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道德经讲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论。
三元、三源学说,开创了人类认识宇宙万物的新纪元,完成了古代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衔接,是人类认识主休与客体的理论基石。是对现代哲学观、认识论、方法论的新突破。是对大道生万物传统理论的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的阐述。它对人类认识自然大道,认识人类自身,开创文明的将来,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
【德蓄之,】
“德蓄之”,“蓄”者,积聚蓄存之意。“蓄”就是一,一为大道所生,德为大道之显。一所生的元炁生长养育着万物,这种生养万物的过程,就是德的显隐运用。道本无形,德本无迹。有道才有德,有德便有蓄。万物得于道者,便是得于道之德;德之养于万物者,便是德之蓄。德蓄聚的厚与薄、深与浅,决定着万物质量层次的高低,决定着物性的特征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以及其运化过程的长短。
天地万物,非道而不能生成,非德而不能长养。元炁的弥漫流通,阴阳的含蕴相化,雨露阳光的滋润温养,天地的辅翼陶冶,皆是德之所养。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德的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故曰“德蓄之”。
德是道的外在体现,是道的运化和应用,是大道的天然流露。对人来说,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就是德;德是道的外现,是道之可见、可观、可言、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虽无形无象,但可以通过德去表现。道是不可见的精微物质,德是悟道、证道、得道、了道的基础物质元素。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寸步都离不开蓄德。
德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石,是天地万物赖以生存发展的源头。人无德性,虽衣冠楚楚,亦只不过是“衣冠禽兽”,与动物无异。人生的价值,唯在一个“德”字,有德即是天下最大的富有;无德才是最贫穷、最可怜的人。纵然是蓄财如山,能买高级进口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长寿。即使权势显赫,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却不见得能取代善德。即使名扬四海,威震天下,也难逃脱劫运的无情鞭挞。一旦方寸气断,生命结束,仍然是赤条条而去,灵体反而背着一身业债包袱,永无出头之日,岂不悲哉!
今之世人往往将德虚无化、肤浅化,以为德字仅是一个说教概念,并无真实内含,只不过挂在嘴上说说而已。其不知道德的深层含义及其巨大的物质、精神作用力。人的吉凶祸福都与德紧密相连,有德为福,无德为祸,这是宇宙间的不变法则。此便是“天道无亲,唯德是辅”之真义。德有层次的差别,有做人之德,有修道之德;有真德,有假德。它是一个庞大的极其高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难以尽言。
修德并不神秘,修善蓄德就要从生活中做起,从身边琐事做起,每思每念,言谈举止,处事接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真心去行,必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德蓄日厚,而成为一个有福德之人。德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元素,它的光炁质能,不仅可以清除自身的宿业邪气,而且可以作用于自身心理与生理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可以作用于周围环境的人事物,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身心处在愉悦健康的状态中,这比起积财求名来说,强过千百倍。
德是进道的阶梯,是入门修真的金钥匙。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的毒药,是损性害命之歧路。而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是做人修真之根本。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也是人生通向吉祥福寿的必由之路。是修真者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人的生命运势的运转,精神素质层次的提高,心身健康长寿的秘诀,全都系在这个“德”字上。德是道之基。“德中修心”,就是要诚心修“十善”,遵行四项行为准则。“十善”即十种心: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四项行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仁义礼智信五德全在其中。以德约束身心,做到心身清静,做一个符合道德标准的人,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做一个无私奉献国家民族的人,这便是修德、蓄德、有德的表现。
