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自己挖坑自己填 (1/2)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久二年(1862年),其实对扶桑是一个非常好的革新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外部来看,西洋诸强无暇东顾: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刚结束不过六年,加上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也结束没多久,在两年前亚罗号之战(1856-1860年)完结后,欧罗巴诸强是真的有些厌战了,最起码扶桑这个蚊子腿,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
而且,米洲此时是世界的焦点,几乎吸引了所有西洋强国的注意:
1861年4月12日,南北之战正式爆发,如今的东部战场,米人南方打得北方节节败退,看起来,正是外部插手“趁他病要他命”的好机会。
而1861年11月发生的“特伦特号”事件,就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这么一个良机——当时北方水军冒失地拦截了英吉利邮轮“特伦特号”,从船上抓走了两名南方派往欧罗巴的使者。
此事迅速地引发了英吉利朝野的不满,英人官府向米人北方发出了正式照会,以开战相胁,要求妥善解决此事。
这可不是口头说说,作为首强的英吉利,其作风凌厉,当即派出了一只舰队前往北米的魁北克,将八千名士兵送到边境虎视眈眈。
而且不止如此,其还向米人南方转交了一艘新式战舰,这就是后来一度让北方颇为狼狈的“阿拉巴马号”巡洋舰。
这带头大哥出手了,要分汤水的小弟们自然仅仅要紧紧跟上,佛兰西、普鲁士和奥斯马加也附和英人,要求米人北方立即释放被抓走的两名南方使者。
而对米人来说,更为坑爹的是,此时的南方邻居墨西卡就驻扎着佛兰西的大兵,这诸强趁火打劫起来不要太容易:
1860年,B.P.胡亚雷斯等人获得了墨西卡 “革新战争”的胜利。由于财政困难,次年决定暂停支付外债两年。欧罗巴几个债权国当然不肯白白受损,1861年10月31日,英、佛及斯巴尼亚三国签订协定,决定共同入侵墨西卡。
当年12月,斯巴尼亚六千人攻占了韦拉克鲁斯;1862年1月,英军700人、法军2000人先后在登陆墨西卡。
2月,几方在拉索莱达举行谈判。
1862年 4月,英吉利和斯巴尼亚撤军,但佛兰西却得寸进尺,进一步增兵至6500人,然后正式对墨西卡宣战。
到1862年 7月,佛兰西军亦然猛增至34000人。
此时距门罗宣言发布还不到四十年,“米洲人的米洲”言犹在耳,可欧罗巴诸强的兵马又大举进入米洲,而对此米人却干瞪眼没办法。
这佛兰西如果从墨西卡北上,汇合了南方后合力攻击北方,米人恐怕就会面临雪上加霜的危机。
综上所诉,立国不到百年的米人,面临着内外的巨大压力,如果就此分崩离析的话,将留下的巨大利益供人分食。
因此,西洋诸强无不垂涎欲滴,谁还有心管遥远的岛国扶桑发生了啥事。
这虎狼不注意的时候,不就是自强的良机嘛。
而扶桑此时,内部革新的条件也不错:
文久二年(1862年),京都小朝廷的威望还没真正建立起来。
此时朝廷除了有个所谓大义的名份,其手中真正可靠的力量,只有少数煽动起来的浪士,而靠拢过来的诸侯,则都是打着左右逢源、趁机渔利的主意,想硬刚幕府,那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啊。
为啥说此时小朝廷的虚弱是利好呢?
对此直秀是这么想的,
这小朝廷和幕府,此时比烂,那幕府还算好的。
君不见,倒幕成功前,小朝廷那是昏招迭出,攘夷攘的一点脑子都没有,生生把扶桑搞到彻底完蛋的地步。
这期间,其唯一的成就,可能就是让扶桑朝野达成共识,“眼看就亡国灭种了,再不彻底革新不行了”。
于是呢,其队友幕府作为旧时代的标志,被彻底扫灭——从这点来说,幕府搞公武合体,就是找了个猪队友自寻死路。
而倒幕之后的维新时期,扶桑小朝廷是各种扯后腿,操纵人心、争权夺势,然后各种愚弄民众,堪称是贻害百年。
后世说扶桑维新不易、各种难得,因此对小朝廷多加褒奖,其实事情都是别人干的,小朝廷冒功而已——摘果子听过没,说的就是这些人。
在直秀原本的世界,大家的共识是:
“扶桑皇室在维新中起到了旗帜的作用,促进了力量团结,而且其作为扶桑社会的标志,有利于形成民族意识。”
翻译成人话,就是“吉祥物不好找,有一个就不错了,且行且珍惜”。
但以直秀的看法,好不容易推翻幕府这座山了,没等轻松多久,然后皇室又成了霸王爹,这是何苦啊,所幸一波都带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有多好啊。
当然了,好饭不怕晚,事情得一步一步来。
相对皇室公卿,幕府虽然也不是啥好饼,但毕竟此时还有革新的愿望和动作,那就先凑合一段再说,在没准备好前,毕竟要珍惜资源、废物尽量利用嘛。
因此,这文久二年(1862年),小朝廷还没把扶桑搞得四分五裂,这幕府和诸侯之间还留着一点的互信基础,加上朝野又都有志于革新,因此直秀才认为内部条件不错。
