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重生之我是阿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三章论刀
上回说到,郭攸之问没有千里眼,怎么看到千里之外,从而攻击目标。刘厚没有回答他而是继续道:
“呵呵,我再告诉你一个厉害的,我们的霹雳雷如果发展到极致,只需要一枚就可以将一个城市摧毁,你相信吗?”刘厚继续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再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这,这,这需要多大的霹雳雷啊?”郭攸之继续吃惊道。
“呵呵,郭先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武器装备发展到那个程度时,你觉得你刚才说的什么后勤补给、人数、谋略什么的还有用吗?”
刘厚没有跟他详细解释那些通天的手段怎么去实现,因为要给一个古人解释人造卫星、导弹、无人驾驶飞机、核弹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其实他对这些东西了解得也不多。
“太子殿下,这些都是神仙手段,岂是凡人能掌握的。”
“唉,现在我们的确是掌握不了这些手段,而且就算掌握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算了,不说这个了,还是着眼目前吧。我觉得藤甲军所用之刀太笨重了,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刘厚道。
“的确有点笨重,这种刀给武功高强、力大无穷的大将用正好,但是对普通士兵来说,就太重了,他们不可能支持太长时间的劈砍。”赵云对这个最有发言权,他也有同感。
“要想办法减少刀的重量才行,当然,前提是要保证杀伤力不能降低。”刘厚道。
“其实重量本身也是杀伤力的一部分。”赵云道。
刘厚明白他的意思,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解释这叫势能。将刀扬起来就是一个积蓄势能的过程。扬起重刀比扬起轻刀更费力,但是相应的,积蓄的势能也会更多,劈砍时杀伤力自然也会更大。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怎么样的重量既能保证杀伤力,又可以节省最多的体力。”
说到这里,刘厚想到了倭刀。倭刀的原型出自唐代时的唐刀,本来就是倭人偷学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所以就算刘厚拿这种倭人的东西来用也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唐刀最早是没有弧度的,在唐代末期时出现了一些带有略微弧度的唐刀。而后在宋代前后,倭国根据我国的唐刀发展出具有独特形状的倭刀,而且大量出口给天朝。
可见倭国是个很善于抄袭与山寨的民族。但是同时,他们也善于将学来的技艺精益求精,甚至超越原来的老师。
所以在近现代,倭国的科技与经济水平超越了天朝甚至一些西方国家,客观点来说,他们虽然是个生性残忍令人讨厌的民族,但是他们的某些精神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言归正传,刘厚想起了改造刀具后,二话不说,叫人拿来纸笔开始画画。
刘厚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什么兴趣班,那时候学校也是应试教育,美术、音乐这些课在学校变得可有可无,所以他的画画得很难看。
刘厚画的就是他印象中的倭刀,可惜,他没有见过真正的倭刀,只是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样子,凭着这点记忆,刘厚画出来的是倭刀似是而非。
赵云凑前一看,太子殿下画的刀是一把刀柄很长、刀身窄长,刀的尾部略微弯曲、刀身上还有一条沟的奇异兵器。
刀柄很长赵云可以理解,那是为了方便双手握刀,藤甲军现在的劈砍动作就是双手完成的,这样的刀柄相信比现在的刀更好握持。
刀身中央有一条凹槽赵云也明白,那是用来放血的血槽,很多武器都有类似的结构,可以使人更快地失血。
但是刀身弄得那么狭窄赵云就不同意了,他看着刘厚在图样旁边标上的数字,就更疑惑了。
刘厚也不知道倭刀各个部位的参数,他也是估摸着写的。他将刀背厚度定在约4毫米到7毫米之间,最厚的地方就是靠近把手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刀身背厚足足有7毫米,然后逐渐缩小到4毫米,到了最后一寸来长的刃尖处就薄得像纸了。
刀身最宽处约35毫米,也是在靠近把手的地方,然后逐渐缩小到30毫米,刃尖处进一步缩小成尖。
“阿斗,恕我直言,这么薄、这么窄的刀,如果遇到敌人的厚背刀,很容易被砍断。除非像你的宝剑一样,用顶级的百炼钢在外,里面再夹一条软钢使它有足够的弹性。”赵云道。
他一直教导刘厚武艺,虽无师傅之名,但有师傅之实,在刘厚再三坚持下,加上现在年纪大了,到了可以倚老卖老的年纪,所以他也称呼刘厚为阿斗了。
事实上,刘厚更喜欢赵云这样称呼他,他不喜欢赵云整天一本正经地叫他太子殿下的样子。
“锵!”的一声,刘厚抽出挂在腰间的“风云”宝剑,一道寒光闪过,映照在刘厚的脸上显得惨白惨白的。剑光流转,就像风吹着云朵在剑身上流动。刘厚第一次觉得,行云流水这个词除了可以比喻做某件事... -->>
第三十三章论刀
上回说到,郭攸之问没有千里眼,怎么看到千里之外,从而攻击目标。刘厚没有回答他而是继续道:
“呵呵,我再告诉你一个厉害的,我们的霹雳雷如果发展到极致,只需要一枚就可以将一个城市摧毁,你相信吗?”刘厚继续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再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这,这,这需要多大的霹雳雷啊?”郭攸之继续吃惊道。
“呵呵,郭先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武器装备发展到那个程度时,你觉得你刚才说的什么后勤补给、人数、谋略什么的还有用吗?”
