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三十六骑(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11.滋味如何
匈奴人本来不善攻城的,但和精于筑城守墙的汉人争斗了几百年,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天一亮,匈奴大军吹着号角就在城前集结起来,在一箭之地外,出现了一些步兵,扛着七八十架三丈高的云梯,手持着一面盾牌,弯刀就卡在盾牌的里面。
这回匈奴没有疾攻,而是派出使者来到城下喊话。
喊话人会汉语,可能是刚刚投降的车师人。“大胡尊贵的左鹿蠡王,诚心劝耿将军投降!不要无谓地抵抗啦!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百人,而左鹿蠡王有一万骑!随时可以踏碎整个城池!我就想问一声,昨日的箭雨,滋味如何?”
城上也有一个大嗓门的士兵,在耿恭交代几句后,开始喊话。
“我家将军说,你们送的箭很不错!这样的雨,可以每天下一点!但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会把箭还给你们的!让你们知道,什么是汉家神箭!”
左鹿蠡王远远地听着,喃喃念着“汉家神箭?”,是指那个神箭手吗?
谈判很快破裂,四面的号角又响成一片,匈奴大军开始攻城了。
一支马队七八百骑,如昨日一般,环城而跑,马上弯弓抛射,箭雨落下。汉军与昨日一样躲在屋檐般斜支在垛口的木排下。
耿恭知道,这轮箭雨就是火力压制,让汉军抬不了头,掩护那批扛云梯的步兵冲到城下。虽然通过垛口的箭孔也能发箭,但效率低太多了。正式的弓手射阵,往往分三排,轮转不休。在最后一排时,每人脚边都放着箭囊,随着旗语,整齐地抽箭搭箭;随后整排人前进两步,步到第二排开始引弓拉满;再前进两步来到第一排,随着旗语命令,调整箭的高度(箭头指向的高度,代表不同的射程。比如旗语里发出“三寸”的指令,就是箭头要高出水平三寸的高度。发射官往往是极有经验的将校,根据战场上封锁或杀伤要求,随时调校箭高的指令),看旗子一挥,一排箭射出,整排人迅速退回到第三排,周而复始。三排人的身后,有专门给箭囊补箭的人。但在敌方箭雨的封锁下,汉军不可能在城头排出射阵。
耿恭也没有命令兵士从箭孔发箭,只是缩着。自己想射几名敌方的军官,才发现城下抛射的马队里,再没有披军官甲胄的人,只能拿弓敲了敲头盔,苦笑一下。
匈奴的云梯队伍全力徒步奔跑,迅速跑进了一箭之地,训练有素地将单手的盾牌架在梯边,挡着头顶,全没想到,城上的汉军无动于衷,没发一箭。
云梯队冲到抛射马队的身边,马队倏然分开后退,让开道路。箭雨一下没那么密集了。
城头四角的八架床弩却在盾牌手的掩护下启动了。一架床弩一般有三名床弩手操作,每人配了一位盾牌手遮挡箭雨。八尺长的弩枪,瞄的不是人,而是云梯。八支弩枪弹出,带着呼啸声,击在云梯上,云梯瞬间折断崩散,扛云梯的步兵也被波及,受伤倒下。第一轮弩枪发射,六架云梯被毁。第二轮的弩枪正在操作……但操作被打断了,城下抛射的马队里,其实埋伏着十几名匈奴的神箭手,同时出手射城上四角,盾牌手都保护不住,有些箭准确地穿过盾牌的缝隙,射中了弩枪手。第二轮,弩枪只射出了三支……
耿恭一挥手,伤还没完全好透的玄英,带着几名羽林兄弟,分扑四角,专门压制那些已经露头的匈奴神射手。耿恭也不闲着,一边步向四角指挥补充弩枪手,一边向城
下射箭。环城寻了一圈,大部分城下的神射手已被猎杀殆尽。
但还是有许多云梯队冲到了城下,消失在弩枪的射程里。
每支云梯队最前面的两个人,是队伍最重要的两人,他们往往最勇敢也最有技巧。两人冲到城下,眼看就要撞墙,高喊一声“起!”,就跳起把脚蹬在城墙上,横着身带着梯头往墙上跑。身后的几个人高举梯子,最后面的人猛推,两个人奔跑着就被梯子生生推上城头,梯子也就架好了,下面的人迅速爬梯。两人上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盾牌后扯出弯刀,疯狂劈砍守城者,为身后的爬梯同袍争取时间……
金蒲城不高,才两丈,如此操作原本不难,没想到,冲到城下的云梯队大部分都没把云梯搭上城头。几乎都是带梯上城的两个人,在墙上跑到三分之二处,突然松手放了梯子,从半空中摔了下来,落地后要么摔得人事不知,要么打滚惨叫。攻城就是要四壁齐上,让城头的人四顾不暇,但只有极少数云梯上了城头,那最先的两个人就成了靶子,早有瞄好的几支长槊,在他们探出垛口的一瞬,把他们扎穿,然后把尸体顺着梯子挑下去,砸落一串登梯者。
攻城就是要抢,不过一刻,更多的云梯队和攻城步兵穿过了床弩的封锁,来到城下,但还是有大多数梯子架不上去,城下一下显得拥挤混乱起来。云梯上墙要有个助跑距离,有些云梯队试图重整,开始扛梯后退……
外围的匈奴马队,怕误伤攻城者,停止了轮射,慢慢退远,只留着好几名神射手藏在步兵盾牌手的后面配合云梯上城时,射杀阻挡的长槊手。但他们一出手,露出身形,就成了耿恭和几名羽林射手的目标。
箭雨倒是彻底地停了,城头的争夺却开始激烈起来。
耿恭看时机差不多了,对传令官一挥手,那传令官双旗挥舞,大部... -->>
111.滋味如何
匈奴人本来不善攻城的,但和精于筑城守墙的汉人争斗了几百年,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天一亮,匈奴大军吹着号角就在城前集结起来,在一箭之地外,出现了一些步兵,扛着七八十架三丈高的云梯,手持着一面盾牌,弯刀就卡在盾牌的里面。
这回匈奴没有疾攻,而是派出使者来到城下喊话。
喊话人会汉语,可能是刚刚投降的车师人。“大胡尊贵的左鹿蠡王,诚心劝耿将军投降!不要无谓地抵抗啦!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百人,而左鹿蠡王有一万骑!随时可以踏碎整个城池!我就想问一声,昨日的箭雨,滋味如何?”
