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全武将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传令下去,预备队绕去后方,进攻天元左侧城门!”
尽管气得面色铁青,郑元郧还是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新的指令。
不管怎么说,这一波的试探还是达到了目的,尽管损失很惨重。
对方为什么会在城墙的两端布下陷阱?
第一,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挖掘陷阱。
可第二……
陷阱会挖掘在城墙的两侧,那难道不是正好说明,对方很怕他从两侧进行攻击么?
为什么会怕,自然是因为兵力不足,不足以在正面战场上阻截他们之时,还有余力去防备两侧的突袭。
如果有足够的兵力,何必大费力气将陷阱挖在那里,甚至都不确定郑元郧会不会从城墙两端发动攻击。
卑微到这种程度,无疑是因为兵力不足造成的。
否则有这工夫,对方将陷阱挖到更有利的位置,不是更能发挥出作用么?
放到那里,谁也说不好郑元郧会不会下令从两侧进攻,甚至就连郑元郧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在损失了近三十万的兵力之后,郑元郧心中有了百分之八十的确定,欧阳厉行很怕他从两侧发动攻击,所以才挖掘了陷阱在那里防备着。
既然如此,拼了三十万兵力才试探出来的弱点,总不可能就此放弃!
不得不说,就连郑元郧自己也得承认,在此时此刻,他有些上头了。
一直以来,自从进入到南特行省后,他一直是顺风顺水,而且长久以来也一直是他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即便知道欧阳厉行的兵力比他多,可论起兵员质量,却仍然还是他更高。
然而这两波兵力损失之后,他还敢说自己占据着绝对优势么?
只怕是未必。
所以他才要重新拿回优势,否则那几十万的兵力损失,如何交代?
无论如何,两侧的部队受到埋伏而几乎全军覆没,这件事没得辩,一定是郑元郧的责任。
那么为了弥补这个过错,他就一定要证明自己,证明那几十万的士兵并不是白白损失。
既然已经明确对方的兵力不足,那分而攻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至于为什么选择左侧城门,那是因为右侧离运兵要道更近,在攻打的时候,稍不留神会受到敌方来自大后方的支援,而左侧相对就要轻松一些。
两波兵力的损失无疑会让郑元郧的权威受到质疑,可众将眼见郑元郧那堪比煤炭还黑的脸色,识趣地没有在这种时候去触他的霉头。
再者这一幕似曾相识。
当初在西陇城时,己方不也是在前期先损失了大量的兵力,甚至都差点引发了一场兵变么?
可后来事实证明,郑大人的决策还是没有问题的,固然冷血了些,固然没有顾及到手下士兵们的性命,可终究还是拿下了西陇城。
现在这一幕何其相似?
想来郑大人也是如前次那样,拼着己方士兵的损... -->>
“传令下去,预备队绕去后方,进攻天元左侧城门!”
尽管气得面色铁青,郑元郧还是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新的指令。
不管怎么说,这一波的试探还是达到了目的,尽管损失很惨重。
对方为什么会在城墙的两端布下陷阱?
第一,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挖掘陷阱。
可第二……
陷阱会挖掘在城墙的两侧,那难道不是正好说明,对方很怕他从两侧进行攻击么?
为什么会怕,自然是因为兵力不足,不足以在正面战场上阻截他们之时,还有余力去防备两侧的突袭。
如果有足够的兵力,何必大费力气将陷阱挖在那里,甚至都不确定郑元郧会不会从城墙两端发动攻击。
卑微到这种程度,无疑是因为兵力不足造成的。
否则有这工夫,对方将陷阱挖到更有利的位置,不是更能发挥出作用么?
放到那里,谁也说不好郑元郧会不会下令从两侧进攻,甚至就连郑元郧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在损失了近三十万的兵力之后,郑元郧心中有了百分之八十的确定,欧阳厉行很怕他从两侧发动攻击,所以才挖掘了陷阱在那里防备着。
既然如此,拼了三十万兵力才试探出来的弱点,总不可能就此放弃!
不得不说,就连郑元郧自己也得承认,在此时此刻,他有些上头了。
一直以来,自从进入到南特行省后,他一直是顺风顺水,而且长久以来也一直是他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即便知道欧阳厉行的兵力比他多,可论起兵员质量,却仍然还是他更高。
然而这两波兵力损失之后,他还敢说自己占据着绝对优势么?
只怕是未必。
所以他才要重新拿回优势,否则那几十万的兵力损失,如何交代?
无论如何,两侧的部队受到埋伏而几乎全军覆没,这件事没得辩,一定是郑元郧的责任。
那么为了弥补这个过错,他就一定要证明自己,证明那几十万的士兵并不是白白损失。
既然已经明确对方的兵力不足,那分而攻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至于为什么选择左侧城门,那是因为右侧离运兵要道更近,在攻打的时候,稍不留神会受到敌方来自大后方的支援,而左侧相对就要轻松一些。
两波兵力的损失无疑会让郑元郧的权威受到质疑,可众将眼见郑元郧那堪比煤炭还黑的脸色,识趣地没有在这种时候去触他的霉头。
再者这一幕似曾相识。
当初在西陇城时,己方不也是在前期先损失了大量的兵力,甚至都差点引发了一场兵变么?
可后来事实证明,郑大人的决策还是没有问题的,固然冷血了些,固然没有顾及到手下士兵们的性命,可终究还是拿下了西陇城。
现在这一幕何其相似?
想来郑大人也是如前次那样,拼着己方士兵的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