【物形之,】
“物形之”,是说道虽无形无名,却能生成有形有象的万物万类。物由道所生,由德所养,万物的形体才能成长,才能有万物的万千变化与千姿百态。万物万类的形与名,都是从无形中生出。大道之理,隐于万物未显征兆之先;至德之妙,蕴于万物未成形之始。及至万物的形状显露之后,则万物之身便成为载承道的实体,德即包含在物的体性之中。
既知万物皆载道含德,所以见天下万物之体,就是见道之性;见天下万物的成长,就是见德的厚朴。万物均携带着道的全息性遗传物质,是道德的综合体。万物皆具道性,一滴水中含宇宙,一粒沙石见天地,天下物物皆有道,事事皆有理。
修真理法学“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认为,万物由宇宙本源核心所生,一元核心决定着万物整体的基本形态,由核心而化生万物,生成万象。以一元为根本,万物由象数理炁四大基本元素构成。
“象”,即物的自然之象、数理之象、内象与外象,以及肉眼可观与不可观之象。
“数”,是事物构成数量质量的拟似和抽象描述。
“理”,是用文字语言对万事万物的本质与外象机理的阐述,表达万物生成变化的理性。
“炁”,是指万物生成的隐态精华物质,是先天质元类全息体物质,它是万物生成之内核,变化之本始。
万物之形,皆由阴阳隐显两大系统合成。以人体生命而言,有性有命,性为阳,为先天,性是隐态质元、物元构成的全息物元体系。命为阴,为后天,是人体显态质元、物元组成的体元体系。一隐一显、一阴一阳,共同组成人体生命系统。
再以地球为例,其显态物源有山川、平原、湖泊、江海等物形结构;其隐态物元有磁场、波粒场、轴心场、地脉结构等。在质元部分,显态质源有水、火、风,隐态质元有气、光、音。在全息体元(源)部分,显态有万物生成坏亡的变化,如植物种子是全息单元,胚芽、株体、果实是它显态全息的展现。隐态全息体元有慧观下的全息体映象,它是以整体形式处于物体的内部,元性的物质及其全息体,只有在慧观、微观状态下,才能见到物的隐形之体。
【势成之,】
“势成之”,“势”者,理势也。即元始一炁运化的自然场势,生成万物的时机。日月运行,阴阳相替,才形成了一年四季之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天地运行之序,阴阳往复变化之势。宇宙万物,皆有顺势而成之机,势至而生,无所不生;势成而成,无所不成。春风送暖生万物,阳理之势先至,炁之行随后,故万物才得以生机,籽生芽,物齐发,虫蛇出洞,万物复苏,万紫千红。秋气成万物,阴理之势后至,气之势在先,植物果实成熟,故成就万物之终。秋冬之季,气候渐寒,动物植物,皆避寒就暖,息敛而藏。
天下万物,无不是顺阴阳变化之势,由生而长,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发展而至终亡。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假若没有阴阳的变化,没有四时之交替,则万物便不能成始成终。
万物的演生规律,无不是随时就势,顺从自然规律。如人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庄稼之春播秋收,不误农时。人应事之审时度势,接物之随物付物,事物之成败得失,人之荣辱祸福,无不有理势在其中。乃至人体生理所需的饥食渴饮,起居有时,冬寒着棉,夏热着单等等,无一不是顺随天时气势之自然。
万物顺自然之势,则生能成形,蓄能成长,一切万象万化,生生不息,永无停息,循环往复。看似偶然,实则皆有理势包含其中,都是大道运势所使然。故曰“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物之所以形,势之所以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道德就是万物之父母,天地万物就是道德之子,其本性莫不携带着道德遗传的基因,所以万物莫不像子女孝敬父母那样而尊道贵德,万物的形体中无不载有道德之性。大道核心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不言而生,不为而成,依自然造化之巧,顺阴阳变化之妙。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尊道贵德就是尊贵生养自己的父母。道德不仅生养万物之形身,而且赋予万物以理性。万物虽无言,但却都在默默地遵道行德,完成大道赋予它们的使命。而且是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大公无我,毫无私心,充分体现着道德的天然属性。日月光明,朗照人类万物;森林树木,吸炭制氧,净化空气;谷物蔬菜,牺牲自己的生命,供养人类的生存;一花一草,一沙一石,无不具有道德的因子,也无不效法道德之性。这就是“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之义。
万物虽尊道贵德,但道德并不自以为尊贵,万物也不是有心刻意去尊贵,而是一种天然的流露,是自然无为之妙。大道本自然。道生万物,而不主宰万物,不发号施令,不干预万物的自然属性,使万物各顺其性,各随其宜。该大即大,当小即小;该长即长,当短即短,一切皆任物之自身本因所决定的规律去发展,尊重物性自然,绝不以主观人为地去强制它、干扰它。
万物之天性,也决定了万物都能自觉地尊道贵德,而且是自然而然,毫不矫揉造作。没有任何人指示命令,皆是以自性的本能,去依附于道,亲近于德。道德与万物的这种自然亲合关系,没有后天的丝毫痕迹,全是一片天然纯真。故曰“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人类本是万物一分子,所谓“天之骄子”,与万物同禀天性之理,本然中亦有尊道贵德之性。只可惜人类有私心浊欲,天性被污染蒙蔽,先天被后天凿丧,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尊道贵德方面,反而不如物性,这正是人类之可悲!
