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大秦之帝国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子虽然都是皇子,可是还有嫡庶之分。目前吕哲只有一个嫡子,也就是吕议,其余的子嗣按照既定的习俗都只能算是庶出。
皇室子弟,嫡庶之分意味着皇位继承的资格区别,可是并没有绝对,有出现过庶子竞争过嫡子而成为储君的例子。
民间自然也有嫡庶之分,相对起皇室的庶子有可能取代嫡子,民间的庶出血脉就很难能够竞争得过嫡系血脉。
为什么?因为皇室统治的是国家,民间只需要承担家族的责任。国家的储君一旦选择不慎可能葬送国家,带来的影响太大太大了,不得慎之又慎,受到的干扰不是民间家族能比的。民间的家族哪怕是选错继承人,出事的也只是一个家族,外力的影响不会像选择储君那么大。
责任越大牵扯越广,牵扯越广利益越多,有什么比国家储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吕哲这一次任命吕议为监国,算是首次透露出储君的人选,帝国上下都睁大眼睛看着,其中就包括萧何。
及早交好储君,或是得到储君的赏识,等于是提前有了保障,那是关乎到好几代人的重大事情,没人会马虎。这样一来就造成一种现象,储君身边永远不会缺人,也不会有人傻到去和储君过不去。
吕哲首次表现出考校吕议是不是能够成为一名储君的意愿,其实留守的官员都憋着劲想要在吕议监国期间所有表现,在吕议需要的时候卖上十二分的力气。
皇帝行辕那边传来旨意,让吕议处理阳羡县那边的状况,第一个接触到旨意的就是萧何。
萧何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吕议若是有什么需要必定会倾力相助,为此还预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打算在吕议求助的时候用上。他没有想到的是,吕议接到皇帝行辕那边的旨意后并没有召见自己,心里失望的同时,对吕议将前去阳羡县处理的人选指派给启皇子也感到很大的迷惑。
要知道这是吕议第一次监国。处理阳羡县的事务也是第一次得到来自皇帝的考验,能不能妥善处理好可是关乎到皇帝的印象。换做任何一人,怎么也该是卖力的表现,期望能够得到皇帝更多的赞赏。可是吕议怎么做的?吕议拉出了启皇子,这算是个什么情况?
“兄友弟恭,不是吗?”燕彼是后面才找到萧何,他对吕议拉出启皇子也是感到非常困惑,虽然不解却也是乐意看到皇帝的子嗣和睦。他说:“监国任命启皇子处理阳羡县事故。执政有另外的看法?”
燕彼是谁?他不但是检察署的署长、帝国五等子爵,还是皇帝的家臣。
这年头家臣是什么?是绝对的心腹,绝对的亲信,哪怕是亲戚会背叛,家臣也不会背叛家主。
皇帝统治国家,那么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吗?所有人也都是皇帝的臣子吗?
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很多人理解为“天底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统领治理土地的都是君王的臣子”,实际上也有另外的解释,说“天下的土地并不全是君王拥有,治理土地的人也并不全是君王的臣子”。
古代文言文一句话因为断句不同,解读的意思也不同就很常见。
上古先秦时代还有另外一句话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领主之土,并非王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不就是封臣的臣子不是君王的臣子,封臣的土地也拥有自主权嘛。还真的就有这么一种情况,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臣子只对诸侯负责,诸侯的命令才是命令,天子不能越过诸侯向诸侯的臣子下达命令,其实哪怕是天子向诸侯的臣子下令。诸侯的臣子也不会去听。这就是春秋战国的现状。
现在是战国刚刚结束不久的岁月,很多战国时期的习俗和观念依然存在。帝国执行的也是分封制,像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的观念就被留了下来,因此皇帝可以直接下达命令给臣工,却是无法直接指示臣工的家臣干什么。
从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臣工和家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那么也就更能知晓皇帝家臣的身份可不简单。
萧何就在问燕彼,问说,燕彼是以皇帝家臣的身份在问呢,还是以帝国官员的身份在问。不同的身份,萧何会有不同的答案,燕彼以皇帝家臣问,那就算是皇室的家事。
“国家没有储君,臣心、民心都不会安稳。”燕彼没有直接回答,说了上面那句话,笑呵呵对萧何反问:“想必执政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萧何嘴角含笑,可他就是不说话。
“陛下想要考校议皇子,”燕彼也在笑,很认真地说:“议皇子表现出兄弟和睦,陛下知道了会更开心吧?”
萧何依然在笑,颔首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燕彼也是点点头,抬手供着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夷陵崛起,长达四年之间没有任何子嗣,那个时期其实很多人虽然跟随吕哲开创基业,可是不说心里惴惴不安绝对是假的。
后面,吕哲先娶赵高之女赵欣为妻,可是因为一直领兵作战也未有所出,还是后面卫雯诞下吕启才使得麾下众文武心安。
事实就是那样,追随的人没有子嗣确实会令人心里惶恐。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担忧没有继承人基业无法持久,或是没有血脉继承人会造成内乱。
赵欣也不负众望剩下吕议这个嫡系,随后吕哲的其它女人又有众多子女,臣民心里有了盼头,可是随着帝国的建立大家的心又提起来了。
没有继承人是坏事,继承人多了也是麻烦事,帝国被建立,偌大的国家却是长久没有设立储君,就如同燕彼说的那样,国家没有储君大家的心就安定不下来。
他们为什么安定不下来?无非就是困惑罢了。而又是什么困惑?他们这一代当然是效忠吕哲,可是下一代该效忠谁呢?
