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鲍超在江北,左宗棠和李鸿章两股力量都放在这里就有些拥挤了,所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江苏巡抚驻守淮阳之间,而将李鸿章北调镇压山东的捻军,给李鸿章了一个山东巡抚的身份。
显然清廷在给湘军制造分歧之后,还继续使用政治手腕瓦解汉人军阀集团,继续抬高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地位,不但不因战败而责罚二人,继续许以高官厚禄,在政治上,慈禧和奕欣这一对叔嫂组合表现的可圈可点。
这一切政治事件都是围绕曾国藩南下而发生的,可以说在曾国藩南下事件中,得利最大的政治团体无疑是大明国,因为通过将曾国藩扣押为人质,瓦解了湘军集团对大明的威胁;而得利最大的个人,则肯定非李鸿章莫属了。
借此机会,李鸿章陡然掌握了山东的实权,而且山东靠近京畿,显然他在清廷地方势力中的地位已经成为曾国藩之后的第二人,稳压实力更强大的曾国荃一头,也把只掌握了半个江苏的老对手左宗棠抛在了后面。
看到曾国藩,朱敬伦随口问了下身边的人,曾国藩最近在做些什么。
之前他对曾国藩是很关注的,但自从决定不管政事之后,他很久都没收到消息了。
当地官员马上汇报上,曾国藩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新安县,常常去洋人的教堂,礼拜日去观摩人家做礼拜,平时也常去听神父布道,听说跟好些个洋人神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他就没见什么人吗?”
通过成功阻挡太平军在湖广一带扩张,尽管没有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由于大明的干涉,湘军没能在两年前攻占天京,可是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态度还是认为,如果不是曾国藩横空出世的话,太平军恐怕早就灭绝了清廷,同时也灭绝了华夏人伦。
保卫了儒道名教人伦这个大功绩,让曾国藩即使是在大明国,依然享有极为冲高的威望,因为士大夫阶层不是以一个挽救满清的名臣身份看待他,而是将他堪称了保卫华夏千年人伦利益的卫道者身份来看待。
这种卫道者身份实在是太可怕了,放在西方那肯定是会加上一个圣徒的封号。
因此朱敬伦始终认为,曾国藩如果有意跟大明的士大夫阶层联络的话,尽管不可能给大明带来什么颠覆性的麻烦,可让大明官府头疼一阵子还是很容易的,所以他之前才很关心曾国藩的动向,知道之前曾国藩本人十分克制,始终坚持不跟当地的文人接触,反倒是跟洋人交往密切。
让朱敬伦不解的是,如果曾国藩跟一些洋人工程师,甚至外交官交流他都不奇怪,可偏偏曾国藩热衷于跟洋人的神父们交往,这就让朱敬伦很不理解了。
难不成曾国藩想要信基督教不成?
这种想法只是想一想就让人觉得滑稽。
“他不去跟当地的文人交往,你们不妨请一请他,他或许在避嫌,官方出面让他做点文章,出不了大事。”
朱敬伦心想,如果曾国藩有意找事那才会麻烦,可现在看来,曾国藩是在躲事,他无心闹事的话,那就不会有事,反而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理学大儒,整天不跟大明的文人交往,天天往教堂跑,恐怕麻烦更多。
所以朱敬伦反而想要促成曾国藩跟大明的文人,尤其是那些对官府一直怨言很重,那些以清廷忠臣自居的保守乡下文人沟通一下,希望曾国藩这个理学功底身后,实际上内心却推崇实用学问的洋务派元老级人物,能够让那些真正迂腐的士大夫换换思维。
“另外请他去我们的学堂去看看,听听这个大儒的建议,也许他会有什么好的主意。”
朱敬伦继续建议道。
乡下学堂问题,让朱敬伦是不满意的,如果单纯的对比,可以说这几年进步极大。
经过几年的建设,大明的教育制度已经有了雏形,通过科举考数学几何知识,已经让大明的读书人不敢不学数理几何了,可以说朱敬伦是以科举为诱饵,已经慢慢转变了传统的教育制度。
可是普及率让朱敬伦很不满意,这都五六年时间了,可他设想的普及教育,目前统计的入学率还只有三成。当然从几年前的一成都不到,现在能覆盖三成的适龄学童,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一想到日本人起步的时候,就已经五成识字率,朱敬伦就觉得这个普及教育还是太慢,他当年可是希望十年内完成普及的,现在看来,任重而道远。
最根本的阻碍,还是乡下士大夫的阻挠,打死朱敬伦也想不到竟然有一股势力在阻挠教育的普及,儒家不是强调有教无类的理念吗?
