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到王后的儿子迁长大了,原先的太子嘉就太碍眼了。王后阴谋废长立幼,郭开自然乐于从旁协助。悼襄王禁不起软磨硬缠,只好废掉了太子嘉,立公子迁为太子,让郭开做新太子的老师。
嬴政十一年秦军攻赵,一口气攻下了阏与、邺等九城。赵悼襄王本来就卧病在床,经此打击,一口气喘不上来,死了。
新太子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他的妈妈,也就是邯郸站街女,现在成了王太后。郭开有功于这母子俩,理所当然地升任了丞相。
赵幽缪王上台的第五年,也就是嬴政十六年,魏、韩两国都献地给秦以求自保,赵国在秦国兵锋面前首当其冲。偏巧再这一年,赵国又发生了大地震。
天灾、外敌,两大因素搞得赵国百姓惶惶不安,民间就有民谣传唱出来,说:“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地怎么能生毛?不详。古人就这样神神怪怪的。
可是这民谣传着传着就走了样,变成了:“赵国何号?秦国何笑?有木生子,盗国盗宝。”
这就是古代的谶语。什么叫“有木生子”?意思就是“李”字。这不是说,现在要出一个姓李的窃国大盗了么?
末世里谣言也传得快,街市上老人也唱,孩子也唱,酒楼茶肆里的闲人们也在议论。
姓李的奸贼,是谁呢?
这个经过刻意加工的民谣,是从赵王宫里传出来的。不用说,又是王太后与郭开一伙在制造舆论。
李牧是国家长城,贸然加害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郭开一伙就只能从造谣下手,先搞臭了你再说。
果然,民谣渐渐成了有鼻子有眼的流言,说秦国许诺李牧为相,李牧即将叛赵……
等到嬴政十八年,王翦率军与李牧相持时,秦国隐蔽战线几年来取得的战果,就开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了。
秦军正面战场上的统帅王翦,也特别予以配合。他写了一封信给李牧,表示了对李牧的敬慕,并透露出和解之意。
李牧感到奇怪,但王翦之名,如雷贯耳,出于英雄相惜吧,李牧也回书一封,表示只要秦军如能稍作后退,则和谈有望。
然后,双方又各有一通书信来往,商谈此事。
秦国的卧底此时发挥出了高效率的能量,这个情报,立刻传到了郭开那里,郭开当然也就立刻汇报给了赵幽缪王。
可以想象,这个情报在赵王宫里引起了什么样的震动!
主帅要叛国,这不是天要塌了吗?赵王惊恐异常,连忙派人前去暗访,得到的汇报是“情况属实”。
流言果然不虚,赵王连忙下了一道谕旨:撤去李牧、司马尚将军职务,由赵葱和颜聚接替。
赵幽缪王的这一举动,无疑加速了六国败亡的进程,因这时李牧岂止是赵国一国的长城,简直可以说是山东各国唯一的长城。
能遏住秦军攻势的,唯此一人。
个人的力量,有时会短暂地超过历史的力量,李牧就是明显的一例吧。
但最终,还是有雄图大略的一方能占上风。唯其有雄图大略,它才能想尽办法取胜。而没有自觉意识的一方,由于不思进取,自然是破绽百出,即使是有一两个英雄人物,也要被逆向淘汰机制给淘汰掉。
可怜李牧,一生英雄盖世,结局却是以叛国罪被收缴兵符。《史记》上说:“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秘密)捕得李牧,斩之。”
李牧抗命,显然是知道赵国的国运系于自己一身,一放手,赵国就完了。可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不这么想。
李牧糊里糊涂地死了,秦国就这样如愿换掉了赵军的主帅。王翦便不再客气,率军铺天盖地杀向邯郸。新换上去的赵军主将完全不能抵挡,军队一触即溃,赵葱被杀,颜聚被俘。不到三个月,秦军即拿下邯郸,荡平了赵国全境。
赵王迁,当然也就成了秦军的俘虏。
王翦大功告成,在派使者向咸阳报捷时,顺带请求北攻燕国,可是嬴政让他慢一点儿。
32岁的秦国君王,要亲自到童年时代的故城去看看。
猎猎王旗,辚辚战车,簇拥着嬴政踏上了邯郸故地。
在城郊,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赵王迁跪在阶前,头顶降书。
嬴政轻蔑地看了看,饶恕了这个“兄弟之国”的可怜虫。赵王迁后来被流放到蜀地房陵,居一石室之中,终日惆怅,不久就满怀忧愤而死。
司马迁极度鄙视这个亡国之君,在《史记》上特地注明一笔:“赵王迁,其母倡也”。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说,这是个婊子养的。
在邯郸,不知嬴政勾起了心中什么样的回忆。他下令:凡是当年与他母亲家有仇的,全部坑杀。
这不是一个君王的报复,而是一个平民的复仇。
只可惜,母亲赵姬也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崩”掉了,没能享受到儿子复仇的快感。
漳水滔滔,看尽了这人世的... -->>
等到王后的儿子迁长大了,原先的太子嘉就太碍眼了。王后阴谋废长立幼,郭开自然乐于从旁协助。悼襄王禁不起软磨硬缠,只好废掉了太子嘉,立公子迁为太子,让郭开做新太子的老师。
嬴政十一年秦军攻赵,一口气攻下了阏与、邺等九城。赵悼襄王本来就卧病在床,经此打击,一口气喘不上来,死了。
新太子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他的妈妈,也就是邯郸站街女,现在成了王太后。郭开有功于这母子俩,理所当然地升任了丞相。
赵幽缪王上台的第五年,也就是嬴政十六年,魏、韩两国都献地给秦以求自保,赵国在秦国兵锋面前首当其冲。偏巧再这一年,赵国又发生了大地震。
天灾、外敌,两大因素搞得赵国百姓惶惶不安,民间就有民谣传唱出来,说:“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地怎么能生毛?不详。古人就这样神神怪怪的。
可是这民谣传着传着就走了样,变成了:“赵国何号?秦国何笑?有木生子,盗国盗宝。”
这就是古代的谶语。什么叫“有木生子”?意思就是“李”字。这不是说,现在要出一个姓李的窃国大盗了么?
