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极品医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看你的造化了。
祝你能成为一个人人称颂的医生。
记得帮我照顾好罗宾,别让她饿着。
郑翼晨看完信,心里有些郁闷,这封信并没有解开他心中的谜团,只是一个老人的碎碎念罢了。
更郁闷的则是,按说最后压轴提及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原来在强叔眼中自己成为一个好医生这件事还没一只猫的温饱重要。
“这个怪老头!”他忍不住碎碎念了一句,握掌为拳,对准罗宾的脑门虚砸了几下。
发泄完怨气,他这才将桃木桌上的玉简拿起,仔细端详。
玉简晶莹剔透,色泽灵动,仿佛碧水横溢,差不多巴掌大小,刚好能握在手中,一股凉意从掌心直沁心脾,说不出的恬淡适意。
郑翼晨忙碌了一整天,本来有些疲劳,这会儿开始精神大振,眉头舒展。
玉简左右上角,分别雕刻着一龙一凤,栩栩如生,纤毫毕现。
玉简表面则是布满凹凸不平,细如蚂蚁的纹理,整整齐齐排成一列,完全不像是雕刻某种图案的纹路。
“这就是能让我攀上医者之巅的东西?”
郑翼晨仔细抚摸着玉简凸出的刻痕,过了一会儿,终于让他发现了异常之处,忍不住咦了一声。
那些遍布玉简表面,小如蚂蚁的刻痕,并不是某种别致的花饰,而是一个个文字!
他急忙在工具箱中四下乱翻,找到一个放大镜,对准玉简,口中不由自主,将看到的文字逐字逐句念出声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他念完之后,心头大震,失声叫道:“《黄帝内经》!”
这段文字对于每个学习过中医的人来说,再也熟悉不过,正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的第一段话!
这块玉简上,为什么会刻着《黄帝内经》的原文?
强叔怎么得到这块玉简的?
玉简的制造者又是什么人?
一连串的疑问如连环叠浪,不住涌上心头,却理不出半点头绪。
很显然,这些细小的文字是用微雕的技术刻上去的。
郑翼晨知道古代传统雕刻艺术中有一门叫微雕的技艺。
顾名思义,就是在极其细小的物件上进行雕刻。
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都能作为进行雕刻的物件。
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
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就是微雕用在实际中的例子。
初中课文曾经摘录一篇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微雕技术也是蓬勃发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微雕作品越来越小,雕刻难度也越来越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微雕大师常世琪特能在一根头发丝上雕308个字,只有放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让人大开眼界。
相比之下,这块巴掌大小的玉简密密麻麻刻上了十多万字,似乎逊色了一点。
但是看玉简的成色,应该是周朝时期的古玉。
当时的微雕仅仅是处于萌芽阶段,这种微雕技术可以算是逆天的存在!
就算是一个笨蛋,也能知道这块玉简的不凡之处了。
就看你的造化了。
祝你能成为一个人人称颂的医生。
记得帮我照顾好罗宾,别让她饿着。
郑翼晨看完信,心里有些郁闷,这封信并没有解开他心中的谜团,只是一个老人的碎碎念罢了。
更郁闷的则是,按说最后压轴提及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原来在强叔眼中自己成为一个好医生这件事还没一只猫的温饱重要。
“这个怪老头!”他忍不住碎碎念了一句,握掌为拳,对准罗宾的脑门虚砸了几下。
发泄完怨气,他这才将桃木桌上的玉简拿起,仔细端详。
玉简晶莹剔透,色泽灵动,仿佛碧水横溢,差不多巴掌大小,刚好能握在手中,一股凉意从掌心直沁心脾,说不出的恬淡适意。
郑翼晨忙碌了一整天,本来有些疲劳,这会儿开始精神大振,眉头舒展。
玉简左右上角,分别雕刻着一龙一凤,栩栩如生,纤毫毕现。
玉简表面则是布满凹凸不平,细如蚂蚁的纹理,整整齐齐排成一列,完全不像是雕刻某种图案的纹路。
“这就是能让我攀上医者之巅的东西?”
郑翼晨仔细抚摸着玉简凸出的刻痕,过了一会儿,终于让他发现了异常之处,忍不住咦了一声。
那些遍布玉简表面,小如蚂蚁的刻痕,并不是某种别致的花饰,而是一个个文字!
他急忙在工具箱中四下乱翻,找到一个放大镜,对准玉简,口中不由自主,将看到的文字逐字逐句念出声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他念完之后,心头大震,失声叫道:“《黄帝内经》!”
这段文字对于每个学习过中医的人来说,再也熟悉不过,正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的第一段话!
这块玉简上,为什么会刻着《黄帝内经》的原文?
强叔怎么得到这块玉简的?
玉简的制造者又是什么人?
一连串的疑问如连环叠浪,不住涌上心头,却理不出半点头绪。
很显然,这些细小的文字是用微雕的技术刻上去的。
郑翼晨知道古代传统雕刻艺术中有一门叫微雕的技艺。
顾名思义,就是在极其细小的物件上进行雕刻。
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都能作为进行雕刻的物件。
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
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就是微雕用在实际中的例子。
初中课文曾经摘录一篇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微雕技术也是蓬勃发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微雕作品越来越小,雕刻难度也越来越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微雕大师常世琪特能在一根头发丝上雕308个字,只有放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让人大开眼界。
相比之下,这块巴掌大小的玉简密密麻麻刻上了十多万字,似乎逊色了一点。
但是看玉简的成色,应该是周朝时期的古玉。
当时的微雕仅仅是处于萌芽阶段,这种微雕技术可以算是逆天的存在!
就算是一个笨蛋,也能知道这块玉简的不凡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