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公府表小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曾想过,为了所谓的道义,让无数仁人志士的余生消磨在偏远的瘴疬之地,使他们空许才华却困厄终生,这样的“道义”值得吗?或者他们只是借用了道义二字的名义,行的却是悖德之事。
道义究竟是什么?
她问过谢暄这个问。那是初春天气,散朝后,朝阳才从殿前的檐角缓缓升起,琉璃瓦上折射处满目的潋滟光影,片片春风裹挟着料峭寒意,吹拂着他宽绰的朝服,高冠博带,飘逸清举,如松如鹤,隐隐然有乘风而去的风骨。
他并不立刻作答,而是陷入了低回的思考,却又不是沉思,反而像是在好奇她为什么会考虑这种本不该出现的问题。
“于国有利,是为道;不弃知己,是为义。”
他淡淡地道,旋即又开口。
“为了国家大义,牺牲一些人,不算失道;为了酬答知己,有所取舍,更不算失义。道义二字,不是不负天下人,而是成事。舍大局而顾小义,才是真正的失道。”
直到现在,她依然记得谢暄说出这句话时,脸上的冷静和决绝。
道义,并不是不负天下人,而是宁可深恩负尽,也要为了最终的信仰,剜割掉一切阻碍,哪怕那些在前进路上被碾碎的东西皆是有意义的,也不足可惜。
裴卓又是为了什么?他的道义又是什么?
众人都看向伊茨可敦,等待她的解释,可她却停下了,转而看着谢暄。
“无论接下来你听到了什么,都不要记恨自己的父亲。”
谢暄显然听出她的言下之意——裴卓被定罪,就算不是谢迁主导,也一定和他脱不了干系,或是知情不报,或是阻断消息,这些事,对于当年官至知制诰的谢迁来说并不是难事。
“我不会。”谢暄道,“因为我知道,家父无论做了什么,都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
原来,他早已有了这种心思。冉念烟不由得心里暗叹。为了顾全大局,可以牺牲同僚,甚至牺牲朋友,却不知有没有牺牲自己的勇气。
伊茨可敦点点头,道:“我虽不赞同你的话,却很欣赏你的勇气,你和你父亲是相似的人。”
徐夷则莞尔,这令谢暄感到一种怪异的厌恶,好像这个一直置身事外的人已看穿了他的灵魂,正嘲笑他口中所谓的大局不过是虚伪的遮羞布,用以美化丑陋的私欲。
冉念烟垂下头,认真倾听伊茨可敦的话,并不去看谢暄的眼,她预感到自己昔日奉若圭臬的有关“道义”的理解,将会在今日顷刻崩塌。
“后来,那位被裴卓搭救的使者为大梁援军引路,找到了濒临溃散的突厥正统王庭,那时我的丈夫已经在乱军中丧命,他便向我和阿依弘忽禀报——”
冉念烟知道,弘忽是突厥人对公主、长公主的称呼,这位名唤阿依的女子应该就是昆恩可汗的亲生妹妹,最后也追随她的王兄而去,因病死在了流亡的途中。
“大梁使臣们本已回到宣府,被宣府太守以厚礼迎入城中,太守还说,突厥的动荡事发突然,且事关机密,不能外泄,以免边境民心动荡,士兵溃逃。使臣们相信了他的说辞,不与外界接触,只是在太守的安排下秘密地住在官廨中用来堆放杂物的跨院。除了太守,没人知道他们已经回到了大梁。”
“可就在当晚,他们的住所竟无端失火,除了那名使臣因为偶感不适,到院中透气,正好遇见带着火油火把前来灭口的太守和家丁,因而躲在池塘中,侥幸逃过一劫,其余的使臣全部在睡梦中葬身火海。后来他才知道,宣府太守在酒菜中下了迷药,他因身体不适,未曾动筷才得以幸免,不过因祸得福,他听到了太守对手下的命令。”
“什么命令?”谢暄咬着牙关,紧张地问道。
“‘谢大人说了,一个不留。’”伊茨可敦说完,别有意味地看向谢暄,眼中依然是柔和与慈爱,可此时此刻,令人无法理解。
朝中姓谢的官员很多,单论谢迁一族,便有数十人在朝为官,可伊茨可敦的眼神分明在告诉众人,太守口中的谢大人和谢暄脱不开干系,或者说,就是他的父亲,谢迁。
“想必你们已经猜到了,那个太守就是殷士茂,而在幕后操纵他的人,就是你的父亲。”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大石落在人的心中,过后半晌都无法从震荡的余波中清醒,更无法产生任何清晰的思路,脑中一片空白。
谢暄毕竟是谢暄,沉稳如初,并不因石破天惊的真相而失去分寸。
“原因呢?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总要有一个恰当的原因。”谢暄道。
“因为他们也受了蒙蔽。”苏勒愤然站起,打断了谢暄的质问,“你父亲是个自私的人,他不是为了什么大局,而是为了你们谢家!”
