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呼啸江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了岳阳楼发生的事儿后,朱棣不由得神情大变,他有些惶恐地说道:“如此说来,朝廷必然对我起了疑心。怪不得朝廷派出使臣,要我对漠北用兵,想来就是一石二鸟之计,既消除了边患,又削去了我的臂膀。”
陈墨雨点点头说:“周王、湘王皆是前车之鉴,兄长既以看清了其中厉害,小弟便不再多言了。”
朱棣恨声连连地说:“想我朱棣叱咤疆场多年,为我大明朝,为了江山社稷,立下多少功勋。可如今建文小儿,无有半寸之功,却尽享祖宗基业,他不但不知道怜恤我等,反而为了剪除异己,竟要骨肉相残,蝼蚁尚知贪生,如今别人将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之上了,我岂能任人宰割。”
陈墨雨见朱棣这般情形,连忙说道:“兄长请息怒。前周王、湘王伏死,虽说是朝廷削藩的结果,但也与他们平日不检点有关。现摆在兄长面前的路很多,何不拣坦途而行之?兄长雄才大略,今后大展宏图伟业的日子有的是,因而万不可轻身涉险,失天下人所望,不知对否,还望三思。”
朱棣想了想说:“贤弟有何良策教我脱此目前险境?”
陈墨雨回答说:“当年太祖武皇帝在与群雄争夺天下时,其手下谋士朱升曾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为的便是缩小目标,一心壮大自己的力量。往远点说,三国时期的刘玄德,为避祸保身,于下处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兄何不效仿古人,就按朝廷旨意,分兵前往漠北消除边患。再上表朝廷称疾,表白自己的忠心。这样定然免除眼前祸患。”
朱棣闻言犹豫不决地说:“就是不知此计能否行得通。”
陈墨雨回答说:“当今天子性情温厚,懦弱有余,刚猛不足。总想以文治而平天下。他如见兄长分兵,又有病在身,为安抚诸王之心,必然暂时不会加害兄长的。”
朱棣想了想说:“此事事关重大,且容我深思一番。今日天以不早,贤弟鞍马劳顿,还须早些歇息。明天再向贤弟请教不迟。”说罢,朱棣把内侍叫了进来,吩咐内侍带陈墨雨下去休息。陈墨雨一摆手说:“多谢兄长关心,小弟的书僮负伤,现在宫外的客栈之中,我要前去看看,就和他在一起休息便了。”
朱棣一怔说:“书僮?哦,我想起来了,便是那个福儿是吧?”
陈墨雨说着说:“兄长好记性,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他。”
朱棣一挥手说:“到了我的燕王府岂有让你去住客栈的道理,我这就差人去将福儿接进宫来,这小子,我这么多年没有看见他,定然当高了不少吧。”
朱棣派人去接福儿,安排陈墨雨休息这里暂且不表,却说朱棣见陈墨雨离开之后,一人在书房独想心事。刚才和陈墨雨一番交谈之后,他的心里便翻腾开了,其实朱元璋在世之时,朱棣便以暗中积蓄力量,积极网罗各方英才,在朝廷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在他的身上那有其他藩王那种胡作非为、贪图享受的劣性。给人更多印象的倒是那种咄咄逼人,雄视天下的英雄之气。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染病而亡后,他认为无论从资历、聪明才智、文治武功。东宫储君的地位都非自己莫属。谁知朱元璋却听从刘三吾等大臣的建议,立了皇太孙朱允炆,使他从心底里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但摄于朱元璋的威严和惩治不臣的手段,朱棣只有夹起尾巴,收敛起了自己的形象。装出了一副唯唯喏喏,毫无大志的样子,只在暗中窥视时机。
朱元璋一去世,朱棣的野心便迅速的膨胀起来,以为时机来了,加快了觊觎皇位、争夺天下的步伐,谁知朱元璋为防止诸王的不臣之心,防止他朱家骨肉相残,早以在这些人身边,安排了监视之人。所以当陈墨雨提到白风枝时,他不禁感到了危险正在向自己扑来,自己多年的心思,也将全部付之东流。他朱棣是何等样人,岂不知陈墨雨说的那些厉害。他之所以装出那副无辜懵懂的模样,为的便是不想在人前露出其狼子野心的本来面目。
他深深知道,以他目前的力量,实不足以与朝廷抗衡。若是真的现在就反,自己首先在道义上便失了先机,成了天下众矢之的。这些天来,他正在冥思苦想地,为自己起兵寻找一个什么正当的理由。虽然这个不怎么正当的理由,已经在他的腹中形成,他现在也不敢贸然行动。但危险又正在向自己逼近,为这事,搞得他寝食难安。他深恨自己一着不慎,造成如今的局面。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也只有依陈墨雨所言,先行韬晦之计,这才是上上之策。
想到这里,他心里稍稍安稳了一些,正要和衣在书房的案几之上眯神... -->>
听了岳阳楼发生的事儿后,朱棣不由得神情大变,他有些惶恐地说道:“如此说来,朝廷必然对我起了疑心。怪不得朝廷派出使臣,要我对漠北用兵,想来就是一石二鸟之计,既消除了边患,又削去了我的臂膀。”
陈墨雨点点头说:“周王、湘王皆是前车之鉴,兄长既以看清了其中厉害,小弟便不再多言了。”
朱棣恨声连连地说:“想我朱棣叱咤疆场多年,为我大明朝,为了江山社稷,立下多少功勋。可如今建文小儿,无有半寸之功,却尽享祖宗基业,他不但不知道怜恤我等,反而为了剪除异己,竟要骨肉相残,蝼蚁尚知贪生,如今别人将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之上了,我岂能任人宰割。”
陈墨雨见朱棣这般情形,连忙说道:“兄长请息怒。前周王、湘王伏死,虽说是朝廷削藩的结果,但也与他们平日不检点有关。现摆在兄长面前的路很多,何不拣坦途而行之?兄长雄才大略,今后大展宏图伟业的日子有的是,因而万不可轻身涉险,失天下人所望,不知对否,还望三思。”
朱棣想了想说:“贤弟有何良策教我脱此目前险境?”