人类不仅不尊重道德,也不尊重天地万物,而是以“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自恃自傲,藐(mio)视一切,由此惹下了无端祸殃。不仅为害自己,也连累了万物,干扰了天地自然之道。人类啊!何时能恢复天然本性?何时能像万物一样而尊道贵德?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此八句,是反复伸明道尊德贵之义。“道生”、“德蓄”者,如春雨润物而生;“长之”、“育之”者,如夏之长物成形;“成之”、“熟之”者,如秋之结果收获;“养之”、“覆之”者,如冬藏蓄养。化机滋育,禀其精一之炁,谓之生。阴阳内含,积聚德性,谓之蓄。顺势随性,昼夜变化,谓之长。五气和合,光露滋润,谓之育。发育正常,体性完全,谓之成。果实籽满,神全气足,谓之熟。抱元守和,保固性命,谓之养。防其衰坏,护其所伤,谓之覆。由此可知,万物这种自无至有,自始至终,本末体用,酝酿包涵,以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无不是取足于道,无不是依赖于德,无不是道德的能量物质源源不断的供养,才得以完成其变化过程。
道生万物,是一种自然力的过程,而绝非人为的强制力所能达成。正如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中所说:“是靠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自然曲率”。道不但生万物,乃至长、育、成、熟、养、覆,每一个过程,都是无微不至,百般呵(h)护,无所不到,就像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那样的精心。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万物的健康成长,完成自己的循环过程,以尽其自然天性。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道德“无为而无不为”的无私特征。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以其“三元(源)”与“一元四素”行造物之妙,无行无迹,不动不劳,而性具形全,色空有无,浑然无间。虽有生物之功,而不自知其功;虽能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这种“不有”、“不恃”,都是道的自然本性,故曰“生而不有”。
道生万物,自然无为,而不是有形有迹、可见可闻之为。它是一种不行而至,不言而信,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道生万物,生不辞劳,施不求报,有功不自恃其功,不张扬显露,不自以为能,故曰“为而不恃”。
道德生养万物,主宰着万物的命运,运化万物生长的全过程,是万物之主宰。道化生万物不见踪迹,长养万物不矜其功。有长养之尊,而不自为主,不任意宰割,不占为私有,一切皆是天理浑成。故曰“长而不宰”。
以此观之,生而不辞劳、不自有,谁能去其有;为而不图报、不自恃,谁能掩其功;长而不自宰,无有私利,谁能代其长。这才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玄德。
玄德之理深远莫测,玄德之义,广大无穷。
玄德是一种最符合道性的表现形态,绝非单纯依靠肉体所能完成的一种德行,而是通过自己的高级全息生命体,在高维空间或微观世界,为他人或社会作大好事,如治病、解难、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这些真善大德不被常人所知,人人受益而又无法感谢。玄德是显隐结合,阴阳共运,且能作用于显态世界,作用于现实社会,为众生造大福的一种德行。此种德无表象可寻,无端倪可见,是德性与自身玄体相结合的体现,其德最广大,故称为“玄德”。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重在“道尊德贵”。道虽尊,但道未尝自以为尊;德虽贵,但德未尝自以为贵。道德这种不尊而尊,不贵而贵,全是一种自然之妙,没有些许有心有为的造作痕迹。万物之性,皆具有道德的这种特性。万物虽尊道贵德,但不是有心去尊去贵,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露。
道是德之本,德是道的运行与实践。生万物者为道,体于万物之身而应用于世,成于己而利于人,都是道之周流和德之存发的作用力。天下万物,无不生于道,无不成于德,所以道德为天下之最尊最贵者。
道德无有边际,无有方所。大而至于不能再外,小而至于微尘内核,皆是自然而然。看似无所作为,实则又无所不为;看似无有,实则万有;看似不宰,实则是整个宇宙的枢纽和总持;看似不见德,实则其德无量无边,充满宇宙万物之中。
