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谁都没有想到高洋有这样一个答案。这是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也算是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魏帝元善见和宦官林兴仁在高洋一前一后都有点没反映过来地看着高洋。元善见对高洋原本没有什么映像,但见他说话这么率直粗疏,心机全无,此刻忽觉看他亲切许多。林兴仁心里却是大大的讶异,没想到那样完美如天人的大将军高澄竟然有这样一个略近憨直而普通到让人无法有映像的亲弟弟。他不由得对这个“亲弟弟”多看了几眼。
高澄猛然听高洋提起“上党太守李希宗之女”,觉得甚是耳熟。仔细一想,突然记起了在晋阳腾龙山漫云阁的事。这才记起,他从晋阳赶赴邺城时,当时月光因伤未愈,还住在他的书斋里。这一丢开,到邺城这么久,已经把这件事、这个人忘得干干净净了。再提起,她居然已经成了弟弟高洋的“意中人”。
高洋看长兄并未有什么言语,才略微放心。因为他知道,长兄再有心机再有城府也不是心思阴险之人。
只有萧琼琚,心里已是极为伤心。不想自己堂堂的梁国公主,被魏国皇帝一会儿推给大将军,一会儿又推给太原公。更为难堪的是大将军也好,太原公也罢,竟然个个有理由再把她推出来。梁国国体何在?更别提她自己的颜面了。
“陛下和大将军想必有要事,容吾不恭,先告退了。”萧琼琚不等元善见说什么提步便走,也没再看高澄一眼。
羊舜华也默默行告退礼,紧紧跟在萧琼琚身后去了。
元善见按捺着心头隐痛看着萧琼琚背影离去一语未发。高澄则是成竹在胸般也未置一辞。
直到萧琼琚和羊舜华全都背影消失,元善见才随意问道,“大将军到内苑来寻找孤,究竟有何事?”他对什么大魏社稷,什么国家大政,已经提不起兴趣了。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摆设而已,既然高澄有问,不如早点回复了他,好让他尽快出宫去。他此刻已经是身心俱疲了。
“臣确是有要紧事。”高澄却已经一瞬间就把刚才的事丢在了一边完全进入状态了。“陛下立后虽是国事,也是家事。若论与南朝梁国联姻结盟以抗长安,不是不可为,但也只是一时之策。除了南梁,北尚有柔然,难道陛下逐一和亲,都娶来并立为皇后?就算荒唐尚可,也是解一时之困,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各有利用,人心难测怕也不是长治久安之策。况且,既然陛下做得,那长安之主因何做不得?宇文泰极富心机,满腹谋略,只怕能做得更好。”高澄一边说一边走至栏板前,倚着向远处眺望。
“大将军确是深谋远略。”元善见不得不心服口服。原来觉得高澄不过是个黄口乳儿,籍父之力谋得高位,除了姿貌过人其它毫无可取之处,看来竟是自己大大地错了。他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动问道,“大将军既有此一问,想必已有良策。”
“臣无良策。”谁知道高澄爽快答道。“臣也不想去想什么良策。苦思应对之良策终是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求人不如求己,陛下何不想想中兴社稷的强国之策?若是大魏复先祖雄霸天下时雄风,就是灭了长安之篡逆者又有何难?彼时更别提南北梁国、柔然之辈,必是蜂拥归附。”
元善见心头一热,脱口问道,“大将军为何要对孤说这些?”
高澄一怔,元善见有此一问实出他意料之外,但也脱口便道,“陛下是大魏之主,难道只关心和亲之事?不关心社稷之安危?天子当心怀天下,陛下只心系一小女子耶?”
元善见忽然鼓起勇气道,“大将军知道孤心系于她一身,孤也明白大将军于她有意,大将军就不怕孤真的立她为后吗?”
高澄听了却毫无怒色,从栏板边走到元善见面前,似笑非笑地看着元善见道,“陛下又玩笑了。她心系于臣一身,非别人可夺也。”
元善见不敢再争,终于把脸别过一边,然后也走到栏板边,装作向远处眺望。“大将军遑遑之言孤是听明白了。只是大将军究竟是要孤如何中兴社稷?”
