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聚宝盆 (1/2)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明朝好丈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了这伙计的话,刘海和吴成都不禁笑了,这聚宝楼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儿琢磨不透的神秘。
既然有人领路带二人领略,他们倒是不介意,刘海道:“那就劳烦兄台了。”
之所以叫这伙计为兄台,是因为这个伙计并不像是寻常茶肆的茶博士之类,此人衣饰光鲜,谈吐也还算可以,怎么看,都难以将他和那些店伙计联系在一起。
这伙计点了点头,也不再寒暄,先是引着二人到了门房这边,门房两边是两块黑漆漆的黑板,这黑板上用炭笔写着一行行的小字,伙计笑道:“两位客官请看。”
吴成凑过去看了这一行字,却不由呆住了。
“江南丝绸价格:一匹五千钱。成都府价格:六仟三佰钱。京师价格:五千四百钱……”
吴成呆了一下,江南和京师的价格,他大致知道,虽然略有起伏,若只算出货、入货的价格,应当与这里的价格出入不大。这硕大的黑板中,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小字,不只是丝绸,还有生丝、牲畜、陶瓷、茶叶、大米等林林总总的商品进出货价格。
只这丝绸的版块下头,还注了一行小字:“西安府近日雨水不断,道路难行,河水暴涨,以至丝绸价格暴涨五百大钱。”
吴成不由愣住了,他做的是生丝生意,可是这生意和丝绸密不可分,每次运送生丝到了京师,总是先要打听一下京师丝绸的行情再择价出货,有时候消息不准,或者是被京师的商户把价格压得死死的,一次或许就可能损失数百两银子。若是有了这价目表,并不是说这价目表能绝对正确,可是至少也多了一个参考,手里的货可以根据丝绸市价的变动择机出手。
吴成不由激动了,其实各地的货物,因为天气、行情之类的缘故起伏都是不小,不说一日一价,至少半个月一个价却是常有的事,有了这个价格参考,对许多出货入货的人来说,等于是多了不少的方便,他不禁朝伙计道:“这价格是最时新的价格吗?”
伙计呵呵一笑,道:“确实是最时新的价格,聚宝楼操练了数十个伙计,在苏州、杭州、泉州、西安、成都、南京、辽东等数十个府道探听消息,随即再用快马按时将消息送来,消息的误差至多不过七日而已。”
七天……对后世或许来说过于拖沓,可是对这个时代来事,却是一个长足的进步。比如吴成准备回苏州老家时,免不了要进一些货物拿去苏州贩卖,他所做的,只需将京师的一些特产的入货价格和苏州的出货价格比对一下,再做出选择,押回乡去就可以。虽然这中途可能会因为许多因素导致价格出现偏差,可是这个参考却是至关紧要。
不只是吴成,连在京师做丝绸生意的刘海也不禁叹了口气,生意人本就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刘海只看这黑板中的丝绸价格,便不由叹道:“只这丝绸的时价就值这十两银子了。”
他说得一点儿也不夸张,他虽然在京师,可是各地生丝出货的价格能略知一二,至少收购起生丝来,心里有个数,至少可以避免行情跌落的损失。
相比来说,十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
吴成也深表认同,点了点头,道:“刘兄说得不错。”
伙计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请二人继续往前走,吴成仍然不断地回头去看黑板中的时价,颇有些恋恋不舍,再往前就是一排排的屋宇,每一排都是数十个小茶室,不过伙计显然没有带他们逗留,而是带着他们直接穿过去,在这一排排的屋宇之后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大厅,这大厅居然开了十扇门,每扇门上头都悬着匾额,有的上书丝绸,有的上书瓷器之类,伙计问了他们做的生意,便领他们到了丝绸厅。
丝绸厅里已有几个人在这空旷的厅中落座了。
有一个,吴成居然还认得,是从杭州来的,也是做生丝生意,二人押货入京的时候还曾结伴而行。至于刘海,因为是京师人,认得的人就更不少了,朝阳门的张记,内东城的王记,虽然大家没什么交情,却都有些面熟。
伙计请二人捡了张桌子坐下,随即笑道:“在这儿喝茶的都是关系着丝绸的商贾,有的贩卖生丝,有的收购生丝,有的贩卖丝绸,有的收购丝绸,客官可看到那块黑板吗?”
