年六成的田赋却是一分也减不了的!”赵大郎虽然压低了声音,但是语气当中的愤懑之意,却是十分的明显。
“好,好,我回去一定跟他们说。”赵六依旧是满口的应承着,但是看他的神色,却并没有把赵大郎的话放在心上。
“六叔,官军早晚要去攻打人公将军,到时候广宗这边兵力空虚,我等正好可以乘机起事。只要你能帮我拉起一股人来,日后我也委你做个首领,如何?”赵大郎见赵六对这事儿不大上心,便用上了利诱的法子。
“多谢大郎提拔!”赵六表面上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但是,紧接着,他便开始推脱了:“可是大郎你也知道,我人微言轻,当初在营里就没多少人服我。大郎你若是真想起事,还得找陈丈八,他威信高,人缘广,若是他肯出面,至少能聚拢起了七八个屯营的人来。”
赵大郎一听,脸登时拉了下来。这时,远处的官兵发觉了这边的状况,走过来喝问道:“你们怎么回事?在这里停了半天?今天不想吃饭了?”
赵大郎低着头,径自走向了车辕,而赵六则哈着腰,对那名士兵说道:“车轴出了点毛病,已经摆弄好了,这就走,这就走。”
大车重新启动了,赵大郎笼着手,肩上挂着一根绳索,微微弯了弯腰,迈步走在最前面。然而,那根绳索松松垮垮的,一看就没有吃上力道。而他身边的那几个人,却拉得十分费力,显然,赵大郎没有出的那份力道,就要他们几个人均摊了。
赵大郎却一点不在乎别人辛苦不辛苦,他此时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如何煽动屯民起事上。一想到成事之后,自己也算是统帅数万部众的头领,人公将军怎么也要赏自己一个渠帅当当吧?若是那人公将军有眼不识英雄的话,那他就索性自己拉着队伍干!张宝能自称什么人公将军,难道自己就不能也起个响亮的名号?
想到兴奋处,赵大郎忍不住嘿嘿的笑了起来,后面的赵六等人见了,暗道,这小子不会是得了失心疯吧?整天想着怎么造反也就罢了,这会又在傻乎乎的笑什么?
说起这赵大郎,他本是广宗地方的土著,家里也算是薄有田地。不过,他们家在乡里的名声,却不怎么好,原因是赵大郎的父亲赵德,是县里出了名的“狡猾之徒”,无论是诈骗钱财,还是包揽诉讼,又或者帮人讨债,赵德都放得下身段去干。
对于这样的“狡猾之徒”,若是遇到一个“明县宰”,恐怕免不了要被抓去“髡钳城旦”,吃上几年朝廷恩赏的牢饭。然而,在汉末,“明县宰”出现的几率,恐怕比这些“狡猾之徒”良心发现,重新做人的几率,高不到哪去。所以,赵德便一直在县中横行无忌,捞着各种黑心的钱财了。
不过,赵德所谓的横行无忌,更多是对于弱势的普通百姓而言。对于本地的豪族,赵德自然是积极的充当走狗,以便于狐假虎威,借着这些豪族的威势,更方便的行那些坑蒙拐骗之事。
另外,对于自家的乡亲邻里,赵德也守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规矩,不去祸害。至于这其中的原因么,一来是古代大多是同族聚居,所以在同一个乡里当中,居民往往都是同宗同族的亲戚,所以总要留几分香火情;这第二嘛,不管赵德再怎么厉害,他毕竟也是有家有业的人,既然有家有业,那么很多地方就离不开乡亲邻里的照应,如果将他们得罪的狠了,对自家也没有好处。
比如,若是赵德家不小心着了火,按照规定,附近的邻里都要过来帮忙救火。可是,如果赵德得罪了乡亲邻里,他们在救火的时候,略微放缓一点手脚,那么就算最后扑灭了大火,留给赵德的,也只会是一片焦土、白地。
然而,虽然赵德处处小心,维护着乡亲邻里之间的情分,但是他的儿子赵大郎,却一点也不体恤自己父亲的苦心。
依仗着自己的父亲的威势,赵大郎从小就是一副横行霸道的架势。由于家资殷实,赵大郎从小的营养就很好,身体比起同里的其他孩子,要壮实得多,因此同伴之间打起架来,赵大郎也往往能占上风。久而久之,赵大郎变成了同里孩子们的头领。
若说只是自家的孩子经常被赵大郎揍得鼻青脸肿的话,同里的乡邻们也就忍了,毕竟是小孩子之间的冲突,也犯不上大人出面计较。然而,随着赵大郎的年纪慢慢长大,他的劣迹,可就不限于揍别人家孩子这么一点了。
虽说是家学渊源,但是赵大郎却没有把自己父亲的那一套本事学到手,因为那些本事都是要耗费脑力的,可是赵大郎的脑壳当中,大概除了筋肉还是筋肉,所以对父亲干的那些事儿,他是一样也学不来。
不过,在武艺方面,他倒是有几分天资。在跟着县中与赵德相熟的几名游侠儿学了几手武艺后,赵大郎立刻成了当之无愧的“打遍乡里无敌手”。依仗着这一身的武艺,赵大郎在乡里当中,立刻胡作非为起来,什么替人出头,威逼勒索,各种强梁之事,他都干得出来,甚至还依仗武力,把几户人家的小媳妇给拖到草丛里去了。
为此,赵德不知替赵大郎向乡邻们赔了多少次的情,可是赵大郎却并不在乎,他总觉得自家的阿父在乡亲面前,表现得太过软弱。
后来,张角在冀州起事,赵德看到有机可乘,便也顺势加入了黄巾军。上面的渠帅见赵德在广宗县情面颇广,便给赵德委了个司马的职务,让他在广宗继续招揽部众。
其实,真愿意跟着太平道造反的百姓,差不多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加入黄巾军了,剩下的百姓,大多都持着观望的态度,哪肯轻易从贼?因此,所谓的“招揽”,实质上,就是掳掠裹挟罢了。
这一回,赵德想不吃窝边草都不行了,整个广宗县,各个乡里的百姓,都遭到了黄巾军的掳掠和裹挟,赵德所在的乡里,又岂能幸免?
而在赵德当了“官”之后,赵大郎便更加抖了起来。他每天腰里挂着一柄铁剑,手里提着一根白蜡棍,带着一队亲兵,在军营当中来回巡逻,看到有不顺眼的人,便冲上前去,轻则一顿棍棒抽打,重则当场直接活活刺死。一时间,赵大郎威名远扬,甚至一些匪徒出身的黄巾军,还奉承他是“虎父无犬子”、“广宗第一猛将”。
赵六挨赵大郎的打,被骂做“你也配姓赵”,便是这个时候发生的事情了。赵六虽然也姓赵,但他的父亲,却是赵家的赘婿,赵六是随了母姓,才姓了赵的。赘婿在古代宗族当中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连带赵六也被人看不起。那一天,他本来在营中跟人吹嘘,说自己是赵司马的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