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第二,大明要求满清承认大明的合法地位,双方互相派驻使节,友好往来通商。
第三,要求满清政府将宁波、烟台、天津等口岸城市交给大明管辖,理由是满清低劣的管理严重影响到了大明的经济利益。
第四,解散湘军,大明表示,是因为湘军蒋益澧部率先进攻大明,才引起了这场战争,因此湘军应该为此负责,同时湘军的存在,也是对明清和平的最大阻碍,因此必须解散湘军。
前两条各国都表示了支持,这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但是第三条他们坚持不肯同意。四国公使同时反对,他们不可能接受大明控制满清的所有重要口岸城市,哪怕大明真的有能力提高这些城市的管理水平,他们也绝对不能接受,他们不能留下被大明控制满清市场的任何隐忧。
而最后一条,清廷自己都不能答应,不敢答应,其实也无法答应,因为他们做不到。他们即不敢解散现在依为柱石的湘军,现在解散湘军等于自寻死路,明军尚且不提,光是被湘军压制在江南一带的太平军一旦失去湘军的压制,会对清王朝造成什么样的打击,清廷上下都不敢想象,当然清廷也没有能力解散湘军,湘军不是他们说解散就能解散的,如果朕是这样,他们也就不用处心积虑的给湘军找掣肘,不会扶持左宗棠和李鸿章来制衡曾国藩了。
除了最后一条,其他条款清廷反倒愿意接受,尽管那些条款看起来,比英法联军签订的条约要苛刻的多,可清廷此时对大明的忌惮也远胜洋人,因为他们很早就有一个洋人只求利益的概念,而对大明,他们则完全没有安全感,他们不敢确定,甚至不敢相信大明也跟洋人一样是为了钱来的,他们生怕大明是来跟他们争天下的,那么将大明的军队留在北亰,就实在是太不让人放心了。
因为对大明更加顾虑,因此才愿意出让更多的利益,只求大明像英法联军一样,可以拿钱走人。
这时候奕欣都想咬牙同意,反而是洋人们不同意了,这时候奕欣耻辱的感觉到,清廷似乎成了洋人手里的某种工具,可以随意的拿捏和摆布,他深切感受到了一种傀儡的味道。
朱敬伦其实没想过真的能接收所有口岸城市,洋人绝对不会接受,而且他相信英法,尤其是英国是真的敢跟大明开战的,英国人保护自己利益的意志绝对不能小瞧,别说大明了,就是强大的沙皇俄国,每一次跟奥斯曼帝国开战,无论取得多么大的军事优势,只要向博斯普鲁斯海峡迈进一步,英国的军舰一定开过去,沙皇一定会认怂。
在欧洲大陆上,更是不乏这样的前车之鉴,无论哪个势力想要破坏英国的大陆平衡政策,哪怕强大如拿破仑,英国也会不遗余力的对抗下去。朱敬伦可不想惹麻烦,之所以提出这些苛刻的条件,完全是为让步做准备的。
所以最后大明谈判代表徐荣村提出了新的方案,不再要求控制清廷已经开放的上海等口岸,转而要求清廷开放新的港口,但这些港口必须交给大明管辖,第一个港口是北边的秦皇岛,徐荣村还要求满清同意大明修建一条从秦皇岛通向山西的铁路;第二个港口是山东南部的青岛,同样要求修建一条通往河南的铁路;第三个港口是大连,要求拥有一条通过大连直达北方直到俄国边境的铁路。
开放新的口岸,洋人乐见其成,只是对大明控制这些口岸有些担忧,他们自己多次沟通,互相之间态度都很不一致。跟大明的谈判就更加难以达成一直了,经过漫长的谈判,互相不断的摸底,才在过年之前达成了协议。
英法有条件的接受了大明管理青岛等口岸的要求,但是不承认这些口岸是大明领土,大明做出妥协,认可大明只是帮清廷代管这些土地,但其土地范围内产生的税收作为管理成本不需要交由清廷。英国人还强烈的要求这些口岸的海关,依然要交由英国人管理的税务司统一管理,产生的关税会递解到总税务司进行核算,大明无权干涉。
总体来说,大明得到了这些港口城市的实际管辖权,至于关税问题,当年俄国人割让了旅顺、大连作为殖民地,德国人割让了青岛,可是这几个地方的海关,依然是英国人在管理,产生的税收依然由英国人交给清廷,大明现在的国力,跟那时候的俄国和德国相比,还只是小老鼠,就只配享有这么一点残羹冷炙。
但对朱敬伦来说,这并不是不能接受,他只是想得到一条通往清廷内地的通道而已,无论对经济还是军事,都会得到巨大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方便的获取中国内地庞大的资源,尤其是河南和山西的煤炭,只要能够开采出来,可以说供给大明工业化的能源是不用愁了。
谈判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反而是来自俄国,因为俄国跟英法,尤其是跟英国不同的是,他们的外交政策,并不完全是从经济利益出发的,沙皇已经看上了远东的领土,他们担心大明将铁路修建到俄国边境,会威胁到俄国在远东的领土安全,但这不过是托词,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大明会通过铁路来蚕食清廷东北的领土,而这些领土早就进入了沙皇的眼睛,虽然还没有黄俄罗斯计划的具体方案,但是沙皇君臣已经开始在东北进行勘察了,他们不想看到自己已经瞅准的美餐被另一头饿狼盯上。
