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东厂督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城下,明军众人开始收拾残局。
莽古尔泰位高权重,明军没有当场杀他,只是依旧将他架回了大营,准备回头押送京城,想必崇祯是很有兴趣见见活的这帮建奴大臣的。
李定国被松了绑之后,看着秦书淮抱着苏达哈的背影,蓦地跪下深深一拜。
他到现在还不明白,国公爷为何看自己如此之重。
但他知道,国公爷为他拼了命。而差一点,他就成了大明的罪人。
此生,能为这等人物效死,当是无上荣光。
此番对战,明军两战全胜,士气达到了顶点。
已经不需要等待了。
……
二日后,明军抵前,准备攻城。
此刻,后金军中顶尖高手,除了赫连巴泰及兀图泰,其余皆已阵亡。
而论兵力,他们的精锐仅有一万五左右八旗步兵、城外三千骑兵,以及一万五左右的蒙古兵、西域兵。
加上后金一败涂地,士气极低,明军攻下沈阳城,已无悬念。
只是攻城代价的大小而已。
而正当秦书淮即将下令攻城时,忽然李敬亭来报,有蒙古使者赶来求见。
正应了那句话,墙倒众人推。
蒙古使者此番前来,自然是要帮明军喊话,劝城内蒙古兵不要与明军为敌的。
蒙古人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表明向大明称臣的诚意——尽管现在城内蒙古兵投降不投降已经不重要了。
秦书淮自然接纳,因为蒙古兵一降,不但会让明军少了一半敌人,而且还可以瓦解八旗兵的斗志,甚至一旦他们里应外合,拿下沈阳城几乎易如反掌。
于是,蒙古使者拿着秦书淮“发明”的话筒去喊话了。
使者有好几个,都是各部落排得上号的人物,很多蒙古兵一瞧就认得。
喊话的内容,大致是蒙古各部已经联合派出使者向大明称臣了,让城内的蒙古兵不要做无谓的抵抗。否则,他们不但抵抗无功,反而有罪,即便侥幸活下来回到草原也是死罪。
城内蒙古兵本来就战意不高,一听这话虽然碍于大批八旗兵就在身旁,没有当场投降,但心里早已想好,只要明军攻城,他们就立马放下武器。
如今大局已定,连自家使者都过来了,他们还凭什么给外族人卖命?他们又不傻!
负责城守的代善一看,紧急将所有蒙古兵全部撤下城墙,并告诉他们那是秦书淮的奸计云云。
然而军心已散,即便这是秦书淮出的主意又如何?很多蒙古兵本来就不想再打了。
城内,皇太极得知此事以后,久久不发一语。
过了许久,他对代善说道,“朕想找秦书淮聊聊。”
代善沉默。
皇太极又道,“朕能为大金、为旗民做的,只有这些了。”
代善呛然而哭,跪伏在地。
皇太极扶起代善。
“爱新觉罗家的男人,都是勇士。收起眼泪吧。”
此刻他的感觉,应该和历史上崇祯上吊前相似。
崇祯说,非朕之罪,乃是百官误国。
而皇太极想说,非朕之罪,乃是对手近妖。
大金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已经尽力了。
可大金,实在太小了。
奈何!奈何!
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二,皇太极派使者来到秦书淮大营,说要与秦书淮见面议和,地点、时间可由秦书淮决定。
也就是说,即便秦书淮约皇太极来明军大营,皇太极亦会前往。
这意味着,虽然说这是“议和”,但实质上是“议降”。
皇太极已经放弃任何抵抗了。
明军众将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秦书淮只回了使者一句话。
“无需面议,只需明日卯时前打开城门,明军保城内十余万旗民活路。”
这是秦书淮给的唯一一个承诺。
这也是他对苏达哈的承诺。
但是他没有承诺爱新觉罗一族将如何处置,也不保证他所列的“战犯”有何下场。
以及,大明接下来会如何安置旗民。
使者大怒,愤然而去。
孟威问,“国公爷,这等条件黄台吉会接受吗?”
