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尉怎么没来?快派人去请他。”
使臣匆匆来到太极殿:“群臣俱已到场,请杨大人出席入殓仪式。”
杨骏听着殿外一片嘈杂声,内心忐忑不安。这么多人闹哄哄的,万一有人想趁乱刺杀我怎么办?他对使臣的话充耳不闻,任凭使臣怎么催促,始终没有走出太极殿的意思。
“大人,时辰都快过了!”
杨骏下令:“传侍卫来!”顷刻间,数十名侍卫紧紧环绕在杨骏身旁。见此情景,杨骏心里总算踏实了许多:“恕我公务繁忙,陛下的葬礼我就不参加了。”
使臣惊诧地盯着这位色厉内荏的权臣,深深地叹了口气,拂袖而去。
杨骏最终没敢出席司马炎的葬礼。其实不光是他,另一位司马炎生前属意但未遂的托孤重臣——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也没参加葬礼。这个时候,司马亮正独自坐在皇宫门外哭丧:“先帝恕罪!先帝恕罪啊!老臣只能在这里给您凭吊啦!”
侍从忍不住插嘴道:“汝南王,您不进去吗?”
司马亮瞪了他一眼:“闭嘴,你懂个屁!这要进去,万一被杨骏刺杀怎么办?”
想当初,司马炎为了降低权臣篡国的可能性,煞费苦心挑了这两个胆小如鼠又缺乏器量的人授予后事。如果依这一标准来看,司马炎绝对算找准人了。司马亮和杨骏都因为害怕被对方刺杀,一个在侍卫的簇拥中不肯迈出太极殿半步,一个在皇宫门外哭丧不敢入宫,居然全都没出席司马炎的葬礼。
宗师
司马炎总算盖棺入殓了,身后事,他两眼一闭,再与自己无关。而他临终前让司马亮辅政的那封诏书至今仍藏在杨骏府中不见天日。虽然很多人私下听说了这事,但因为诏书未曾公示天下,如今木已成舟,大家也只能默默接受由杨骏辅政的事实。
然而,议论声还是在朝野间风传开来。
“其实,汝南王司马亮本该与杨骏共同辅政。”
杨骏怀疑是华廙泄密,遂将华廙罢黜,让中书令何劭升任中书监,取代了华廙的位置。
早先,司马亮都打算去豫州许昌任职了,司马炎突然驾崩,导致他离京耽搁。司马炎的葬礼结束后,他依然没去许昌,不是因为他贪恋京都的权势,而是他左右徘徊,根本就想不明白该怎么办才好。走吧?他怕会引起杨骏的怀疑。不走吧?他又怕面对杨骏。
司马亮这么黑不提白不提地滞留京都,让杨骏相当难受。杨骏把司马亮列为头号政敌,自然不是惧怕司马亮的才略,因为谁都知道,司马亮根本没有才略,他怕的是司马亮在宗室中的“宗师”地位,更何况,按照司马炎临终前的意思,司马亮和自己一块辅政也是理所应当,这尤其让杨骏心里发虚。杨骏很担心司马亮振臂一呼,号召宗室成员和重臣联手推翻自己。
真想杀了司马亮!但这毕竟只是个无法实施的构想,因为当时群臣大多希望司马亮能接过权柄。在这样的舆论中,杨骏没法对司马亮下手。
同样地,司马亮也很害怕杨骏,他虽然留在京都,却从不敢上朝。
“怎么办?怎么办?恐怕身家性命要保不住了……”司马亮惶惶不可终日。一天,他找同僚何勖商议对策。
“何卿,杨骏一直憋着要害我,您能不能帮我想个辙。”
何勖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您官拜大司马,要兵有兵,要权有权,又身为皇室宗师,人心所向,天下谁都希望让您辅政。照我说,您该主动讨伐杨骏,怎么反而怕他?真是莫名其妙!”
司马亮连连摆手:“这……恐怕非我力所能及啊!”
“那在下也没辙了,您自己看着办吧!”