城上也有一个大嗓门的士兵,在耿恭交代几句后,开始喊话。
“我家将军说,你们送的箭很不错!这样的雨,可以每天下一点!但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会把箭还给你们的!让你们知道,什么是汉家神箭!”
左鹿蠡王远远地听着,喃喃念着“汉家神箭?”,是指那个神箭手吗?
谈判很快破裂,四面的号角又响成一片,匈奴大军开始攻城了。
一支马队七八百骑,如昨日一般,环城而跑,马上弯弓抛射,箭雨落下。汉军与昨日一样躲在屋檐般斜支在垛口的木排下。
耿恭知道,这轮箭雨就是火力压制,让汉军抬不了头,掩护那批扛云梯的步兵冲到城下。虽然通过垛口的箭孔也能发箭,但效率低太多了。正式的弓手射阵,往往分三排,轮转不休。在最后一排时,每人脚边都放着箭囊,随着旗语,整齐地抽箭搭箭;随后整排人前进两步,步到第二排开始引弓拉满;再前进两步来到第一排,随着旗语命令,调整箭的高度(箭头指向的高度,代表不同的射程。比如旗语里发出“三寸”的指令,就是箭头要高出水平三寸的高度。发射官往往是极有经验的将校,根据战场上封锁或杀伤要求,随时调校箭高的指令),看旗子一挥,一排箭射出,整排人迅速退回到第三排,周而复始。三排人的身后,有专门给箭囊补箭的人。但在敌方箭雨的封锁下,汉军不可能在城头排出射阵。
耿恭也没有命令兵士从箭孔发箭,只是缩着。自己想射几名敌方的军官,才发现城下抛射的马队里,再没有披军官甲胄的人,只能拿弓敲了敲头盔,苦笑一下。
匈奴的云梯队伍全力徒步奔跑,迅速跑进了一箭之地,训练有素地将单手的盾牌架在梯边,挡着头顶,全没想到,城上的汉军无动于衷,没发一箭。
云梯队冲到抛射马队的身边,马队倏然分开后退,让开道路。箭雨一下没那么密集了。
城头四角的八架床弩却在盾牌手的掩护下启动了。一架床弩一般有三名床弩手操作,每人配了一位盾牌手遮挡箭雨。八尺长的弩枪,瞄的不是人,而是云梯。八支弩枪弹出,带着呼啸声,击在云梯上,云梯瞬间折断崩散,扛云梯的步兵也被波及,受伤倒下。第一轮弩枪发射,六架云梯被毁。第二轮的弩枪正在操作……但操作被打断了,城下抛射的马队里,其实埋伏着十几名匈奴的神箭手,同时出手射城上四角,盾牌手都保护不住,有些箭准确地穿过盾牌的缝隙,射中了弩枪手。第二轮,弩枪只射出了三支……
耿恭一挥手,伤还没完全好透的玄英,带着几名羽林兄弟,分扑四角,专门压制那些已经露头的匈奴神射手。耿恭也不闲着,一边步向四角指挥补充弩枪手,一边向城
下射箭。环城寻了一圈,大部分城下的神射手已被猎杀殆尽。
但还是有许多云梯队冲到了城下,消失在弩枪的射程里。
每支云梯队最前面的两个人,是队伍最重要的两人,他们往往最勇敢也最有技巧。两人冲到城下,眼看就要撞墙,高喊一声“起!”,就跳起把脚蹬在城墙上,横着身带着梯头往墙上跑。身后的几个人高举梯子,最后面的人猛推,两个人奔跑着就被梯子生生推上城头,梯子也就架好了,下面的人迅速爬梯。两人上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盾牌后扯出弯刀,疯狂劈砍守城者,为身后的爬梯同袍争取时间……
金蒲城不高,才两丈,如此操作原本不难,没想到,冲到城下的云梯队大部分都没把云梯搭上城头。几乎都是带梯上城的两个人,在墙上跑到三分之二处,突然松手放了梯子,从半空中摔了下来,落地后要么摔得人事不知,要么打滚惨叫。攻城就是要四壁齐上,让城头的人四顾不暇,但只有极少数云梯上了城头,那最先的两个人就成了靶子,早有瞄好的几支长槊,在他们探出垛口的一瞬,把他们扎穿,然后把尸体顺着梯子挑下去,砸落一串登梯者。
攻城就是要抢,不过一刻,更多的云梯队和攻城步兵穿过了床弩的封锁,来到城下,但还是有大多数梯子架不上去,城下一下显得拥挤混乱起来。云梯上墙要有个助跑距离,有些云梯队试图重整,开始扛梯后退……
外围的匈奴马队,怕误伤攻城者,停止了轮射,慢慢退远,只留着好几名神射手藏在步兵盾牌手的后面配合云梯上城时,射杀阻挡的长槊手。但他们一出手,露出身形,就成了耿恭和几名羽林射手的目标。
箭雨倒是彻底地停了,城头的争夺却开始激烈起来。
耿恭看时机差不多了,对传令官一挥手,那传令官双旗挥舞,大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