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疆土,大明绝不答应,恐怕这封回信发出去,会彻底毁了曾国藩的。
但曾国藩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些,他敢于冒风险给朱敬伦写信,那是把朱敬伦看作一个仁人君子,朱敬伦如果阴他一把的话,就显得太下作了。
不过朱敬伦真的给曾国藩回了一封信,没有谈划分疆土的问题,而是表示希望湘军在作战过程中,能够少造诛戮之事,以全人命为上。
曾国藩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他屠杀的行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怎么会做出那么令人发指的事情呢,安庆大屠杀很能说明问题。
湘军进城后,俘虏了上万人,曾国藩让全部都杀掉,曾国荃反倒是不忍心。曾国藩去信安抚他的弟弟说,“既然出来带兵,就应该以‘杀贼’为志向,何必以多杀为悔?此‘贼’掳人杀人之多,流毒南方。所称的‘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就算周王孔圣生在今天,也绝没有不力谋诛灭的道理!既然下决心诛灭,绝没有以多杀为悔之理!”
曾国藩的回复表达的是他的态度,那就是对太平军信仰上的不认同。以事实判断,安庆的太平军已经被包围了两年后才战败,这显然是铁杆的长毛,是不可能拉拢过来的,所以还是杀掉的好。
还有一种说法是,曾国藩当时带兵十年,多次感叹不愿让后人再带兵,那他就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彻底,也就是不能留后患,所以才斩草除根。
无论以何种方式判断,一旦曾国藩攻占天京,那里的太平军和家属恐怕不会有好下场,要么全部战死,要么全部被屠杀。这也是为什么太平军跟清军的作战十分勇敢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活路。
现在的天京人口据说已经有上百万了,因为江南的经济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几年的太平时光,经济恢复的相当好,南京作为首都,商贸发展很快,有一百万人生活也不是不可能,加上太平军有在各地掳掠工匠的习俗,所以整个江南的工匠,恐怕再一次集中在这里了。
一百万工匠的损失,这是无法估量的,多少传承久远的工艺可能就此消失。因此朱敬伦怎么都不能接受湘军血洗天京的行为,所以给曾国藩写了这封信。
但他相信以曾国藩的坚定信念,是不会被他三言两语打动的,大明必须有实质性行动。
江南的变化很快,让明军不得不将军事行动提上了日程。
湘军过江之后,太平天国上下马上就恐慌了起来,洪天王破天荒的将所有带兵的一等王爷召集了起来,此时太平军的王爷分为五等,李秀成等是第一等,统辖其他中小王爷。
洪秀全将杨辅清、汪海洋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责怪都是他们不尊忠王九千岁之令,才有今天的败局,要他们即尊王命不得有违。洪秀全显然是在安抚李秀成,真的不认可这俩人,早干嘛去了,李秀成多少回让他出面压制杨辅清,他都不闻不问。
这时候跳出来,是真的急了,怕了,但也晚了。
杨辅清也看到情势极为不利,放弃了跟李秀成的权力之争,不在抱有保存实力的私心,发动大军跟湘军血战一场,但别说夺回芜湖了,一场大战让杨辅清部再次被击溃,余部不足三万,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
汪海洋部好不到哪里去,李秀成派他救援杨辅清,他溃败的更快,开战仅仅一个多月,太平军中除了忠王本部兵马,已经无兵可用。
李秀成倒是对水师寄予厚望,可是当他让陆顺德带水师去夺取制江权,断湘军后路的时候,陆顺德竟然也被打的打败,十艘铁甲舰被击沉了三艘,这时候太平军才发现,湘军水师中竟然也出现了铁甲舰,而且数量更多,速度更快,大炮更多。
湘军装备了铁甲舰,这个消息大明还是从太平军这里得知的,李秀成派人询问大明,是不是大明卖给清军铁甲舰了,但还真不是,不是大明不肯卖,而是清军没有要买。
太平军很快就发现,那些穿着湘军勇服的水兵,一个个竟然都是金发碧眼的夷人,至此事情就很明了了,曾国藩大概又组建了一只阿思本舰队,而且这只阿思本舰队恐怕不那么简单,军官和士兵弄不好直接就是从英军中抽调的,而军舰根本就是英国海军,至少也都是退役的英国军官和士兵,因为能够熟练操纵铁甲舰,并形成战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全世界也只有英国人才能抽调出这么大规模的铁甲舰队交给别人而不伤筋动骨的。
看到英国如此不遗余力的支持湘军,其实也就是支持满清朝廷,朱敬伦猜测英国人恐怕从李鸿章哪里得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利益,而他们也确实不愿意看到大明借着太平天国政权,垄断江南的利益。
同时他们如此姿态,显然也不可能支持大明吞并江南了,至于整个中国,那更不可能。
朱敬伦很清楚,大明軍队该出动了,再晚,恐怕连半个江南都得不住了。
疆土,大明绝不答应,恐怕这封回信发出去,会彻底毁了曾国藩的。
但曾国藩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些,他敢于冒风险给朱敬伦写信,那是把朱敬伦看作一个仁人君子,朱敬伦如果阴他一把的话,就显得太下作了。
不过朱敬伦真的给曾国藩回了一封信,没有谈划分疆土的问题,而是表示希望湘军在作战过程中,能够少造诛戮之事,以全人命为上。
曾国藩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他屠杀的行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怎么会做出那么令人发指的事情呢,安庆大屠杀很能说明问题。
湘军进城后,俘虏了上万人,曾国藩让全部都杀掉,曾国荃反倒是不忍心。曾国藩去信安抚他的弟弟说,“既然出来带兵,就应该以‘杀贼’为志向,何必以多杀为悔?此‘贼’掳人杀人之多,流毒南方。所称的‘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就算周王孔圣生在今天,也绝没有不力谋诛灭的道理!既然下决心诛灭,绝没有以多杀为悔之理!”