司马亮拜别何勖,心里仍然没主意。他的幕僚见状,劝道:“大人,恕我多言。您率本部营兵突袭杨骏府邸,只需一声号令,朝廷重臣都会响应,没道理躲在家里战战兢兢的!”
“不妥!不妥!你快别再说这种话了。”
俄顷,司马亮一拍额头:“有了!我有主意了!”
“您终于想明白啦?”
“嗯!想明白了。明天,我们就率本部营兵出京!”
“您是想去调动许昌军团反攻杨骏?”
“不!我们先出城,就驻扎在城外。”
“然后呢?”
然后?没然后了。司马亮可想不了那么远:“先看看再说。反正城外比城里安全。”
幕僚满脸惊愕,呆呆地望着司马亮,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几天后,司马亮带着大司马府的营兵畏畏缩缩出了京城,正像他说的那样,他没有去许昌,而是驻扎在洛阳城外。堂堂宗室长辈,又是众望所归,却变成了一股立场和目的均不明确的游离势力。
这算什么事?朝臣无不失望透顶,而杨骏也恰好抓住了司马亮的把柄。
“司马亮私自驻军城外,必是图谋不轨!”他当即奏请朝廷下诏书讨伐司马亮。不过,委派谁执行这项命令让杨骏相当为难。群臣一个个推三阻四,甚至包括杨骏自己的亲信都不愿意干这种不得人心的事。最后,杨骏决定让司空石鉴(山涛的好友,杜预的政敌)和中护军张劭(杨骏的外甥)来执行。这几个月,石鉴和张劭一直率军驻扎在洛阳城外,守护着司马炎的陵墓——峻阳陵。杨骏认为,二人既不在京城,自然较少了解眼下的局面。
翌日,诏书发到了峻阳陵:“汝南王司马亮未经朝廷的许可,擅自率军驻扎洛阳城外,意图谋反。诏命司空石鉴、中护军张劭率本部营兵讨伐!”
石鉴听罢,皱着眉头,他虽不在京城,消息却很灵通。
自己摊上这么件恶心事,要真做了,绝对会被人戳脊梁骨啊……
张劭没往这方面想,他是杨骏的外甥,当然全心全意为杨骏出力。
“石大人,朝廷让咱们讨伐司马亮,赶快整军出发吧!”
石鉴慢慢悠悠地说:“不急,不急。”什么朝廷,分明是杨骏这小子想借刀杀人。
“朝廷敕命,岂有不急的道理?”
“你先容我想想。”继而,他说:“就算打仗也要知己知彼,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派几名斥候去打探一下司马亮的底细再说。”
“也好。”张劭同意。
石鉴琢磨:以司马亮的秉性,磨蹭磨蹭就该逃跑了。
果不出石鉴所料。没两天,司马亮得知朝廷要讨伐他,便连夜逃往许昌去了。而杨骏获悉司马亮离去的消息后,也不想把事闹大,稀里糊涂没再提。
天下笑柄
司马亮跑到了许昌,杨骏神清气爽,他认为再没谁能挡他的路了。
6月,朝廷下诏,正式宣布杨骏为首辅大臣,并由太尉晋升为太傅。所有朝廷诏书在司马衷那走个过场后,一律都要皇太后杨芷点头才能实施,而杨芷点不点头还是得看杨骏的意思,话说回来,其实大部分诏书也都是根据杨骏的意思写的。这年,司马衷已经三十一岁了,一个成年皇帝还要把政权拱手交给权臣,不能自理,实在可悲,但谁让他是傻子呢?
杨骏一执政就办了两件让人大跌眼镜的蠢事。
第一件事,他宣布改年号为永熙。
改元就伴随着大赦,天下罪犯都会因此被赦免。姑且不提改元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被杨骏忽略了。要知道,根据礼法规定,皇帝驾崩后必须等到第二年才能改元,杨骏犯了一个超低级的错误。
“想当年,西汉名臣杨震学富五车,号称‘关西孔子’,今天子孙不肖,居然到了这个地步,真给祖宗脸上抹黑!”
