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千字,求月票一二。
——
荀绲的回信刚到不久,荀贞还没有派人去东郡和东郡太守细议换粮之事,却怎么就有粮食从东郡运来了?却原来,这批粮食不是换来的,而是荀贞掏钱买来的。
早前,荀贞叫尚正负责重修郡县学校,重修学校是需要钱粮的,这一批粮食正是为此而买,——现在还没到秋种之时,屯田所需的粮种可以等,但是学校的重建却不能等,倒不只是因为荀贞对此很重视,主要是因为只有趁农事不忙,才能征调民夫搞学校建设。
万没想到,好容易把粮买来,结果刚到元城就被劫了!
东郡是一个地形狭长的郡,魏郡共有四个县与之接壤,从西南到东北依次是:繁阳、阴安、元城、馆陶。繁阳、阴安离东郡的郡治较近,元城、馆陶则与东郡东北部的东武阳、阳平、发干、乐平等几个县比较近。这批被劫的粮食是从东武阳运到魏郡的,入魏郡之后,元城是第一站,换言之,这批粮食刚入魏郡的地界就被人给劫走了。
荀贞来到前院,登上大堂,询问从元城来报讯之人:“何时被劫的?”
“昨天中午。”
元城距邺县一百四十里,昨天中午粮食被劫,这个报讯之人今天上午就赶到了邺县,一夜半天,赶了一百四十里,难怪看起来满面尘土,疲惫不堪。
要说起来,这个报讯之人之所以这么不要命地赶路,一来固是因为郡粮被劫这件事太大了,二则却也是被元城的守长催的,元城的守长本是郡吏,被荀贞擢任为此职,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当县长,却没想到刚上任没多长时候就出了这种事,很是惶恐不安,生怕被荀贞免职是轻,害怕荀贞会严惩他是重,所以在这个报讯之人出发前再三交代他要快点把讯息送给荀贞。
荀贞停下话头,吩咐堂外的典韦叫人取来温水,给这个报讯之人洗脸,又叫送来温汤饭食,叫他吃。这个报讯之人甚是感动,草草地洗了把脸,吃了点东西,精神一振。
荀贞接着问他:“在哪里被劫的?”
“元城县邑东南,五鹿故城附近。”
“五鹿故城”,说的是春秋时五鹿城的遗迹,“齐桓公筑五鹿,以卫诸侯”。荀贞这次行县,行至元城时,还曾去五鹿故城吊过古,在这里和荀攸、徐福、许季谈起过晋公子重耳的故事,重耳当年出亡,路经五鹿,在这里向“野人”乞过食。
“可知是何人劫的?”
“这股贼寇很狡猾,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连同伙的尸体也全都带走了。”
“一点线索也没有?”
“案发后,鄙县守长亲去查勘,有两个押粮的县兵侥幸重伤未死,从他两人口中得知:劫粮的贼寇人数众多,约有百余人,皆蒙面,不能识其面目,然闻其口音,似有本地人在内。”
“有元城县人在内?”
“可能是元城县人,也可能是魏县人,但总之不会出此两县范围之内。”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元城、魏县、邺县虽同属魏郡,但如细分辨之,元城人、魏县人的口音和邺县人的口音还是有差别的,就如颍阴和许县,尽管这两个县离得很近,但荀贞和陈芷的口音却并不完全相同。
荀贞点了点头:“还有别的线索么?”
“这些贼寇行动敏捷,对地形很熟悉,从动手到撤走总共只用了半个时辰。”
这个时候,荀攸、王淙、审配等人陆续来到。
王淙插话说道:“对地形很熟悉?……,明公,能熟悉地形的只有本地人,其中必有当地人。”
荀贞颔首说道:“不错。”接着问这个报讯之人,“还有么?”
“他们有大量的弓弩,不少人骑的有马,一些人穿了皮甲,心狠手辣,不但押粮的县兵被他们几乎尽数杀死,而且当时在近处田中劳作的几个农人也被他们杀了。”
荀攸蹙眉问道:“有多少弓?多少弩?多少马?”