人能体道而忘于道,用德而忘于德,则其道无不尊,其德无不贵。人若能处在富贵高位,而不自以为尊贵,即可与万民同心,与万物同德,与大道同体,自然能为万物万民所尊贵。
道生长万物的自然规律,自无名之始的道生一,万物未成形之初,即已得到德之蓄养。物的体性生成之后,随着德性质能的厚薄旺衰,万物便顺着幼、壮、老、死之势运行发展。势出自于理,形出自于德,德出自于道,终而返归于本。故万物自形成自然之势以后,就开始由旺至衰,由强而弱的规律,运行其返还之道。
由此可知,道德为本,形势为末,本尊而末卑,本贵而末贱。知此,即可知无为之柔弱可以胜有形之刚强。分而言之,万物由道生德蓄,物形势成;就其本而言之,则万物的生蓄长育,成熟养覆,莫非道德之所为。但道终而是无名无为,故不有、不恃、不宰,是为玄德。物之成,成此道德之生蓄;势之成,亦是成此道德之生蓄,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守母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万物之始,始于道所生之一,一生二为阴阳,二生三元,三元(源)演化成万物,故道为天下万物之母。道是一,此一由自然无名之始而来。有之始者,太极之初也。太极有始之初,名虽未立,理则已具。天地以此为始,万物由此得生,此即是“有名万物之母”。以太极言之,曰“道”;以生物言之,曰“母”。万物由此而生,品类由此而成,天地间一切动植飞潜,有情无情,有色无色,皆是从此“有始”之母而生出来的,故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道是一,一尚可逆向更深层次,趋向物质本元的核心、根心,此心名曰“混沌”。详细再分,可分为太虚、太易、太初、太素、太始五大层次,此“五太”皆包容于“混沌”之中。修真理法学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变化,皆源于一,根于心,始于核。
论。
三元、三源学说,开创了人类认识宇宙万物的新纪元,完成了古代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衔接,是人类认识主休与客体的理论基石。是对现代哲学观、认识论、方法论的新突破。是对大道生万物传统理论的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的阐述。它对人类认识自然大道,认识人类自身,开创文明的将来,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
【德蓄之,】
“德蓄之”,“蓄”者,积聚蓄存之意。“蓄”就是一,一为大道所生,德为大道之显。一所生的元炁生长养育着万物,这种生养万物的过程,就是德的显隐运用。道本无形,德本无迹。有道才有德,有德便有蓄。万物得于道者,便是得于道之德;德之养于万物者,便是德之蓄。德蓄聚的厚与薄、深与浅,决定着万物质量层次的高低,决定着物性的特征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以及其运化过程的长短。
天地万物,非道而不能生成,非德而不能长养。元炁的弥漫流通,阴阳的含蕴相化,雨露阳光的滋润温养,天地的辅翼陶冶,皆是德之所养。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德的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故曰“德蓄之”。
德是道的外在体现,是道的运化和应用,是大道的天然流露。对人来说,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就是德;德是道的外现,是道之可见、可观、可言、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虽无形无象,但可以通过德去表现。道是不可见的精微物质,德是悟道、证道、得道、了道的基础物质元素。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寸步都离不开蓄德。
德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石,是天地万物赖以生存发展的源头。人无德性,虽衣冠楚楚,亦只不过是“衣冠禽兽”,与动物无异。人生的价值,唯在一个“德”字,有德即是天下最大的富有;无德才是最贫穷、最可怜的人。纵然是蓄财如山,能买高级进口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长寿。即使权势显赫,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却不见得能取代善德。即使名扬四海,威震天下,也难逃脱劫运的无情鞭挞。一旦方寸气断,生命结束,仍然是赤条条而去,灵体反而背着一身业债包袱,永无出头之日,岂不悲哉!
