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素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脚底下寒冷就会伤害全身心;老百姓有了怨恨之心,国家就要衰败了。

    中医的理论,人感应天地之气最直接的部位是脚,因为双脚天天与大地接触。地气是通过脚流注全身的,人若中气充和,则身心安泰;中气不足,则易受伤害。脚之于人,犹民之于君。人无脚不立,国无民不成。足为人之根,民为国之本。可惜人们往往尊贵其头面、轻慢其手足,就像昏君尊

    贵其权势、轻慢其臣民一样。

    举例

    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魏征说:“怨不在天,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秦朝的灭亡,是由于民怨的积累;王莽的失败,是由于人民怀念汉初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治与乱的根本在于是否

    得民心。所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是也。

    原典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注释

    注曰:自古及今,生齿富庶,人民康乐,而国衰者,

    未之有也。王氏曰:“山将崩倒,根不坚固;国将衰败,民必先

    弊,国随以亡。”

    解释

    山要崩溃的时候,下面的根基先毁坏。国家要衰弱的时候,民生必先凋敝。古今中外,使人民富裕安乐的国家没有遭遇灭亡的。所以,天下大治之道在于养民、安民,欲国强

    必先富民。与民争利,横征暴敛,国家就危险了。

    原典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注释

    注曰:长城之役兴,而秦国残矣!汴渠之役兴,而

    隋国残矣!

    王氏曰:“树荣枝茂,其根必深。民安家业,其国必正。土浅根烂,枝叶必枯。民役频繁,百姓生怨。种养失时,经营失利,不问收与不收,威势相逼征;要似如此行,必损百姓,定有雕残之患。”

    解释

    树根枯烂,树干和树枝必然朽坏;百姓贫困,国家必然残破。

    秦、隋王朝之所以被推翻,只因筑长城、开运河榨尽了

    全国的民力、赋力。

    原典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注释

    注曰:汉武欲为秦皇之事,几至于倾;而能有终者,

    末年哀痛自悔也。桀纣以女色而亡,而幽王之褒姒同之。汉以阉宦亡,而唐之中尉同之。

    王氏曰:“前车倾倒,后车改辙;若不择路而行,亦有倾覆之患。如吴王夫差宠西施,子胥谏不听,自刎于姑苏台下。子胥死后,越王兴兵破了吴国,自平吴之后,迷于声色,不治国事;范蠡归湖,文种见杀。越国无贤,却被齐国所灭。与覆车同往,与亡国同辙,必有倾覆之患。”

    解释

    历史的经验必须借鉴,历史的教训必须铭记,不能重蹈

    覆辙。跟随前面翻车的人走同一条轨道,也要翻车;与前代

    亡国之君做同样的事,也要灭亡。汉武帝不记取秦始皇因求

    仙而死于途中的教训,几乎使国家遭殃,幸亏他在晚年有所悔悟;唐昭宗不以汉末宦官专权为鉴,同样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举例

    桀纣因为女色而亡国,周幽王不接受教训,也因宠爱褒姒而灭国。宋朝的岳飞因为打算迎接二帝而被高宗讨厌怀疑,明朝的于谦也因为立景帝而被英宗怀疑。这都是同轨者倾,

    同辙者灭的例子。

    原典

    见已往,慎将来;恶其迹者,预避之。

    注释

    注曰:已失者,见而去之也;将来者,慎而随之也。

    恶其迹者,急履而恶迹,不若废履而无行。妄动而恶,不若绌心而无动。

    王氏曰:“圣德明君,贤能之相,治国有道,天下安宁。昏乱之主,不修王道,便可寻思平日所行之事,善恶诚恐败了家国,速即宜先慎避。”

    解释

    这里依然是警告人们要以史为鉴,注意吸取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谨慎地做出重要的决策,对已经出现失败迹象的事情,早做预防,趋吉避凶。

    《淮南子》说:圣人谨小慎微,行动不失时机。又说:一般人都知道预防灾患,却不知道怎么样防止灾患发生,实际上,避免灾患发生,要比事后救灾容易。又说:好的医生在没病的时候就治疗了,所以,病就不发作;圣人在没有祸患

    的时候就着手治理了,所以,国家就没有祸患。

    举例

    三国时的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废长子,在继承问题上造成了内乱。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文才斐然,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就打算立他为继承人。曹操就这件事问谋士贾诩,贾诩沉默不语,曹操一再追问,贾诩说:“我刚才有个想法,我想到