“弓约二十余,弩约十余,骑马者近二十人,穿皮甲者约三十人。”
两汉虽不禁兵器买卖,但弩、皮甲却不好买到,且价格昂贵,冀州尽管产马,但买马及养马之所费皆甚多,荀贞帐下现在也不过只有四百余骑兵,就算这近二十个骑马的贼寇骑的不是战马,是普通的马,可能够拥有近二十匹马的也绝非普通之人,加上弩、皮甲和本地口音,作案人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了。
荀攸说道:“其中必有元城或魏县的豪猾强徒!”
这个报讯之人说道:“鄙县守长也这么判断的,此案应是元城或魏县的豪猾勾结群盗作下的。”
劫粮的贼寇有百余人,这么多人,不太可能是全部出自某姓豪强,在於毒占据期间,元城、魏县的豪强都被摧折得差不多了,单只一家一姓绝难凑出这么多行事狠辣之人。最大的可能是几姓豪强联合在一块儿,又或者是勾结外边的盗贼,而把这两个可能性放到一处比较,后者的可能性又更大一点,因为劫郡粮是重罪,不会有太多豪强大姓敢干这种事的。
荀贞瞥了眼审配,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欲礼重地方,欲以魏人治魏,故连月擢请郡名士、大儒出仕郡朝,以求地方清平,百姓安居,却奈何竟有豪猾勾结群盗、劫郡府之粮!”
审配神色严峻,出席下拜,说道:“魏与元城被於毒占据,久受其害,赖明公之能,乃得光复,地方大姓不思回报,反劫郡粮,不可忍也!配虽不才,愿为明公查案捕凶!”
审配是阴安人,阴安离元城直线距离只有八十里,离魏县更近,只有六十里,审配对这两个县都很熟悉,熟知当地的士族、大姓,也熟知当地都有哪些横行不法的轻侠、豪猾。
听得他自告奋勇,愿去查案,荀贞大喜,下到堂上,把他扶起,故作不舍地说道:“我行县今归,对郡中的情况刚略有了解,正要借君之助,行施政事,当此之时,君岂可离郡?况如君者,郡之名士也,才高望重,用君查案,岂不牛刀杀鸡,大材小用?”
见荀贞如此地重视自己,审配十分感动,但他这个人的性子是越感动,越要肝脑涂地地为你办事,坚持说道:“正是为了利於明公施政,这样的豪猾之贼才需早除!”
荀贞说道:“既然君意坚决,也罢,那此案就由君侦办。”问审配,“不知君欲如何侦办此案?”
“光天化日之下道劫郡粮、杀伤数十县卒,并杀伤无辜农人,此重案也。配以为,当速破之。”
魏郡、元城等县刚光复不久,此案如不速破,也许会引起连锁的不良反应。
荀贞以为然,说道:“君言甚是。”
“因此之故,配斗胆,求公一道‘许配便宜行事’之檄。”
“君想如何便宜行事?”
“此案有元城、魏之豪猾参与,欲破此案,非由此入手不可,配忧恐此二县之吏、卒会不服从配之调遣,故希望明公能书檄一道,令此二县之吏、卒听命於配。”
依汉之惯例,郡中的吏员多由本郡人担任,县之掾吏则多由本县人担任,审配此去元城,首先之要务就是调查元城、魏县两县的豪强大姓,可以预料到,此二县的豪强大姓家子弟必有不少在县中为吏,他们可能会不配合审配,所以审配请求荀贞给他调令此二县吏卒的权力。
荀贞说道:“此易耳。”
当即命主簿尚正写了檄文一道,交给审配,又亲写了檄文一道,也交给审配。
他亲写的这道檄文是写给守元城长的。
他前不久行县时给各地的县令长下过严令,命他们加紧清缴境内的群盗,并给他们限定了一个期限,凡是期限内不能完成任务的都要给以重处。守元城长不但没有能把境内的群盗清缴干净,还把郡粮给弄丢了,荀贞在檄文里对他严加训斥,说:“本该严惩你,然念你初上任,姑且再给你一个机会,如能配合审掾把劫粮的寇贼抓住,则免你之过,如不能,两... -->>
五千字,求月票一二。
——
荀绲的回信刚到不久,荀贞还没有派人去东郡和东郡太守细议换粮之事,却怎么就有粮食从东郡运来了?却原来,这批粮食不是换来的,而是荀贞掏钱买来的。
早前,荀贞叫尚正负责重修郡县学校,重修学校是需要钱粮的,这一批粮食正是为此而买,——现在还没到秋种之时,屯田所需的粮种可以等,但是学校的重建却不能等,倒不只是因为荀贞对此很重视,主要是因为只有趁农事不忙,才能征调民夫搞学校建设。
万没想到,好容易把粮买来,结果刚到元城就被劫了!
