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卫灵公第十五 (2/2)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云“柳下季”者,季是五十字,禽是二十字。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曰:“责已厚,责人薄,所以远怨咎。”
[疏]“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正义曰:此章戒人责已也。躬,身也。言凡事自责厚,薄责于人,则所以远怨咎也。
子曰:“不曰‘如之何,孔曰:“不曰如之何者,犹言不曰奈是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曰:“如之何者,言祸难已成,吾亦无如之何。”
[疏]“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正义曰:此章戒人豫防祸难也。如,奈也。“不曰如之何”犹言“不曰奈是何”末,无也。若曰奈是何者,则是祸难已成,不可救药,吾亦无柰之何。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郑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难矣哉,言终无成。”
[疏]“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正义曰:此章贵义。小慧,谓小小才知。言人群朋共居,终竟一日,所言不及义事,但好行小小才知,以陵夸于人,难有所成矣哉!言终无成也。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郑曰:“义以为质,谓操行。孙以出之,谓言语。”
[疏]“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行也。义以为质,谓操执以行者,当以义为体质。文之以礼,然后行之。孙顺其言语以出之。守信以成之。能此四者,可谓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包曰:“君子之人但病无圣人之道,不病人之不己知。”
[疏]“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正义曰:此章戒人?己也。病犹患也。言君子之人,但患己无圣人之道,不患人之不知己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疾,犹病也。
[疏]“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正义曰:此章劝人修德也。疾,犹病也。言君子病其终世而善名不称也。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疏]“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责于己,小人责于人也。求,责也。诸,于也。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包曰:“矜,矜庄也。”群而不党。”孔曰:“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义之与比。”
[疏]“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貌虽矜庄而不争斗,君子虽众而不私相党助,义之与比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包曰:“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王曰:“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疏]“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用人,取其善节也。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当察言观行然后举之。夫妇之愚,可以与知,故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已之所恶,勿加施于人。
[疏]“子贡”至“于人”
正义曰:此章言人当恕已不及物也。“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者,问于孔子,求修身之要道也。“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孔子答言,唯仁恕之一言,可终身行之也。己之所恶,勿欲施于人,即恕也。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包曰:“所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马曰:“三代夏、殷、周用民如此,无所阿私,所以云直道而行。”
[疏]“子曰”至“行也”
正义曰:此章论正直之道也。“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者,毁谓谮害,誉谓称扬。言我之于人,于谁毁?于谁誉?无私毁誉也。“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者,言所称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也。“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者,斯,此也。三代,夏、殷、周也。言如此用民,无所阿私,夏、殷、周三代之令王所以得称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包曰:“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包曰:“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疏]“子曰”至“矣夫”
正义曰:此章疾时人多穿凿也。“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者,史是掌书之官也。文,字也。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不敢穿凿。孔子言我尚及见此古史阙疑之文。“有马者借人乘之”者,此举喻也。喻己有马不能调良,当借人乘习之也。“今亡矣夫”者,亡,无也。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阙疑至今,则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曰:“巧言利口则乱德义。小不忍则乱大谋。”
[疏]“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正义曰:此章戒人慎口忍事也。有言者不必有德,故巧言利口则乱德义。山薮藏疾,国君含垢,故小事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王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疏]“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正义曰:此章论知人之事也。夫知人未易,设有一人,为众所恶,不可即从雷同而恶之。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必察焉。又设有一人,为众所好,亦不可即从众而好之。或此人行恶,众乃阿党比周,故不可不察。
注“王曰:或众阿党比周”