    了袁绍、刘表父子的故事。”曹操大笑,打消了废长子的念头。

    原典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

    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

    圣,自然所钟。

    注释

    注曰:有道者,非己求福,而福自归之;无道者,

    畏祸愈甚,而祸愈攻。岂以神圣为之主宰?乃自然之理也。

    王氏曰:“得宠思辱,必无伤身之患;居安虑危,岂有累己之灾。恐家国危亡,重用忠良之士;疏远邪恶之徒,正法治乱,其国必存。

    行善者,无行于己;为恶者,必伤其身。正心修身,诚信养德,谓之有道,万事吉昌。

    心无善政,身行其恶;不近忠良,亲谗喜佞,谓之无道,必有凶危之患。

    为善从政,自然吉庆;为非行恶,必有危亡。祸福无门,人自所召;非为神圣所降,皆在人之善恶。”

    解释

    所谓:正反相生,祸福相依。危机往往潜伏在成功的背后,所以,人要有忧患意识,担心危险的才能安全,害怕灭亡的才能生存。一个人的行为只要合乎道义,就会吉祥喜庆,否则凶险莫测。有道德的人,无心求福,福报自来;多行不义的人,有心避祸,祸从天降。只要所作所为上合天道、下合人道,自然百福眷顾,吉祥长随。反之,百祸齐攻,百凶缠身。这里并没有神灵主宰,实为自然之理、因果之律。

    所以说,成败在谋,安危在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只有居安思危、处逸思劳、心存善念,才能无往而不利。

    《淮南子》说:圣人为善,不是为了出名,但名就随之而来,不是为利,但利也自然来到,这就是“有道则吉”。

    《吕氏春秋》说:自己的行为失去了德行,名声自然就不好了。所以百丈高的松树先被伤了根,然后上面才枯槁,这就是“无道则凶”。

    《淮南子》又说:了解自己的不埋怨别人,了解命运的不埋怨

    天,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这就是“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举例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以齐国和楚国的力量为最强,他们并不是不如秦国,但最终六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拥兵割据一方的豪杰也有很多,袁绍和袁术的势力就远超过曹操,但最终却被曹操平定。这都是因为他们安

    于现状、没有深谋远虑的结果。

    原典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注释

    王氏曰:“行善从政,必无恶事所侵;远虑深谋,岂

    有忧心之患。为善之人,肯行公正,不遭凶险之患。凡百事务思虑远行,无恶亲近于身。

    心意契合,然与共谋;志气相同,方能成名立事。

    如刘先主与关羽、张飞;心契相同,拒吴、敌魏,有定天下之心;汉灭三分,后为蜀川之主。”

    解释

    决策正确,才没有祸患。而没有深谋远虑,就不能避免眼前的担忧。

    这里还是接着上文,讲述立身处世的大原则,阐述祸福存亡的道理。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立身要以仁德为根基,处事要以谋略为手段。若以仁德为出发点,同时又善用权谋,有了机遇,可保成功;如若时运不至,亦可谋身自保,不至于有什么险恶的事发生。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谋虑的人,就连眼前的忧患也无法避免。俗语云:“人无远

    虑,必有近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举例

    事情总在发展变化。安危相互伴随,没有一劳永逸。秦始皇统一天下,鉴于周朝因分封诸侯而导致天下大乱,于是改为中央集权制,意图永保太平,但想不到被项羽所灭。刘邦考虑到秦朝是因为中央集权造成孤立而灭亡,又开始分封诸侯,非刘姓不王,但却造成了七国之乱。西汉因外戚篡权而灭亡,刘秀的东汉因此抑制后党的势力,却又毁灭在宦官

    的手里。宋太祖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杯酒释兵权,削弱地

    方的势力,却带来了辽金的侵略。所以,祸福同源,吉凶相

    依,只有居安思危,时刻警策,才能常保平安。

    原典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

    注释

    注曰:舜有八元、八凯。汤则伊尹。孔子则颜回是

    也。文王之闳、散,微子之父师、少师,周旦之召公,管仲之鲍叔也。

    王氏曰:“君子未进贤相怀忧,谗佞当权,忠臣死谏。如卫灵公失政,其国昏乱,不纳蘧伯玉苦谏,听信弥子瑕谗言,伯玉退隐闲居。子瑕得宠于朝上大夫,史鱼见子瑕谗佞而不能退,知伯玉忠良而不能进。君不从其谏,事不行其政,气病归家,遗子有言:‘吾死之后,可将尸于偏舍,灵公若至,必问其故,你可拜奏其言。’灵公果至,问何故停尸于此?其子奏曰:‘先人遗言:见贤而不能进,如谗而不能退,何为人臣?生不能正其君,死不成其丧礼!’灵公闻言悔省,退子瑕,而用伯玉。此是同仁相忧,举善荐贤,匡君正国之道。”