今之世人往往将德虚无化、肤浅化,以为德字仅是一个说教概念,并无真实内含,只不过挂在嘴上说说而已。其不知道德的深层含义及其巨大的物质、精神作用力。人的吉凶祸福都与德紧密相连,有德为福,无德为祸,这是宇宙间的不变法则。此便是“天道无亲,唯德是辅”之真义。德有层次的差别,有做人之德,有修道之德;有真德,有假德。它是一个庞大的极其高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难以尽言。
修德并不神秘,修善蓄德就要从生活中做起,从身边琐事做起,每思每念,言谈举止,处事接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真心去行,必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德蓄日厚,而成为一个有福德之人。德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元素,它的光炁质能,不仅可以清除自身的宿业邪气,而且可以作用于自身心理与生理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可以作用于周围环境的人事物,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身心处在愉悦健康的状态中,这比起积财求名来说,强过千百倍。
德是进道的阶梯,是入门修真的金钥匙。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的毒药,是损性害命之歧路。而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是做人修真之根本。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也是人生通向吉祥福寿的必由之路。是修真者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人的生命运势的运转,精神素质层次的提高,心身健康长寿的秘诀,全都系在这个“德”字上。德是道之基。“德中修心”,就是要诚心修“十善”,遵行四项行为准则。“十善”即十种心: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四项行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仁义礼智信五德全在其中。以德约束身心,做到心身清静,做一个符合道德标准的人,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做一个无私奉献国家民族的人,这便是修德、蓄德、有德的表现。
【物形之,】
“物形之”,是说道虽无形无名,却能生成有形有象的万物万类。物由道所生,由德所养,万物的形体才能成长,才能有万物的万千变化与千姿百态。万物万类的形与名,都是从无形中生出。大道之理,隐于万物未显征兆之先;至德之妙,蕴于万物未成形之始。及至万物的形状显露之后,则万物之身便成为载承道的实体,德即包含在物的体性之中。
既知万物皆载道含德,所以见天下万物之体,就是见道之性;见天下万物的成长,就是见德的厚朴。万物均携带着道的全息性遗传物质,是道德的综合体。万物皆具道性,一滴水中含宇宙,一粒沙石见天地,天下物物皆有道,事事皆有理。
修真理法学“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认为,万物由宇宙本源核心所生,一元核心决定着万物整体的基本形态,由核心而化生万物,生成万象。以一元为根本,万物由象数理炁四大基本元素构成。
“象”,即物的自然之象、数理之象、内象与外象,以及肉眼可观与不可观之象。
“数”,是事物构成数量质量的拟似和抽象描述。
“理”,是用文字语言对万事万物的本质与外象机理的阐述,表达万物生成变化的理性。
“炁”,是指万物生成的隐态精华物质,是先天质元类全息体物质,它是万物生成之内核,变化之本始。
万物之形,皆由阴阳隐显两大系统合成。以人体生命而言,有性有命,性为阳,为先天,性是隐态质元、物元构成的全息物元体系。命为阴,为后天,是人体显态质元、物元组成的体元体系。一隐一显、一阴一阳,共同组成人体生命系统。
再以地球为例,其显态物源有山川、平原、湖泊、江海等物形结构;其隐态物元有磁场、波粒场、轴心场、地脉结构等。在质元部分,显态质源有水、火、风,隐态质元有气、光、音。在全息体元(源)部分,显态有万物生成坏亡的变化,如植物种子是全息单元,胚芽、株体、果实是它显态全息的展现。隐态全息体元有慧观下的全息体映象,它是以整体形式处于物体的内部,元性的物质及其全息体,只有在慧观、微观状态下,才能见到物的隐形之体。
【势成之,】
“势成之”,“势”者,理势也。即元始一炁运化的自然场势,生成万物的时机。日月运行,阴阳相替,才形成了一年四季之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天地运行之序,阴阳往复变化之势。宇宙万物,皆有顺势而成之机,势至而生,无所不生;势成而成,无所不成。春风送暖生万物,阳理之势先至,炁之行随后,故万物才得以生机,籽生芽,物齐发,虫蛇出洞,万物复苏,万紫千红。秋气成万物,阴理之势后至,气之势在先,植物果实成熟,故成就万物之终。秋冬之季,气候渐寒,动物植物,皆避寒就暖,息敛而藏。