高澄心里叹息一声,淡淡道,“与长安宇文泰这一战是免不了了。恐怕就是来日烽烟燃起时也唯有自强求胜,南之梁国北之柔然必是静以观变从中取利,顺风摇摆之际能不与我为患已是幸事。既如此,当以今日始,以重兵戈。豢养军士过多必是重负,恐力难支,不必扩充人数,只要有良将精兵即可。先于战之前于今日多思之,至时不会措手不及即可。必要时可先发至人,出奇制胜。”
“大将军若思良将,可有人选?”元善见忽然看了一眼一直静立一边的高洋。
“若论选材,大魏才华卓著者不计其数,只是都因风蔽日难以让陛下选用。”高澄似有所指。
“这是为何?”元善见讶然。
“陛下岂不知如今选材不重人材吗?”高澄毫不避讳地坦然道,“重年貌,重履历,唯不重材,更何来有用之材。更有甚者,御史中尉高慎之流,竟真是以国为家,其选中的御史不是亲戚故旧,就是乡党族人,以此辈在军监察武职官吏,臣不知高慎竟是要将国之军士收为己用吗?还是早有叛逆之心,先从此而始?”
这话把元善见吓得不轻,叹道,“竟有此事?幸得大将军先已察之,孤竟浑然不觉。全凭大将军裁处。”想了想又道,“大将军不如找人替换高慎之职。”
当然,高澄也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危言耸听。但选材之论确也如此,不过是趁此机会泄心头之忿也是有的。他心里自然也有分寸,以高慎的资历地位,一定不会被即刻罢职,先找个机会冷一冷再做决断。
“既然陛下以臣为吏部尚书,臣必然为陛下简拔忠良的才学之士以遗社稷。”高澄顿了顿,“陛下也不必为了高慎之流过于忧虑,亲贤臣远小人,疏而远之以至日后不用便是了。御史中尉之要职,臣必简拔力所... -->>
谁都没有想到高洋有这样一个答案。这是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也算是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魏帝元善见和宦官林兴仁在高洋一前一后都有点没反映过来地看着高洋。元善见对高洋原本没有什么映像,但见他说话这么率直粗疏,心机全无,此刻忽觉看他亲切许多。林兴仁心里却是大大的讶异,没想到那样完美如天人的大将军高澄竟然有这样一个略近憨直而普通到让人无法有映像的亲弟弟。他不由得对这个“亲弟弟”多看了几眼。
高澄猛然听高洋提起“上党太守李希宗之女”,觉得甚是耳熟。仔细一想,突然记起了在晋阳腾龙山漫云阁的事。这才记起,他从晋阳赶赴邺城时,当时月光因伤未愈,还住在他的书斋里。这一丢开,到邺城这么久,已经把这件事、这个人忘得干干净净了。再提起,她居然已经成了弟弟高洋的“意中人”。
高洋看长兄并未有什么言语,才略微放心。因为他知道,长兄再有心机再有城府也不是心思阴险之人。
只有萧琼琚,心里已是极为伤心。不想自己堂堂的梁国公主,被魏国皇帝一会儿推给大将军,一会儿又推给太原公。更为难堪的是大将军也好,太原公也罢,竟然个个有理由再把她推出来。梁国国体何在?更别提她自己的颜面了。
“陛下和大将军想必有要事,容吾不恭,先告退了。”萧琼琚不等元善见说什么提步便走,也没再看高澄一眼。
羊舜华也默默行告退礼,紧紧跟在萧琼琚身后去了。
元善见按捺着心头隐痛看着萧琼琚背影离去一语未发。高澄则是成竹在胸般也未置一辞。
直到萧琼琚和羊舜华全都背影消失,元善见才随意问道,“大将军到内苑来寻找孤,究竟有何事?”他对什么大魏社稷,什么国家大政,已经提不起兴趣了。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摆设而已,既然高澄有问,不如早点回复了他,好让他尽快出宫去。他此刻已经是身心俱疲了。