“苏勒!”伊茨可敦立刻用突厥语喝止他。
苏勒却像一匹失控的野马,并不如往常那般在意母亲的规劝,也许是想到父亲的惨死,想到自己在驱逐中度过的十数年光阴,这些沉重的包袱令他无法维持镇静,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本就不是善于忍耐的人。
“武将的势力已经进入京城,是谢迁为了将他们分化到西北边镇,轻信了始毕利的谎言,裴卓将军不是真的投降,而是诈降,只因为知道谢迁的阴谋,谢迁就用花言巧语蒙蔽你们的皇帝,让裴将军滞留漠北……”他后面的话已然混沌不清,甚至开始胡汉交杂,精通突厥语言的谢暄却听得分明。
千夫所指,不外与此。此时,站在苏勒背后的,仿佛是突厥的十万枯骨,以及裴卓难以安息的冤魂,他们冷冷地注视着谢暄,扣问着他心底尚存的恻隐之心。
比起苏勒的意气用事,伊茨可敦显得更为平静宽厚,用她那母亲般的目光抚慰着谢暄,柔声道:“你的父亲和殷士茂不同。殷士茂与始毕利勾结多年,渐渐尝到了甜头,也吃到了苦头——与合作,始毕利便佯装败仗,为殷士茂积攒战功;不合作,始毕利便大举进攻,殷士茂也吃了几次大败仗,原因就在这里。反观你父亲,多年来执掌兵部,对抗始毕利逆贼,有功无过,算是弥补了年轻时的草率。谁都会犯错,至少他是个值得原谅的人。”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冉念烟原本就觉得奇怪,像他殷士茂科举出身,其貌不扬,其德不显,怎么就能屡立奇功?最后却又败得那么惨,险些让始毕利可汗的兵马直捣京师,只能由徐衡收拾烂摊子。
苏勒无视母亲安抚的意图,厉声反驳道:“原谅?那谁又能原谅我死去的父汗,原谅突厥十万战士的英魂,谁又能原谅——”他忽的指向徐夷则的方向,却被伊茨可敦打断了。
“苏勒!你真正的仇人是始毕利逆贼!”
这一回比从前的任何一次都要严厉,苏勒脊背发麻,双肩因压制了怒气明显地震颤着,最后颓然坐回椅子上,由怒转悲,可他深知泪水的可贵——铮铮男儿怎能在人前落泪,尤其是在仇敌之子面前。
谢暄由震惊转为怅然,随后冷笑一声,道:“所以,那封弹劾信其实误打误撞印证了真相?还是薛衍真的知道什么?他的伯祖是定襄知县,那里也是西北重镇,紧邻宣府,或许他们真的听说过只言片语——消息毕竟传出来了,你们能知道,就可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谢家卷入殷士茂的通敌案本是种因得果。”
冉念烟帮他问出了余下的问题:“所以,若是揭露殷士茂的罪行,就难免将谢尚书十年前的旧事重新提起?谢家已不安全,弹劾信中一样提到了我们冉家,因为姻亲的关系,与谢家多有来往,在西北同谋利益,那么我父亲纵使是清白的,也难逃被冤屈的结局?”>
她曾想过,为了所谓的道义,让无数仁人志士的余生消磨在偏远的瘴疬之地,使他们空许才华却困厄终生,这样的“道义”值得吗?或者他们只是借用了道义二字的名义,行的却是悖德之事。
道义究竟是什么?