陈墨雨回答说:“当年太祖武皇帝在与群雄争夺天下时,其手下谋士朱升曾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为的便是缩小目标,一心壮大自己的力量。往远点说,三国时期的刘玄德,为避祸保身,于下处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兄何不效仿古人,就按朝廷旨意,分兵前往漠北消除边患。再上表朝廷称疾,表白自己的忠心。这样定然免除眼前祸患。”
朱棣闻言犹豫不决地说:“就是不知此计能否行得通。”
陈墨雨回答说:“当今天子性情温厚,懦弱有余,刚猛不足。总想以文治而平天下。他如见兄长分兵,又有病在身,为安抚诸王之心,必然暂时不会加害兄长的。”
朱棣想了想说:“此事事关重大,且容我深思一番。今日天以不早,贤弟鞍马劳顿,还须早些歇息。明天再向贤弟请教不迟。”说罢,朱棣把内侍叫了进来,吩咐内侍带陈墨雨下去休息。陈墨雨一摆手说:“多谢兄长关心,小弟的书僮负伤,现在宫外的客栈之中,我要前去看看,就和他在一起休息便了。”
朱棣一怔说:“书僮?哦,我想起来了,便是那个福儿是吧?”
陈墨雨说着说:“兄长好记性,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他。”
朱棣一挥手说:“到了我的燕王府岂有让你去住客栈的道理,我这就差人去将福儿接进宫来,这小子,我这么多年没有看见他,定然当高了不少吧。”
朱棣派人去接福儿,安排陈墨雨休息这里暂且不表,却说朱棣见陈墨雨离开之后,一人在书房独想心事。刚才和陈墨雨一番交谈之后,他的心里便翻腾开了,其实朱元璋在世之时,朱棣便以暗中积蓄力量,积极网罗各方英才,在朝廷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在他的身上那有其他藩王那种胡作非为、贪图享受的劣性。给人更多印象的倒是那种咄咄逼人,雄视天下的英雄之气。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染病而亡后,他认为无论从资历、聪明才智、文治武功。东宫储君的地位都非自己莫属。谁知朱元璋却听从刘三吾等大臣的建议,立了皇太孙朱允炆,使他从心底里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但摄于朱元璋的威严和惩治不臣的手段,朱棣只有夹起尾巴,收敛起了自己的形象。装出了一副唯唯喏喏,毫无大志的样子,只在暗中窥视时机。
朱元璋一去世,朱棣的野心便迅速的膨胀起来,以为时机来了,加快了觊觎皇位、争夺天下的步伐,谁知朱元璋为防止诸王的不臣之心,防止他朱家骨肉相残,早以在这些人身边,安排了监视之人。所以当陈墨雨提到白风枝时,他不禁感到了危险正在向自己扑来,自己多年的心思,也将全部付之东流。他朱棣是何等样人,岂不知陈墨雨说的那些厉害。他之所以装出那副无辜懵懂的模样,为的便是不想在人前露出其狼子野心的本来面目。
他深深知道,以他目前的力量,实不足以与朝廷抗衡。若是真的现在就反,自己首先在道义上便失了先机,成了天下众矢之的。这些天来,他正在冥思苦想地,为自己起兵寻找一个什么正当的理由。虽然这个不怎么正当的理由,已经在他的腹中形成,他现在也不敢贸然行动。但危险又正在向自己逼近,为这事,搞得他寝食难安。他深恨自己一着不慎,造成如今的局面。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也只有依陈墨雨所言,先行韬晦之计,这才是上上之策。
想到这里,他心里稍稍安稳了一些,正要和衣在书房的案几之上眯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