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六零年代好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038章
最初, 那些大队长们只是看个热闹顺便感概两声,可没过多久,县里的批.斗之风就彻底蔓延开了。乡下地头是比县里要好一些, 可只要有人举报, 照样要糟。
拉去公社开大会、搞批.斗, 完了这事儿不单会被记入档案里,还得调离原本的工种,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 譬如挑粪一类的活儿,就是专属于这些“坏分子”的。
在各个生产队都噤若寒蝉的时候, 第七生产队照样该干啥就干啥, 丝毫不曾受到半点儿影响。
也是,谁让他们队上但凡有点儿苗头的, 全部都结婚了, 哪怕没赶上第一波集体婚礼,这不是还有第二波吗?赵建设的态度一贯很明确, 他相当支持当地社员跟知青结合,既能让远道而来的知青们有种融入当地的感觉, 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高本队的文化水平。
在此之前, 生产队里学历最高的就是初中毕业,就这样也没几个人。剩下的里头,有小学毕业的,也有只念过两三年小学的,更多的则是彻头彻尾的文盲。
可现在就不同了, 甭管知青们有多少小毛病,最起码他们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里头最差的也念过初中,高中毕业的也就有个。哪怕中和一下,那不也提高了不少吗?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第七生产队以及大队长赵建设,频频出风头。被表彰、得奖励,蝉联先进生产队以及优秀大队长的荣誉称号。
不单如此,兴许是因为榜样做得好,那些一开始没打算在队上安家落户的知青们,最终还是忍不住了。
他们原本是因为谨慎才不敢冒然出手,心里又记挂着回城的事儿,生怕一旦结婚生子就失了回城的机会,一直憋着没敢搞对象。等赵建设闹了一出集体婚礼后,他们刚开始还庆幸没为了一时的爽快把自己搭进去,后来……
谁能想到啊,选择结婚了的知青们,男的有媳妇儿帮着做饭洗衣,着实松快了不少;女的也有人疼了,帮着下地干活,挑水生火。就他们,啥都没有,孤零零的一个人过日子。
一开始还能自我安慰一下,想着回城的命令一来,那些选择了结婚的人还不得后悔死。结果,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回城令,倒是等来了一帮小孩崽子的出生。
更叫他们糟心的是,其他生产队还能搞搞暧昧借机换个活儿,或者叫社员们帮衬一下,搁在他们队上门都没有,要么结婚要么滚蛋,啥都不愿意付出,谁耐烦伺候你?
这些人越想越憋屈,瞅着其他人恩恩爱爱,回城又遥遥无期……
算了,他们也赶紧找个吧。
……
……
又是一年秋后,第七生产队的小学再一次扩建了。从最初的三间教室,到现在变成了足足十间。其中,一二三年级都是各两间教室,四五六年级则各一间,还剩下的那间则是校长和老师们的办公室。
这两年里,第七生产队的变化真的很大,最醒目的估计就是这帮孩子们了。
有了外来知青的融入,哪怕他们生下的孩子都还很小,可谁还没个亲朋好友?像有些女知青真的干不了地里的活儿,妯娌主动提出帮忙,条件是叫她帮着教一下家里的孩子,人家能不乐意?嫁都嫁了,当然是想着尽可能的把日子过好。男知青也差不多,以前乡下地头都是由着孩子疯玩疯闹的,从来想过要约束他们,就有男知青带着家里的一群孩子教他们城里的游戏,给他们讲外头的故事……
慢慢的,队上的风气就变了,再没人觉得读书不好,哪怕县里人心惶惶,他们队上就是这般清新脱俗。以前队上多半人家都不爱叫小姑娘去上学,就算是男孩好了,也都是八,九岁才上学。有了知青们的耐心开解,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愿意送孩子上学,而且多半都选择在六七岁的时候送去学校。
于是,低年级教室才会一再增加,老师也多招了,且由曾校长考核后,具体划分成了语文老师和算数老师。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毛头和喜宝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过六周岁生日才两个月,俩小只就被赵建设领着去了公社那头。同去的还有赵建设的儿子和侄子侄女,他们都得先登记户口,才能顺利就读小学。
这年头的户籍管理相当得不严格,很多人根本就不会想到去登记。想想也是,如果不上学也不外出,有没有户口真的没啥关系,横竖队上分粮食是按着工分来的,既然不影响过日子,谁会那么多事呢?
