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普法战争如期爆发了。
战争的过程跟历史上一样,教科书上一般只会解释说是俾斯麦改动德皇的电报,激怒了法国皇帝。
事实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俾斯麦确实改动电报了,但是电报的内容并没有扭曲,只是改动了几个词汇而已,可是这样一改,不但激怒了法国人,也激怒了德国人,不止是普鲁士的德国人,是整个德意志民族,包括那些一贯跟普鲁士不对付的公国、王国也都纷纷出兵。
为什么会这样,朱敬伦觉得主要还得怪法国人。
他们骄傲自大惯了,从路易时代起,法国就成为了欧洲中心,哪怕后来英国在经济上笑傲全球,可法国依然是欧洲文化的代表,各国宫廷所用的语言,基本都是法语,就好像东亚几个国家,上层精英往往懂汉字一样。
路易十四时代、拿破仑时代,法国人太辉煌了,因此早就产生了一种骄傲自大的情绪,他们可以欺负人,但是绝对不能吃亏。
这几年法国人对普鲁士的印象越来越差,因为报纸上不时就有人跳出来,让法国人注意普鲁士,认为先后击败了丹麦和奥地利,取得了德意志地区霸权的普鲁士,已经对法国产生了严重威胁。
有威胁也未必意味着战争,有威胁,也不一定能够挑起全民的情绪。
前几年打奥地利的时候,俾斯麦暗示法国皇帝,愿意支持法国兼并卢森堡甚至比利时,换取法国中立,战后法国皇帝希望普鲁士履行诺言,俾斯麦却将给法国皇帝的迷信公开了,结果引起英国的强烈不满,法国只得解释自己没有吞并比利时的打算。
法国皇帝是被俾斯麦玩弄了,是被俾斯麦羞辱了,但却没有引起整个法国人的愤怒。
这就是真正的原因,皇帝的威望严重不足,新兴资本家控制的舆论与皇权严重对立。
这就是法国的现状。
法国资产阶级不在乎自己的皇帝受辱,但是却不能接受一个普鲁士王室家族成员,成为西班牙的国王,因为这样普鲁士就能跟西班牙对法国形成夹击之势。
于是当西班牙爆发了政变,赶走了老国王,选举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做西班牙国王的时候,整个资产阶级精英控制的报纸马上就不干了,整天给政府施压,批评皇帝的软弱,批评政府的无能。
拿破仑三世本人也不能接受普鲁士跟西班牙建立某种紧密关系,于是派人去找普鲁士国王,让利奥波德亲王放弃西班牙王位。
普鲁士国王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国王,而且历史上的经验,让普鲁士面对法国习惯了示弱,国王威廉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劝说弟弟放弃了西班牙王位。这个表态应该说是做出了巨大的让步的,法国人的要求得到完全的满足。
但是舆论还是不满意,反而有一群人向公众灌输一种要长远打算的思想,他们认为最好让普鲁士永远不能有控制西班牙的打算,这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麻烦。
法国人信服了这种观点,继续给皇帝施压。
拿破仑三世的威望一直不高,导致他从来都不敢跟舆论对着干,总是顺从于民意。于是他再次派人去普鲁士,找普鲁士国王,要求国王发声明,保证霍亨索伦家族永久放弃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
普鲁士国王认为这个要求很无理,就客气的拒绝了这个要求,表示西班牙问题已经解决,没有必要在谈了,并且将自己的态度发回政府,让外交部答复法国人。
俾斯麦篡改的就是这份电报,他把电文改为,国王拒绝就此问题再次跟法国进行磋商。
这是事实,确实是威廉国王的态度,他确实认为此事结束了。
但是这封电报让法国人和德国人都不满意,法国人认为普鲁士根本就没有资格拒绝法国的要求,认为他们的拒绝就是对法国的无理;而德国人则认为他们的国王受辱了,认为法国人对德国人太过咄咄逼人。
就这样,一封电文,将两大民族的民族情绪都挑动起来了。本来两大民族就仇怨颇深,尤其是进入中世纪后,德国一直四分五裂,法国较早统一起来,因此总是法国在欺负德国,这导致德意志民族始终对法兰西人有一种仇视和受害者心理。
法国人则有一种优越感,面对一个历史上自己想怎么揉搓就怎么揉搓的弱小民族,他们有理由傲慢。
这就好像后世很多中国人看不起韩国人和越南人,而韩国人和越南人则仇视中国人是一个道理,相近的民族不可能有什么好印象。
最后还是法国人先动手,因为法国人情绪更激动,他们觉得受辱了,小小的普鲁士竟然敢拒绝强大的法兰西,于是人们走上了街道抗议。
拿破仑三世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一旦法国人走上街头,法国的统治者们往往就要颤抖,深刻的历史教训让他没有勇气对自己的民众说不。
于是法国人率先宣战。
因为法国人先宣战,给了俾斯麦最好的理由,他用这个理由,在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帝国联邦会议上,说服了南德意志邦国站在普鲁士一边参战,要知道几年前普鲁士打奥地利的时候,这些邦国可是跟普鲁士开过战的。
俾斯麦争取到了所有能争取的力量,还利用英国人对拿破仑三世扩... -->>