二人朝着伙计的指点看过去,发现在这丝... -->>
听了这伙计的话,刘海和吴成都不禁笑了,这聚宝楼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儿琢磨不透的神秘。
既然有人领路带二人领略,他们倒是不介意,刘海道:“那就劳烦兄台了。”
之所以叫这伙计为兄台,是因为这个伙计并不像是寻常茶肆的茶博士之类,此人衣饰光鲜,谈吐也还算可以,怎么看,都难以将他和那些店伙计联系在一起。
这伙计点了点头,也不再寒暄,先是引着二人到了门房这边,门房两边是两块黑漆漆的黑板,这黑板上用炭笔写着一行行的小字,伙计笑道:“两位客官请看。”
吴成凑过去看了这一行字,却不由呆住了。
“江南丝绸价格:一匹五千钱。成都府价格:六仟三佰钱。京师价格:五千四百钱……”
吴成呆了一下,江南和京师的价格,他大致知道,虽然略有起伏,若只算出货、入货的价格,应当与这里的价格出入不大。这硕大的黑板中,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小字,不只是丝绸,还有生丝、牲畜、陶瓷、茶叶、大米等林林总总的商品进出货价格。
只这丝绸的版块下头,还注了一行小字:“西安府近日雨水不断,道路难行,河水暴涨,以至丝绸价格暴涨五百大钱。”
吴成不由愣住了,他做的是生丝生意,可是这生意和丝绸密不可分,每次运送生丝到了京师,总是先要打听一下京师丝绸的行情再择价出货,有时候消息不准,或者是被京师的商户把价格压得死死的,一次或许就可能损失数百两银子。若是有了这价目表,并不是说这价目表能绝对正确,可是至少也多了一个参考,手里的货可以根据丝绸市价的变动择机出手。
吴成不由激动了,其实各地的货物,因为天气、行情之类的缘故起伏都是不小,不说一日一价,至少半个月一个价却是常有的事,有了这个价格参考,对许多出货入货的人来说,等于是多了不少的方便,他不禁朝伙计道:“这价格是最时新的价格吗?”
伙计呵呵一笑,道:“确实是最时新的价格,聚宝楼操练了数十个伙计,在苏州、杭州、泉州、西安、成都、南京、辽东等数十个府道探听消息,随即再用快马按时将消息送来,消息的误差至多不过七日而已。”
七天……对后世或许来说过于拖沓,可是对这个时代来事,却是一个长足的进步。比如吴成准备回苏州老家时,免不了要进一些货物拿去苏州贩卖,他所做的,只需将京师的一些特产的入货价格和苏州的出货价格比对一下,再做出选择,押回乡去就可以。虽然这中途可能会因为许多因素导致价格出现偏差,可是这个参考却是至关紧要。
不只是吴成,连在京师做丝绸生意的刘海也不禁叹了口气,生意人本就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刘海只看这黑板中的丝绸价格,便不由叹道:“只这丝绸的时价就值这十两银子了。”
他说得一点儿也不夸张,他虽然在京师,可是各地生丝出货的价格能略知一二,至少收购起生丝来,心里有个数,至少可以避免行情跌落的损失。
相比来说,十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
吴成也深表认同,点了点头,道:“刘兄说得不错。”
伙计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请二人继续往前走,吴成仍然不断地回头去看黑板中的时价,颇有些恋恋不舍,再往前就是一排排的屋宇,每一排都是数十个小茶室,不过伙计显然没有带他们逗留,而是带着他们直接穿过去,在这一排排的屋宇之后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大厅,这大厅居然开了十扇门,每扇门上头都悬着匾额,有的上书丝绸,有的上书瓷器之类,伙计问了他们做的生意,便领他们到了丝绸厅。
丝绸厅里已有几个人在这空旷的厅中落座了。
有一个,吴成居然还认得,是从杭州来的,也是做生丝生意,二人押货入京的时候还曾结伴而行。至于刘海,因为是京师人,认得的人就更不少了,朝阳门的张记,内东城的王记,虽然大家没什么交情,却都有些面熟。
伙计请二人捡了张桌子坐下,随即笑道:“在这儿喝茶的都是关系着丝绸的商贾,有的贩卖生丝,有的收购生丝,有的贩卖丝绸,有的收购丝绸,客官可看到那块黑板吗?”
二人朝着伙计的指点看过去,发现在这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