可读书就不同了,以前队上的孩子上学都得去公社小学,顺便就登记了户口。现在,其他生产队依然照旧,可第七生产队就得提前去公社那头,帮即将上学的孩子们将户口给入了。
这个光荣而又伟大的任务,就交给了赵建设。
带着老宋家的俩小只,以及赵家那头几个孩子,赵建设无比头大的领着他们去排队。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其他生产队也有人过来给孩子登记,顺便来小学报名,一群孩子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不一会儿就有人哭闹了起来,叫着要爹妈的,哭着说你踩到我了,还有人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
赵建设拉着喜宝避开人群,来之前,他姑可千叮咛万嘱咐了,说啥毛头丢了不要紧,横竖他能自个儿找回来,可喜宝就不同了,别说给弄丢了,但凡磕着碰着了,就叫他好看!
“喜宝,你奶给你的纸条呢?”赵建设头疼不已的捏着眉心,他总觉得他姑专门就是来克他的,万幸的是,喜宝这孩子乖得很,叫她站着不动,她就老老实实的待在身边哪儿也没去,不像毛头……
等等,毛头去哪儿了?!
“揣兜里了。”喜宝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条,上头是几个字迹清秀的字——宋言蹊。那是她菊花姑姑的小姑子当初给她起的名字,纸条一直被赵红英保存得好好的,就是时间太久了,饶是钢笔字也淡了不少。
可这会儿赵建设却顾不得这个小侄女了,忙回头东张西望的试图寻找毛头,黑黝黝的毛头一入人海就消失了个无影无踪,叫他差点儿把眼珠子瞪脱眶也没把人寻到。
“喜宝,我好了!”
就在赵建设心慌意乱的当下,毛头嗖嗖的跑过来,举了个小本本就塞给喜宝:“到你了,奶说了叫我看好你,不然我就不用回去了。”
赵建设原本都快被这个小炭人给气死了,结果听了这话,却是乐了。对于赵红英来说,他这个娘家侄儿就跟白捡的一样,可对比一下毛头这个亲孙子,他心里突然就好受多了:“弄好了?你倒是挺能耐的。喜宝,咱们也走。”
毛头赶在头一批就登记好了,等轮到喜宝以及赵家几个孩子时,人已经去了大半。赵建设是公社这头的熟人,这边的干部都认识他,不多会儿就把手续给办了,几个孩子都成了有户口的人。
跟来时一样,去时仍是一大串的小萝卜头,赵建设先绕道去了宋家,把俩小只送回去后,才顾得上自家人。
因为明天就是开学的时日了,对于老宋家其他孩子来说,倒是无所谓,横竖每年都要来那么一回,早就没了新鲜感。对了,强子和大伟去公社念初中了,就跟当初赵建设猜测的一样,公社恰好就在这俩小学毕业那一年,把初中给造好了,成功的把这俩坑了个死去活来。
不过,春丽姐妹仨还没小学毕业,加上今年要上学的俩小只,家里仍然是五个小学生。
见俩小只回来了,刚好从地里归家的宋卫国随口问了两句,就顺手把小本本接过去了。本来倒也没啥,可他顺势这么一翻……
第二页宋卫国的名字底下,是他媳妇儿和几个孩子,而最最底下的名字却是——宋社会。
宋卫国一脸懵圈。
懵了许久,他才把毛头叫跟前:“我不是特地给你写了纸条吗?就怕你记不住给弄错了名字,这咋回事儿?宋社会……谁是宋社会?我说你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你傻啊?”
任谁被怀疑是傻子,都会来气的。毛头气鼓鼓的瞪着他爹:“你才傻,我是毛头!”
“我当然知道你是毛头,咱现在说的是你的大名!”
“对啊,我的小名是毛头,大名是瘌毛头!”毛头双手叉腰,小胸脯挺起,下巴也抬得高高的,牛气冲天的说,“你连你儿子叫啥都不知道!还有你那纸条,我给那个人了!”
宋卫国差点儿没被他搞疯,拿着小本本给他看登记的那一页,不想却被毛头一把甩开,还送给他一个蔑视的白眼:“我不认识字!”
好吧,太气愤了忘了这个事儿。
深呼吸几口气,宋卫国好不容易平静了心情,刚打算再仔细问问,听到院子里动静的赵红英就走出来了,略问了两句话后,她一把抢过了小本本,又唤喜宝把之前的小纸条给她。
“奶,给!”喜宝把纸条还给了赵红英,又凑过去一道儿看,完了还帮着指,“在这儿,宋言蹊,奶说过了,我的大名叫宋言蹊。”
见没问题,赵红英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还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瞪着宋卫国:“你叫啥叫啊?不就是名字弄错了吗?毛头叫啥来着?”