正义曰:此解众好之也,谓众多恶人,私相阿曲朋党,比近周密也。文十八年左传言浑敦之恶云:“顽嚣不友,是与比周。”杜注云:“比,近也。周,密也。”言比是相近也,周是亲密也。唯是亲爱之义,非为善恶之名。为政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以君子小人相对,故观文为说也。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王曰:“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疏]“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正义曰:此章论道也。弘,大也。道者,通物之名,虚无妙用,不可须臾离。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是人才大者,道随之大也,故曰人能弘道。百姓则日用而不知,是人才小者,道亦随小,而道不能大其人也,故曰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疏]“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正义曰:此章戒人改过也。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疏]“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正义曰:此章劝人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郑曰:“馁,饿也。言人虽念耕而不学,故饥饿。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此劝人学。”
[疏]“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正义曰:此章亦劝人学也。人非道不立,故必先谋于道,道高则禄来,故不假谋于食。馁,饿也。言人虽念耕而不学,则无知岁有凶荒,故饥饿。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是以君子但忧道德不成,不忧贫乏也。然耕也未必皆饿,学也未必皆得禄,大判而言,故云耳。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包曰:“知能及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包曰:“不严以临之,则民不敬从其上。”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王曰:“动必以礼然后善。”
[疏]“子曰”至“善也”
正义曰:此章论居官临民之法也。“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者,得位由知,守位在仁。若人知能及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禄位,必将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者,庄,严也。莅,临也。言虽知及其官,仁能守位,不严以临之,则民不敬从其上。“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者,言动必以礼然后善。李充云:“夫知及以得,其失也荡;仁守以静,其失也宽;庄莅以威,其失也猛,故必须礼然后和之。以礼制知,则精而不荡;以礼辅仁,则温而不宽;以礼御庄,则威而不猛,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颜特进云:“知以通其变,仁以安其性,庄以安其慢,礼以安其情,化民之善,必备此四者。”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王曰:“君子之道深远,不可小了知,而可大受;小人之道浅近,可小了知,而不可大受也。”
[疏]“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道德深浅不同之事也。言君子之道深远,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故不可小了知也,使人餍饫而已,是可大受也。小人之道浅近易为穷竭,故不可大受,而可小了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马曰:“水火及仁,故民所仰而生者,仁最为甚。”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马曰:“蹈水火或时杀人,蹈仁未尝杀人。”
[疏]“子曰”至“者也”
正义曰:此章劝人行仁道也。“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者,言水火饮食所由,仁者善行之长,皆民所仰而生者也。若较其三者所用,则仁最为甚也。“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末见蹈仁而死者也”者,此明仁甚于水火之事也。蹈犹履也。水火虽所以养人,若履蹈之,或时杀人。若履行仁道,未尝杀人也。王弼云:“民之远于仁,甚于水火,见有蹈水火者,未尝见蹈仁者也。”虽与马意不同,亦得为一义。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孔曰:“当行仁之事,不复让于师,言行仁急。”
[疏]“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正义曰:此章言行仁之急也。弟子之法,为事虽当让于师,若当行仁之事,不复让于师也。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孔曰:“贞,正。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疏]“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正义曰:此章贵正道而轻小信也。贞,正也。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案昭七年左传云:“子产为丰施归州田于韩宣子,曰:‘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今无禄早世,不获久享君德。其子弗敢有,不敢以闻于君,私致诸子。’宣子辞。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其况能任大国之赐?纵吾子为政而可,后之人若属有疆场之言,敝邑获戾,而丰氏受其大讨。吾子取州,是免敝邑于戾,而建置丰氏也。敢以为请。’”杜注云:“传言子产贞而不谅。”言段受晋邑,卒而归之,是正也。知宣子欲之,而言畏惧后祸,是不信,故杜氏引此文为注也。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曰:“先尽力而后食禄。”
[疏]“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正义曰:此章言其为臣事君之法也,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
子曰:“有教无类。”马曰:“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疏]“子曰:有教无类”
正义曰:此章言教人之法也。类谓种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疏]“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为事,必须先谋。若道同者共谋,则情审不误。若道不同而相为谋,则事不成也。
子曰:“辞达而已矣。”孔曰:“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
[疏]“子曰:辞达而已矣”
正义曰:此章明言语之法也。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也。师冕见,孔曰:“师,乐人盲者,名冕。”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孔曰:“历告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马曰:“相,导也。”
[疏]“师冕见”至“道也”
正义曰:此章论相师之礼也。“师冕见”者,师,乐人盲者,名冕。见,谓来见孔子也。“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者,师冕及阶、及席,孔子并告之,使师冕知而升阶、登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者,孔子见瞽者必起,弟子亦起。冕既登席而坐,孔子及弟子亦皆坐。孔子历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告师冕,使知也。“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者,道谓礼也。子张见孔子历告之,未尝知此礼。既师冕出去,而问孔子曰:“此是与师言之礼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者,相犹导也。孔子然答子张,言此固是相导乐师之礼也。