天下万物,无不是顺阴阳变化之势,由生而长,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发展而至终亡。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假若没有阴阳的变化,没有四时之交替,则万物便不能成始成终。
万物的演生规律,无不是随时就势,顺从自然规律。如人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庄稼之春播秋收,不误农时。人应事之审时度势,接物之随物付物,事物之成败得失,人之荣辱祸福,无不有理势在其中。乃至人体生理所需的饥食渴饮,起居有时,冬寒着棉,夏热着单等等,无一不是顺随天时气势之自然。
万物顺自然之势,则生能成形,蓄能成长,一切万象万化,生生不息,永无停息,循环往复。看似偶然,实则皆有理势包含其中,都是大道运势所使然。故曰“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物之所以形,势之所以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道德就是万物之父母,天地万物就是道德之子,其本性莫不携带着道德遗传的基因,所以万物莫不像子女孝敬父母那样而尊道贵德,万物的形体中无不载有道德之性。大道核心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不言而生,不为而成,依自然造化之巧,顺阴阳变化之妙。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尊道贵德就是尊贵生养自己的父母。道德不仅生养万物之形身,而且赋予万物以理性。万物虽无言,但却都在默默地遵道行德,完成大道赋予它们的使命。而且是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大公无我,毫无私心,充分体现着道德的天然属性。日月光明,朗照人类万物;森林树木,吸炭制氧,净化空气;谷物蔬菜,牺牲自己的生命,供养人类的生存;一花一草,一沙一石,无不具有道德的因子,也无不效法道德之性。这就是“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之义。
万物虽尊道贵德,但道德并不自以为尊贵,万物也不是有心刻意去尊贵,而是一种天然的流露,是自然无为之妙。大道本自然。道生万物,而不主宰万物,不发号施令,不干预万物的自然属性,使万物各顺其性,各随其宜。该大即大,当小即小;该长即长,当短即短,一切皆任物之自身本因所决定的规律去发展,尊重物性自然,绝不以主观人为地去强制它、干扰它。
万物之天性,也决定了万物都能自觉地尊道贵德,而且是自然而然,毫不矫揉造作。没有任何人指示命令,皆是以自性的本能,去依附于道,亲近于德。道德与万物的这种自然亲合关系,没有后天的丝毫痕迹,全是一片天然纯真。故曰“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人类本是万物一分子,所谓“天之骄子”,与万物同禀天性之理,本然中亦有尊道贵德之性。只可惜人类有私心浊欲,天性被污染蒙蔽,先天被后天凿丧,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尊道贵德方面,反而不如物性,这正是人类之可悲!
人类不仅不尊重道德,也不尊重天地万物,而是以“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自恃自傲,藐(mio)视一切,由此惹下了无端祸殃。不仅为害自己,也连累了万物,干扰了天地自然之道。人类啊!何时能恢复天然本性?何时能像万物一样而尊道贵德?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此八句,是反复伸明道尊德贵之义。“道生”、“德蓄”者,如春雨润物而生;“长之”、“育之”者,如夏之长物成形;“成之”、“熟之”者,如秋之结果收获;“养之”、“覆之”者,如冬藏蓄养。化机滋育,禀其精一之炁,谓之生。阴阳内含,积聚德性,谓之蓄。顺势随性,昼夜变化,谓之长。五气和合,光露滋润,谓之育。发育正常,体性完全,谓之成。果实籽满,神全气足,谓之熟。抱元守和,保固性命,谓之养。防其衰坏,护其所伤,谓之覆。由此可知,万物这种自无至有,自始至终,本末体用,酝酿包涵,以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无不是取足于道,无不是依赖于德,无不是道德的能量物质源源不断的供养,才得以完成其变化过程。