东郡是一个地形狭长的郡,魏郡共有四个县与之接壤,从西南到东北依次是:繁阳、阴安、元城、馆陶。繁阳、阴安离东郡的郡治较近,元城、馆陶则与东郡东北部的东武阳、阳平、发干、乐平等几个县比较近。这批被劫的粮食是从东武阳运到魏郡的,入魏郡之后,元城是第一站,换言之,这批粮食刚入魏郡的地界就被人给劫走了。
荀贞来到前院,登上大堂,询问从元城来报讯之人:“何时被劫的?”
“昨天中午。”
元城距邺县一百四十里,昨天中午粮食被劫,这个报讯之人今天上午就赶到了邺县,一夜半天,赶了一百四十里,难怪看起来满面尘土,疲惫不堪。
要说起来,这个报讯之人之所以这么不要命地赶路,一来固是因为郡粮被劫这件事太大了,二则却也是被元城的守长催的,元城的守长本是郡吏,被荀贞擢任为此职,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当县长,却没想到刚上任没多长时候就出了这种事,很是惶恐不安,生怕被荀贞免职是轻,害怕荀贞会严惩他是重,所以在这个报讯之人出发前再三交代他要快点把讯息送给荀贞。
荀贞停下话头,吩咐堂外的典韦叫人取来温水,给这个报讯之人洗脸,又叫送来温汤饭食,叫他吃。这个报讯之人甚是感动,草草地洗了把脸,吃了点东西,精神一振。
荀贞接着问他:“在哪里被劫的?”
“元城县邑东南,五鹿故城附近。”
“五鹿故城”,说的是春秋时五鹿城的遗迹,“齐桓公筑五鹿,以卫诸侯”。荀贞这次行县,行至元城时,还曾去五鹿故城吊过古,在这里和荀攸、徐福、许季谈起过晋公子重耳的故事,重耳当年出亡,路经五鹿,在这里向“野人”乞过食。
“可知是何人劫的?”
“这股贼寇很狡猾,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连同伙的尸体也全都带走了。”
“一点线索也没有?”
“案发后,鄙县守长亲去查勘,有两个押粮的县兵侥幸重伤未死,从他两人口中得知:劫粮的贼寇人数众多,约有百余人,皆蒙面,不能识其面目,然闻其口音,似有本地人在内。”
“有元城县人在内?”
“可能是元城县人,也可能是魏县人,但总之不会出此两县范围之内。”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元城、魏县、邺县虽同属魏郡,但如细分辨之,元城人、魏县人的口音和邺县人的口音还是有差别的,就如颍阴和许县,尽管这两个县离得很近,但荀贞和陈芷的口音却并不完全相同。
荀贞点了点头:“还有别的线索么?”
“这些贼寇行动敏捷,对地形很熟悉,从动手到撤走总共只用了半个时辰。”
这个时候,荀攸、王淙、审配等人陆续来到。
王淙插话说道:“对地形很熟悉?……,明公,能熟悉地形的只有本地人,其中必有当地人。”
荀贞颔首说道:“不错。”接着问这个报讯之人,“还有么?”
“他们有大量的弓弩,不少人骑的有马,一些人穿了皮甲,心狠手辣,不但押粮的县兵被他们几乎尽数杀死,而且当时在近处田中劳作的几个农人也被他们杀了。”
荀攸蹙眉问道:“有多少弓?多少弩?多少马?”