他想看看曾国藩对乡下儒生那种最保守的态度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未完待续。)
/>
鲍超在江北,左宗棠和李鸿章两股力量都放在这里就有些拥挤了,所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江苏巡抚驻守淮阳之间,而将李鸿章北调镇压山东的捻军,给李鸿章了一个山东巡抚的身份。
显然清廷在给湘军制造分歧之后,还继续使用政治手腕瓦解汉人军阀集团,继续抬高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地位,不但不因战败而责罚二人,继续许以高官厚禄,在政治上,慈禧和奕欣这一对叔嫂组合表现的可圈可点。
这一切政治事件都是围绕曾国藩南下而发生的,可以说在曾国藩南下事件中,得利最大的政治团体无疑是大明国,因为通过将曾国藩扣押为人质,瓦解了湘军集团对大明的威胁;而得利最大的个人,则肯定非李鸿章莫属了。
借此机会,李鸿章陡然掌握了山东的实权,而且山东靠近京畿,显然他在清廷地方势力中的地位已经成为曾国藩之后的第二人,稳压实力更强大的曾国荃一头,也把只掌握了半个江苏的老对手左宗棠抛在了后面。
看到曾国藩,朱敬伦随口问了下身边的人,曾国藩最近在做些什么。
之前他对曾国藩是很关注的,但自从决定不管政事之后,他很久都没收到消息了。
当地官员马上汇报上,曾国藩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新安县,常常去洋人的教堂,礼拜日去观摩人家做礼拜,平时也常去听神父布道,听说跟好些个洋人神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他就没见什么人吗?”
通过成功阻挡太平军在湖广一带扩张,尽管没有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由于大明的干涉,湘军没能在两年前攻占天京,可是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态度还是认为,如果不是曾国藩横空出世的话,太平军恐怕早就灭绝了清廷,同时也灭绝了华夏人伦。
保卫了儒道名教人伦这个大功绩,让曾国藩即使是在大明国,依然享有极为冲高的威望,因为士大夫阶层不是以一个挽救满清的名臣身份看待他,而是将他堪称了保卫华夏千年人伦利益的卫道者身份来看待。
这种卫道者身份实在是太可怕了,放在西方那肯定是会加上一个圣徒的封号。
因此朱敬伦始终认为,曾国藩如果有意跟大明的士大夫阶层联络的话,尽管不可能给大明带来什么颠覆性的麻烦,可让大明官府头疼一阵子还是很容易的,所以他之前才很关心曾国藩的动向,知道之前曾国藩本人十分克制,始终坚持不跟当地的文人接触,反倒是跟洋人交往密切。
让朱敬伦不解的是,如果曾国藩跟一些洋人工程师,甚至外交官交流他都不奇怪,可偏偏曾国藩热衷于跟洋人的神父们交往,这就让朱敬伦很不理解了。
难不成曾国藩想要信基督教不成?
这种想法只是想一想就让人觉得滑稽。
“他不去跟当地的文人交往,你们不妨请一请他,他或许在避嫌,官方出面让他做点文章,出不了大事。”
朱敬伦心想,如果曾国藩有意找事那才会麻烦,可现在看来,曾国藩是在躲事,他无心闹事的话,那就不会有事,反而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理学大儒,整天不跟大明的文人交往,天天往教堂跑,恐怕麻烦更多。
所以朱敬伦反而想要促成曾国藩跟大明的文人,尤其是那些对官府一直怨言很重,那些以清廷忠臣自居的保守乡下文人沟通一下,希望曾国藩这个理学功底身后,实际上内心却推崇实用学问的洋务派元老级人物,能够让那些真正迂腐的士大夫换换思维。
“另外请他去我们的学堂去看看,听听这个大儒的建议,也许他会有什么好的主意。”
朱敬伦继续建议道。
乡下学堂问题,让朱敬伦是不满意的,如果单纯的对比,可以说这几年进步极大。
经过几年的建设,大明的教育制度已经有了雏形,通过科举考数学几何知识,已经让大明的读书人不敢不学数理几何了,可以说朱敬伦是以科举为诱饵,已经慢慢转变了传统的教育制度。
可是普及率让朱敬伦很不满意,这都五六年时间了,可他设想的普及教育,目前统计的入学率还只有三成。当然从几年前的一成都不到,现在能覆盖三成的适龄学童,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一想到日本人起步的时候,就已经五成识字率,朱敬伦就觉得这个普及教育还是太慢,他当年可是希望十年内完成普及的,现在看来,任重而道远。
最根本的阻碍,还是乡下士大夫的阻挠,打死朱敬伦也想不到竟然有一股势力在阻挠教育的普及,儒家不是强调有教无类的理念吗?
他想看看曾国藩对乡下儒生那种最保守的态度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