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宋时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三十章 惹不得的赵离人
曾布也变了脸:“陛下,臣知道王诜曾托孤于赵离人,陛下在潜邸的时候与赵离人交往密切,甚至陛下的封地端州也是赵离人一手经营,然,陛下登位,地方节镇拥兵入京,此乃极为恶劣的先例。不管赵离人什么借口,但护送朝贡使入京,需要不了四千朱雀军。
他赵离人不是曾带十二侍从就敢迎战三万吐蕃人吗?还凶残至极的将三万吐蕃埋葬,故此,单凭他带来的军队数目,难免意图不善的嫌疑,现在任他赵离人说破天去,也脱不了威胁朝廷之意——臣请陛下即可下令:令两广安抚经略使赵兴解剑登岸,接受朝廷宣慰。”
殿中还在僵持,阖门使入宫报告:“通议大夫、真定留守韩忠彦叩宫求见。”
“宣”,向太后抢先回答。
韩忠彦一路快跑的窜进政事堂,一见向太后,便嚎啕大哭——这是哀悼先皇,等他哭几声后,收住眼泪,向小皇帝拱手,朗声祝贺新皇登位,而后说:“臣请言四事,曰: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请太后与陛下纳之。”
向太后没有半点犹豫:“准!”
韩忠彦再度拱手:“故文彦博、王珪、吕大防、刘挚、韩维、梁焘、司马光、吕公著、孙固、傅尧俞、赵瞻、郑雍、王岩叟、范祖禹、赵彦若、钱勰、顾临、赵君锡、李之纯、吕大忠、鲜于侁、孔武仲、姚勔、盛陶、赵卨、孙觉、杜纯、孔文仲、朱光庭、李周、张茂则、高士英、孙升,此三十三位贬官或贬窜岭南,或子孙蒙羞、被追夺身前恩宠,请陛下与太后追复恩赏。”
“准!”向太后满口答应。
“诸贬官当中,唯苏轼、苏辙犹存,请太后起复任用!”
向太后和颜悦色的说:“韩卿不知道,坡仙已然追复。圣旨已经送给黄河边上的赵离人。依韩卿的意思,再加上苏辙也不妨。”
“这还不够”,韩忠彦大声回答:“已故三十三位官员的推恩,也要立刻宣布天下。”
“准!”
韩忠彦免冠叩首:“臣谨按,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祸及天下,勇于害贤,敢于杀人,临大变,订大事,包藏阴谋,发为异议。臣请处置。”
曾布叹了口气:“章相独掌权柄日久,便不为害。也是朝廷大忌,说起来,朝廷是该换相了,韩公,陛下已知其非。昨除章相为山陵使。”
宰相负责先皇陵墓安葬事宜,这在历朝中罕见,这种举动也说明新皇开始对这个跋扈的老人起了猜忌之心,这也正是曾布刚才的隐约暗示——章惇独掌大权太久了。便不是祸害,新皇登基也要防他一手。
小皇帝开口了:“卿可愿去宣慰赵离人?”
