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恶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
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少年时曾从因避怨而隐居于吴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学琴与书法。蔡邕对顾雍的才华十分赏识,认为将来必定有所成,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相赠。顾雍像弱冠之年,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担任合肥长。后历任娄县、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处都有政绩。建安五年(200),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处理一切事务。后累迁大理奉常,兼领尚书令,封为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替代孙邵(182—245)当上了丞相、平尚书事,直至逝世。
当上宰相后,顾雍时常访察民间疾苦,提出了不少适当而有效的办法,功绩不小,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不仗势凌人。他与孙权相处注意君臣礼节,对国家忠心耿耿,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同事和部下,则态度和蔼,十分谦虚。他办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意,考虑问题周到全面,处理问题稳妥,很讲究方式方法。在他的精心辅助下,吴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人称他为“东吴名相”。
赤乌六年(243)十一月,顾雍病逝。孙权身穿素服亲临吊唁,赐谥号”肃侯”,墓葬在藏书小王山。
顾雍-历史年表
州郡表荐,顾雍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
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数年,升为左司马。
孙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迎母于吴。既至,孙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宴请大臣,后太子又往庆焉。
顾雍为人不饮酒,少言语,举动时当。孙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顾雍必责怪,所以诸将不敢肆情。孙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
同年,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顾雍病重而死,孙权拜其少子顾济为骑都尉。孙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
景帝孙休即位,诏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而侯统废绝,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袭爵为醴陵侯,以明着旧勋。”
历史评价: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
一代名相——顾雍
三国中治国才能可与诸葛亮比美的,还有东吴的名相顾雍。关于顾雍这个人,看官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也并非罗老先生对他有什么偏见,他不出名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不是一个贪功好利之人,即使处在高台上,顾雍也一样一尘不染,不与其他人争功,更不贪污枉法。历史是公正的,这样品德高尚的一个人,我们后世人当然不能就这样把他给忘掉。海盗现在就列出他的十处地方加以说明吧……
“沉默寡言”
顾雍性格内向,并不多说话,但每次开口却语出惊人(当然,这种说法是很夸张的,各位看官明白就行,就不必捅破了,呵呵~),孙权对此也说道:“顾公不言,言必有中”。
“态度温和”
张昭和顾雍都是内政的能臣,但两个人的形象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昭向来疾言厉色,只要他认为自己是观点是正确的,就会直言不讳地对孙权进谏,常常搞得孙权下不了台,这情景就像一个唠叨的老人家训导小孩一样,颇有搞笑的意味。但顾雍却相反,他为人谦和,不发脾气,而且还不喜夸耀,但实际上,他所立下的治绩是非常大的。而顾雍态度温和的同时,也从不放弃真理,像张昭一样,只要是正确的,他也会坚持下去。
“不贪名利”
顾雍治国有道,孙权封他为侯,但是这样大的事儿,他的家人却不知道——顾雍不喜炫耀自己的地位,只把封侯一事当作孙权给予他的奖励。顾雍受了这么大的爵位尚能不得意忘形,不像一些人得了一官半职后,却要大张旗鼓、装腔作势,要别人给他送红包、送桔子拉,上门叩头拜礼拉,一方面说“为人民而服务”,一方面又“想要进我屋,红包先拿来”。立了点小功小劳却又要请媒体电视拍摄他的丰功伟绩,还在报纸上大言不惭地写着“领导身先士卒,带领人民干活”这一类不知羞的话来。
“圆滑世故”
这样说顾雍并不是贬低他,顾雍的确是很圆滑的,而这个圆滑却是他的“可爱”之处。孙权对顾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有难题时便会派秘书前往请教他。每当顾雍赞成孙权的意见时,顾雍就会请孙权的秘书吃饭,把问题研究个透彻,然后再送秘书离开;如顾雍不赞成孙权的意见... -->>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
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少年时曾从因避怨而隐居于吴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学琴与书法。蔡邕对顾雍的才华十分赏识,认为将来必定有所成,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相赠。顾雍像弱冠之年,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担任合肥长。后历任娄县、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处都有政绩。建安五年(200),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处理一切事务。后累迁大理奉常,兼领尚书令,封为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替代孙邵(182—245)当上了丞相、平尚书事,直至逝世。
当上宰相后,顾雍时常访察民间疾苦,提出了不少适当而有效的办法,功绩不小,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不仗势凌人。他与孙权相处注意君臣礼节,对国家忠心耿耿,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同事和部下,则态度和蔼,十分谦虚。他办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意,考虑问题周到全面,处理问题稳妥,很讲究方式方法。在他的精心辅助下,吴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人称他为“东吴名相”。
赤乌六年(243)十一月,顾雍病逝。孙权身穿素服亲临吊唁,赐谥号”肃侯”,墓葬在藏书小王山。
顾雍-历史年表
州郡表荐,顾雍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
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数年,升为左司马。
孙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迎母于吴。既至,孙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宴请大臣,后太子又往庆焉。
顾雍为人不饮酒,少言语,举动时当。孙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顾雍必责怪,所以诸将不敢肆情。孙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
同年,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顾雍病重而死,孙权拜其少子顾济为骑都尉。孙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
景帝孙休即位,诏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而侯统废绝,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袭爵为醴陵侯,以明着旧勋。”
历史评价: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
一代名相——顾雍
三国中治国才能可与诸葛亮比美的,还有东吴的名相顾雍。关于顾雍这个人,看官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也并非罗老先生对他有什么偏见,他不出名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不是一个贪功好利之人,即使处在高台上,顾雍也一样一尘不染,不与其他人争功,更不贪污枉法。历史是公正的,这样品德高尚的一个人,我们后世人当然不能就这样把他给忘掉。海盗现在就列出他的十处地方加以说明吧……
“沉默寡言”
顾雍性格内向,并不多说话,但每次开口却语出惊人(当然,这种说法是很夸张的,各位看官明白就行,就不必捅破了,呵呵~),孙权对此也说道:“顾公不言,言必有中”。
“态度温和”
张昭和顾雍都是内政的能臣,但两个人的形象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昭向来疾言厉色,只要他认为自己是观点是正确的,就会直言不讳地对孙权进谏,常常搞得孙权下不了台,这情景就像一个唠叨的老人家训导小孩一样,颇有搞笑的意味。但顾雍却相反,他为人谦和,不发脾气,而且还不喜夸耀,但实际上,他所立下的治绩是非常大的。而顾雍态度温和的同时,也从不放弃真理,像张昭一样,只要是正确的,他也会坚持下去。
“不贪名利”
顾雍治国有道,孙权封他为侯,但是这样大的事儿,他的家人却不知道——顾雍不喜炫耀自己的地位,只把封侯一事当作孙权给予他的奖励。顾雍受了这么大的爵位尚能不得意忘形,不像一些人得了一官半职后,却要大张旗鼓、装腔作势,要别人给他送红包、送桔子拉,上门叩头拜礼拉,一方面说“为人民而服务”,一方面又“想要进我屋,红包先拿来”。立了点小功小劳却又要请媒体电视拍摄他的丰功伟绩,还在报纸上大言不惭地写着“领导身先士卒,带领人民干活”这一类不知羞的话来。
“圆滑世故”
这样说顾雍并不是贬低他,顾雍的确是很圆滑的,而这个圆滑却是他的“可爱”之处。孙权对顾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有难题时便会派秘书前往请教他。每当顾雍赞成孙权的意见时,顾雍就会请孙权的秘书吃饭,把问题研究个透彻,然后再送秘书离开;如顾雍不赞成孙权的意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