她问过谢暄这个问。那是初春天气,散朝后,朝阳才从殿前的檐角缓缓升起,琉璃瓦上折射处满目的潋滟光影,片片春风裹挟着料峭寒意,吹拂着他宽绰的朝服,高冠博带,飘逸清举,如松如鹤,隐隐然有乘风而去的风骨。
他并不立刻作答,而是陷入了低回的思考,却又不是沉思,反而像是在好奇她为什么会考虑这种本不该出现的问题。
“于国有利,是为道;不弃知己,是为义。”
他淡淡地道,旋即又开口。
“为了国家大义,牺牲一些人,不算失道;为了酬答知己,有所取舍,更不算失义。道义二字,不是不负天下人,而是成事。舍大局而顾小义,才是真正的失道。”
直到现在,她依然记得谢暄说出这句话时,脸上的冷静和决绝。
道义,并不是不负天下人,而是宁可深恩负尽,也要为了最终的信仰,剜割掉一切阻碍,哪怕那些在前进路上被碾碎的东西皆是有意义的,也不足可惜。
裴卓又是为了什么?他的道义又是什么?
众人都看向伊茨可敦,等待她的解释,可她却停下了,转而看着谢暄。
“无论接下来你听到了什么,都不要记恨自己的父亲。”
谢暄显然听出她的言下之意——裴卓被定罪,就算不是谢迁主导,也一定和他脱不了干系,或是知情不报,或是阻断消息,这些事,对于当年官至知制诰的谢迁来说并不是难事。
“我不会。”谢暄道,“因为我知道,家父无论做了什么,都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
原来,他早已有了这种心思。冉念烟不由得心里暗叹。为了顾全大局,可以牺牲同僚,甚至牺牲朋友,却不知有没有牺牲自己的勇气。
伊茨可敦点点头,道:“我虽不赞同你的话,却很欣赏你的勇气,你和你父亲是相似的人。”
徐夷则莞尔,这令谢暄感到一种怪异的厌恶,好像这个一直置身事外的人已看穿了他的灵魂,正嘲笑他口中所谓的大局不过是虚伪的遮羞布,用以美化丑陋的私欲。
冉念烟垂下头,认真倾听伊茨可敦的话,并不去看谢暄的眼,她预感到自己昔日奉若圭臬的有关“道义”的理解,将会在今日顷刻崩塌。
“后来,那位被裴卓搭救的使者为大梁援军引路,找到了濒临溃散的突厥正统王庭,那时我的丈夫已经在乱军中丧命,他便向我和阿依弘忽禀报——”
冉念烟知道,弘忽是突厥人对公主、长公主的称呼,这位名唤阿依的女子应该就是昆恩可汗的亲生妹妹,最后也追随她的王兄而去,因病死在了流亡的途中。
“大梁使臣们本已回到宣府,被宣府太守以厚礼迎入城中,太守还说,突厥的动荡事发突然,且事关机密,不能外泄,以免边境民心动荡,士兵溃逃。使臣们相信了他的说辞,不与外界接触,只是在太守的安排下秘密地住在官廨中用来堆放杂物的跨院。除了太守,没人知道他们已经回到了大梁。”
“可就在当晚,他们的住所竟无端失火,除了那名使臣因为偶感不适,到院中透气,正好遇见带着火油火把前来灭口的太守和家丁,因而躲在池塘中,侥幸逃过一劫,其余的使臣全部在睡梦中葬身火海。后来他才知道,宣府太守在酒菜中下了迷药,他因身体不适,未曾动筷才得以幸免,不过因祸得福,他听到了太守对手下的命令。”
“什么命令?”谢暄咬着牙关,紧张地问道。
“‘谢大人说了,一个不留。’”伊茨可敦说完,别有意味地看向谢暄,眼中依然是柔和与慈爱,可此时此刻,令人无法理解。
朝中姓谢的官员很多,单论谢迁一族,便有数十人在朝为官,可伊茨可敦的眼神分明在告诉众人,太守口中的谢大人和谢暄脱不开干系,或者说,就是他的父亲,谢迁。
“想必你们已经猜到了,那个太守就是殷士茂,而在幕后操纵他的人,就是你的父亲。”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大石落在人的心中,过后半晌都无法从震荡的余波中清醒,更无法产生任何清晰的思路,脑中一片空白。
谢暄毕竟是谢暄,沉稳如初,并不因石破天惊的真相而失去分寸。
“原因呢?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总要有一个恰当的原因。”谢暄道。
“因为他们也受了蒙蔽。”苏勒愤然站起,打断了谢暄的质问,“你父亲是个自私的人,他不是为了什么大局,而是为了你们谢家!”