刘厚没有跟他详细解释那些通天的手段怎么去实现,因为要给一个古人解释人造卫星、导弹、无人驾驶飞机、核弹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其实他对这些东西了解得也不多。
“太子殿下,这些都是神仙手段,岂是凡人能掌握的。”
“唉,现在我们的确是掌握不了这些手段,而且就算掌握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算了,不说这个了,还是着眼目前吧。我觉得藤甲军所用之刀太笨重了,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刘厚道。
“的确有点笨重,这种刀给武功高强、力大无穷的大将用正好,但是对普通士兵来说,就太重了,他们不可能支持太长时间的劈砍。”赵云对这个最有发言权,他也有同感。
“要想办法减少刀的重量才行,当然,前提是要保证杀伤力不能降低。”刘厚道。
“其实重量本身也是杀伤力的一部分。”赵云道。
刘厚明白他的意思,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解释这叫势能。将刀扬起来就是一个积蓄势能的过程。扬起重刀比扬起轻刀更费力,但是相应的,积蓄的势能也会更多,劈砍时杀伤力自然也会更大。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怎么样的重量既能保证杀伤力,又可以节省最多的体力。”
说到这里,刘厚想到了倭刀。倭刀的原型出自唐代时的唐刀,本来就是倭人偷学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所以就算刘厚拿这种倭人的东西来用也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唐刀最早是没有弧度的,在唐代末期时出现了一些带有略微弧度的唐刀。而后在宋代前后,倭国根据我国的唐刀发展出具有独特形状的倭刀,而且大量出口给天朝。
可见倭国是个很善于抄袭与山寨的民族。但是同时,他们也善于将学来的技艺精益求精,甚至超越原来的老师。
所以在近现代,倭国的科技与经济水平超越了天朝甚至一些西方国家,客观点来说,他们虽然是个生性残忍令人讨厌的民族,但是他们的某些精神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言归正传,刘厚想起了改造刀具后,二话不说,叫人拿来纸笔开始画画。
刘厚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什么兴趣班,那时候学校也是应试教育,美术、音乐这些课在学校变得可有可无,所以他的画画得很难看。
刘厚画的就是他印象中的倭刀,可惜,他没有见过真正的倭刀,只是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样子,凭着这点记忆,刘厚画出来的是倭刀似是而非。
赵云凑前一看,太子殿下画的刀是一把刀柄很长、刀身窄长,刀的尾部略微弯曲、刀身上还有一条沟的奇异兵器。
刀柄很长赵云可以理解,那是为了方便双手握刀,藤甲军现在的劈砍动作就是双手完成的,这样的刀柄相信比现在的刀更好握持。
刀身中央有一条凹槽赵云也明白,那是用来放血的血槽,很多武器都有类似的结构,可以使人更快地失血。
但是刀身弄得那么狭窄赵云就不同意了,他看着刘厚在图样旁边标上的数字,就更疑惑了。
刘厚也不知道倭刀各个部位的参数,他也是估摸着写的。他将刀背厚度定在约4毫米到7毫米之间,最厚的地方就是靠近把手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刀身背厚足足有7毫米,然后逐渐缩小到4毫米,到了最后一寸来长的刃尖处就薄得像纸了。
刀身最宽处约35毫米,也是在靠近把手的地方,然后逐渐缩小到30毫米,刃尖处进一步缩小成尖。
“阿斗,恕我直言,这么薄、这么窄的刀,如果遇到敌人的厚背刀,很容易被砍断。除非像你的宝剑一样,用顶级的百炼钢在外,里面再夹一条软钢使它有足够的弹性。”赵云道。
他一直教导刘厚武艺,虽无师傅之名,但有师傅之实,在刘厚再三坚持下,加上现在年纪大了,到了可以倚老卖老的年纪,所以他也称呼刘厚为阿斗了。
事实上,刘厚更喜欢赵云这样称呼他,他不喜欢赵云整天一本正经地叫他太子殿下的样子。
“锵!”的一声,刘厚抽出挂在腰间的“风云”宝剑,一道寒光闪过,映照在刘厚的脸上显得惨白惨白的。剑光流转,就像风吹着云朵在剑身上流动。刘厚第一次觉得,行云流水这个词除了可以比喻做某件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