韩忠彦摇头:“臣不行,赵离人目前正处在暴走边缘,臣所居真定离黄河不远,听说赵离人每日操练不断,炮声隆隆,声震十里。我还听说他已开始从船上卸炮,于岸上布垒。但臣以为有范纯粹在那儿,赵离人已难以寸进,唯目前赵离人寸步不离战船,或进或退,意图难测。故此,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请赵离人登岸接受宣慰,以示朝廷毫无猜忌之心——臣举荐陈瓘前往安抚,举荐范纯仁重归朝堂为参政。”
高俅俯身低语。小皇帝闷闷地插嘴:“陈瓘与章惇来往密切。此人原本也是章惇举荐为官的。”
韩忠彦再度叩首:“原本臣以为范纯仁可当此任,但范纯粹已在顺保寨。范纯仁不去也罢。陈瓘道德文章素受士民敬仰,臣遍观朝廷,唯此人可以令赵离人有所顾忌。”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长子纯佑、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四个儿子当中算次子纯仁最有作为,哲宗时任曾短暂担任过参知政事。
青少年时代的纯仁酷爱读书,他的父亲门下招揽了不少有才干的青年,如胡瑗、孙复、石介等,纯仁与他们交往密切,并日夜在一起读书切磋学问。夜深人静之时,当他的这些朋友都休息之后,就独自一人,点着油灯,在蚊帐中读书。长期如此,以致范纯仁的白色蚊帐被烟熏成了黑色。
当范纯仁功成名就当上高官后,他的夫人特别将这床蚊帐拿出来,经常教育他地子女,并说:“这黑乎乎的蚊帐,就是你父亲过去在蚊帐中读书时熏黑的,你们一定要像父亲那样刻苦读书。”
为官后的范纯仁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清官。在襄城当县令时,了解到当地百姓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素来不养蚕织布,因此也很少有人种桑树。他想要百姓富起来,必须种桑,养蚕,发展经济。然而老百姓怕种桑树不赚钱,为此,纯仁就将一些情节较轻的犯人放回家去种桑树,并按种植桑树成活后获利地多少,减轻其罪行,结果这些犯人的桑树长得很好,这些种桑树的犯人不少因此减少刑期,有的还得以提前获得释放。从此,老百姓也学着种桑树,终于获益不少。
韩忠彦提出这样一位人选,且是曾担任过宰相的,曾布也附和:“如此说来,范纯仁、陈瓘确实可行。”
小皇帝再问:“何人可替高遵惠?”
韩忠彦回答:“曹氏将门可出一人。”
高遵惠是高氏将门,小皇帝提意地驸马都尉张敦礼属于张氏将门,赵兴跟张氏将门关系密切,让张氏将门派出一个人来,可以保证赵兴不太过分。韩忠彦建议曹氏将门出人替换高遵惠,也是想着小皇帝对将门子弟比较放心,让曹氏替换高遵惠,即便挡不住赵兴。朝廷对那里的动态也可及时了解。
曾布再问:“韩大人离开真定,真定无人,谁可继任?”
韩忠彦摇头:“我虽然离开真定府,但真定无需继任者。赵离人若真想作乱,高遵惠挡不住他。三万吐蕃人都不曾挡住赵离人,高遵惠也做不到。所以,朝廷再派人去也是枉然。
大名府与真定府是防备辽国的两扇门户,一在黄河之北、一在黄河之南。但赵离人既然坐到黄河口上,我们还需要怕辽人吗?即使我们往真定派去一人,他挡不住赵离人,有没必要防备辽国,如此,我等何必枉费心机?不如派一文官去,最好是可有可无之人,且是能令赵离人也觉出他可有可无之人。也便够了。”
所谓“能让赵兴也感觉到可有可无”,那是婉转的说法,通俗点说就是“废物点心”、“纯粹废柴”。韩忠彦地意思是:赵兴正处在发飙临界点,朝廷派一位“著名废柴”去真定,可让赵兴觉得无趣。不屑对其发脾气。
高俅再度俯身低语,小皇帝推荐:“张商英可!”
曾布一拍大腿,赞同:“这个人好,这个人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曾布此时对小皇帝的智慧深表佩服,却不知道小皇帝在想到张商英这个人的时候,想到了高俅前几天对他地解释,故此仿效了向太后的用人策略。
章惇独相七年,朝堂上下都由他把持,其中最重要的狗腿子就是张商英,派张商英去,既可以减少朝中章惇的党羽。还可以让这个人去给赵兴找麻烦……或者,让赵兴找这个人的麻烦——他赵老虎不是精擅惹是生非么,咱给他一个人,让他打发无聊时光,这总行了吧?!