秦书淮答,“接受如何,不接受又如何?规则,不是应该由我们定吗?”
孟威微微一笑,“国公爷说的是。”
入夜。
沈阳城皇宫内,皇太极一夜无眠。
起身,来到窗边。
看着窗外的月色,他想起了横岭的那夜。
那一夜,雄心壮志的大军在横岭遭遇埋伏,死伤惨重。
那一夜,第一次南征失败了。
那一夜,之前战无不胜的大金,拉开了不断衰败的序幕。
也是那一夜,自己第一次听到那三个字。
秦书淮!
他真的是妖么?
否则怎么可能用短短几年时间,把一个腐朽的帝国化身一匹强大的雄狮?
这一切,是天意吧?
崇祯二年,据说紫禁城紫光乍现,从此世间出现了一个叫秦书淮的人,而明国也开始一转颓势……
为何……这道紫光不是降临我大金呢?
皇太极溘然长叹。
蓦地转身,拿起挂在墙上的剑。
“噌!”
剑出,寒气起。
锃亮的剑倒映出他的样子。
耳边,几根白发是如此的显眼。
他呛然一笑。
老了,老了啊!
可怜白发生。
他缓缓地拿起剑,抵近自己的脖子。
然而在用力的霎那,他犹豫了。
朕,真想见见他啊!
连苏达哈都甘愿死在他手上,他到底有何不同?
……
大明历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三卯时,后金大汗皇太极于沈阳,正式下诏宣布向明军投降。
随着沈阳城大门的打开,一个时代宣布终结。
而另一个时代,在冉冉升起。
驻守在沈阳城内三万精锐及无数厮卒,全部放下武器,于城外列队,接受明军收编。
而城内的后金王公贵族、内外大臣,包括代善在内,全部于城门跪迎明军进城。
在如雷的欢呼声中,秦书淮带着众将,金戈铁马地进入城中。
这一天,注定将为这个世界的历史所铭记。
沈阳皇宫之内。
皇太极仍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淡然地看着秦书淮带着一众手下推门进来。
&nb... -->>
城下,明军众人开始收拾残局。
莽古尔泰位高权重,明军没有当场杀他,只是依旧将他架回了大营,准备回头押送京城,想必崇祯是很有兴趣见见活的这帮建奴大臣的。
李定国被松了绑之后,看着秦书淮抱着苏达哈的背影,蓦地跪下深深一拜。
他到现在还不明白,国公爷为何看自己如此之重。
但他知道,国公爷为他拼了命。而差一点,他就成了大明的罪人。
此生,能为这等人物效死,当是无上荣光。
此番对战,明军两战全胜,士气达到了顶点。
已经不需要等待了。
……
二日后,明军抵前,准备攻城。
此刻,后金军中顶尖高手,除了赫连巴泰及兀图泰,其余皆已阵亡。
而论兵力,他们的精锐仅有一万五左右八旗步兵、城外三千骑兵,以及一万五左右的蒙古兵、西域兵。
加上后金一败涂地,士气极低,明军攻下沈阳城,已无悬念。
只是攻城代价的大小而已。
而正当秦书淮即将下令攻城时,忽然李敬亭来报,有蒙古使者赶来求见。
正应了那句话,墙倒众人推。
蒙古使者此番前来,自然是要帮明军喊话,劝城内蒙古兵不要与明军为敌的。
蒙古人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表明向大明称臣的诚意——尽管现在城内蒙古兵投降不投降已经不重要了。
秦书淮自然接纳,因为蒙古兵一降,不但会让明军少了一半敌人,而且还可以瓦解八旗兵的斗志,甚至一旦他们里应外合,拿下沈阳城几乎易如反掌。
于是,蒙古使者拿着秦书淮“发明”的话筒去喊话了。
使者有好几个,都是各部落排得上号的人物,很多蒙古兵一瞧就认得。
喊话的内容,大致是蒙古各部已经联合派出使者向大明称臣了,让城内的蒙古兵不要做无谓的抵抗。否则,他们不但抵抗无功,反而有罪,即便侥幸活下来回到草原也是死罪。
城内蒙古兵本来就战意不高,一听这话虽然碍于大批八旗兵就在身旁,没有当场投降,但心里早已想好,只要明军攻城,他们就立马放下武器。
如今大局已定,连自家使者都过来了,他们还凭什么给外族人卖命?他们又不傻!