“苏勒!”伊茨可敦立刻用突厥语喝止他。
苏勒却像一匹失控的野马,并不如往常那般在意母亲的规劝,也许是想到父亲的惨死,想到自己在驱逐中度过的十数年光阴,这些沉重的包袱令他无法维持镇静,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本就不是善于忍耐的人。
“武将的势力已经进入京城,是谢迁为了将他们分化到西北边镇,轻信了始毕利的谎言,裴卓将军不是真的投降,而是诈降,只因为知道谢迁的阴谋,谢迁就用花言巧语蒙蔽你们的皇帝,让裴将军滞留漠北……”他后面的话已然混沌不清,甚至开始胡汉交杂,精通突厥语言的谢暄却听得分明。
千夫所指,不外与此。此时,站在苏勒背后的,仿佛是突厥的十万枯骨,以及裴卓难以安息的冤魂,他们冷冷地注视着谢暄,扣问着他心底尚存的恻隐之心。
比起苏勒的意气用事,伊茨可敦显得更为平静宽厚,用她那母亲般的目光抚慰着谢暄,柔声道:“你的父亲和殷士茂不同。殷士茂与始毕利勾结多年,渐渐尝到了甜头,也吃到了苦头——与合作,始毕利便佯装败仗,为殷士茂积攒战功;不合作,始毕利便大举进攻,殷士茂也吃了几次大败仗,原因就在这里。反观你父亲,多年来执掌兵部,对抗始毕利逆贼,有功无过,算是弥补了年轻时的草率。谁都会犯错,至少他是个值得原谅的人。”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冉念烟原本就觉得奇怪,像他殷士茂科举出身,其貌不扬,其德不显,怎么就能屡立奇功?最后却又败得那么惨,险些让始毕利可汗的兵马直捣京师,只能由徐衡收拾烂摊子。
苏勒无视母亲安抚的意图,厉声反驳道:“原谅?那谁又能原谅我死去的父汗,原谅突厥十万战士的英魂,谁又能原谅——”他忽的指向徐夷则的方向,却被伊茨可敦打断了。
“苏勒!你真正的仇人是始毕利逆贼!”
这一回比从前的任何一次都要严厉,苏勒脊背发麻,双肩因压制了怒气明显地震颤着,最后颓然坐回椅子上,由怒转悲,可他深知泪水的可贵——铮铮男儿怎能在人前落泪,尤其是在仇敌之子面前。
谢暄由震惊转为怅然,随后冷笑一声,道:“所以,那封弹劾信其实误打误撞印证了真相?还是薛衍真的知道什么?他的伯祖是定襄知县,那里也是西北重镇,紧邻宣府,或许他们真的听说过只言片语——消息毕竟传出来了,你们能知道,就可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谢家卷入殷士茂的通敌案本是种因得果。”
冉念烟帮他问出了余下的问题:“所以,若是揭露殷士茂的罪行,就难免将谢尚书十年前的旧事重新提起?谢家已不安全,弹劾信中一样提到了我们冉家,因为姻亲的关系,与谢家多有来往,在西北同谋利益,那么我父亲纵使是清白的,也难逃被冤屈的结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