子云“柳下季”者,季是五十字,禽是二十字。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曰:“责已厚,责人薄,所以远怨咎。”
[疏]“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正义曰:此章戒人责已也。躬,身也。言凡事自责厚,薄责于人,则所以远怨咎也。
子曰:“不曰‘如之何,孔曰:“不曰如之何者,犹言不曰奈是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曰:“如之何者,言祸难已成,吾亦无如之何。”
[疏]“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正义曰:此章戒人豫防祸难也。如,奈也。“不曰如之何”犹言“不曰奈是何”末,无也。若曰奈是何者,则是祸难已成,不可救药,吾亦无柰之何。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郑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难矣哉,言终无成。”
[疏]“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正义曰:此章贵义。小慧,谓小小才知。言人群朋共居,终竟一日,所言不及义事,但好行小小才知,以陵夸于人,难有所成矣哉!言终无成也。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郑曰:“义以为质,谓操行。孙以出之,谓言语。”
[疏]“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行也。义以为质,谓操执以行者,当以义为体质。文之以礼,然后行之。孙顺其言语以出之。守信以成之。能此四者,可谓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包曰:“君子之人但病无圣人之道,不病人之不己知。”
[疏]“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正义曰:此章戒人?己也。病犹患也。言君子之人,但患己无圣人之道,不患人之不知己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疾,犹病也。
[疏]“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正义曰:此章劝人修德也。疾,犹病也。言君子病其终世而善名不称也。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疏]“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责于己,小人责于人也。求,责也。诸,于也。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包曰:“矜,矜庄也。”群而不党。”孔曰:“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义之与比。”
[疏]“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貌虽矜庄而不争斗,君子虽众而不私相党助,义之与比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包曰:“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王曰:“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疏]“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用人,取其善节也。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当察言观行然后举之。夫妇之愚,可以与知,故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已之所恶,勿加施于人。
[疏]“子贡”至“于人”
正义曰:此章言人当恕已不及物也。“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者,问于孔子,求修身之要道也。“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孔子答言,唯仁恕之一言,可终身行之也。己之所恶,勿欲施于人,即恕也。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包曰:“所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马曰:“三代夏、殷、周用民如此,无所阿私,所以云直道而行。”
[疏]“子曰”至“行也”
正义曰:此章论正直之道也。“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者,毁谓谮害,誉谓称扬。言我之于人,于谁毁?于谁誉?无私毁誉也。“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者,言所称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也。“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者,斯,此也。三代,夏、殷、周也。言如此用民,无所阿私,夏、殷、周三代之令王所以得称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包曰:“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包曰:“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疏]“子曰”至“矣夫”
正义曰:此章疾时人多穿凿也。“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者,史是掌书之官也。文,字也。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不敢穿凿。孔子言我尚及见此古史阙疑之文。“有马者借人乘之”者,此举喻也。喻己有马不能调良,当借人乘习之也。“今亡矣夫”者,亡,无也。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阙疑至今,则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曰:“巧言利口则乱德义。小不忍则乱大谋。”
[疏]“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正义曰:此章戒人慎口忍事也。有言者不必有德,故巧言利口则乱德义。山薮藏疾,国君含垢,故小事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王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疏]“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正义曰:此章论知人之事也。夫知人未易,设有一人,为众所恶,不可即从雷同而恶之。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必察焉。又设有一人,为众所好,亦不可即从众而好之。或此人行恶,众乃阿党比周,故不可不察。
注“王曰:或众阿党比周”
正义曰:此解众好之也,谓众多恶人,私相阿曲朋党,比近周密也。文十八年左传言浑敦之恶云:“顽嚣不友,是与比周。”杜注云:“比,近也。周,密也。”言比是相近也,周是亲密也。唯是亲爱之义,非为善恶之名。为政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以君子小人相对,故观文为说也。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王曰:“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疏]“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正义曰:此章论道也。弘,大也。道者,通物之名,虚无妙用,不可须臾离。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是人才大者,道随之大也,故曰人能弘道。百姓则日用而不知,是人才小者,道亦随小,而道不能大其人也,故曰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疏]“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正义曰:此章戒人改过也。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疏]“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正义曰:此章劝人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郑曰:“馁,饿也。言人虽念耕而不学,故饥饿。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此劝人学。”