道生万物,是一种自然力的过程,而绝非人为的强制力所能达成。正如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中所说:“是靠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自然曲率”。道不但生万物,乃至长、育、成、熟、养、覆,每一个过程,都是无微不至,百般呵(h)护,无所不到,就像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那样的精心。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万物的健康成长,完成自己的循环过程,以尽其自然天性。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道德“无为而无不为”的无私特征。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以其“三元(源)”与“一元四素”行造物之妙,无行无迹,不动不劳,而性具形全,色空有无,浑然无间。虽有生物之功,而不自知其功;虽能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这种“不有”、“不恃”,都是道的自然本性,故曰“生而不有”。
道生万物,自然无为,而不是有形有迹、可见可闻之为。它是一种不行而至,不言而信,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道生万物,生不辞劳,施不求报,有功不自恃其功,不张扬显露,不自以为能,故曰“为而不恃”。
道德生养万物,主宰着万物的命运,运化万物生长的全过程,是万物之主宰。道化生万物不见踪迹,长养万物不矜其功。有长养之尊,而不自为主,不任意宰割,不占为私有,一切皆是天理浑成。故曰“长而不宰”。
以此观之,生而不辞劳、不自有,谁能去其有;为而不图报、不自恃,谁能掩其功;长而不自宰,无有私利,谁能代其长。这才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玄德。
玄德之理深远莫测,玄德之义,广大无穷。
玄德是一种最符合道性的表现形态,绝非单纯依靠肉体所能完成的一种德行,而是通过自己的高级全息生命体,在高维空间或微观世界,为他人或社会作大好事,如治病、解难、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这些真善大德不被常人所知,人人受益而又无法感谢。玄德是显隐结合,阴阳共运,且能作用于显态世界,作用于现实社会,为众生造大福的一种德行。此种德无表象可寻,无端倪可见,是德性与自身玄体相结合的体现,其德最广大,故称为“玄德”。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重在“道尊德贵”。道虽尊,但道未尝自以为尊;德虽贵,但德未尝自以为贵。道德这种不尊而尊,不贵而贵,全是一种自然之妙,没有些许有心有为的造作痕迹。万物之性,皆具有道德的这种特性。万物虽尊道贵德,但不是有心去尊去贵,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露。
道是德之本,德是道的运行与实践。生万物者为道,体于万物之身而应用于世,成于己而利于人,都是道之周流和德之存发的作用力。天下万物,无不生于道,无不成于德,所以道德为天下之最尊最贵者。
道德无有边际,无有方所。大而至于不能再外,小而至于微尘内核,皆是自然而然。看似无所作为,实则又无所不为;看似无有,实则万有;看似不宰,实则是整个宇宙的枢纽和总持;看似不见德,实则其德无量无边,充满宇宙万物之中。
人能体道而忘于道,用德而忘于德,则其道无不尊,其德无不贵。人若能处在富贵高位,而不自以为尊贵,即可与万民同心,与万物同德,与大道同体,自然能为万物万民所尊贵。
道生长万物的自然规律,自无名之始的道生一,万物未成形之初,即已得到德之蓄养。物的体性生成之后,随着德性质能的厚薄旺衰,万物便顺着幼、壮、老、死之势运行发展。势出自于理,形出自于德,德出自于道,终而返归于本。故万物自形成自然之势以后,就开始由旺至衰,由强而弱的规律,运行其返还之道。
由此可知,道德为本,形势为末,本尊而末卑,本贵而末贱。知此,即可知无为之柔弱可以胜有形之刚强。分而言之,万物由道生德蓄,物形势成;就其本而言之,则万物的生蓄长育,成熟养覆,莫非道德之所为。但道终而是无名无为,故不有、不恃、不宰,是为玄德。物之成,成此道德之生蓄;势之成,亦是成此道德之生蓄,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守母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万物之始,始于道所生之一,一生二为阴阳,二生三元,三元(源)演化成万物,故道为天下万物之母。道是一,此一由自然无名之始而来。有之始者,太极之初也。太极有始之初,名虽未立,理则已具。天地以此为始,万物由此得生,此即是“有名万物之母”。以太极言之,曰“道”;以生物言之,曰“母”。万物由此而生,品类由此而成,天地间一切动植飞潜,有情无情,有色无色,皆是从此“有始”之母而生出来的,故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道是一,一尚可逆向更深层次,趋向物质本元的核心、根心,此心名曰“混沌”。详细再分,可分为太虚、太易、太初、太素、太始五大层次,此“五太”皆包容于“混沌”之中。修真理法学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变化,皆源于一,根于心,始于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