“弓约二十余,弩约十余,骑马者近二十人,穿皮甲者约三十人。”
两汉虽不禁兵器买卖,但弩、皮甲却不好买到,且价格昂贵,冀州尽管产马,但买马及养马之所费皆甚多,荀贞帐下现在也不过只有四百余骑兵,就算这近二十个骑马的贼寇骑的不是战马,是普通的马,可能够拥有近二十匹马的也绝非普通之人,加上弩、皮甲和本地口音,作案人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了。
荀攸说道:“其中必有元城或魏县的豪猾强徒!”
这个报讯之人说道:“鄙县守长也这么判断的,此案应是元城或魏县的豪猾勾结群盗作下的。”
劫粮的贼寇有百余人,这么多人,不太可能是全部出自某姓豪强,在於毒占据期间,元城、魏县的豪强都被摧折得差不多了,单只一家一姓绝难凑出这么多行事狠辣之人。最大的可能是几姓豪强联合在一块儿,又或者是勾结外边的盗贼,而把这两个可能性放到一处比较,后者的可能性又更大一点,因为劫郡粮是重罪,不会有太多豪强大姓敢干这种事的。
荀贞瞥了眼审配,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欲礼重地方,欲以魏人治魏,故连月擢请郡名士、大儒出仕郡朝,以求地方清平,百姓安居,却奈何竟有豪猾勾结群盗、劫郡府之粮!”
审配神色严峻,出席下拜,说道:“魏与元城被於毒占据,久受其害,赖明公之能,乃得光复,地方大姓不思回报,反劫郡粮,不可忍也!配虽不才,愿为明公查案捕凶!”
审配是阴安人,阴安离元城直线距离只有八十里,离魏县更近,只有六十里,审配对这两个县都很熟悉,熟知当地的士族、大姓,也熟知当地都有哪些横行不法的轻侠、豪猾。
听得他自告奋勇,愿去查案,荀贞大喜,下到堂上,把他扶起,故作不舍地说道:“我行县今归,对郡中的情况刚略有了解,正要借君之助,行施政事,当此之时,君岂可离郡?况如君者,郡之名士也,才高望重,用君查案,岂不牛刀杀鸡,大材小用?”
见荀贞如此地重视自己,审配十分感动,但他这个人的性子是越感动,越要肝脑涂地地为你办事,坚持说道:“正是为了利於明公施政,这样的豪猾之贼才需早除!”
荀贞说道:“既然君意坚决,也罢,那此案就由君侦办。”问审配,“不知君欲如何侦办此案?”
“光天化日之下道劫郡粮、杀伤数十县卒,并杀伤无辜农人,此重案也。配以为,当速破之。”
魏郡、元城等县刚光复不久,此案如不速破,也许会引起连锁的不良反应。
荀贞以为然,说道:“君言甚是。”
“因此之故,配斗胆,求公一道‘许配便宜行事’之檄。”
“君想如何便宜行事?”
“此案有元城、魏之豪猾参与,欲破此案,非由此入手不可,配忧恐此二县之吏、卒会不服从配之调遣,故希望明公能书檄一道,令此二县之吏、卒听命於配。”
依汉之惯例,郡中的吏员多由本郡人担任,县之掾吏则多由本县人担任,审配此去元城,首先之要务就是调查元城、魏县两县的豪强大姓,可以预料到,此二县的豪强大姓家子弟必有不少在县中为吏,他们可能会不配合审配,所以审配请求荀贞给他调令此二县吏卒的权力。
荀贞说道:“此易耳。”
当即命主簿尚正写了檄文一道,交给审配,又亲写了檄文一道,也交给审配。
他亲写的这道檄文是写给守元城长的。
他前不久行县时给各地的县令长下过严令,命他们加紧清缴境内的群盗,并给他们限定了一个期限,凡是期限内不能完成任务的都要给以重处。守元城长不但没有能把境内的群盗清缴干净,还把郡粮给弄丢了,荀贞在檄文里对他严加训斥,说:“本该严惩你,然念你初上任,姑且再给你一个机会,如能配合审掾把劫粮的寇贼抓住,则免你之过,如不能,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