全天下人都... -->>
“太尉怎么没来?快派人去请他。”
使臣匆匆来到太极殿:“群臣俱已到场,请杨大人出席入殓仪式。”
杨骏听着殿外一片嘈杂声,内心忐忑不安。这么多人闹哄哄的,万一有人想趁乱刺杀我怎么办?他对使臣的话充耳不闻,任凭使臣怎么催促,始终没有走出太极殿的意思。
“大人,时辰都快过了!”
杨骏下令:“传侍卫来!”顷刻间,数十名侍卫紧紧环绕在杨骏身旁。见此情景,杨骏心里总算踏实了许多:“恕我公务繁忙,陛下的葬礼我就不参加了。”
使臣惊诧地盯着这位色厉内荏的权臣,深深地叹了口气,拂袖而去。
杨骏最终没敢出席司马炎的葬礼。其实不光是他,另一位司马炎生前属意但未遂的托孤重臣——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也没参加葬礼。这个时候,司马亮正独自坐在皇宫门外哭丧:“先帝恕罪!先帝恕罪啊!老臣只能在这里给您凭吊啦!”
侍从忍不住插嘴道:“汝南王,您不进去吗?”
司马亮瞪了他一眼:“闭嘴,你懂个屁!这要进去,万一被杨骏刺杀怎么办?”
想当初,司马炎为了降低权臣篡国的可能性,煞费苦心挑了这两个胆小如鼠又缺乏器量的人授予后事。如果依这一标准来看,司马炎绝对算找准人了。司马亮和杨骏都因为害怕被对方刺杀,一个在侍卫的簇拥中不肯迈出太极殿半步,一个在皇宫门外哭丧不敢入宫,居然全都没出席司马炎的葬礼。
宗师
司马炎总算盖棺入殓了,身后事,他两眼一闭,再与自己无关。而他临终前让司马亮辅政的那封诏书至今仍藏在杨骏府中不见天日。虽然很多人私下听说了这事,但因为诏书未曾公示天下,如今木已成舟,大家也只能默默接受由杨骏辅政的事实。
然而,议论声还是在朝野间风传开来。
“其实,汝南王司马亮本该与杨骏共同辅政。”
杨骏怀疑是华廙泄密,遂将华廙罢黜,让中书令何劭升任中书监,取代了华廙的位置。
早先,司马亮都打算去豫州许昌任职了,司马炎突然驾崩,导致他离京耽搁。司马炎的葬礼结束后,他依然没去许昌,不是因为他贪恋京都的权势,而是他左右徘徊,根本就想不明白该怎么办才好。走吧?他怕会引起杨骏的怀疑。不走吧?他又怕面对杨骏。
司马亮这么黑不提白不提地滞留京都,让杨骏相当难受。杨骏把司马亮列为头号政敌,自然不是惧怕司马亮的才略,因为谁都知道,司马亮根本没有才略,他怕的是司马亮在宗室中的“宗师”地位,更何况,按照司马炎临终前的意思,司马亮和自己一块辅政也是理所应当,这尤其让杨骏心里发虚。杨骏很担心司马亮振臂一呼,号召宗室成员和重臣联手推翻自己。
真想杀了司马亮!但这毕竟只是个无法实施的构想,因为当时群臣大多希望司马亮能接过权柄。在这样的舆论中,杨骏没法对司马亮下手。
同样地,司马亮也很害怕杨骏,他虽然留在京都,却从不敢上朝。
“怎么办?怎么办?恐怕身家性命要保不住了……”司马亮惶惶不可终日。一天,他找同僚何勖商议对策。
“何卿,杨骏一直憋着要害我,您能不能帮我想个辙。”
何勖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您官拜大司马,要兵有兵,要权有权,又身为皇室宗师,人心所向,天下谁都希望让您辅政。照我说,您该主动讨伐杨骏,怎么反而怕他?真是莫名其妙!”
司马亮连连摆手:“这……恐怕非我力所能及啊!”
“那在下也没辙了,您自己看着办吧!”