所以俄国态度十分强硬,要求大明放弃在东北修筑铁路的要求,哪怕清政府已经做出了妥协的态度,但俄国人反而坚定的支持清政府在东北维护清廷的利益,直到大明跟英法达成协议,俄国独自承受所有压力,加上清廷自己都不坚持,愿意让大明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时候,沙俄才提出了一些苛刻的要求,跟大明签订了谅解条约。
沙俄提出,大明如果要修建东北铁路,修筑线路必须征得俄国同意,他们还给出他们建议的路线,希望从大连修建一条通往恰克图的线路。他们还提出,大明在东北的铁路,俄国有参股权力,除非俄国自愿放弃这个权力,否则俄国有权力入股三分之一股份,但他们提出要求参与运营的要求大明没有答应。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还是早期,除了英国其他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革命,因此俄国人还想不到要求东北的采矿权力,如果在过三十年,他们恐怕还会加上东北矿产的优先开采权,但此时各国的资源还不紧张,各国的工业化还着眼于开采本国的资源。世界交通的发展,也还没有达到可以从中国运输矿产回去还有利可图的地步,中国对他们的意义,也只限于茶叶和丝绸等高值产品,普通的大宗商品基本上没有前途。
另外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还没有掀起来,在全世界扩张殖民势力的也只有英法两国,由于肉多狼少,法国人的目光也只局限在越南,英国人更是已经很多年没有开拓过殖民地,他们似乎满足目前大英帝国的领地,因此还没考虑过在北中国获取势力范围。
俄国目前紧要的是国内的农奴制改革,既没有力量,也还没有计划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原本的历史上,俄国人在东北的沿路驻兵,使用铁路运兵等等特权,别说大明不会答应,英法都不会答应,而俄国人自己都没有提,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想过这种离谱的条件,或者忙于农奴制改革的沙皇还没感动俄国有南下获取太平洋沿岸不冻港的必要。
因此不止俄国,英法也因此没有看到大明控制这些港口的价值所在,所以才在自以为得到他们该得的利益后,同意了大明占领这些地方,这让他们在之后的二三十年后悔莫及。
谈判至此全部结束。(未完待续。)
r /> 第二,大明要求满清承认大明的合法地位,双方互相派驻使节,友好往来通商。
第三,要求满清政府将宁波、烟台、天津等口岸城市交给大明管辖,理由是满清低劣的管理严重影响到了大明的经济利益。
第四,解散湘军,大明表示,是因为湘军蒋益澧部率先进攻大明,才引起了这场战争,因此湘军应该为此负责,同时湘军的存在,也是对明清和平的最大阻碍,因此必须解散湘军。
前两条各国都表示了支持,这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但是第三条他们坚持不肯同意。四国公使同时反对,他们不可能接受大明控制满清的所有重要口岸城市,哪怕大明真的有能力提高这些城市的管理水平,他们也绝对不能接受,他们不能留下被大明控制满清市场的任何隐忧。
而最后一条,清廷自己都不能答应,不敢答应,其实也无法答应,因为他们做不到。他们即不敢解散现在依为柱石的湘军,现在解散湘军等于自寻死路,明军尚且不提,光是被湘军压制在江南一带的太平军一旦失去湘军的压制,会对清王朝造成什么样的打击,清廷上下都不敢想象,当然清廷也没有能力解散湘军,湘军不是他们说解散就能解散的,如果朕是这样,他们也就不用处心积虑的给湘军找掣肘,不会扶持左宗棠和李鸿章来制衡曾国藩了。
除了最后一条,其他条款清廷反倒愿意接受,尽管那些条款看起来,比英法联军签订的条约要苛刻的多,可清廷此时对大明的忌惮也远胜洋人,因为他们很早就有一个洋人只求利益的概念,而对大明,他们则完全没有安全感,他们不敢确定,甚至不敢相信大明也跟洋人一样是为了钱来的,他们生怕大明是来跟他们争天下的,那么将大明的军队留在北亰,就实在是太不让人放心了。
因为对大明更加顾虑,因此才愿意出让更多的利益,只求大明像英法联军一样,可以拿钱走人。
这时候奕欣都想咬牙同意,反而是洋人们不同意了,这时候奕欣耻辱的感觉到,清廷似乎成了洋人手里的某种工具,可以随意的拿捏和摆布,他深切感受到了一种傀儡的味道。
朱敬伦其实没想过真的能接收所有口岸城市,洋人绝对不会接受,而且他相信英法,尤其是英国是真的敢跟大明开战的,英国人保护自己利益的意志绝对不能小瞧,别说大明了,就是强大的沙皇俄国,每一次跟奥斯曼帝国开战,无论取得多么大的军事优势,只要向博斯普鲁斯海峡迈进一步,英国的军舰一定开过去,沙皇一定会认怂。
在欧洲大陆上,更是不乏这样的前车之鉴,无论哪个势力想要破坏英国的大陆平衡政策,哪怕强大如拿破仑,英国也会不遗余力的对抗下去。朱敬伦可不想惹麻烦,之所以提出这些苛刻的条件,完全是为让步做准备的。
