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退役宫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生每日有太姨娘和周嬷嬷菊香等人陪伴,亲娘又隔日来探望她一次,还有千金公主和锦姝不时出宫看她,除了丈夫不在身边之外,日子过的无比舒心。
她安心养胎的同时也对淮安王府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闲来还当笑话一般讲给太姨娘和周嬷嬷听,还笑的无比乐呵,明净不在的日子好象也没那么难熬了。
不过她可不敢对人说罗姨娘进府是她给母妃出的好主意,被人知道她一个出嫁女插手父王妻妾争宠之事,还搅得天昏地暗,被人嘲笑有失孝道和妇德倒也罢了,肯定还要被被宗正寺叫去谈话。
好在事情都按她的预料发展,她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淮安王府以后不拖累她和明净就行。
请父王出面求情让明澈回京,不仅仅是为了她们夫妻团聚,而是锦姝这一生已经缺失了母爱,不能让她再缺失父爱,别人再好也不能取代她的父母,为此,长生愿意做出任何努力。
明澈虽然不能如愿回京,但陈仓府离京城并不远,快马加鞭的话两天就可回京,他以后每月都有一次探望妻女的机会,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一下子不能要求太多了,有些积怨只能期待时间去化解。
调明澈回来还是为了防止金侧妃狗急跳墙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来,她现在后宅争斗是完全落败,彻底成了一个失宠的老妾,以后一双儿女才是她的精神慰籍,她最近受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还是抚慰一下她受伤太深的心灵吧。
在她放松警惕的时候,才能给她真正的一击,安怀能不能立世子才是她最在意的事。
而她也得知了一个让她十分吃惊的消息,安平曾经定下的未婚妻赵冰清居然与她有几天师生之缘。
她最初被明澈聘为教养姑姑送到武功郡伯府后,因为老夫人开始不肯接受她,陆嬷嬷也百般排斥她,她和明净定计暂时离府,去了明净的好友赵冰寒府上做了十天的代理教养姑姑,学生就是赵冰寒之妹赵冰清。
两人不但有师生之谊,后来还见过几次,交情虽浅感情却深。可惜自从谢家被抄后再未见面,就是她们出狱后在庄子上住了那么长时间,两家也因为避讳不敢有任何来往,她那时更是自顾不暇,就再没见过面。
他们兄妹俩的嫡亲祖父赵老太爷曾任国子监祭酒,祖籍武功郡,其父在地方上任职,母亲跟着去了任上,算是明澈的故交,这也是赵谢家两家再不来往的主要原因。
赵冰寒与明净也是好友,是国子监的学子,刚好过年时回了祖籍,赵冰清那时已被高祖聘给安平为妻,随祖母长居祖籍。
那年春节,赵冰寒来谢家找明净喝酒,也是两人定下的计,为了骗过陆嬷嬷以为长生已经走了,好放心去晋阳,也算是给他们帮了忙。
赵老太爷死后,其父丁忧回家守孝,孝期满后一直闲赋在家,为了前程暗中投靠了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也被做为******降罪。
还好李世民看在赵老太爷曾有师徒之谊的份上,只将家中男子免职并革去功名,没有获罪也没罚没家产,也没有牵连到族人亲戚,只令举家返回祖籍居住。
这件事让淮安王非常头疼。赵家成了普通的乡绅人家,男子不但革职,连功名也没有了,这一代人是不可能复起了,除非下一代靠科举入仕。
可赵家下一代最大的男孩子才五岁,书读得怎么样还很难说,谁知道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赵冰清现在的身份实在佩不上安平。
这些都好说,只要淮安王府不嫌弃,也不是什么事。关键是不知道李世民对赵家是什么态度,他若余恨未消,只不过了堵世人的嘴方才暂时放过,淮安王府冒然结亲不是犯他的忌讳吗?
