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六章对于二王的处置
卢植攻破信都,这对刘宏来说,本是一条好消息,不仅说明朝廷向着扫平冀州黄巾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而且安平、甘陵二王的获救,也多少让刘宏挽回了一些颜面。
古代的中国是个宗法社会,宗族的地位和影响,是极为巨大的。皇帝身为天子,不仅是天下万民之主,更是刘姓皇族的宗族首领。在宗法社会当中,族长对于族人,不仅拥有极大的权威,还肩负着繁重的义务,诸如抚育孤子,赡养老人,救济贫弱,乃至组织兴建本族聚居地的各项公益项目如水利、祠堂等等。
因此,身为刘姓皇亲的宗族首领,汉家的天子,自然有对皇室宗亲、各地的诸侯王提供庇护的义务。而在这一次的黄巾叛乱当中,济南王刘赟居然被杀,这让刘宏大失颜面,特别是刘赟所封的济南国,名义上承祧的是刘宏的生身父祖解渎亭侯一脉。所以,黄巾军的这一记耳光打的,不可谓不响亮。
如今,同样出自河间孝王一脉的安平、甘陵二王被成功解救了出来,总算让刘宏在天下的刘姓皇亲面前,不再那么难堪了。
然而,朝廷上的士大夫,却并不怎么体谅刘宏的心情,对于这些在叛乱当中没能守住封地的诸侯王,他们处置起来,可是毫不手软。
就在黄巾之乱刚刚爆发后不久,朝廷便严厉处置了弃国出逃的常山王刘嵩,目前暂时的惩罚,是废黜其王爵,至于要不要彻底削除常山国,朝廷尚在讨论当中。
对于刘嵩的处置,刘宏到没有太多的异议,一来刘嵩与他的血缘关系比较远,刘嵩的祖上淮阳顷王刘昞,乃是“孝明八王”之一,而刘宏的祖上河间孝王刘开,则是“孝章八王”之一,到了刘宏这一辈,连“孝章八王”的后代之间,都成了远亲,又何况“孝明八王”是“孝章八王”的叔伯辈呢。
二来,当时黄巾军的声势浩大,颇有席卷天下之势。因此,朝廷为了树立威信,也不能不拿刘嵩来开刀立威,好断了各地守土之臣弃土逃亡的念头。否则,不等黄巾军进攻,各地的太守、国相都跑光了,那还怎么打?
时移势易,如今汉军在各地大败黄巾军,将其一一讨平,不过是早晚之间的事情。没有了当初旦夕危亡的紧迫感,再处置起一些事情来,自然也就不能沿用当初的规定了。
因此,对于李燮的上疏,刘宏的心里很是恼火——按照你们有些人的说法,太平道的叛乱,就是我这个皇帝施政不当引发的,如今,你们又要弹劾安平、甘陵二王没有尽到守土之责,合着我们老刘家就没一个好东西了?
刘宏有心好好处置李燮一番,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自从党锢被解除之后,士大夫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大涨,对待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粗暴的处置了。何况,眼下正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关键时刻,正是群策群力、需要依靠士大夫集团的时候,若是在此时跟朝中的大臣们闹翻,对谁都没有好处。
刘宏不由得又感叹起做皇帝的苦来。他环视四周,想找个人就此事商量一二,可是身边全都是些常侍、黄门,他们虽然对自己忠心耿耿,凡事都顺着自己的心意而为,但是,他们与士大夫集团素有积怨,如果就此事向他们询问意见,想都不用多想,他们的意见肯定是将李燮下狱治罪一类的话。真要能这么干的话,刘宏还用问他们吗?
想来想去,刘宏还是想起了刘照。刘照亲近士人集团,这就不会一上来便说将李燮下狱治罪之类的话了,然而刘照身为皇子,又非是使人集团的代言人,所以也不会在此事上完全倒向士大夫一方。所以听一听他的建议,或许不错。
通过上次有关屯田一事的商讨,刘宏意识到,自己的儿子虽然亲近士大夫集团,但是他却并没有被士大夫集团牵着鼻子走,相反,他还想尽办法,来给自家争夺权益——这才是当儿子的应该做的嘛!总不能父亲辛辛苦苦的攒钱,儿子却拼命的败家吧?