曾国藩的回复表达的是他的态度,那就是对太平军信仰上的不认同。以事实判断,安庆的太平军已经被包围了两年后才战败,这显然是铁杆的长毛,是不可能拉拢过来的,所以还是杀掉的好。
还有一种说法是,曾国藩当时带兵十年,多次感叹不愿让后人再带兵,那他就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彻底,也就是不能留后患,所以才斩草除根。
无论以何种方式判断,一旦曾国藩攻占天京,那里的太平军和家属恐怕不会有好下场,要么全部战死,要么全部被屠杀。这也是为什么太平军跟清军的作战十分勇敢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活路。
现在的天京人口据说已经有上百万了,因为江南的经济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几年的太平时光,经济恢复的相当好,南京作为首都,商贸发展很快,有一百万人生活也不是不可能,加上太平军有在各地掳掠工匠的习俗,所以整个江南的工匠,恐怕再一次集中在这里了。
一百万工匠的损失,这是无法估量的,多少传承久远的工艺可能就此消失。因此朱敬伦怎么都不能接受湘军血洗天京的行为,所以给曾国藩写了这封信。
但他相信以曾国藩的坚定信念,是不会被他三言两语打动的,大明必须有实质性行动。
江南的变化很快,让明军不得不将军事行动提上了日程。
湘军过江之后,太平天国上下马上就恐慌了起来,洪天王破天荒的将所有带兵的一等王爷召集了起来,此时太平军的王爷分为五等,李秀成等是第一等,统辖其他中小王爷。
洪秀全将杨辅清、汪海洋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责怪都是他们不尊忠王九千岁之令,才有今天的败局,要他们即尊王命不得有违。洪秀全显然是在安抚李秀成,真的不认可这俩人,早干嘛去了,李秀成多少回让他出面压制杨辅清,他都不闻不问。
这时候跳出来,是真的急了,怕了,但也晚了。
杨辅清也看到情势极为不利,放弃了跟李秀成的权力之争,不在抱有保存实力的私心,发动大军跟湘军血战一场,但别说夺回芜湖了,一场大战让杨辅清部再次被击溃,余部不足三万,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
汪海洋部好不到哪里去,李秀成派他救援杨辅清,他溃败的更快,开战仅仅一个多月,太平军中除了忠王本部兵马,已经无兵可用。
李秀成倒是对水师寄予厚望,可是当他让陆顺德带水师去夺取制江权,断湘军后路的时候,陆顺德竟然也被打的打败,十艘铁甲舰被击沉了三艘,这时候太平军才发现,湘军水师中竟然也出现了铁甲舰,而且数量更多,速度更快,大炮更多。
湘军装备了铁甲舰,这个消息大明还是从太平军这里得知的,李秀成派人询问大明,是不是大明卖给清军铁甲舰了,但还真不是,不是大明不肯卖,而是清军没有要买。
太平军很快就发现,那些穿着湘军勇服的水兵,一个个竟然都是金发碧眼的夷人,至此事情就很明了了,曾国藩大概又组建了一只阿思本舰队,而且这只阿思本舰队恐怕不那么简单,军官和士兵弄不好直接就是从英军中抽调的,而军舰根本就是英国海军,至少也都是退役的英国军官和士兵,因为能够熟练操纵铁甲舰,并形成战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全世界也只有英国人才能抽调出这么大规模的铁甲舰队交给别人而不伤筋动骨的。
看到英国如此不遗余力的支持湘军,其实也就是支持满清朝廷,朱敬伦猜测英国人恐怕从李鸿章哪里得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利益,而他们也确实不愿意看到大明借着太平天国政权,垄断江南的利益。
同时他们如此姿态,显然也不可能支持大明吞并江南了,至于整个中国,那更不可能。
朱敬伦很清楚,大明軍队该出动了,再晚,恐怕连半个江南都得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