别看淮安王在家事上一踏糊涂,在这等大事上却从不含乎,天家无父子,何况叔侄,他能得李世民父子俩的宠信,就是从来不做犯忌的事。
可是毁亲也不合适,赵小姐又没有什么过错,而且还贤名在外,两家还是高祖赐下的婚事,毁亲岂不是对高祖不敬,别说淮安王,就是李世民也不会允许的。
所以这门亲事现在成不了也毁不了,十分的尴尬。淮安王也十分为难,只好一直这么拖着,两家既不来往走动,也从不说毁亲,连逢年过节的节礼也不送了。
还好安平今年才刚十五,赵家小姐也才十三岁,两人还拖的起,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事儿,纪王妃已经开始暗中相看合适的闺秀,生怕万一与赵家亲事不成误了安平的终身。
长生闻言十分遗憾,如果姝儿是她最喜爱的女孩子,那么赵冰清就是她最欣赏的女孩子,虽然两人只相处了短短十天,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她也才十岁左右,高挑婉丽,开朗大方,琴棋书画倒也只算是过得去,主要心思十分聪慧伶俐,小小年纪说话做事既有原则又顾全大局,宫规礼仪宗亲琐事都学的很精,平时帮祖母打理庶务更是十分老练。
听赵冰寒说祖母认为女子学习当以实用为主,以后管家哪里用得上琴棋书画,就照着这个标准培养孙女,所以才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女孩子。
这个观点倒和长生不谋而合,一心希望能把姝儿也培养成赵冰清那样优秀的女子,叹息着不知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将来入了谁家的门,却万万没想到她居然与安平定了亲,难怪赵家花重金请了一位从宫中出来的老嬷嬷从小教导她。
如果她与安平成了亲,将来肯定能做一位合格的王妃,把淮安王府交到安平手里就更放心了,这门亲事毁了也太可惜了。
她心中急切,就对母妃说了她和赵冰清的交情,对她很是欣赏,真心希望这门亲事能成,不但安平娶得贤妻,淮安王府将来也有了合格的宗妇。
她们母女俩都认定淮安王世子必须是安平,在她们的努力下,事情正一步步朝这个方向发展着,等水到渠成时,自然心愿得偿。
>
长生每日有太姨娘和周嬷嬷菊香等人陪伴,亲娘又隔日来探望她一次,还有千金公主和锦姝不时出宫看她,除了丈夫不在身边之外,日子过的无比舒心。
她安心养胎的同时也对淮安王府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闲来还当笑话一般讲给太姨娘和周嬷嬷听,还笑的无比乐呵,明净不在的日子好象也没那么难熬了。
不过她可不敢对人说罗姨娘进府是她给母妃出的好主意,被人知道她一个出嫁女插手父王妻妾争宠之事,还搅得天昏地暗,被人嘲笑有失孝道和妇德倒也罢了,肯定还要被被宗正寺叫去谈话。
好在事情都按她的预料发展,她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淮安王府以后不拖累她和明净就行。
请父王出面求情让明澈回京,不仅仅是为了她们夫妻团聚,而是锦姝这一生已经缺失了母爱,不能让她再缺失父爱,别人再好也不能取代她的父母,为此,长生愿意做出任何努力。
明澈虽然不能如愿回京,但陈仓府离京城并不远,快马加鞭的话两天就可回京,他以后每月都有一次探望妻女的机会,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一下子不能要求太多了,有些积怨只能期待时间去化解。
调明澈回来还是为了防止金侧妃狗急跳墙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来,她现在后宅争斗是完全落败,彻底成了一个失宠的老妾,以后一双儿女才是她的精神慰籍,她最近受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还是抚慰一下她受伤太深的心灵吧。
在她放松警惕的时候,才能给她真正的一击,安怀能不能立世子才是她最在意的事。
而她也得知了一个让她十分吃惊的消息,安平曾经定下的未婚妻赵冰清居然与她有几天师生之缘。