负责城守的代善一看,紧急将所有蒙古兵全部撤下城墙,并告诉他们那是秦书淮的奸计云云。
然而军心已散,即便这是秦书淮出的主意又如何?很多蒙古兵本来就不想再打了。
城内,皇太极得知此事以后,久久不发一语。
过了许久,他对代善说道,“朕想找秦书淮聊聊。”
代善沉默。
皇太极又道,“朕能为大金、为旗民做的,只有这些了。”
代善呛然而哭,跪伏在地。
皇太极扶起代善。
“爱新觉罗家的男人,都是勇士。收起眼泪吧。”
此刻他的感觉,应该和历史上崇祯上吊前相似。
崇祯说,非朕之罪,乃是百官误国。
而皇太极想说,非朕之罪,乃是对手近妖。
大金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已经尽力了。
可大金,实在太小了。
奈何!奈何!
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二,皇太极派使者来到秦书淮大营,说要与秦书淮见面议和,地点、时间可由秦书淮决定。
也就是说,即便秦书淮约皇太极来明军大营,皇太极亦会前往。
这意味着,虽然说这是“议和”,但实质上是“议降”。
皇太极已经放弃任何抵抗了。
明军众将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秦书淮只回了使者一句话。
“无需面议,只需明日卯时前打开城门,明军保城内十余万旗民活路。”
这是秦书淮给的唯一一个承诺。
这也是他对苏达哈的承诺。
但是他没有承诺爱新觉罗一族将如何处置,也不保证他所列的“战犯”有何下场。
以及,大明接下来会如何安置旗民。
使者大怒,愤然而去。
孟威问,“国公爷,这等条件黄台吉会接受吗?”
秦书淮答,“接受如何,不接受又如何?规则,不是应该由我们定吗?”
孟威微微一笑,“国公爷说的是。”
入夜。
沈阳城皇宫内,皇太极一夜无眠。
起身,来到窗边。
看着窗外的月色,他想起了横岭的那夜。
那一夜,雄心壮志的大军在横岭遭遇埋伏,死伤惨重。
那一夜,第一次南征失败了。
那一夜,之前战无不胜的大金,拉开了不断衰败的序幕。
也是那一夜,自己第一次听到那三个字。
秦书淮!
他真的是妖么?
否则怎么可能用短短几年时间,把一个腐朽的帝国化身一匹强大的雄狮?
这一切,是天意吧?
崇祯二年,据说紫禁城紫光乍现,从此世间出现了一个叫秦书淮的人,而明国也开始一转颓势……
为何……这道紫光不是降临我大金呢?
皇太极溘然长叹。
蓦地转身,拿起挂在墙上的剑。
“噌!”
剑出,寒气起。
锃亮的剑倒映出他的样子。
耳边,几根白发是如此的显眼。
他呛然一笑。
老了,老了啊!
可怜白发生。
他缓缓地拿起剑,抵近自己的脖子。
然而在用力的霎那,他犹豫了。
朕,真想见见他啊!
连苏达哈都甘愿死在他手上,他到底有何不同?
……
大明历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三卯时,后金大汗皇太极于沈阳,正式下诏宣布向明军投降。
随着沈阳城大门的打开,一个时代宣布终结。
而另一个时代,在冉冉升起。
驻守在沈阳城内三万精锐及无数厮卒,全部放下武器,于城外列队,接受明军收编。
而城内的后金王公贵族、内外大臣,包括代善在内,全部于城门跪迎明军进城。
在如雷的欢呼声中,秦书淮带着众将,金戈铁马地进入城中。
这一天,注定将为这个世界的历史所铭记。
沈阳皇宫之内。
皇太极仍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淡然地看着秦书淮带着一众手下推门进来。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