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皇宫。
崇祯貌似对积木也来了那么点兴趣,听闻张斌又送东西来了,他竟然亲自在坤宁宫等着。
这下,张斌什么都不敢表露出来了,甚至连看都不敢往张嫣那个方向看,匆匆的将礼物放下,他便向崇祯辞行,言明自己想尽快返回福广。
崇祯虽然有点不舍,但也只能恩准了,毕竟福广还面临着红毛番的威胁,那里可关乎着将近五百万两的税赋收入,绝对不容有失。
张斌就这样走了,事了拂袖去,貌似什么都没干,就是在京城转了一圈就回去了,至少温体仁不知道,敲掉他两颗门牙闵洪学和闵梦得的,搞的他臭名远扬的,都是张斌。
更重要的,对后面朝堂格局影响深远的辛未科会试主考官,也被张斌给阴掉了。
为什么一个会试主考官这么重要呢?
貌似,考生考试之后,试卷都要经过封存,直到成绩揭晓才能打开考生填写姓名和籍贯处的封印,主考官又怎么左右会试的结果呢?
其实,会试走过后门的都知道,主考官完全能左右会试结果。
像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那是一种低级作弊手段,那样搞,纯粹是脑子有病,留下的把柄,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主考官要作弊,完全没必要这样。
每次会试阅卷之前,主考官都会召集各房考官交待一下接下来阅卷的安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安排中就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主考官说书。
主考官说书当然不是跟民间说书人那样,给人讲故事,他们说的就是书,两个主考官,会各说一本书,这书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新近比较流行的书,比如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等。
主考官说书也不会做什么具体的讲解,他们只会说个书名,他们所说的书就是暗号,各房考官和走了后门的考生都要好好去看看,当然,考生是在考试之前看,而各房考官是在考试之后,阅卷之前看。
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只要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证明,这是走了后门的,只要不是太差,各房考官就不能把人家给淘汰了。
关于这个主考官说书还有个轶事,那就是崇祯元年的戊辰科的状元刘若宰修改《金ping梅》的轶事。
传闻,那时候《金ping梅》还不叫《金ping梅》而叫《金莲传》,正是刘若宰在会试期间看了《金莲传》,然后把书名改成了《金ping梅》。
话说一个举人会试的时候为什么要看小说呢,而且看的还是《金莲传》这种小说,这不无聊透顶吗。
其实,不是他无聊,应该那个时候的主考官比较无聊,说了这本书,他不得不看。
当然,主考官也会看人来,那种文章做的狗屁不通的,这后门也会走不通。
徐光启当然知道说书这种事,原本,依他的个性,是不大可能去说书的,毕竟,这是一种隐藏的作弊手段,很多人不屑为之。
而且,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主考官就一定要说书,你如果刚正不阿,完全可以不说书,也没人会说你什么。
这次,为了陈子龙他们不被淘汰,徐光启也只能违心的说了一回书。
结果,这次科举考试就精彩了,因为周延儒跟复社的人说了书,而徐光启也跟陈子龙等人说了书,而复社成员和陈子龙这帮人中也的确也有一些后世比较有名的文学家。
比如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又比如明诗殿军陈子龙,还有娄东二张,张溥、张采等等。
没了温体仁的打压,这些人可谓大放异彩。
最后,通过殿试,陈子龙夺得了一甲第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探花郎,夏允彝和杜麟征也名列二甲,徐孚远、周立勋和彭宾则名列三甲。
其实,他们这并不能算是作弊,只能说,他们没有被作弊的人给淘汰掉,因为他们本身都是明末比较有名的文人,被一些毫无名气的人淘汰,而且还多次被淘汰那才叫咄咄怪事。
他们是顺利过关了,六人都金榜题名,主考官徐光启除了给他们六人说了回书,其他事情也做的相当出色,并没有出任何问题。
但是,另外一位主考官周延儒却出问题了,因为这一届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高中双元的陈于泰是他的姻亲,也就是他夫人陈氏的亲侄子!
这个陈于泰要说本事还是有的,并不是那种酒囊饭袋,他出身于宜兴有名的官宦世家,父亲陈一教、弟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都是进士出身,而且他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十五岁就精通经史子集,考上了秀才,这会儿他都三十五了,真才实学肯定是有的。
可惜,他不该是周延儒的姻亲,因为温体仁正为了谋夺内阁首辅之位,处处设坑,准备把周延儒这个昔日的队友给埋了呢。
这下好了,你当会试主考官,你的姻亲又是会试的会元,又是殿试的状元,你这还不叫作弊,那什么叫作弊。
温体仁特意拿出了榜眼吴伟业和探花陈子龙的试卷跟陈于泰的做比较,比给崇祯看。
吴伟业是什么人,他就是后世有名的吴梅村,一首《圆圆曲》,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可谓脍炙人口,陈子龙那也是有名的文学家,大诗人,竟然被个陈于泰给比下去了,可能吗?
崇祯仔细比对了一下试卷,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已经对周延儒起了疑心,紧接着,温体仁便令手下党羽拼命弹劾周延儒,他亲戚在家乡犯事了怪周延儒,朝廷举步维艰怪周延儒,朝臣有过错怪周延儒。
结果,周延儒被他弹劾的没有办法,只能托病返乡,温体仁就此登上内阁首辅之位。
当时就有民谣流传:“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这首民谣正是嘲讽温体仁这个贪财好色的奸妄小人,借辛未科状元陈于泰之事把内阁首辅周延儒给干翻了!