她最初被明澈聘为教养姑姑送到武功郡伯府后,因为老夫人开始不肯接受她,陆嬷嬷也百般排斥她,她和明净定计暂时离府,去了明净的好友赵冰寒府上做了十天的代理教养姑姑,学生就是赵冰寒之妹赵冰清。
两人不但有师生之谊,后来还见过几次,交情虽浅感情却深。可惜自从谢家被抄后再未见面,就是她们出狱后在庄子上住了那么长时间,两家也因为避讳不敢有任何来往,她那时更是自顾不暇,就再没见过面。
他们兄妹俩的嫡亲祖父赵老太爷曾任国子监祭酒,祖籍武功郡,其父在地方上任职,母亲跟着去了任上,算是明澈的故交,这也是赵谢家两家再不来往的主要原因。
赵冰寒与明净也是好友,是国子监的学子,刚好过年时回了祖籍,赵冰清那时已被高祖聘给安平为妻,随祖母长居祖籍。
那年春节,赵冰寒来谢家找明净喝酒,也是两人定下的计,为了骗过陆嬷嬷以为长生已经走了,好放心去晋阳,也算是给他们帮了忙。
赵老太爷死后,其父丁忧回家守孝,孝期满后一直闲赋在家,为了前程暗中投靠了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也被做为******降罪。
还好李世民看在赵老太爷曾有师徒之谊的份上,只将家中男子免职并革去功名,没有获罪也没罚没家产,也没有牵连到族人亲戚,只令举家返回祖籍居住。
这件事让淮安王非常头疼。赵家成了普通的乡绅人家,男子不但革职,连功名也没有了,这一代人是不可能复起了,除非下一代靠科举入仕。
可赵家下一代最大的男孩子才五岁,书读得怎么样还很难说,谁知道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赵冰清现在的身份实在佩不上安平。
这些都好说,只要淮安王府不嫌弃,也不是什么事。关键是不知道李世民对赵家是什么态度,他若余恨未消,只不过了堵世人的嘴方才暂时放过,淮安王府冒然结亲不是犯他的忌讳吗?
别看淮安王在家事上一踏糊涂,在这等大事上却从不含乎,天家无父子,何况叔侄,他能得李世民父子俩的宠信,就是从来不做犯忌的事。
可是毁亲也不合适,赵小姐又没有什么过错,而且还贤名在外,两家还是高祖赐下的婚事,毁亲岂不是对高祖不敬,别说淮安王,就是李世民也不会允许的。
所以这门亲事现在成不了也毁不了,十分的尴尬。淮安王也十分为难,只好一直这么拖着,两家既不来往走动,也从不说毁亲,连逢年过节的节礼也不送了。
还好安平今年才刚十五,赵家小姐也才十三岁,两人还拖的起,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事儿,纪王妃已经开始暗中相看合适的闺秀,生怕万一与赵家亲事不成误了安平的终身。
长生闻言十分遗憾,如果姝儿是她最喜爱的女孩子,那么赵冰清就是她最欣赏的女孩子,虽然两人只相处了短短十天,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她也才十岁左右,高挑婉丽,开朗大方,琴棋书画倒也只算是过得去,主要心思十分聪慧伶俐,小小年纪说话做事既有原则又顾全大局,宫规礼仪宗亲琐事都学的很精,平时帮祖母打理庶务更是十分老练。
听赵冰寒说祖母认为女子学习当以实用为主,以后管家哪里用得上琴棋书画,就照着这个标准培养孙女,所以才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女孩子。
这个观点倒和长生不谋而合,一心希望能把姝儿也培养成赵冰清那样优秀的女子,叹息着不知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将来入了谁家的门,却万万没想到她居然与安平定了亲,难怪赵家花重金请了一位从宫中出来的老嬷嬷从小教导她。
如果她与安平成了亲,将来肯定能做一位合格的王妃,把淮安王府交到安平手里就更放心了,这门亲事毁了也太可惜了。
她心中急切,就对母妃说了她和赵冰清的交情,对她很是欣赏,真心希望这门亲事能成,不但安平娶得贤妻,淮安王府将来也有了合格的宗妇。
她们母女俩都认定淮安王世子必须是安平,在她们的努力下,事情正一步步朝这个方向发展着,等水到渠成时,自然心愿得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