 ... -->>
皇子虽然都是皇子,可是还有嫡庶之分。目前吕哲只有一个嫡子,也就是吕议,其余的子嗣按照既定的习俗都只能算是庶出。
皇室子弟,嫡庶之分意味着皇位继承的资格区别,可是并没有绝对,有出现过庶子竞争过嫡子而成为储君的例子。
民间自然也有嫡庶之分,相对起皇室的庶子有可能取代嫡子,民间的庶出血脉就很难能够竞争得过嫡系血脉。
为什么?因为皇室统治的是国家,民间只需要承担家族的责任。国家的储君一旦选择不慎可能葬送国家,带来的影响太大太大了,不得慎之又慎,受到的干扰不是民间家族能比的。民间的家族哪怕是选错继承人,出事的也只是一个家族,外力的影响不会像选择储君那么大。
责任越大牵扯越广,牵扯越广利益越多,有什么比国家储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吕哲这一次任命吕议为监国,算是首次透露出储君的人选,帝国上下都睁大眼睛看着,其中就包括萧何。
及早交好储君,或是得到储君的赏识,等于是提前有了保障,那是关乎到好几代人的重大事情,没人会马虎。这样一来就造成一种现象,储君身边永远不会缺人,也不会有人傻到去和储君过不去。
吕哲首次表现出考校吕议是不是能够成为一名储君的意愿,其实留守的官员都憋着劲想要在吕议监国期间所有表现,在吕议需要的时候卖上十二分的力气。
皇帝行辕那边传来旨意,让吕议处理阳羡县那边的状况,第一个接触到旨意的就是萧何。
萧何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吕议若是有什么需要必定会倾力相助,为此还预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打算在吕议求助的时候用上。他没有想到的是,吕议接到皇帝行辕那边的旨意后并没有召见自己,心里失望的同时,对吕议将前去阳羡县处理的人选指派给启皇子也感到很大的迷惑。
要知道这是吕议第一次监国。处理阳羡县的事务也是第一次得到来自皇帝的考验,能不能妥善处理好可是关乎到皇帝的印象。换做任何一人,怎么也该是卖力的表现,期望能够得到皇帝更多的赞赏。可是吕议怎么做的?吕议拉出了启皇子,这算是个什么情况?
“兄友弟恭,不是吗?”燕彼是后面才找到萧何,他对吕议拉出启皇子也是感到非常困惑,虽然不解却也是乐意看到皇帝的子嗣和睦。他说:“监国任命启皇子处理阳羡县事故。执政有另外的看法?”
燕彼是谁?他不但是检察署的署长、帝国五等子爵,还是皇帝的家臣。
这年头家臣是什么?是绝对的心腹,绝对的亲信,哪怕是亲戚会背叛,家臣也不会背叛家主。
皇帝统治国家,那么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吗?所有人也都是皇帝的臣子吗?
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很多人理解为“天底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统领治理土地的都是君王的臣子”,实际上也有另外的解释,说“天下的土地并不全是君王拥有,治理土地的人也并不全是君王的臣子”。
古代文言文一句话因为断句不同,解读的意思也不同就很常见。
上古先秦时代还有另外一句话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领主之土,并非王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不就是封臣的臣子不是君王的臣子,封臣的土地也拥有自主权嘛。还真的就有这么一种情况,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臣子只对诸侯负责,诸侯的命令才是命令,天子不能越过诸侯向诸侯的臣子下达命令,其实哪怕是天子向诸侯的臣子下令。诸侯的臣子也不会去听。这就是春秋战国的现状。
现在是战国刚刚结束不久的岁月,很多战国时期的习俗和观念依然存在。帝国执行的也是分封制,像是“臣下之臣,并非君臣”的观念就被留了下来,因此皇帝可以直接下达命令给臣工,却是无法直接指示臣工的家臣干什么。
从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臣工和家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那么也就更能知晓皇帝家臣的身份可不简单。
萧何就在问燕彼,问说,燕彼是以皇帝家臣的身份在问呢,还是以帝国官员的身份在问。不同的身份,萧何会有不同的答案,燕彼以皇帝家臣问,那就算是皇室的家事。
“国家没有储君,臣心、民心都不会安稳。”燕彼没有直接回答,说了上面那句话,笑呵呵对萧何反问:“想必执政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萧何嘴角含笑,可他就是不说话。
“陛下想要考校议皇子,”燕彼也在笑,很认真地说:“议皇子表现出兄弟和睦,陛下知道了会更开心吧?”
萧何依然在笑,颔首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燕彼也是点点头,抬手供着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夷陵崛起,长达四年之间没有任何子嗣,那个时期其实很多人虽然跟随吕哲开创基业,可是不说心里惴惴不安绝对是假的。
后面,吕哲先娶赵高之女赵欣为妻,可是因为一直领兵作战也未有所出,还是后面卫雯诞下吕启才使得麾下众文武心安。
事实就是那样,追随的人没有子嗣确实会令人心里惶恐。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比较简单,无非就是担忧没有继承人基业无法持久,或是没有血脉继承人会造成内乱。
赵欣也不负众望剩下吕议这个嫡系,随后吕哲的其它女人又有众多子女,臣民心里有了盼头,可是随着帝国的建立大家的心又提起来了。
没有继承人是坏事,继承人多了也是麻烦事,帝国被建立,偌大的国家却是长久没有设立储君,就如同燕彼说的那样,国家没有储君大家的心就安定不下来。
他们为什么安定不下来?无非就是困惑罢了。而又是什么困惑?他们这一代当然是效忠吕哲,可是下一代该效忠谁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