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汉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前些日子收到皇帝手上,但皇帝总归是人,不是钢铁。
是人就会累,就会倦。
尤其是现在的皇帝。
是身心俱疲。
而且,夜以继日的工作,却换不到成就,见不到曙光,面对的,全是与自己想象中不同的事情。
这种挫败感,也让皇帝很不好受。
有很多人只能做一时的明君,无法做一辈子的明君。
这很简单。
人都是有三分钟热情的,而一旦热情消去了,自然就不会再做了。
当然,有的人热情长一些,但也是没有用处的。
皇帝号称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但事实上,并非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做。
尤其对一个刚登基的皇帝来说。
或许是太后干政,或许是辅政大臣的阻拦,或者是世家,或者是这天下就已经很让人失望了。
很多三分钟明君,并非是他们不想做明君,而是前路的困难太多。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了。
玄宗一开始在重重危机中踩着无数人的尸体走上政治舞台,孜孜求治。那时的他,是一个是非分明,颇有决断的人。
但在时间的侵袭下,他的心已经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
可能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是以前的那个孜孜求治的贤明帝王,但在外人看来,他已经跟之前判若两人。
他越来越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对那些在“细枝末节”上固执己见,故意与自己过不去的人,越来越感到厌恶。
处理军政事务时,他的情绪时常出现起伏,无法抑制自己的好恶。
随着政治经验的累积,他越来越不耐琐细,对传说中的“垂拱而治”也越来越向往。
他对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乐越来越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柔软的女体,动听的音乐,好看的舞蹈……
这些过去他曾经明确表示要控制甚至弃绝的东西,现在越来越感觉不可或缺,尤其是想到自己已经年近五旬,这种焦虑感越来越强。
于是从开始的明君,变成了后面的昏君。
唐玄宗的变化,其实就可以说就是现在司马遹的变化。
现在的司马遹,对刚开始接触大权的那种紧张感,那种兴趣,已经是没有多少了。
反而是一提到诸王的消息,他脸上都会露出极为厌恶之色。
王生便在这般,度过了这几日。
通过处理朝政,王生对天下大势,又有另外的了解了。
首先,江南那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消息,但是关于江南的奏章,却是比其他地方要多。
还有一个,便是邺城,便是辽东。
尤其是在蜀中,王生已经可以听到一些后世熟悉的名字了。
譬如说成汉政权的奠基者,李特的名字。
当然,此时的李特,还是在益州刺史赵廞后面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名字而已。
益州刺史赵廞叛乱。
益州乱成了一锅粥。
而李特,是讨伐益州刺史赵廞的一支。
当然,此事要说起来,还得从齐万年的事情说起。
元康六年,氐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迁移,寻找粮谷进入汉川的有几万家,其中便有李特兄弟。
路上处处见到有病和穷苦的人,李特兄弟经常救助赈济、保护这些人,从此得到众人之心。
流亡的百姓到汉中后,上书请求在巴、蜀寄食,朝廷议政时不允许,派侍御史李宓持节前往慰劳,同时监督他们,不让他们进入剑阁。
李宓到达汉中,接受流民的贿赂,上表说:“流民有十万多人,不是汉中一个郡所能够救济,如果东往荆州,水流湍急危险,而且没有船只。蜀地有粮食储备,百姓丰足富裕,可以让流民前往那里解决吃饭问题。”
朝廷听从李宓的意见。
从此,流民散布于梁州、益州。
至于益州刺史赵廞造反,说实在的还是洛阳朝廷的问题。
贾南风失势后没多久,司马遹便开始了洛阳的清洗活动,而益州刺史赵廞虽然是封疆大吏,但依然受到了皇帝的‘关怀’。
朝廷下诏征召益州刺史赵廞入朝担任大长秋,让成都内史耿滕代替赵廞任益州刺史。
赵廞与贾南风是姻亲关系,听闻朝廷征召任命,非常害怕,加上他看到朝堂的衰微败乱,心里已存有占据蜀地的愿望,就拿出仓库中的粮食,赈济流民,来收买民心。