众所周知,赵兴对新党人员极其不满,在广东时不时地冒出一些怪话,张商英这个马屁精在迫害苏轼的时候也曾不遗余力。依赵兴的性格。两人凑在一起,那就是天雷勾动地火。想不轰轰烈烈都难。
曾布附和了小皇帝地建议后,猜想此时小皇帝的要求都已经满足,他拱手再次请示:“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派出宣慰使前去宣慰。”
小皇帝这次也爽快,轻轻的点点头,高俅上前,用苏轼的笔迹挥手写下一封诏书,曾布见到这份笔迹,深深的盯了高俅一眼,问:“高大人,你可否同去?”
小皇帝抢先回答:“朕拟稍后遣高卿出任真定兵马使,曾卿以为如何?”
小皇帝毕竟沉不住气,他这话一说,泄露了天机,在场地都是老奸巨猾地官僚,立刻明白——原来小皇帝果然与赵兴有联系,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位高俅,而高俅用苏轼地笔迹给赵兴写信就是一个暗号。此时此刻,小皇帝绝不肯放这样关键的人物离开身边,以保持与赵兴的联络。
但曾布没有撕破脸皮揭穿真相,而向太后对这样处置已很满意,她立刻下令以韩忠彦、曾布为左、右仆射。又召蒋球、蒋之奇牵复。以蒋之奇代替曾布任枢密使。同时,还下令召范纯仁入朝为相,放逐刘婕妤跟前宠臣、章惇的宫中耳目、宦官郝随与刘友端……
皇宫里马不停蹄派出了一连串使者分赴南北。大臣们听到范纯粹一到赵兴那里,就轻易领走了五百士兵,使得朝廷放下了半个心,不久,宣慰使派遣出去的消息也传遍京城,自此,京城人心稍定。
曾布出了皇宫,守候在宫门口地老仆举了一盏玻璃马灯上前迎候,殷勤解释:“相公,刚才和盛轩的马梦得都管特意来宫门口询问,问清我们是曾府家人后,留下了这盏琉璃马灯,说是‘天色昏暗,广南转运使大人赠送相公明灯一盏,以便大人能够照亮眼前道路’。
 ... -->>
第三百三十章 惹不得的赵离人
曾布也变了脸:“陛下,臣知道王诜曾托孤于赵离人,陛下在潜邸的时候与赵离人交往密切,甚至陛下的封地端州也是赵离人一手经营,然,陛下登位,地方节镇拥兵入京,此乃极为恶劣的先例。不管赵离人什么借口,但护送朝贡使入京,需要不了四千朱雀军。
他赵离人不是曾带十二侍从就敢迎战三万吐蕃人吗?还凶残至极的将三万吐蕃埋葬,故此,单凭他带来的军队数目,难免意图不善的嫌疑,现在任他赵离人说破天去,也脱不了威胁朝廷之意——臣请陛下即可下令:令两广安抚经略使赵兴解剑登岸,接受朝廷宣慰。”
殿中还在僵持,阖门使入宫报告:“通议大夫、真定留守韩忠彦叩宫求见。”
“宣”,向太后抢先回答。
韩忠彦一路快跑的窜进政事堂,一见向太后,便嚎啕大哭——这是哀悼先皇,等他哭几声后,收住眼泪,向小皇帝拱手,朗声祝贺新皇登位,而后说:“臣请言四事,曰: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请太后与陛下纳之。”
向太后没有半点犹豫:“准!”
韩忠彦再度拱手:“故文彦博、王珪、吕大防、刘挚、韩维、梁焘、司马光、吕公著、孙固、傅尧俞、赵瞻、郑雍、王岩叟、范祖禹、赵彦若、钱勰、顾临、赵君锡、李之纯、吕大忠、鲜于侁、孔武仲、姚勔、盛陶、赵卨、孙觉、杜纯、孔文仲、朱光庭、李周、张茂则、高士英、孙升,此三十三位贬官或贬窜岭南,或子孙蒙羞、被追夺身前恩宠,请陛下与太后追复恩赏。”
“准!”向太后满口答应。
“诸贬官当中,唯苏轼、苏辙犹存,请太后起复任用!”