“他叫宋刚啊,强子、刚子一听就是亲兄弟!”宋卫国一脸的忿忿不平。
赵红英白了他一眼:“那这上头写了啥?”
“宋社会……天知道那是谁,我去一趟公社,给他改回来。”宋卫国越想越觉得不舒坦,这是他亲儿子呢,而且同辈的男孩子都是单名,冷不丁的出现这么个怪名字,反正他这个当爹的是没法接受的。
不想,赵红英倒是无所谓:“改啥改啊,这名字能乱改吗?万一人家问你为啥要改,你说社会不好?动点脑子吧!”把手上的小本子合拢,她直接往屋里走,边走边嘟囔着,“叫啥不是一样?反正是个傻子,长成这样叫啥名儿有区别吗?又没人叫他大名。”
宋卫国:…………话是这么说没错,可起名字也不能太胡来吧?
同样完全不能接受的还有第三生产队的社会。人家才惨了,起码毛头打小就没叫过小名儿,改不改名字都无所谓。可人家社会那是见天的叫着,更要命的是,那社会还是家里的老大,底下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家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社会主义好”,结果社会出门一趟,回家就变成刚子了。
那家人更崩溃,他们都叫顺口了,一下子咋改口?又问那孩子,到底咋弄混了?以前的社会现在的刚子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他跟爹妈说,当时凑一块儿登记的人里头,还有个叫建业的,以及一个黑成炭的小孩说自个儿叫毛头。
所以,刚子到底是谁啊?
比起那崩溃的一家子,老宋家这边还是很和谐的,宋卫国还想争取一下,可儿子当他是个傻的,亲妈更是不在乎。折腾了半天后,他也跟着放弃了。爱咋咋地,他不伺候了。
……
第二天,就是开学日。因为小学就在队上,又有春丽姐仨领着,大人们就没管他们。
事实上也确实出不了啥事儿,统共就几步路,老宋家的五个小萝卜头很顺利的到了小学。春丽让两个妹妹自个儿去教室,亲自把俩小只送到一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交给了班主任。
得益于知青们的潜移默化,低年级现在都是两个班。一班的班主任还是老熟人,娶了赵家姑娘的曾庆华曾校长。
曾校长接收了俩小只,把他们安排在了教室第一排。
尽管这两年小孩子上学率提高了,上学年纪也越来越早了,可多半孩子仍然是七八岁才念一年级的,像毛头和喜宝这样刚过完六岁生日就跑来上学的,的确少之又少。把他俩安排在最前头,一个是方便他们看黑板,再一个就是也方便老师盯着。
喜宝是个小姑娘,这两年她长大了不少,原本的婴儿肥微微消去了点儿,可天生白嫩洋气的长相还是很招人喜欢的。曾校长倒不怎么担心她,想着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成绩差,看她这样子就不是个能闹腾的。
而毛头……
曾校长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毛头,你奶说过没有,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我奶说,要看好喜宝,别叫坏孩子欺负了去!”
于是,曾校长更头疼了。眼见其他孩子也陆续来了,他索性叫毛头先回去坐好,等空了再说。
这会儿,喜宝已经坐好了,忙招手叫毛头过来:“哥,你来坐我旁边,快来。”
“来了!”毛头压根就没想过要绕远路,双手在桌子上一撑,整个人就翻到了课桌后头,稳稳的坐在长凳上,还冲着看过来的曾校长摆了摆手。
曾校长默默地收回了目光,继续接收其他新生。
等全部学生都到了,瞅着教室也坐满了,曾校长拿着学生花名册开始点名:“下面,我叫到谁的名字,谁就大声的喊‘到’,记住了吗?”
“记住了!”全班齐刷刷的拖长音喊道。
“李继伟。”
“到!”
“赵宏斌。”
“到!”
“赵玉兰。”
“到!”
“袁家宝。”
“到!”
……
“宋言蹊。”
喜宝怔了怔,忙喊:“到!”
“宋社会。”曾校长仔细看了看花名册,确定自己没看错,这才抬头看向新生们,再度叫道,“宋社会!谁是宋社会?”