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
等... -->>
文久二年(1862年),其实对扶桑是一个非常好的革新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外部来看,西洋诸强无暇东顾: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刚结束不过六年,加上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也结束没多久,在两年前亚罗号之战(1856-1860年)完结后,欧罗巴诸强是真的有些厌战了,最起码扶桑这个蚊子腿,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
而且,米洲此时是世界的焦点,几乎吸引了所有西洋强国的注意:
1861年4月12日,南北之战正式爆发,如今的东部战场,米人南方打得北方节节败退,看起来,正是外部插手“趁他病要他命”的好机会。
而1861年11月发生的“特伦特号”事件,就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这么一个良机——当时北方水军冒失地拦截了英吉利邮轮“特伦特号”,从船上抓走了两名南方派往欧罗巴的使者。
此事迅速地引发了英吉利朝野的不满,英人官府向米人北方发出了正式照会,以开战相胁,要求妥善解决此事。
这可不是口头说说,作为首强的英吉利,其作风凌厉,当即派出了一只舰队前往北米的魁北克,将八千名士兵送到边境虎视眈眈。
而且不止如此,其还向米人南方转交了一艘新式战舰,这就是后来一度让北方颇为狼狈的“阿拉巴马号”巡洋舰。
这带头大哥出手了,要分汤水的小弟们自然仅仅要紧紧跟上,佛兰西、普鲁士和奥斯马加也附和英人,要求米人北方立即释放被抓走的两名南方使者。
而对米人来说,更为坑爹的是,此时的南方邻居墨西卡就驻扎着佛兰西的大兵,这诸强趁火打劫起来不要太容易:
1860年,B.P.胡亚雷斯等人获得了墨西卡 “革新战争”的胜利。由于财政困难,次年决定暂停支付外债两年。欧罗巴几个债权国当然不肯白白受损,1861年10月31日,英、佛及斯巴尼亚三国签订协定,决定共同入侵墨西卡。
当年12月,斯巴尼亚六千人攻占了韦拉克鲁斯;1862年1月,英军700人、法军2000人先后在登陆墨西卡。
2月,几方在拉索莱达举行谈判。
1862年 4月,英吉利和斯巴尼亚撤军,但佛兰西却得寸进尺,进一步增兵至6500人,然后正式对墨西卡宣战。
到1862年 7月,佛兰西军亦然猛增至34000人。
此时距门罗宣言发布还不到四十年,“米洲人的米洲”言犹在耳,可欧罗巴诸强的兵马又大举进入米洲,而对此米人却干瞪眼没办法。
这佛兰西如果从墨西卡北上,汇合了南方后合力攻击北方,米人恐怕就会面临雪上加霜的危机。
综上所诉,立国不到百年的米人,面临着内外的巨大压力,如果就此分崩离析的话,将留下的巨大利益供人分食。
因此,西洋诸强无不垂涎欲滴,谁还有心管遥远的岛国扶桑发生了啥事。
这虎狼不注意的时候,不就是自强的良机嘛。
而扶桑此时,内部革新的条件也不错:
文久二年(1862年),京都小朝廷的威望还没真正建立起来。
此时朝廷除了有个所谓大义的名份,其手中真正可靠的力量,只有少数煽动起来的浪士,而靠拢过来的诸侯,则都是打着左右逢源、趁机渔利的主意,想硬刚幕府,那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啊。
为啥说此时小朝廷的虚弱是利好呢?
对此直秀是这么想的,
这小朝廷和幕府,此时比烂,那幕府还算好的。
君不见,倒幕成功前,小朝廷那是昏招迭出,攘夷攘的一点脑子都没有,生生把扶桑搞到彻底完蛋的地步。
这期间,其唯一的成就,可能就是让扶桑朝野达成共识,“眼看就亡国灭种了,再不彻底革新不行了”。
于是呢,其队友幕府作为旧时代的标志,被彻底扫灭——从这点来说,幕府搞公武合体,就是找了个猪队友自寻死路。
而倒幕之后的维新时期,扶桑小朝廷是各种扯后腿,操纵人心、争权夺势,然后各种愚弄民众,堪称是贻害百年。
后世说扶桑维新不易、各种难得,因此对小朝廷多加褒奖,其实事情都是别人干的,小朝廷冒功而已——摘果子听过没,说的就是这些人。
在直秀原本的世界,大家的共识是:
“扶桑皇室在维新中起到了旗帜的作用,促进了力量团结,而且其作为扶桑社会的标志,有利于形成民族意识。”
翻译成人话,就是“吉祥物不好找,有一个就不错了,且行且珍惜”。
但以直秀的看法,好不容易推翻幕府这座山了,没等轻松多久,然后皇室又成了霸王爹,这是何苦啊,所幸一波都带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有多好啊。
当然了,好饭不怕晚,事情得一步一步来。
相对皇室公卿,幕府虽然也不是啥好饼,但毕竟此时还有革新的愿望和动作,那就先凑合一段再说,在没准备好前,毕竟要珍惜资源、废物尽量利用嘛。
因此,这文久二年(1862年),小朝廷还没把扶桑搞得四分五裂,这幕府和诸侯之间还留着一点的互信基础,加上朝野又都有志于革新,因此直秀才认为内部条件不错。
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
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