普法战争如期爆发了。
战争的过程跟历史上一样,教科书上一般只会解释说是俾斯麦改动德皇的电报,激怒了法国皇帝。
事实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俾斯麦确实改动电报了,但是电报的内容并没有扭曲,只是改动了几个词汇而已,可是这样一改,不但激怒了法国人,也激怒了德国人,不止是普鲁士的德国人,是整个德意志民族,包括那些一贯跟普鲁士不对付的公国、王国也都纷纷出兵。
为什么会这样,朱敬伦觉得主要还得怪法国人。
他们骄傲自大惯了,从路易时代起,法国就成为了欧洲中心,哪怕后来英国在经济上笑傲全球,可法国依然是欧洲文化的代表,各国宫廷所用的语言,基本都是法语,就好像东亚几个国家,上层精英往往懂汉字一样。
路易十四时代、拿破仑时代,法国人太辉煌了,因此早就产生了一种骄傲自大的情绪,他们可以欺负人,但是绝对不能吃亏。
这几年法国人对普鲁士的印象越来越差,因为报纸上不时就有人跳出来,让法国人注意普鲁士,认为先后击败了丹麦和奥地利,取得了德意志地区霸权的普鲁士,已经对法国产生了严重威胁。
有威胁也未必意味着战争,有威胁,也不一定能够挑起全民的情绪。
前几年打奥地利的时候,俾斯麦暗示法国皇帝,愿意支持法国兼并卢森堡甚至比利时,换取法国中立,战后法国皇帝希望普鲁士履行诺言,俾斯麦却将给法国皇帝的迷信公开了,结果引起英国的强烈不满,法国只得解释自己没有吞并比利时的打算。
法国皇帝是被俾斯麦玩弄了,是被俾斯麦羞辱了,但却没有引起整个法国人的愤怒。
这就是真正的原因,皇帝的威望严重不足,新兴资本家控制的舆论与皇权严重对立。
这就是法国的现状。
法国资产阶级不在乎自己的皇帝受辱,但是却不能接受一个普鲁士王室家族成员,成为西班牙的国王,因为这样普鲁士就能跟西班牙对法国形成夹击之势。
于是当西班牙爆发了政变,赶走了老国王,选举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做西班牙国王的时候,整个资产阶级精英控制的报纸马上就不干了,整天给政府施压,批评皇帝的软弱,批评政府的无能。
拿破仑三世本人也不能接受普鲁士跟西班牙建立某种紧密关系,于是派人去找普鲁士国王,让利奥波德亲王放弃西班牙王位。
普鲁士国王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国王,而且历史上的经验,让普鲁士面对法国习惯了示弱,国王威廉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劝说弟弟放弃了西班牙王位。这个表态应该说是做出了巨大的让步的,法国人的要求得到完全的满足。
但是舆论还是不满意,反而有一群人向公众灌输一种要长远打算的思想,他们认为最好让普鲁士永远不能有控制西班牙的打算,这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麻烦。
法国人信服了这种观点,继续给皇帝施压。
拿破仑三世的威望一直不高,导致他从来都不敢跟舆论对着干,总是顺从于民意。于是他再次派人去普鲁士,找普鲁士国王,要求国王发声明,保证霍亨索伦家族永久放弃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
普鲁士国王认为这个要求很无理,就客气的拒绝了这个要求,表示西班牙问题已经解决,没有必要在谈了,并且将自己的态度发回政府,让外交部答复法国人。
俾斯麦篡改的就是这份电报,他把电文改为,国王拒绝就此问题再次跟法国进行磋商。
这是事实,确实是威廉国王的态度,他确实认为此事结束了。
但是这封电报让法国人和德国人都不满意,法国人认为普鲁士根本就没有资格拒绝法国的要求,认为他们的拒绝就是对法国的无理;而德国人则认为他们的国王受辱了,认为法国人对德国人太过咄咄逼人。
就这样,一封电文,将两大民族的民族情绪都挑动起来了。本来两大民族就仇怨颇深,尤其是进入中世纪后,德国一直四分五裂,法国较早统一起来,因此总是法国在欺负德国,这导致德意志民族始终对法兰西人有一种仇视和受害者心理。
法国人则有一种优越感,面对一个历史上自己想怎么揉搓就怎么揉搓的弱小民族,他们有理由傲慢。
这就好像后世很多中国人看不起韩国人和越南人,而韩国人和越南人则仇视中国人是一个道理,相近的民族不可能有什么好印象。
最后还是法国人先动手,因为法国人情绪更激动,他们觉得受辱了,小小的普鲁士竟然敢拒绝强大的法兰西,于是人们走上了街道抗议。
拿破仑三世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一旦法国人走上街头,法国的统治者们往往就要颤抖,深刻的历史教训让他没有勇气对自己的民众说不。
于是法国人率先宣战。
因为法国人先宣战,给了俾斯麦最好的理由,他用这个理由,在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帝国联邦会议上,说服了南德意志邦国站在普鲁士一边参战,要知道几年前普鲁士打奥地利的时候,这些邦国可是跟普鲁士开过战的。
俾斯麦争取到了所有能争取的力量,还利用英国人对拿破仑三世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