底下的新生们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用眼神无声的询问着。别人看也就算了,毛头也扭头看。瞅了半天也没见人出来,曾校长突然悟了。
&nbs... -->>
第038章
最初, 那些大队长们只是看个热闹顺便感概两声,可没过多久,县里的批.斗之风就彻底蔓延开了。乡下地头是比县里要好一些, 可只要有人举报, 照样要糟。
拉去公社开大会、搞批.斗, 完了这事儿不单会被记入档案里,还得调离原本的工种,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 譬如挑粪一类的活儿,就是专属于这些“坏分子”的。
在各个生产队都噤若寒蝉的时候, 第七生产队照样该干啥就干啥, 丝毫不曾受到半点儿影响。
也是,谁让他们队上但凡有点儿苗头的, 全部都结婚了, 哪怕没赶上第一波集体婚礼,这不是还有第二波吗?赵建设的态度一贯很明确, 他相当支持当地社员跟知青结合,既能让远道而来的知青们有种融入当地的感觉, 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高本队的文化水平。
在此之前, 生产队里学历最高的就是初中毕业,就这样也没几个人。剩下的里头,有小学毕业的,也有只念过两三年小学的,更多的则是彻头彻尾的文盲。
可现在就不同了, 甭管知青们有多少小毛病,最起码他们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里头最差的也念过初中,高中毕业的也就有个。哪怕中和一下,那不也提高了不少吗?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第七生产队以及大队长赵建设,频频出风头。被表彰、得奖励,蝉联先进生产队以及优秀大队长的荣誉称号。
不单如此,兴许是因为榜样做得好,那些一开始没打算在队上安家落户的知青们,最终还是忍不住了。
他们原本是因为谨慎才不敢冒然出手,心里又记挂着回城的事儿,生怕一旦结婚生子就失了回城的机会,一直憋着没敢搞对象。等赵建设闹了一出集体婚礼后,他们刚开始还庆幸没为了一时的爽快把自己搭进去,后来……
谁能想到啊,选择结婚了的知青们,男的有媳妇儿帮着做饭洗衣,着实松快了不少;女的也有人疼了,帮着下地干活,挑水生火。就他们,啥都没有,孤零零的一个人过日子。
一开始还能自我安慰一下,想着回城的命令一来,那些选择了结婚的人还不得后悔死。结果,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回城令,倒是等来了一帮小孩崽子的出生。
更叫他们糟心的是,其他生产队还能搞搞暧昧借机换个活儿,或者叫社员们帮衬一下,搁在他们队上门都没有,要么结婚要么滚蛋,啥都不愿意付出,谁耐烦伺候你?
这些人越想越憋屈,瞅着其他人恩恩爱爱,回城又遥遥无期……
算了,他们也赶紧找个吧。
……
……
又是一年秋后,第七生产队的小学再一次扩建了。从最初的三间教室,到现在变成了足足十间。其中,一二三年级都是各两间教室,四五六年级则各一间,还剩下的那间则是校长和老师们的办公室。
这两年里,第七生产队的变化真的很大,最醒目的估计就是这帮孩子们了。
有了外来知青的融入,哪怕他们生下的孩子都还很小,可谁还没个亲朋好友?像有些女知青真的干不了地里的活儿,妯娌主动提出帮忙,条件是叫她帮着教一下家里的孩子,人家能不乐意?嫁都嫁了,当然是想着尽可能的把日子过好。男知青也差不多,以前乡下地头都是由着孩子疯玩疯闹的,从来想过要约束他们,就有男知青带着家里的一群孩子教他们城里的游戏,给他们讲外头的故事……
慢慢的,队上的风气就变了,再没人觉得读书不好,哪怕县里人心惶惶,他们队上就是这般清新脱俗。以前队上多半人家都不爱叫小姑娘去上学,就算是男孩好了,也都是八,九岁才上学。有了知青们的耐心开解,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愿意送孩子上学,而且多半都选择在六七岁的时候送去学校。
于是,低年级教室才会一再增加,老师也多招了,且由曾校长考核后,具体划分成了语文老师和算数老师。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毛头和喜宝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过六周岁生日才两个月,俩小只就被赵建设领着去了公社那头。同去的还有赵建设的儿子和侄子侄女,他们都得先登记户口,才能顺利就读小学。
这年头的户籍管理相当得不严格,很多人根本就不会想到去登记。想想也是,如果不上学也不外出,有没有户口真的没啥关系,横竖队上分粮食是按着工分来的,既然不影响过日子,谁会那么多事呢?