刘宏最怕的,就是儿子被那些士大夫拿儒家的理论给忽悠了,到时候一心要做什么“圣主明君”,把自己手中的权力拱手让给士大夫集团,到头来,若是再出一个王莽式的人物,汉家的气运会不会断绝,这个刘宏不敢断言,但是自己这一脉的刘姓,却要妥妥的断绝在儿子手上了——君不见孝平帝、孺子婴的下场么?虽然光武帝重兴了大汉的江山,可是孝元帝一门的血脉,却就此断绝了。
想到自己的儿子并不是那么的糊涂,刘宏登时欣慰的笑了起来。许多皇帝在“皇帝”与“父亲”这两个角色之间,更加偏重于“皇帝”这一面,但是刘宏却比较罕见,他更多的是偏重于“父亲”这个角色。皇帝这个角色重视手中的权力,而父亲这个角色,却更注重于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因此,对于儿子异于常人的聪慧和早熟,以及他所显现出来的精明能干,刘宏表现出来的态度,更多的是欣慰和赞赏,而不是忌惮和提防。
旁边,张让等人见刘宏先是面有怒容,后来又坐在那里微笑起来,心里一时间也不大能猜得透刘宏的想法。他们对视一眼,正待上前说几句话,设法暗中探明刘宏的心意时,刘宏却主动开口了:
“阿父,派人去传召我儿阿弁过来,我有事情要问他。”
“有事情要问他”这几个字,包含的内容却是棱模两可,有事情要向其咨询意见,这叫“有事情要问他”;犯了错要向其兴师问罪,这也叫“有事情要问他”。
张让等人只能怀着疑惑不解的心思,派人去芳林园,向刘照宣召。
此时的刘照,正在园中学习骑马。如今他已经快要八岁了,无论是身量还是体格,都已经可以开始学习骑马了。
当然,刘照还没法骑成年的马,驥騄厩为刘照选定的坐骑,是一匹只有两岁的小马,而且已经受过了驯养,性情温顺,正适合给刘照乘骑。
刘照骑在这匹被他起名为“皎月骢”的白马上,小心翼翼的夹紧了双腿了,操控着坐骑,迈着小步,在芳林园的树木中间绕来绕去,练习对马儿行进方向控制能力。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都是刘照初次学习骑马,所以在新鲜之余,自然也不免有些紧张。好在他已经“发明”出了双脚马镫,对操控马匹有着极大的帮助,大大降低了学习骑马的难度。
虽然皎月骢只是小步疾跑,速度并不怎么快,然而在奔驰的马匹上,刘照还是生出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想不到骑马对男人而言,竟也有这般的快感,大概一点也不亚于后世的飚车罢?
这还是马速并不快时的感觉,若是换成高头骏马,在广漠的平原上策马飞驰的话,那种感觉,简直酸爽到停不下来。
史阿与岳卓也骑着马,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紧跟着刘照,防止他在骑马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当然,这里所说的危险,倒不是怕有人图谋不轨,刺杀刘照,而是预防刘照在骑马的过程中,遇到坐骑受惊这类危机的情况。
在林中来回跑了十多圈之后,刘照驰马出了树林,回到了习武场上。侯谨看刘照来了,赶忙上前扶刘照下马。而刘照下马之后,首先做的,便是轻轻抱起皎月骢的前腿,查看了一下它的前蹄。
皎月骢的前... -->>
第六十六章对于二王的处置
卢植攻破信都,这对刘宏来说,本是一条好消息,不仅说明朝廷向着扫平冀州黄巾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而且安平、甘陵二王的获救,也多少让刘宏挽回了一些颜面。
古代的中国是个宗法社会,宗族的地位和影响,是极为巨大的。皇帝身为天子,不仅是天下万民之主,更是刘姓皇族的宗族首领。在宗法社会当中,族长对于族人,不仅拥有极大的权威,还肩负着繁重的义务,诸如抚育孤子,赡养老人,救济贫弱,乃至组织兴建本族聚居地的各项公益项目如水利、祠堂等等。
因此,身为刘姓皇亲的宗族首领,汉家的天子,自然有对皇室宗亲、各地的诸侯王提供庇护的义务。而在这一次的黄巾叛乱当中,济南王刘赟居然被杀,这让刘宏大失颜面,特别是刘赟所封的济南国,名义上承祧的是刘宏的生身父祖解渎亭侯一脉。所以,黄巾军的这一记耳光打的,不可谓不响亮。
如今,同样出自河间孝王一脉的安平、甘陵二王被成功解救了出来,总算让刘宏在天下的刘姓皇亲面前,不再那么难堪了。
然而,朝廷上的士大夫,却并不怎么体谅刘宏的心情,对于这些在叛乱当中没能守住封地的诸侯王,他们处置起来,可是毫不手软。
就在黄巾之乱刚刚爆发后不久,朝廷便严厉处置了弃国出逃的常山王刘嵩,目前暂时的惩罚,是废黜其王爵,至于要不要彻底削除常山国,朝廷尚在讨论当中。
对于刘嵩的处置,刘宏到没有太多的异议,一来刘嵩与他的血缘关系比较远,刘嵩的祖上淮阳顷王刘昞,乃是“孝明八王”之一,而刘宏的祖上河间孝王刘开,则是“孝章八王”之一,到了刘宏这一辈,连“孝章八王”的后代之间,都成了远亲,又何况“孝明八王”是“孝章八王”的叔伯辈呢。
二来,当时黄巾军的声势浩大,颇有席卷天下之势。因此,朝廷为了树立威信,也不能不拿刘嵩来开刀立威,好断了各地守土之臣弃土逃亡的念头。否则,不等黄巾军进攻,各地的太守、国相都跑光了,那还怎么打?