    解释

    本文和以下的14句是总结人与人的利害分合、相争相

    斗、贵贱胜败的道理。无论结交朋友、谋划事业,领导属下

    都不可不深刻领会。志向相同的人,自然情投意合,都怀有忧患天下的人道

    主义,也必定能患难与共。

    举例

    舜时有号称“八元、八凯”之臣,他们都忠肃贤惠、明正笃诚;成汤见伊尹而拜之为相;颜回仁而固穷,被孔子引为得意门生;文王因有闳夭、散宜生,武王师事姜太公,才日见强盛;当纣王的太师与少师见纣王无道,使得国将灭亡时,微子便与之结伴而去;周公、召公同心同德,辅佐周室,才使周王朝得享八百年天下;管仲、鲍叔牙都是大仁大义的君子,所以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还有张良投奔刘邦,刘

    备礼遇诸葛亮。这都是“同志相得,同仁相忧”的生动例子。

    原典

    同恶相党。

    注释

    注曰:商纣之臣亿万,盗跖之徒九千是也。

    王氏曰:“如汉献帝昏懦,十常侍弄权,闭塞上下,以奸邪为心腹,用凶恶为朋党。不用贤臣,谋害良相;天下凶荒,英雄并起。曹操奸雄,董卓谋乱,后终败

    亡。此是同恶为党,昏乱家国,丧亡天下。”

    解释

    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的恶人肯定要党同伐异,勾结在一起。据说商纣王的奸臣恶党数以万计,春秋时期的盗跖聚众

    九千。汉献帝时,十常侍结党营私,导致天下大乱。

    原典

    同爱相求。

    注释

    注曰:爱利,则聚敛之臣求之;爱武,则谈兵之士

    求之。爱勇,则乐伤之士求之;爱仙,则方术之士求之;爱符瑞,则矫诬之士求之。凡有爱者,皆情之偏、性之蔽也。

    王氏曰:“如燕王好贤,筑黄金台,招聚英豪,用乐毅保全其国;隋炀帝爱色,建摘星楼宠萧妃,而丧其身。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信用忠良,国必有治;亲近谗佞,败国亡身。此是同爱相求,行善为恶,成败必然之道。”

    解释

    有相同爱好的人,自然会互相访求。晋惠帝爱财,身边

    的官吏全是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秦武王好武,大力士任鄙、

    孟贲加官晋爵。燕王喜欢贤德之人,就筑黄金台,招纳英雄

    豪杰,国家因而富强。隋炀帝喜欢美女,就建摘星楼宠爱萧妃,导致国破家亡。

    大凡有所痴爱的人,性情一般都比较偏激怪诞。这种人

    往往会情被物牵、智为欲迷,这是人性的弊病。

    原典

    同美相妒。

    注释

    注曰: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

    李斯是也。

    解释

    都是美人,就相互嫉妒,同为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丽,彼此总要争风吃醋;都是有才干的大臣,就相互争宠,相互

    倾轧。

    举例

    唐朝的武则天嫉妒同样是美人的韦庶人、萧良娣;杨贵妃嫉妒美貌的江采萍。而为了在秦二世面前争宠,赵高就嫉

    妒李斯。

    原典

    同智相谋。

    注释

    注曰:刘备、曹操;翟让、李密是也。

    解释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智谋和权术相当的人,一定会

    相互谋划算计对方,视对方为敌手。

    举例

    三国末年魏国的名将钟会图谋陷害邓艾,战国时代赵国

    的名将廉颇侮辱蔺相如,都是嫉妒对方。

    原典

    同贵相害。

    注释

    注曰:势相轧也,视同敌也。

    王氏曰:“同居官位,其掌朝纲,心志不和,递相谋害。”

    解释

    同样的富贵发达,具有同等权势地位的人,往往相互排

    挤,彼此倾轧,甚至不择手段,相互残杀。

    举例

    汉朝末年,奸臣董卓被杀之后,李傕、郭汜就相互倾轧。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韦昌辉、杨秀清也相互猜忌,

