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资金,日本称之为殖产兴业。
这么海量的资金投入下去,那就是日本政府几乎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领域,铁路、矿山、造船、水泥、纺织等各个领域,只要是能想到,并能做起来的行业领域,几乎都有官办工厂的身影。
日本的这种政府直接建设工厂的做法,不但没有让黄遵宪觉得他们在与民争利,反倒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他主要是觉得大明那种一切都由民间自主的方式,太过缓慢,比如这种直接由政府深度介入,直接参与进来的办法来的直接、有效和快速,并且他觉得,老百姓做事,肯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哪里能想的周全。
黄遵宪毕竟来日本的时间还短,他之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日本西化的城市交通,越来越长的铁路线,政府把持的报纸对明治维新成功经验的不断渲染,却不知道日本建立的那些工厂,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即将在大隈重信的推动下,廉价变卖了。
总之黄遵宪刚来日本,对日本还是颇有好感的,日本人对大明外交官颇为尊重,不止大明,几年前满清外交官来的时候,也是受到了日本的热烈欢迎,他们对受到亚洲大陆国家的重视而高兴,政府渲染这标志着,在隋唐之后,时隔一千多年,大陆国家再次与日本建立了官方联系。
日本也有大批儒学学者,经常来向黄遵宪讨论和请教,短短两年时间不到,黄遵宪在日本汉诗坛,已经颇有地位了。
对日本的好感,让黄遵宪很难理解,为何跟他相处的那些看似颇具古风的日本人,竟然会无故将一个传统友好恭顺的友邦,甚至还是日本藩属国直接灭亡呢。
他当然了解日本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不直接兼并琉球,会导致永久失去琉球,可琉球并不是日本的啊。因此黄遵宪是知道日本人的想法,却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会有这种想法,岛国天生的危机感,这时代的学者还没提出来这个概念呢。
但既然日本人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大明决意介入,那么黄遵宪就一定要为国服务,这是洋务司学校的老师们所教授的原则,哪怕不符合道义,外交官也要服从国家的利益,外交官就代表国家。
更何况,处置琉球事件,大明赚够了道义上的好形象,在东方是锄强扶弱,为小国主持公道,在西方是维护地区和平,让地区恢复良好的秩序,所以即便之前跟大明有过冲突的英国,也无法这个大光明的介入,只能打着调停的幌子,从中发挥作用。
谈判很不顺利,日本人在谈判桌上不肯让步,他们愿意送回琉球国王,让琉球复国,这是大明接受调停的基础,也是在强大的大明舰队兵临日本之后,日本一批死硬派才勉强低头的,他们之前知道大明有强大的铁甲舰队,但是他们没见过,他们眼里英国偶尔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军舰就是世界上最雄壮的巨舰,可那些不过是英国的巡洋舰罢了,大明的铁甲巨舰竟然比英国軍舰更雄壮,炮口比英国軍舰更粗壮,眼见为实的震惊,让他们妥协了,朝野达成一致跟大明谈判。
以允许琉球复国为基础,在英国的调停之下,大明才同意了跟日本进行谈判。
可是谈判中又有了变数,日本拿出了琉球王手写的向天皇效忠的文书,证明琉球国王是主动归附日本,主动请求废藩置县,主动版籍奉还的。
大明则认为,琉球王已经到了日本,失去了人身自由,所做的一切决定,大明都视作是在日本政府的逼迫下,强加给琉球国王的,要求日本必须尽快释放琉球国王,在琉球王恢复人身自由后,所做的决定大明才能够接受。
双方僵持不下的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大明向日本索要出兵军费,认为大明之所以借兵给琉球,完全是因为日本无故灭绝琉球国家导致的,日本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支付大明、越南和清军的出兵费用,而不能让琉球国承担这笔费用。
大明计算的费用很多,多达三千多万两银子,这笔费用并没有乱要,因为大明政府雇佣本国商人的商船都是高于市场价三倍的,很大一笔钱都砸进了这里面。
同时还向日本索要大明商人的损失费用,因为大明的撤侨行动,导致三千多大明商人的利益受损,这笔损失日本政府也需要赔偿,数目是两千万两,显然大明商人在日本的规模,远比鴉片战争时期,英国商人在广東的规模大。
总计五千多万两的赔款,日本政府无论如何都是拿不出来的,当他们觉得战争的成本比和平还要小的时候,战争也就不是不能承受的代价了。
也许跟大明打一仗,让他们觉得日本也不是好惹的,没准他们就会妥协了。
这是日本一部分人的想法,可是黄遵宪收到国内的情况让他觉得,如果真正开战,就不会是小战,而是一场战火燃遍日本的大规模战争,比日本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的规模都大,他告诉暗中来访他的日本友人说,除非日本人打算回到战国时代,否则赶紧认输,有多快就多快,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