时移势易,如今汉军在各地大败黄巾军,将其一一讨平,不过是早晚之间的事情。没有了当初旦夕危亡的紧迫感,再处置起一些事情来,自然也就不能沿用当初的规定了。
因此,对于李燮的上疏,刘宏的心里很是恼火——按照你们有些人的说法,太平道的叛乱,就是我这个皇帝施政不当引发的,如今,你们又要弹劾安平、甘陵二王没有尽到守土之责,合着我们老刘家就没一个好东西了?
刘宏有心好好处置李燮一番,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自从党锢被解除之后,士大夫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大涨,对待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粗暴的处置了。何况,眼下正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关键时刻,正是群策群力、需要依靠士大夫集团的时候,若是在此时跟朝中的大臣们闹翻,对谁都没有好处。
刘宏不由得又感叹起做皇帝的苦来。他环视四周,想找个人就此事商量一二,可是身边全都是些常侍、黄门,他们虽然对自己忠心耿耿,凡事都顺着自己的心意而为,但是,他们与士大夫集团素有积怨,如果就此事向他们询问意见,想都不用多想,他们的意见肯定是将李燮下狱治罪一类的话。真要能这么干的话,刘宏还用问他们吗?
想来想去,刘宏还是想起了刘照。刘照亲近士人集团,这就不会一上来便说将李燮下狱治罪之类的话了,然而刘照身为皇子,又非是使人集团的代言人,所以也不会在此事上完全倒向士大夫一方。所以听一听他的建议,或许不错。
通过上次有关屯田一事的商讨,刘宏意识到,自己的儿子虽然亲近士大夫集团,但是他却并没有被士大夫集团牵着鼻子走,相反,他还想尽办法,来给自家争夺权益——这才是当儿子的应该做的嘛!总不能父亲辛辛苦苦的攒钱,儿子却拼命的败家吧?
刘宏最怕的,就是儿子被那些士大夫拿儒家的理论给忽悠了,到时候一心要做什么“圣主明君”,把自己手中的权力拱手让给士大夫集团,到头来,若是再出一个王莽式的人物,汉家的气运会不会断绝,这个刘宏不敢断言,但是自己这一脉的刘姓,却要妥妥的断绝在儿子手上了——君不见孝平帝、孺子婴的下场么?虽然光武帝重兴了大汉的江山,可是孝元帝一门的血脉,却就此断绝了。
想到自己的儿子并不是那么的糊涂,刘宏登时欣慰的笑了起来。许多皇帝在“皇帝”与“父亲”这两个角色之间,更加偏重于“皇帝”这一面,但是刘宏却比较罕见,他更多的是偏重于“父亲”这个角色。皇帝这个角色重视手中的权力,而父亲这个角色,却更注重于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因此,对于儿子异于常人的聪慧和早熟,以及他所显现出来的精明能干,刘宏表现出来的态度,更多的是欣慰和赞赏,而不是忌惮和提防。
旁边,张让等人见刘宏先是面有怒容,后来又坐在那里微笑起来,心里一时间也不大能猜得透刘宏的想法。他们对视一眼,正待上前说几句话,设法暗中探明刘宏的心意时,刘宏却主动开口了:
“阿父,派人去传召我儿阿弁过来,我有事情要问他。”
“有事情要问他”这几个字,包含的内容却是棱模两可,有事情要向其咨询意见,这叫“有事情要问他”;犯了错要向其兴师问罪,这也叫“有事情要问他”。
张让等人只能怀着疑惑不解的心思,派人去芳林园,向刘照宣召。
此时的刘照,正在园中学习骑马。如今他已经快要八岁了,无论是身量还是体格,都已经可以开始学习骑马了。
当然,刘照还没法骑成年的马,驥騄厩为刘照选定的坐骑,是一匹只有两岁的小马,而且已经受过了驯养,性情温顺,正适合给刘照乘骑。
刘照骑在这匹被他起名为“皎月骢”的白马上,小心翼翼的夹紧了双腿了,操控着坐骑,迈着小步,在芳林园的树木中间绕来绕去,练习对马儿行进方向控制能力。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都是刘照初次学习骑马,所以在新鲜之余,自然也不免有些紧张。好在他已经“发明”出了双脚马镫,对操控马匹有着极大的帮助,大大降低了学习骑马的难度。
虽然皎月骢只是小步疾跑,速度并不怎么快,然而在奔驰的马匹上,刘照还是生出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想不到骑马对男人而言,竟也有这般的快感,大概一点也不亚于后世的飚车罢?
这还是马速并不快时的感觉,若是换成高头骏马,在广漠的平原上策马飞驰的话,那种感觉,简直酸爽到停不下来。
史阿与岳卓也骑着马,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紧跟着刘照,防止他在骑马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当然,这里所说的危险,倒不是怕有人图谋不轨,刺杀刘照,而是预防刘照在骑马的过程中,遇到坐骑受惊这类危机的情况。
在林中来回跑了十多圈之后,刘照驰马出了树林,回到了习武场上。侯谨看刘照来了,赶忙上前扶刘照下马。而刘照下马之后,首先做的,便是轻轻抱起皎月骢的前腿,查看了一下它的前蹄。
皎月骢的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