向太后和颜悦色的说:“韩卿不知道,坡仙已然追复。圣旨已经送给黄河边上的赵离人。依韩卿的意思,再加上苏辙也不妨。”
“这还不够”,韩忠彦大声回答:“已故三十三位官员的推恩,也要立刻宣布天下。”
“准!”
韩忠彦免冠叩首:“臣谨按,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祸及天下,勇于害贤,敢于杀人,临大变,订大事,包藏阴谋,发为异议。臣请处置。”
曾布叹了口气:“章相独掌权柄日久,便不为害。也是朝廷大忌,说起来,朝廷是该换相了,韩公,陛下已知其非。昨除章相为山陵使。”
宰相负责先皇陵墓安葬事宜,这在历朝中罕见,这种举动也说明新皇开始对这个跋扈的老人起了猜忌之心,这也正是曾布刚才的隐约暗示——章惇独掌大权太久了。便不是祸害,新皇登基也要防他一手。
小皇帝开口了:“卿可愿去宣慰赵离人?”
韩忠彦摇头:“臣不行,赵离人目前正处在暴走边缘,臣所居真定离黄河不远,听说赵离人每日操练不断,炮声隆隆,声震十里。我还听说他已开始从船上卸炮,于岸上布垒。但臣以为有范纯粹在那儿,赵离人已难以寸进,唯目前赵离人寸步不离战船,或进或退,意图难测。故此,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请赵离人登岸接受宣慰,以示朝廷毫无猜忌之心——臣举荐陈瓘前往安抚,举荐范纯仁重归朝堂为参政。”
高俅俯身低语。小皇帝闷闷地插嘴:“陈瓘与章惇来往密切。此人原本也是章惇举荐为官的。”
韩忠彦再度叩首:“原本臣以为范纯仁可当此任,但范纯粹已在顺保寨。范纯仁不去也罢。陈瓘道德文章素受士民敬仰,臣遍观朝廷,唯此人可以令赵离人有所顾忌。”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长子纯佑、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四个儿子当中算次子纯仁最有作为,哲宗时任曾短暂担任过参知政事。
青少年时代的纯仁酷爱读书,他的父亲门下招揽了不少有才干的青年,如胡瑗、孙复、石介等,纯仁与他们交往密切,并日夜在一起读书切磋学问。夜深人静之时,当他的这些朋友都休息之后,就独自一人,点着油灯,在蚊帐中读书。长期如此,以致范纯仁的白色蚊帐被烟熏成了黑色。
当范纯仁功成名就当上高官后,他的夫人特别将这床蚊帐拿出来,经常教育他地子女,并说:“这黑乎乎的蚊帐,就是你父亲过去在蚊帐中读书时熏黑的,你们一定要像父亲那样刻苦读书。”
为官后的范纯仁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清官。在襄城当县令时,了解到当地百姓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素来不养蚕织布,因此也很少有人种桑树。他想要百姓富起来,必须种桑,养蚕,发展经济。然而老百姓怕种桑树不赚钱,为此,纯仁就将一些情节较轻的犯人放回家去种桑树,并按种植桑树成活后获利地多少,减轻其罪行,结果这些犯人的桑树长得很好,这些种桑树的犯人不少因此减少刑期,有的还得以提前获得释放。从此,老百姓也学着种桑树,终于获益不少。
韩忠彦提出这样一位人选,且是曾担任过宰相的,曾布也附和:“如此说来,范纯仁、陈瓘确实可行。”
小皇帝再问:“何人可替高遵惠?”
韩忠彦回答:“曹氏将门可出一人。”
高遵惠是高氏将门,小皇帝提意地驸马都尉张敦礼属于张氏将门,赵兴跟张氏将门关系密切,让张氏将门派出一个人来,可以保证赵兴不太过分。韩忠彦建议曹氏将门出人替换高遵惠,也是想着小皇帝对将门子弟比较放心,让曹氏替换高遵惠,即便挡不住赵兴。朝廷对那里的动态也可及时了解。
曾布再问:“韩大人离开真定,真定无人,谁可继任?”