    争权夺利。

    原典

    同利相忌。

    注释

    注曰:害相刑也。

    解释

    追逐共同的利益就相互疑忌;以致相互迫害。

    举例

    比如:战国时代的李斯和韩非,都是深通谋略的人,就相互戒备,最终李斯陷害了韩非。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

    权三雄并立,就相互征伐。

    原典

    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注释

    注曰:五行、五气、五声散于万物,自然用应感也。

    解释

    有共同语言的自然易于沟通,愿意彼此呼应。气韵、旋律相同的就会相互感应,发生共鸣。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和宫、商、角、徵、羽五种韵律,融合在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中,有相同属性的则相互感应。人也一样,共同

    的志向和爱好才能使人们团结在一起。

    举例

    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钟子期一死,伯牙碎琴废声,因为他再也找不到知音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羽、刘邦等群起响应也是

    同样的例子。

    原典

    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

    注释

    注曰:六国合纵而拒秦,诸葛通吴以敌魏。非有仁

    义存焉,特同难耳。王氏曰:“圣德明君,必用贤能良相;无道之主,亲

    近谄佞谗臣;楚平王无道,信听费无忌,家国危乱。唐太宗圣明,喜闻魏征直谏,国治民安,君臣相和,其国无危,上下同心,其邦必正。

    强秦恃其威勇,而吞六国;六国合兵,以拒强秦;暴魏仗其奸雄,而并吴蜀,吴蜀同谋,以敌暴魏。此是同难相济,递互相应之道。”

    解释

    同一类人相互依存,主义和信仰相同的人相互亲近,灾难相同则相互帮助。这里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残酷而势力的一面:他们的相互救济和支援,并非出于口头上叫喊的仁义之类动人的口号,而纯粹是共同的利害关系

    使然。所以,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朋友。

    举例

    春秋时,晋国智氏霸道,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瓜分了它;秦国凭着自己的强大企图吞并六国,而六国合兵抗拒强秦;三国时代魏国强盛,吴国和蜀国联合起来抵抗它,都

    是同样的道理。

    原典

    同道相成。

    注释

    注曰:汉承秦后,海内凋敝,萧何以清静涵养之。

    何将亡,念诸将俱喜功好动,不足以知治道。惟曹参在齐,尝治盖公、黄老之术,不务生事,故引参以代相位耳。

    王氏曰:“君臣一志行王道以安天下,上下同心施仁政以保其国。萧何相汉镇国,家给馈饷,使粮道不绝,汉之杰也。卧病将亡,汉帝亲至病所,问卿亡之后谁可为相?萧何曰:‘诸将喜功好勋俱不可,惟曹参一人而可。’萧何死后,惠皇拜曹参为相,大治天下。此是同道相成,辅君行政之道。”

    解释

    所谓道不同者不相与谋,只有志同道合者才可以托付

    大事。

    举例

    汉朝建立之初,秦朝横征暴敛造成的民生凋敝还没有恢

    复,丞相萧何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百姓富

    裕、生活安定。他要死的时候,皇帝亲自到他身边,问谁可

    以继承他?萧何说:“很多大将都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但他们并不了解治理国家的道理,只有曹参一个人可以。”当时曹参在齐地做行政长官,他崇尚黄老之术,不做与百姓争利的事情。于是,曹参继承了萧何的职位,从而天下大治。

    原典

    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注释

    注曰:李镒之贼扁鹊,逢蒙之恶后羿是也。规,非

    之也。王氏曰:“同于艺业者,相窥其好歹;共于巧工者,

    以争其高低。巧业相同,彼我不伏,以相争胜。”

    解释

    所谓同行是冤家,操同样的技艺、做同样职业的人,往往相互嫉妒,竞争激烈,瞧不起对方。这既是人性使然,也

    是饭碗使然。

    举例

    自古文人相轻,武夫相讥。上古时代,后羿善射,逢蒙

    把他的技艺学到手后就杀了他;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虽然没本

    事,却对扁鹊高明的医道非常嫉妒,在扁鹊巡诊到秦国时,

    他派人刺杀了扁鹊。

    原典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注释

    注曰:自“同志”下皆所,行可预。智者,知其如

    此,顺理则行之,逆理则违之。王氏曰:“齐家治国之理,纲常礼乐之道,可于贤

    明之前请问其礼;听问之后,常记于心,思虑而行。离道者非圣,违理者不贤。”