资金,日本称之为殖产兴业。
这么海量的资金投入下去,那就是日本政府几乎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领域,铁路、矿山、造船、水泥、纺织等各个领域,只要是能想到,并能做起来的行业领域,几乎都有官办工厂的身影。
日本的这种政府直接建设工厂的做法,不但没有让黄遵宪觉得他们在与民争利,反倒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他主要是觉得大明那种一切都由民间自主的方式,太过缓慢,比如这种直接由政府深度介入,直接参与进来的办法来的直接、有效和快速,并且他觉得,老百姓做事,肯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哪里能想的周全。
黄遵宪毕竟来日本的时间还短,他之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日本西化的城市交通,越来越长的铁路线,政府把持的报纸对明治维新成功经验的不断渲染,却不知道日本建立的那些工厂,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即将在大隈重信的推动下,廉价变卖了。
总之黄遵宪刚来日本,对日本还是颇有好感的,日本人对大明外交官颇为尊重,不止大明,几年前满清外交官来的时候,也是受到了日本的热烈欢迎,他们对受到亚洲大陆国家的重视而高兴,政府渲染这标志着,在隋唐之后,时隔一千多年,大陆国家再次与日本建立了官方联系。
日本也有大批儒学学者,经常来向黄遵宪讨论和请教,短短两年时间不到,黄遵宪在日本汉诗坛,已经颇有地位了。
对日本的好感,让黄遵宪很难理解,为何跟他相处的那些看似颇具古风的日本人,竟然会无故将一个传统友好恭顺的友邦,甚至还是日本藩属国直接灭亡呢。
他当然了解日本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不直接兼并琉球,会导致永久失去琉球,可琉球并不是日本的啊。因此黄遵宪是知道日本人的想法,却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会有这种想法,岛国天生的危机感,这时代的学者还没提出来这个概念呢。
但既然日本人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大明决意介入,那么黄遵宪就一定要为国服务,这是洋务司学校的老师们所教授的原则,哪怕不符合道义,外交官也要服从国家的利益,外交官就代表国家。
更何况,处置琉球事件,大明赚够了道义上的好形象,在东方是锄强扶弱,为小国主持公道,在西方是维护地区和平,让地区恢复良好的秩序,所以即便之前跟大明有过冲突的英国,也无法这个大光明的介入,只能打着调停的幌子,从中发挥作用。
谈判很不顺利,日本人在谈判桌上不肯让步,他们愿意送回琉球国王,让琉球复国,这是大明接受调停的基础,也是在强大的大明舰队兵临日本之后,日本一批死硬派才勉强低头的,他们之前知道大明有强大的铁甲舰队,但是他们没见过,他们眼里英国偶尔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军舰就是世界上最雄壮的巨舰,可那些不过是英国的巡洋舰罢了,大明的铁甲巨舰竟然比英国軍舰更雄壮,炮口比英国軍舰更粗壮,眼见为实的震惊,让他们妥协了,朝野达成一致跟大明谈判。
以允许琉球复国为基础,在英国的调停之下,大明才同意了跟日本进行谈判。
可是谈判中又有了变数,日本拿出了琉球王手写的向天皇效忠的文书,证明琉球国王是主动归附日本,主动请求废藩置县,主动版籍奉还的。
大明则认为,琉球王已经到了日本,失去了人身自由,所做的一切决定,大明都视作是在日本政府的逼迫下,强加给琉球国王的,要求日本必须尽快释放琉球国王,在琉球王恢复人身自由后,所做的决定大明才能够接受。
双方僵持不下的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大明向日本索要出兵军费,认为大明之所以借兵给琉球,完全是因为日本无故灭绝琉球国家导致的,日本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支付大明、越南和清军的出兵费用,而不能让琉球国承担这笔费用。
大明计算的费用很多,多达三千多万两银子,这笔费用并没有乱要,因为大明政府雇佣本国商人的商船都是高于市场价三倍的,很大一笔钱都砸进了这里面。
同时还向日本索要大明商人的损失费用,因为大明的撤侨行动,导致三千多大明商人的利益受损,这笔损失日本政府也需要赔偿,数目是两千万两,显然大明商人在日本的规模,远比鴉片战争时期,英国商人在广東的规模大。
总计五千多万两的赔款,日本政府无论如何都是拿不出来的,当他们觉得战争的成本比和平还要小的时候,战争也就不是不能承受的代价了。
也许跟大明打一仗,让他们觉得日本也不是好惹的,没准他们就会妥协了。
这是日本一部分人的想法,可是黄遵宪收到国内的情况让他觉得,如果真正开战,就不会是小战,而是一场战火燃遍日本的大规模战争,比日本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的规模都大,他告诉暗中来访他的日本友人说,除非日本人打算回到战国时代,否则赶紧认输,有多快就多快,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