因为李特兄弟材力勇武,手下都是巴西郡人,与赵廞同郡,赵廞对待他们非常优厚,作为自己的爪牙。
李特等人凭仗着赵廞的权势,专门聚众作强盗,蜀人十分忌恨他们。
耿滕曾多次秘密奏报司马遹:“流民剽悍骁勇,而蜀人怯懦软弱,主人对付不了客人,一定会造成祸乱,应该让流民还归本土。如果让他们留在地势险要的蜀地,恐怕秦州、雍州地区的灾祸就要转移到梁、益地区。”
赵廞听说后非常憎恨耿滕。
前些日子,益州接到司马遹的诏书后,派文武官员一千多人迎接耿滕,耿滕率领众人进入州城,赵廞派徒众迎击耿滕,在西门交战,耿滕战败而死。
这下子,就是益州刺史赵廞公然与皇帝撕破脸了。
一不做二不休,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安排设置僚属,改换所属的郡守县令,以前朝堂所任命的官员,没有敢不听从赵廞的。
强龙是强但拗不过现在的地头蛇,更何况,现在朝廷西征,根本没有余力管顾蜀中的事情。
李特的弟弟李庠和兄弟以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李攀、费佗、苻成、隗伯等人率领四千骑兵归附赵廞。
赵廞任命李庠为威寇将军,封为阳泉亭侯,把他看作亲信心腹,让他募集六郡的强壮勇武的人,发展到一万余人,以截断北来的道路。
李庠为人骁勇,很得人心,号称东羌良将。
赵廞逐渐忌恨他,但没有明说。
十二月,长史杜淑、张粲劝说赵廞道:“将军刚刚起兵,就仓促派李庠在外掌握重兵。他不是我们的族类,一定不会和我们一条心,这是倒转长矛交给别人让他向我们攻击,应当尽快设法对付他。”
正碰上李庠劝说赵廞称帝,杜淑、张粲告诉赵廞这是李庠大逆不道,便把李庠与他的儿子侄子十余人一齐杀害。
当时李特、李流都在外带兵,赵廞派人去安抚告慰他们说:“李庠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应判死罪。与你们兄弟不相干。”
并任命李特、李流为督将。
李特、李流怨恨赵廞,便带领兵马回到绵竹。
之后,李特养精蓄锐,击败了赵廞精锐,现如今是直接打到了成都了。
像这么仔细的上奏文书,不是在皇帝这里,王生根本是看不到的。
不仅仅是益州。
像是许昌,邺城,乃至于长安,奏章的内容,都是第一手的资料。
王生此时在太极殿中,就像是一块干瘪的海绵,源源不断的吸取着这些有用的知识。
他相信,这些知识,终有一日是会用得到的。
/> 前些日子收到皇帝手上,但皇帝总归是人,不是钢铁。
是人就会累,就会倦。
尤其是现在的皇帝。
是身心俱疲。
而且,夜以继日的工作,却换不到成就,见不到曙光,面对的,全是与自己想象中不同的事情。
这种挫败感,也让皇帝很不好受。
有很多人只能做一时的明君,无法做一辈子的明君。
这很简单。
人都是有三分钟热情的,而一旦热情消去了,自然就不会再做了。
当然,有的人热情长一些,但也是没有用处的。
皇帝号称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但事实上,并非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做。
尤其对一个刚登基的皇帝来说。
或许是太后干政,或许是辅政大臣的阻拦,或者是世家,或者是这天下就已经很让人失望了。
很多三分钟明君,并非是他们不想做明君,而是前路的困难太多。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了。
玄宗一开始在重重危机中踩着无数人的尸体走上政治舞台,孜孜求治。那时的他,是一个是非分明,颇有决断的人。
但在时间的侵袭下,他的心已经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
可能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是以前的那个孜孜求治的贤明帝王,但在外人看来,他已经跟之前判若两人。
他越来越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对那些在“细枝末节”上固执己见,故意与自己过不去的人,越来越感到厌恶。
处理军政事务时,他的情绪时常出现起伏,无法抑制自己的好恶。
随着政治经验的累积,他越来越不耐琐细,对传说中的“垂拱而治”也越来越向往。
他对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乐越来越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柔软的女体,动听的音乐,好看的舞蹈……
这些过去他曾经明确表示要控制甚至弃绝的东西,现在越来越感觉不可或缺,尤其是想到自己已经年近五旬,这种焦虑感越来越强。