    解释

    上述种种人事兴衰成败的经验,并非人力可为,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或因形势所逼,或因人性使然。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对这些道理有深刻的洞察,凡符合这些道理的,就顺势发展;凡违背这些道理的,就因势利导,随机应

    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原典

    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化人者顺。

    注释

    注曰:教者以言,化者以道。老子曰:“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教之逆者也。“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化之顺者也。

    王氏曰:“心量不宽,见责人之小过;身不能修,不知己之非为,自己不能修政,教人行政,人心不伏。诚心养道,正己修德,然后可以教人为善,自然理顺事明,必能成名立事。”

    解释

    自己做不到,却要求他人做到;对自己放松,却对他人严格,这就违背了常理,成不了大事。只有自己先以身作则,才能诱导和感化别人去做,这样就事事顺遂。

    老子说:“一个国家的法令愈是苛暴繁杂,强盗奸贼也越多。”这是因为逆天道而教导民众,就要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老子还说:做人主的清静无为,老百姓自然而然会走上文明的轨道;做人主的清心寡欲,老百姓自然而然会温顺安分。顺天道而以德化人,国力、民风必将日益改观,天下大

    治、富强繁荣的局面也会不求而至。

    原典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注释

    注曰:天地之道,简易而已;圣人之道,简易而已。

    顺日月,而昼夜之;顺阴阳,而生杀之;顺山川,而高下之;此天地之简易也。顺夷狄而外之,顺中国而内之;顺君子而爵之,顺小人而役之;顺善恶而赏罚之。顺九土之宜,而赋敛之;顺人伦,而序之;此圣人之简易也。夫乌获非不力也,执牛之尾而使之欲行,则终日不能步寻丈尺;以环桑枝贯其鼻,三尺之绳縻其颈,童子服之,风于大泽,无所不至者,盖其势顺也。

    王氏曰:“治国安民,理顺则易行;掌法从权,事逆则难就。理事顺便,处事易行;法度相逆,不能成就。”

    解释

    如果违背天地人世的常理,就不能领导别人,也难以让人家跟从你;而顺着常理去做,什么事情都简单易行。别人不跟从就产生混乱,简单易行做什么都可以成功。

    天道、地道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其实是非常简单明白的。圣人推崇的人道也是一样。顺从太阳的晨起暮落、月亮的盈亏圆缺,才有昼夜四时的循环;顺应宇宙阴阳的法则、万物生死交替,自然界才会有永不止息的无限生机;效法山川的高下,人类就应有等级秩序。这些都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客观规律。

    按照国家的地理疆界,划分出中国和邻国的分野;根据

    人的德才品行,授予相应的官职;依照人的实际情况,让他

    们去做各种具体工作;根据业绩和功劳的大小给予合理的奖赏;按照各地不同的情况征收税赋;根据血缘关系来制定辈分长幼的伦理秩序。这就是圣人法天象地而推崇的社会的客观规律。

    上古有名的大力士乌获力大无穷,但让他拉住牛尾使牛走,一天都走不出一丈远。可是如果用桑木做成圆环穿在牛的鼻子上,用三尺长的绳子系在脖子上,小孩子也能随意牵着牛走,就有如风行大泽一样随心所欲。这是为什么呢?因

    为合乎规律,局势顺利,才能所向无阻啊!

    原典

    详体而行,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注释

    注曰:小大不同,其理则一。

    王氏曰:“详明时务得失,当隐则隐;体察事理逆顺,可行则行;理明得失,必知去就之道。数审成败,能识进退之机;从理为政,身无祸患。体学贤明,保终吉矣。”

    解释

    如果能够按照上面说的去做,无论是提升自己的道德品

    质,还是经营家庭、事业,或者治理国家,都可以办到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法很多,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性格和感情深不可测、变化多端,或者智谋不够,或者缺乏见识,或者为物欲迷惑,或者顽固偏执,或者迷于虚名,或者贪恋权钱,所以阻塞了聪明,蒙蔽了心智,从而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这是多么可悲啊!

    上述六章,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阐述得完备而精详,让你洞察时事,领会事物的发展趋势,了解祸福得失的法则,明确进退成败之道,无论修养自身、经营事

    业,还是为官从政,都能够得心应手、无往不利。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