可读书就不同了,以前队上的孩子上学都得去公社小学,顺便就登记了户口。现在,其他生产队依然照旧,可第七生产队就得提前去公社那头,帮即将上学的孩子们将户口给入了。
这个光荣而又伟大的任务,就交给了赵建设。
带着老宋家的俩小只,以及赵家那头几个孩子,赵建设无比头大的领着他们去排队。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其他生产队也有人过来给孩子登记,顺便来小学报名,一群孩子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不一会儿就有人哭闹了起来,叫着要爹妈的,哭着说你踩到我了,还有人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
赵建设拉着喜宝避开人群,来之前,他姑可千叮咛万嘱咐了,说啥毛头丢了不要紧,横竖他能自个儿找回来,可喜宝就不同了,别说给弄丢了,但凡磕着碰着了,就叫他好看!
“喜宝,你奶给你的纸条呢?”赵建设头疼不已的捏着眉心,他总觉得他姑专门就是来克他的,万幸的是,喜宝这孩子乖得很,叫她站着不动,她就老老实实的待在身边哪儿也没去,不像毛头……
等等,毛头去哪儿了?!
“揣兜里了。”喜宝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条,上头是几个字迹清秀的字——宋言蹊。那是她菊花姑姑的小姑子当初给她起的名字,纸条一直被赵红英保存得好好的,就是时间太久了,饶是钢笔字也淡了不少。
可这会儿赵建设却顾不得这个小侄女了,忙回头东张西望的试图寻找毛头,黑黝黝的毛头一入人海就消失了个无影无踪,叫他差点儿把眼珠子瞪脱眶也没把人寻到。
“喜宝,我好了!”
就在赵建设心慌意乱的当下,毛头嗖嗖的跑过来,举了个小本本就塞给喜宝:“到你了,奶说了叫我看好你,不然我就不用回去了。”
赵建设原本都快被这个小炭人给气死了,结果听了这话,却是乐了。对于赵红英来说,他这个娘家侄儿就跟白捡的一样,可对比一下毛头这个亲孙子,他心里突然就好受多了:“弄好了?你倒是挺能耐的。喜宝,咱们也走。”
毛头赶在头一批就登记好了,等轮到喜宝以及赵家几个孩子时,人已经去了大半。赵建设是公社这头的熟人,这边的干部都认识他,不多会儿就把手续给办了,几个孩子都成了有户口的人。
跟来时一样,去时仍是一大串的小萝卜头,赵建设先绕道去了宋家,把俩小只送回去后,才顾得上自家人。
因为明天就是开学的时日了,对于老宋家其他孩子来说,倒是无所谓,横竖每年都要来那么一回,早就没了新鲜感。对了,强子和大伟去公社念初中了,就跟当初赵建设猜测的一样,公社恰好就在这俩小学毕业那一年,把初中给造好了,成功的把这俩坑了个死去活来。
不过,春丽姐妹仨还没小学毕业,加上今年要上学的俩小只,家里仍然是五个小学生。
见俩小只回来了,刚好从地里归家的宋卫国随口问了两句,就顺手把小本本接过去了。本来倒也没啥,可他顺势这么一翻……
第二页宋卫国的名字底下,是他媳妇儿和几个孩子,而最最底下的名字却是——宋社会。
宋卫国一脸懵圈。
懵了许久,他才把毛头叫跟前:“我不是特地给你写了纸条吗?就怕你记不住给弄错了名字,这咋回事儿?宋社会……谁是宋社会?我说你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你傻啊?”
任谁被怀疑是傻子,都会来气的。毛头气鼓鼓的瞪着他爹:“你才傻,我是毛头!”
“我当然知道你是毛头,咱现在说的是你的大名!”
“对啊,我的小名是毛头,大名是瘌毛头!”毛头双手叉腰,小胸脯挺起,下巴也抬得高高的,牛气冲天的说,“你连你儿子叫啥都不知道!还有你那纸条,我给那个人了!”
宋卫国差点儿没被他搞疯,拿着小本本给他看登记的那一页,不想却被毛头一把甩开,还送给他一个蔑视的白眼:“我不认识字!”
好吧,太气愤了忘了这个事儿。
深呼吸几口气,宋卫国好不容易平静了心情,刚打算再仔细问问,听到院子里动静的赵红英就走出来了,略问了两句话后,她一把抢过了小本本,又唤喜宝把之前的小纸条给她。
“奶,给!”喜宝把纸条还给了赵红英,又凑过去一道儿看,完了还帮着指,“在这儿,宋言蹊,奶说过了,我的大名叫宋言蹊。”
见没问题,赵红英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还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瞪着宋卫国:“你叫啥叫啊?不就是名字弄错了吗?毛头叫啥来着?”