末世里谣言也传得快,街市上老人也唱,孩子也唱,酒楼茶肆里的闲人们也在议论。
姓李的奸贼,是谁呢?
这个经过刻意加工的民谣,是从赵王宫里传出来的。不用说,又是王太后与郭开一伙在制造舆论。
李牧是国家长城,贸然加害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郭开一伙就只能从造谣下手,先搞臭了你再说。
果然,民谣渐渐成了有鼻子有眼的流言,说秦国许诺李牧为相,李牧即将叛赵……
等到嬴政十八年,王翦率军与李牧相持时,秦国隐蔽战线几年来取得的战果,就开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了。
秦军正面战场上的统帅王翦,也特别予以配合。他写了一封信给李牧,表示了对李牧的敬慕,并透露出和解之意。
李牧感到奇怪,但王翦之名,如雷贯耳,出于英雄相惜吧,李牧也回书一封,表示只要秦军如能稍作后退,则和谈有望。
然后,双方又各有一通书信来往,商谈此事。
秦国的卧底此时发挥出了高效率的能量,这个情报,立刻传到了郭开那里,郭开当然也就立刻汇报给了赵幽缪王。
可以想象,这个情报在赵王宫里引起了什么样的震动!
主帅要叛国,这不是天要塌了吗?赵王惊恐异常,连忙派人前去暗访,得到的汇报是“情况属实”。
流言果然不虚,赵王连忙下了一道谕旨:撤去李牧、司马尚将军职务,由赵葱和颜聚接替。
赵幽缪王的这一举动,无疑加速了六国败亡的进程,因这时李牧岂止是赵国一国的长城,简直可以说是山东各国唯一的长城。
能遏住秦军攻势的,唯此一人。
个人的力量,有时会短暂地超过历史的力量,李牧就是明显的一例吧。
但最终,还是有雄图大略的一方能占上风。唯其有雄图大略,它才能想尽办法取胜。而没有自觉意识的一方,由于不思进取,自然是破绽百出,即使是有一两个英雄人物,也要被逆向淘汰机制给淘汰掉。
可怜李牧,一生英雄盖世,结局却是以叛国罪被收缴兵符。《史记》上说:“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秘密)捕得李牧,斩之。”
李牧抗命,显然是知道赵国的国运系于自己一身,一放手,赵国就完了。可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不这么想。
李牧糊里糊涂地死了,秦国就这样如愿换掉了赵军的主帅。王翦便不再客气,率军铺天盖地杀向邯郸。新换上去的赵军主将完全不能抵挡,军队一触即溃,赵葱被杀,颜聚被俘。不到三个月,秦军即拿下邯郸,荡平了赵国全境。
赵王迁,当然也就成了秦军的俘虏。
王翦大功告成,在派使者向咸阳报捷时,顺带请求北攻燕国,可是嬴政让他慢一点儿。
32岁的秦国君王,要亲自到童年时代的故城去看看。
猎猎王旗,辚辚战车,簇拥着嬴政踏上了邯郸故地。
在城郊,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赵王迁跪在阶前,头顶降书。
嬴政轻蔑地看了看,饶恕了这个“兄弟之国”的可怜虫。赵王迁后来被流放到蜀地房陵,居一石室之中,终日惆怅,不久就满怀忧愤而死。
司马迁极度鄙视这个亡国之君,在《史记》上特地注明一笔:“赵王迁,其母倡也”。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说,这是个婊子养的。
在邯郸,不知嬴政勾起了心中什么样的回忆。他下令:凡是当年与他母亲家有仇的,全部坑杀。
这不是一个君王的报复,而是一个平民的复仇。
只可惜,母亲赵姬也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崩”掉了,没能享受到儿子复仇的快感。
漳水滔滔,看尽了这人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