司马亮拜别何勖,心里仍然没主意。他的幕僚见状,劝道:“大人,恕我多言。您率本部营兵突袭杨骏府邸,只需一声号令,朝廷重臣都会响应,没道理躲在家里战战兢兢的!”
“不妥!不妥!你快别再说这种话了。”
俄顷,司马亮一拍额头:“有了!我有主意了!”
“您终于想明白啦?”
“嗯!想明白了。明天,我们就率本部营兵出京!”
“您是想去调动许昌军团反攻杨骏?”
“不!我们先出城,就驻扎在城外。”
“然后呢?”
然后?没然后了。司马亮可想不了那么远:“先看看再说。反正城外比城里安全。”
幕僚满脸惊愕,呆呆地望着司马亮,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几天后,司马亮带着大司马府的营兵畏畏缩缩出了京城,正像他说的那样,他没有去许昌,而是驻扎在洛阳城外。堂堂宗室长辈,又是众望所归,却变成了一股立场和目的均不明确的游离势力。
这算什么事?朝臣无不失望透顶,而杨骏也恰好抓住了司马亮的把柄。
“司马亮私自驻军城外,必是图谋不轨!”他当即奏请朝廷下诏书讨伐司马亮。不过,委派谁执行这项命令让杨骏相当为难。群臣一个个推三阻四,甚至包括杨骏自己的亲信都不愿意干这种不得人心的事。最后,杨骏决定让司空石鉴(山涛的好友,杜预的政敌)和中护军张劭(杨骏的外甥)来执行。这几个月,石鉴和张劭一直率军驻扎在洛阳城外,守护着司马炎的陵墓——峻阳陵。杨骏认为,二人既不在京城,自然较少了解眼下的局面。
翌日,诏书发到了峻阳陵:“汝南王司马亮未经朝廷的许可,擅自率军驻扎洛阳城外,意图谋反。诏命司空石鉴、中护军张劭率本部营兵讨伐!”
石鉴听罢,皱着眉头,他虽不在京城,消息却很灵通。
自己摊上这么件恶心事,要真做了,绝对会被人戳脊梁骨啊……
张劭没往这方面想,他是杨骏的外甥,当然全心全意为杨骏出力。
“石大人,朝廷让咱们讨伐司马亮,赶快整军出发吧!”
石鉴慢慢悠悠地说:“不急,不急。”什么朝廷,分明是杨骏这小子想借刀杀人。
“朝廷敕命,岂有不急的道理?”
“你先容我想想。”继而,他说:“就算打仗也要知己知彼,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派几名斥候去打探一下司马亮的底细再说。”
“也好。”张劭同意。
石鉴琢磨:以司马亮的秉性,磨蹭磨蹭就该逃跑了。
果不出石鉴所料。没两天,司马亮得知朝廷要讨伐他,便连夜逃往许昌去了。而杨骏获悉司马亮离去的消息后,也不想把事闹大,稀里糊涂没再提。
天下笑柄
司马亮跑到了许昌,杨骏神清气爽,他认为再没谁能挡他的路了。
6月,朝廷下诏,正式宣布杨骏为首辅大臣,并由太尉晋升为太傅。所有朝廷诏书在司马衷那走个过场后,一律都要皇太后杨芷点头才能实施,而杨芷点不点头还是得看杨骏的意思,话说回来,其实大部分诏书也都是根据杨骏的意思写的。这年,司马衷已经三十一岁了,一个成年皇帝还要把政权拱手交给权臣,不能自理,实在可悲,但谁让他是傻子呢?
杨骏一执政就办了两件让人大跌眼镜的蠢事。
第一件事,他宣布改年号为永熙。
改元就伴随着大赦,天下罪犯都会因此被赦免。姑且不提改元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被杨骏忽略了。要知道,根据礼法规定,皇帝驾崩后必须等到第二年才能改元,杨骏犯了一个超低级的错误。
“想当年,西汉名臣杨震学富五车,号称‘关西孔子’,今天子孙不肖,居然到了这个地步,真给祖宗脸上抹黑!”
全天下人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