韩忠彦摇头:“我虽然离开真定府,但真定无需继任者。赵离人若真想作乱,高遵惠挡不住他。三万吐蕃人都不曾挡住赵离人,高遵惠也做不到。所以,朝廷再派人去也是枉然。
大名府与真定府是防备辽国的两扇门户,一在黄河之北、一在黄河之南。但赵离人既然坐到黄河口上,我们还需要怕辽人吗?即使我们往真定派去一人,他挡不住赵离人,有没必要防备辽国,如此,我等何必枉费心机?不如派一文官去,最好是可有可无之人,且是能令赵离人也觉出他可有可无之人。也便够了。”
所谓“能让赵兴也感觉到可有可无”,那是婉转的说法,通俗点说就是“废物点心”、“纯粹废柴”。韩忠彦地意思是:赵兴正处在发飙临界点,朝廷派一位“著名废柴”去真定,可让赵兴觉得无趣。不屑对其发脾气。
高俅再度俯身低语,小皇帝推荐:“张商英可!”
曾布一拍大腿,赞同:“这个人好,这个人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曾布此时对小皇帝的智慧深表佩服,却不知道小皇帝在想到张商英这个人的时候,想到了高俅前几天对他地解释,故此仿效了向太后的用人策略。
章惇独相七年,朝堂上下都由他把持,其中最重要的狗腿子就是张商英,派张商英去,既可以减少朝中章惇的党羽。还可以让这个人去给赵兴找麻烦……或者,让赵兴找这个人的麻烦——他赵老虎不是精擅惹是生非么,咱给他一个人,让他打发无聊时光,这总行了吧?!
众所周知,赵兴对新党人员极其不满,在广东时不时地冒出一些怪话,张商英这个马屁精在迫害苏轼的时候也曾不遗余力。依赵兴的性格。两人凑在一起,那就是天雷勾动地火。想不轰轰烈烈都难。
曾布附和了小皇帝地建议后,猜想此时小皇帝的要求都已经满足,他拱手再次请示:“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派出宣慰使前去宣慰。”
小皇帝这次也爽快,轻轻的点点头,高俅上前,用苏轼的笔迹挥手写下一封诏书,曾布见到这份笔迹,深深的盯了高俅一眼,问:“高大人,你可否同去?”
小皇帝抢先回答:“朕拟稍后遣高卿出任真定兵马使,曾卿以为如何?”
小皇帝毕竟沉不住气,他这话一说,泄露了天机,在场地都是老奸巨猾地官僚,立刻明白——原来小皇帝果然与赵兴有联系,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位高俅,而高俅用苏轼地笔迹给赵兴写信就是一个暗号。此时此刻,小皇帝绝不肯放这样关键的人物离开身边,以保持与赵兴的联络。
但曾布没有撕破脸皮揭穿真相,而向太后对这样处置已很满意,她立刻下令以韩忠彦、曾布为左、右仆射。又召蒋球、蒋之奇牵复。以蒋之奇代替曾布任枢密使。同时,还下令召范纯仁入朝为相,放逐刘婕妤跟前宠臣、章惇的宫中耳目、宦官郝随与刘友端……
皇宫里马不停蹄派出了一连串使者分赴南北。大臣们听到范纯粹一到赵兴那里,就轻易领走了五百士兵,使得朝廷放下了半个心,不久,宣慰使派遣出去的消息也传遍京城,自此,京城人心稍定。
曾布出了皇宫,守候在宫门口地老仆举了一盏玻璃马灯上前迎候,殷勤解释:“相公,刚才和盛轩的马梦得都管特意来宫门口询问,问清我们是曾府家人后,留下了这盏琉璃马灯,说是‘天色昏暗,广南转运使大人赠送相公明灯一盏,以便大人能够照亮眼前道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