到皇宫。
崇祯貌似对积木也来了那么点兴趣,听闻张斌又送东西来了,他竟然亲自在坤宁宫等着。
这下,张斌什么都不敢表露出来了,甚至连看都不敢往张嫣那个方向看,匆匆的将礼物放下,他便向崇祯辞行,言明自己想尽快返回福广。
崇祯虽然有点不舍,但也只能恩准了,毕竟福广还面临着红毛番的威胁,那里可关乎着将近五百万两的税赋收入,绝对不容有失。
张斌就这样走了,事了拂袖去,貌似什么都没干,就是在京城转了一圈就回去了,至少温体仁不知道,敲掉他两颗门牙闵洪学和闵梦得的,搞的他臭名远扬的,都是张斌。
更重要的,对后面朝堂格局影响深远的辛未科会试主考官,也被张斌给阴掉了。
为什么一个会试主考官这么重要呢?
貌似,考生考试之后,试卷都要经过封存,直到成绩揭晓才能打开考生填写姓名和籍贯处的封印,主考官又怎么左右会试的结果呢?
其实,会试走过后门的都知道,主考官完全能左右会试结果。
像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那是一种低级作弊手段,那样搞,纯粹是脑子有病,留下的把柄,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主考官要作弊,完全没必要这样。
每次会试阅卷之前,主考官都会召集各房考官交待一下接下来阅卷的安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安排中就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主考官说书。
主考官说书当然不是跟民间说书人那样,给人讲故事,他们说的就是书,两个主考官,会各说一本书,这书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新近比较流行的书,比如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等。
主考官说书也不会做什么具体的讲解,他们只会说个书名,他们所说的书就是暗号,各房考官和走了后门的考生都要好好去看看,当然,考生是在考试之前看,而各房考官是在考试之后,阅卷之前看。
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只要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证明,这是走了后门的,只要不是太差,各房考官就不能把人家给淘汰了。
关于这个主考官说书还有个轶事,那就是崇祯元年的戊辰科的状元刘若宰修改《金ping梅》的轶事。
传闻,那时候《金ping梅》还不叫《金ping梅》而叫《金莲传》,正是刘若宰在会试期间看了《金莲传》,然后把书名改成了《金ping梅》。
话说一个举人会试的时候为什么要看小说呢,而且看的还是《金莲传》这种小说,这不无聊透顶吗。
其实,不是他无聊,应该那个时候的主考官比较无聊,说了这本书,他不得不看。
当然,主考官也会看人来,那种文章做的狗屁不通的,这后门也会走不通。
徐光启当然知道说书这种事,原本,依他的个性,是不大可能去说书的,毕竟,这是一种隐藏的作弊手段,很多人不屑为之。
而且,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主考官就一定要说书,你如果刚正不阿,完全可以不说书,也没人会说你什么。
这次,为了陈子龙他们不被淘汰,徐光启也只能违心的说了一回书。
结果,这次科举考试就精彩了,因为周延儒跟复社的人说了书,而徐光启也跟陈子龙等人说了书,而复社成员和陈子龙这帮人中也的确也有一些后世比较有名的文学家。
比如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又比如明诗殿军陈子龙,还有娄东二张,张溥、张采等等。
没了温体仁的打压,这些人可谓大放异彩。
最后,通过殿试,陈子龙夺得了一甲第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探花郎,夏允彝和杜麟征也名列二甲,徐孚远、周立勋和彭宾则名列三甲。
其实,他们这并不能算是作弊,只能说,他们没有被作弊的人给淘汰掉,因为他们本身都是明末比较有名的文人,被一些毫无名气的人淘汰,而且还多次被淘汰那才叫咄咄怪事。
他们是顺利过关了,六人都金榜题名,主考官徐光启除了给他们六人说了回书,其他事情也做的相当出色,并没有出任何问题。
但是,另外一位主考官周延儒却出问题了,因为这一届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高中双元的陈于泰是他的姻亲,也就是他夫人陈氏的亲侄子!
这个陈于泰要说本事还是有的,并不是那种酒囊饭袋,他出身于宜兴有名的官宦世家,父亲陈一教、弟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都是进士出身,而且他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十五岁就精通经史子集,考上了秀才,这会儿他都三十五了,真才实学肯定是有的。
可惜,他不该是周延儒的姻亲,因为温体仁正为了谋夺内阁首辅之位,处处设坑,准备把周延儒这个昔日的队友给埋了呢。
这下好了,你当会试主考官,你的姻亲又是会试的会元,又是殿试的状元,你这还不叫作弊,那什么叫作弊。
温体仁特意拿出了榜眼吴伟业和探花陈子龙的试卷跟陈于泰的做比较,比给崇祯看。
吴伟业是什么人,他就是后世有名的吴梅村,一首《圆圆曲》,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可谓脍炙人口,陈子龙那也是有名的文学家,大诗人,竟然被个陈于泰给比下去了,可能吗?
崇祯仔细比对了一下试卷,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已经对周延儒起了疑心,紧接着,温体仁便令手下党羽拼命弹劾周延儒,他亲戚在家乡犯事了怪周延儒,朝廷举步维艰怪周延儒,朝臣有过错怪周延儒。
结果,周延儒被他弹劾的没有办法,只能托病返乡,温体仁就此登上内阁首辅之位。
当时就有民谣流传:“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这首民谣正是嘲讽温体仁这个贪财好色的奸妄小人,借辛未科状元陈于泰之事把内阁首辅周延儒给干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