“他叫宋刚啊,强子、刚子一听就是亲兄弟!”宋卫国一脸的忿忿不平。
赵红英白了他一眼:“那这上头写了啥?”
“宋社会……天知道那是谁,我去一趟公社,给他改回来。”宋卫国越想越觉得不舒坦,这是他亲儿子呢,而且同辈的男孩子都是单名,冷不丁的出现这么个怪名字,反正他这个当爹的是没法接受的。
不想,赵红英倒是无所谓:“改啥改啊,这名字能乱改吗?万一人家问你为啥要改,你说社会不好?动点脑子吧!”把手上的小本子合拢,她直接往屋里走,边走边嘟囔着,“叫啥不是一样?反正是个傻子,长成这样叫啥名儿有区别吗?又没人叫他大名。”
宋卫国:…………话是这么说没错,可起名字也不能太胡来吧?
同样完全不能接受的还有第三生产队的社会。人家才惨了,起码毛头打小就没叫过小名儿,改不改名字都无所谓。可人家社会那是见天的叫着,更要命的是,那社会还是家里的老大,底下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家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社会主义好”,结果社会出门一趟,回家就变成刚子了。
那家人更崩溃,他们都叫顺口了,一下子咋改口?又问那孩子,到底咋弄混了?以前的社会现在的刚子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他跟爹妈说,当时凑一块儿登记的人里头,还有个叫建业的,以及一个黑成炭的小孩说自个儿叫毛头。
所以,刚子到底是谁啊?
比起那崩溃的一家子,老宋家这边还是很和谐的,宋卫国还想争取一下,可儿子当他是个傻的,亲妈更是不在乎。折腾了半天后,他也跟着放弃了。爱咋咋地,他不伺候了。
……
第二天,就是开学日。因为小学就在队上,又有春丽姐仨领着,大人们就没管他们。
事实上也确实出不了啥事儿,统共就几步路,老宋家的五个小萝卜头很顺利的到了小学。春丽让两个妹妹自个儿去教室,亲自把俩小只送到一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交给了班主任。
得益于知青们的潜移默化,低年级现在都是两个班。一班的班主任还是老熟人,娶了赵家姑娘的曾庆华曾校长。
曾校长接收了俩小只,把他们安排在了教室第一排。
尽管这两年小孩子上学率提高了,上学年纪也越来越早了,可多半孩子仍然是七八岁才念一年级的,像毛头和喜宝这样刚过完六岁生日就跑来上学的,的确少之又少。把他俩安排在最前头,一个是方便他们看黑板,再一个就是也方便老师盯着。
喜宝是个小姑娘,这两年她长大了不少,原本的婴儿肥微微消去了点儿,可天生白嫩洋气的长相还是很招人喜欢的。曾校长倒不怎么担心她,想着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成绩差,看她这样子就不是个能闹腾的。
而毛头……
曾校长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毛头,你奶说过没有,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我奶说,要看好喜宝,别叫坏孩子欺负了去!”
于是,曾校长更头疼了。眼见其他孩子也陆续来了,他索性叫毛头先回去坐好,等空了再说。
这会儿,喜宝已经坐好了,忙招手叫毛头过来:“哥,你来坐我旁边,快来。”
“来了!”毛头压根就没想过要绕远路,双手在桌子上一撑,整个人就翻到了课桌后头,稳稳的坐在长凳上,还冲着看过来的曾校长摆了摆手。
曾校长默默地收回了目光,继续接收其他新生。
等全部学生都到了,瞅着教室也坐满了,曾校长拿着学生花名册开始点名:“下面,我叫到谁的名字,谁就大声的喊‘到’,记住了吗?”
“记住了!”全班齐刷刷的拖长音喊道。
“李继伟。”
“到!”
“赵宏斌。”
“到!”
“赵玉兰。”
“到!”
“袁家宝。”
“到!”
……
“宋言蹊。”
喜宝怔了怔,忙喊:“到!”
“宋社会。”曾校长仔细看了看花名册,确定自己没看错,这才抬头看向新生们,再度叫道,“宋社会!谁是宋社会?”
底下的新生们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用眼神无声的询问着。别人看也就算了,毛头也扭头看。瞅了半天也没见人出来,曾校长突然悟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