所以最后大明谈判代表徐荣村提出了新的方案,不再要求控制清廷已经开放的上海等口岸,转而要求清廷开放新的港口,但这些港口必须交给大明管辖,第一个港口是北边的秦皇岛,徐荣村还要求满清同意大明修建一条从秦皇岛通向山西的铁路;第二个港口是山东南部的青岛,同样要求修建一条通往河南的铁路;第三个港口是大连,要求拥有一条通过大连直达北方直到俄国边境的铁路。
开放新的口岸,洋人乐见其成,只是对大明控制这些口岸有些担忧,他们自己多次沟通,互相之间态度都很不一致。跟大明的谈判就更加难以达成一直了,经过漫长的谈判,互相不断的摸底,才在过年之前达成了协议。
英法有条件的接受了大明管理青岛等口岸的要求,但是不承认这些口岸是大明领土,大明做出妥协,认可大明只是帮清廷代管这些土地,但其土地范围内产生的税收作为管理成本不需要交由清廷。英国人还强烈的要求这些口岸的海关,依然要交由英国人管理的税务司统一管理,产生的关税会递解到总税务司进行核算,大明无权干涉。
总体来说,大明得到了这些港口城市的实际管辖权,至于关税问题,当年俄国人割让了旅顺、大连作为殖民地,德国人割让了青岛,可是这几个地方的海关,依然是英国人在管理,产生的税收依然由英国人交给清廷,大明现在的国力,跟那时候的俄国和德国相比,还只是小老鼠,就只配享有这么一点残羹冷炙。
但对朱敬伦来说,这并不是不能接受,他只是想得到一条通往清廷内地的通道而已,无论对经济还是军事,都会得到巨大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方便的获取中国内地庞大的资源,尤其是河南和山西的煤炭,只要能够开采出来,可以说供给大明工业化的能源是不用愁了。
谈判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反而是来自俄国,因为俄国跟英法,尤其是跟英国不同的是,他们的外交政策,并不完全是从经济利益出发的,沙皇已经看上了远东的领土,他们担心大明将铁路修建到俄国边境,会威胁到俄国在远东的领土安全,但这不过是托词,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大明会通过铁路来蚕食清廷东北的领土,而这些领土早就进入了沙皇的眼睛,虽然还没有黄俄罗斯计划的具体方案,但是沙皇君臣已经开始在东北进行勘察了,他们不想看到自己已经瞅准的美餐被另一头饿狼盯上。
所以俄国态度十分强硬,要求大明放弃在东北修筑铁路的要求,哪怕清政府已经做出了妥协的态度,但俄国人反而坚定的支持清政府在东北维护清廷的利益,直到大明跟英法达成协议,俄国独自承受所有压力,加上清廷自己都不坚持,愿意让大明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时候,沙俄才提出了一些苛刻的要求,跟大明签订了谅解条约。
沙俄提出,大明如果要修建东北铁路,修筑线路必须征得俄国同意,他们还给出他们建议的路线,希望从大连修建一条通往恰克图的线路。他们还提出,大明在东北的铁路,俄国有参股权力,除非俄国自愿放弃这个权力,否则俄国有权力入股三分之一股份,但他们提出要求参与运营的要求大明没有答应。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还是早期,除了英国其他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革命,因此俄国人还想不到要求东北的采矿权力,如果在过三十年,他们恐怕还会加上东北矿产的优先开采权,但此时各国的资源还不紧张,各国的工业化还着眼于开采本国的资源。世界交通的发展,也还没有达到可以从中国运输矿产回去还有利可图的地步,中国对他们的意义,也只限于茶叶和丝绸等高值产品,普通的大宗商品基本上没有前途。
另外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还没有掀起来,在全世界扩张殖民势力的也只有英法两国,由于肉多狼少,法国人的目光也只局限在越南,英国人更是已经很多年没有开拓过殖民地,他们似乎满足目前大英帝国的领地,因此还没考虑过在北中国获取势力范围。
俄国目前紧要的是国内的农奴制改革,既没有力量,也还没有计划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原本的历史上,俄国人在东北的沿路驻兵,使用铁路运兵等等特权,别说大明不会答应,英法都不会答应,而俄国人自己都没有提,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想过这种离谱的条件,或者忙于农奴制改革的沙皇还没感动俄国有南下获取太平洋沿岸不冻港的必要。
因此不止俄国,英法也因此没有看到大明控制这些港口的价值所在,所以才在自以为得到他们该得的利益后,同意了大明占领这些地方,这让他们在之后的二三十年后悔莫及。
谈判至此全部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