于是从开始的明君,变成了后面的昏君。
唐玄宗的变化,其实就可以说就是现在司马遹的变化。
现在的司马遹,对刚开始接触大权的那种紧张感,那种兴趣,已经是没有多少了。
反而是一提到诸王的消息,他脸上都会露出极为厌恶之色。
王生便在这般,度过了这几日。
通过处理朝政,王生对天下大势,又有另外的了解了。
首先,江南那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消息,但是关于江南的奏章,却是比其他地方要多。
还有一个,便是邺城,便是辽东。
尤其是在蜀中,王生已经可以听到一些后世熟悉的名字了。
譬如说成汉政权的奠基者,李特的名字。
当然,此时的李特,还是在益州刺史赵廞后面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名字而已。
益州刺史赵廞叛乱。
益州乱成了一锅粥。
而李特,是讨伐益州刺史赵廞的一支。
当然,此事要说起来,还得从齐万年的事情说起。
元康六年,氐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迁移,寻找粮谷进入汉川的有几万家,其中便有李特兄弟。
路上处处见到有病和穷苦的人,李特兄弟经常救助赈济、保护这些人,从此得到众人之心。
流亡的百姓到汉中后,上书请求在巴、蜀寄食,朝廷议政时不允许,派侍御史李宓持节前往慰劳,同时监督他们,不让他们进入剑阁。
李宓到达汉中,接受流民的贿赂,上表说:“流民有十万多人,不是汉中一个郡所能够救济,如果东往荆州,水流湍急危险,而且没有船只。蜀地有粮食储备,百姓丰足富裕,可以让流民前往那里解决吃饭问题。”
朝廷听从李宓的意见。
从此,流民散布于梁州、益州。
至于益州刺史赵廞造反,说实在的还是洛阳朝廷的问题。
贾南风失势后没多久,司马遹便开始了洛阳的清洗活动,而益州刺史赵廞虽然是封疆大吏,但依然受到了皇帝的‘关怀’。
朝廷下诏征召益州刺史赵廞入朝担任大长秋,让成都内史耿滕代替赵廞任益州刺史。
赵廞与贾南风是姻亲关系,听闻朝廷征召任命,非常害怕,加上他看到朝堂的衰微败乱,心里已存有占据蜀地的愿望,就拿出仓库中的粮食,赈济流民,来收买民心。
因为李特兄弟材力勇武,手下都是巴西郡人,与赵廞同郡,赵廞对待他们非常优厚,作为自己的爪牙。
李特等人凭仗着赵廞的权势,专门聚众作强盗,蜀人十分忌恨他们。
耿滕曾多次秘密奏报司马遹:“流民剽悍骁勇,而蜀人怯懦软弱,主人对付不了客人,一定会造成祸乱,应该让流民还归本土。如果让他们留在地势险要的蜀地,恐怕秦州、雍州地区的灾祸就要转移到梁、益地区。”
赵廞听说后非常憎恨耿滕。
前些日子,益州接到司马遹的诏书后,派文武官员一千多人迎接耿滕,耿滕率领众人进入州城,赵廞派徒众迎击耿滕,在西门交战,耿滕战败而死。
这下子,就是益州刺史赵廞公然与皇帝撕破脸了。
一不做二不休,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安排设置僚属,改换所属的郡守县令,以前朝堂所任命的官员,没有敢不听从赵廞的。
强龙是强但拗不过现在的地头蛇,更何况,现在朝廷西征,根本没有余力管顾蜀中的事情。
李特的弟弟李庠和兄弟以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李攀、费佗、苻成、隗伯等人率领四千骑兵归附赵廞。
赵廞任命李庠为威寇将军,封为阳泉亭侯,把他看作亲信心腹,让他募集六郡的强壮勇武的人,发展到一万余人,以截断北来的道路。
李庠为人骁勇,很得人心,号称东羌良将。
赵廞逐渐忌恨他,但没有明说。
十二月,长史杜淑、张粲劝说赵廞道:“将军刚刚起兵,就仓促派李庠在外掌握重兵。他不是我们的族类,一定不会和我们一条心,这是倒转长矛交给别人让他向我们攻击,应当尽快设法对付他。”
正碰上李庠劝说赵廞称帝,杜淑、张粲告诉赵廞这是李庠大逆不道,便把李庠与他的儿子侄子十余人一齐杀害。
当时李特、李流都在外带兵,赵廞派人去安抚告慰他们说:“李庠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应判死罪。与你们兄弟不相干。”
并任命李特、李流为督将。
李特、李流怨恨赵廞,便带领兵马回到绵竹。
之后,李特养精蓄锐,击败了赵廞精锐,现如今是直接打到了成都了。
像这么仔细的上奏文书,不是在皇帝这里,王生根本是看不到的。
不仅仅是益州。
像是许昌,邺城,乃至于长安,奏章的内容,都是第一手的资料。
王生此时在太极殿中,就像是一块干瘪的海绵,源源不断的吸取着这些有用的知识。
他相信,这些知识,终有一日是会用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