[疏]“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正义曰:此章亦劝人学也。人非道不立,故必先谋于道,道高则禄来,故不假谋于食。馁,饿也。言人虽念耕而不学,则无知岁有凶荒,故饥饿。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是以君子但忧道德不成,不忧贫乏也。然耕也未必皆饿,学也未必皆得禄,大判而言,故云耳。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包曰:“知能及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包曰:“不严以临之,则民不敬从其上。”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王曰:“动必以礼然后善。”
[疏]“子曰”至“善也”
正义曰:此章论居官临民之法也。“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者,得位由知,守位在仁。若人知能及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禄位,必将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者,庄,严也。莅,临也。言虽知及其官,仁能守位,不严以临之,则民不敬从其上。“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者,言动必以礼然后善。李充云:“夫知及以得,其失也荡;仁守以静,其失也宽;庄莅以威,其失也猛,故必须礼然后和之。以礼制知,则精而不荡;以礼辅仁,则温而不宽;以礼御庄,则威而不猛,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颜特进云:“知以通其变,仁以安其性,庄以安其慢,礼以安其情,化民之善,必备此四者。”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王曰:“君子之道深远,不可小了知,而可大受;小人之道浅近,可小了知,而不可大受也。”
[疏]“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道德深浅不同之事也。言君子之道深远,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故不可小了知也,使人餍饫而已,是可大受也。小人之道浅近易为穷竭,故不可大受,而可小了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马曰:“水火及仁,故民所仰而生者,仁最为甚。”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马曰:“蹈水火或时杀人,蹈仁未尝杀人。”
[疏]“子曰”至“者也”
正义曰:此章劝人行仁道也。“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者,言水火饮食所由,仁者善行之长,皆民所仰而生者也。若较其三者所用,则仁最为甚也。“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末见蹈仁而死者也”者,此明仁甚于水火之事也。蹈犹履也。水火虽所以养人,若履蹈之,或时杀人。若履行仁道,未尝杀人也。王弼云:“民之远于仁,甚于水火,见有蹈水火者,未尝见蹈仁者也。”虽与马意不同,亦得为一义。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孔曰:“当行仁之事,不复让于师,言行仁急。”
[疏]“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正义曰:此章言行仁之急也。弟子之法,为事虽当让于师,若当行仁之事,不复让于师也。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孔曰:“贞,正。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疏]“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正义曰:此章贵正道而轻小信也。贞,正也。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案昭七年左传云:“子产为丰施归州田于韩宣子,曰:‘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今无禄早世,不获久享君德。其子弗敢有,不敢以闻于君,私致诸子。’宣子辞。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其况能任大国之赐?纵吾子为政而可,后之人若属有疆场之言,敝邑获戾,而丰氏受其大讨。吾子取州,是免敝邑于戾,而建置丰氏也。敢以为请。’”杜注云:“传言子产贞而不谅。”言段受晋邑,卒而归之,是正也。知宣子欲之,而言畏惧后祸,是不信,故杜氏引此文为注也。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曰:“先尽力而后食禄。”
[疏]“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正义曰:此章言其为臣事君之法也,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
子曰:“有教无类。”马曰:“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疏]“子曰:有教无类”
正义曰:此章言教人之法也。类谓种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疏]“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为事,必须先谋。若道同者共谋,则情审不误。若道不同而相为谋,则事不成也。
子曰:“辞达而已矣。”孔曰:“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
[疏]“子曰:辞达而已矣”
正义曰:此章明言语之法也。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也。师冕见,孔曰:“师,乐人盲者,名冕。”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孔曰:“历告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马曰:“相,导也。”
[疏]“师冕见”至“道也”
正义曰:此章论相师之礼也。“师冕见”者,师,乐人盲者,名冕。见,谓来见孔子也。“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者,师冕及阶、及席,孔子并告之,使师冕知而升阶、登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者,孔子见瞽者必起,弟子亦起。冕既登席而坐,孔子及弟子亦皆坐。孔子历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告师冕,使知也。“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者,道谓礼也。子张见孔子历告之,未尝知此礼。既师冕出去,而问孔子曰:“此是与师言之礼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者,相犹导也。孔子然答子张,言此固是相导乐师之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