“臣确是有要紧事。”高澄却已经一瞬间就把刚才的事丢在了一边完全进入状态了。“陛下立后虽是国事,也是家事。若论与南朝梁国联姻结盟以抗长安,不是不可为,但也只是一时之策。除了南梁,北尚有柔然,难道陛下逐一和亲,都娶来并立为皇后?就算荒唐尚可,也是解一时之困,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各有利用,人心难测怕也不是长治久安之策。况且,既然陛下做得,那长安之主因何做不得?宇文泰极富心机,满腹谋略,只怕能做得更好。”高澄一边说一边走至栏板前,倚着向远处眺望。
“大将军确是深谋远略。”元善见不得不心服口服。原来觉得高澄不过是个黄口乳儿,籍父之力谋得高位,除了姿貌过人其它毫无可取之处,看来竟是自己大大地错了。他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动问道,“大将军既有此一问,想必已有良策。”
“臣无良策。”谁知道高澄爽快答道。“臣也不想去想什么良策。苦思应对之良策终是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求人不如求己,陛下何不想想中兴社稷的强国之策?若是大魏复先祖雄霸天下时雄风,就是灭了长安之篡逆者又有何难?彼时更别提南北梁国、柔然之辈,必是蜂拥归附。”
元善见心头一热,脱口问道,“大将军为何要对孤说这些?”
高澄一怔,元善见有此一问实出他意料之外,但也脱口便道,“陛下是大魏之主,难道只关心和亲之事?不关心社稷之安危?天子当心怀天下,陛下只心系一小女子耶?”
元善见忽然鼓起勇气道,“大将军知道孤心系于她一身,孤也明白大将军于她有意,大将军就不怕孤真的立她为后吗?”
高澄听了却毫无怒色,从栏板边走到元善见面前,似笑非笑地看着元善见道,“陛下又玩笑了。她心系于臣一身,非别人可夺也。”
元善见不敢再争,终于把脸别过一边,然后也走到栏板边,装作向远处眺望。“大将军遑遑之言孤是听明白了。只是大将军究竟是要孤如何中兴社稷?”
高澄心里叹息一声,淡淡道,“与长安宇文泰这一战是免不了了。恐怕就是来日烽烟燃起时也唯有自强求胜,南之梁国北之柔然必是静以观变从中取利,顺风摇摆之际能不与我为患已是幸事。既如此,当以今日始,以重兵戈。豢养军士过多必是重负,恐力难支,不必扩充人数,只要有良将精兵即可。先于战之前于今日多思之,至时不会措手不及即可。必要时可先发至人,出奇制胜。”
“大将军若思良将,可有人选?”元善见忽然看了一眼一直静立一边的高洋。
“若论选材,大魏才华卓著者不计其数,只是都因风蔽日难以让陛下选用。”高澄似有所指。
“这是为何?”元善见讶然。
“陛下岂不知如今选材不重人材吗?”高澄毫不避讳地坦然道,“重年貌,重履历,唯不重材,更何来有用之材。更有甚者,御史中尉高慎之流,竟真是以国为家,其选中的御史不是亲戚故旧,就是乡党族人,以此辈在军监察武职官吏,臣不知高慎竟是要将国之军士收为己用吗?还是早有叛逆之心,先从此而始?”
这话把元善见吓得不轻,叹道,“竟有此事?幸得大将军先已察之,孤竟浑然不觉。全凭大将军裁处。”想了想又道,“大将军不如找人替换高慎之职。”
当然,高澄也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危言耸听。但选材之论确也如此,不过是趁此机会泄心头之忿也是有的。他心里自然也有分寸,以高慎的资历地位,一定不会被即刻罢职,先找个机会冷一冷再做决断。
“既然陛下以臣为吏部尚书,臣必然为陛下简拔忠良的才学之士以遗社稷。”高澄顿了顿,“陛下也不必为了高慎之流过于忧虑,亲贤臣远小人,疏而远之以至日后不用便是了。御史中尉之要职,臣必简拔力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