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琉璃世琉璃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远微笑道:“出家人心行处灭,倒是殿下国事繁忙仍能缓步无心,老衲佩服。”弘远作为灵谷寺的方仗常常往来于皇宫内院大臣府邸,交往应酬是必作的功课,对这个未来的帝国统治者可真不敢怠慢。
“大师过誉。”朱允炆淡淡应道。自被立为皇太孙,几年来众星捧月阿谀赞美不绝于耳,也慢慢习惯了。
弘远笑道:“圣上都好?老衲可有一个月没见圣上了。”
“托大师福,圣上安好。时近中秋,命我送了中秋节礼来,请大师笑纳。”朱允炆淡淡说到,挥挥手,张福平带着几个内侍呈上了节礼,是些应时瓜果和素月饼,还有一盘金锞子。
弘远哈哈大笑:“这可不敢当,圣上御赐,弊寺上下承蒙圣恩感激不尽。”笑着让几个小沙弥拜谢接过。
朱允炆问道:“圣上关心无量殿,近日雨水多,殿内有无漏雨渗水?”
弘远笑道:“谢圣上关怀。老衲知圣意,每日亲来检查,无量殿好得很,其它各殿也都平安无事。”
朱允炆微笑颔首:“好。大师费心,我自当禀告圣上”,又随口问道:“寺里现在有多少位师傅?”
弘远笑道:“连上沙弥,大约是一千一百多位。”
朱允炆不动声色,心中默算:一千一百多个和尚,却有三万多亩田地,平均一个和尚三十亩地,免赋税!难怪朝堂上时有抱怨,只是碍于皇帝维护寺院不敢啃声罢了。
朱允炆看看天色,起身告辞。弘远欲留朱允炆内殿奉茶,朱允炆执意不肯,带着侍从下山回了东宫。
朱允炆一进门,太孙妃马氏便迎了上来,笑道:“殿下今儿个回来的早,备了点心,殿下先用些。一会儿就开晚饭了。”朱允炆点点头,更了家常衣服。
马妃笑着问道:“后日就是中秋了,圣上那里备什么礼好?臣妾抄了一百遍《金刚经》,另外绣了一幅百福被,让文奎呈给圣上,成不成?”
朱允炆不由笑:“文奎还不到两岁,会做这些吗?”
马妃道:“臣妾仔细教教好,会的。”
朱允炆笑道:“你可教教好”。
马妃笑道:“臣妾醒得,不敢妄为。”
这时张元亨上前禀告:“黄大人来了,候在书房。”
朱允炆颔首,含笑看向马妃,马妃知他挂念公事,笑着施礼先退下了。
黄大人即太常寺卿黄湜黄子澄,今年四十八岁,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伴读东宫,乃饱学大儒济世之才,个子不高,瘦瘦小小,满脸刚直,一捧短须略有花白,官服不起眼的地方补有一个小小的补丁。朱允炆一直奉为良师益友,尊为“黄先生”,几乎每日必见。
书房的案上堆着高高的两摞公文,皇帝朱元璋为了锻炼皇太孙,这几年来一直带着朱允炆处理国事,今年以来更有全部交给他的意思;各部奏折都是先由朱允炆拟了意见,再上呈皇帝朱批。朱元璋年事已高,几年教导监督下来对这个皇太孙甚是放心,重大的事情才批复下旨,一般的都不大管了。
朱允炆进了书房,和黄子澄寒暄已毕,坐下来开始一一审阅奏折,黄子澄侧坐着半个身子,把奏折先分类,重要的单独列出来,与朱允炆甚有默契。二人边看边谈,欣喜时击节赞叹,疑难处凝神思索,半个时辰已经处理过半。朱允炆端起茶碗喝了口茶,吃了一块桂花糕。走了半天山路,还是有些饿了。
这时黄子澄说道:“殿下看看这个”,言语有些激动。
朱允炆目光扫过封面,是大宁卫陆总兵呈的行文,心中一动,打开看时,“臣大宁卫总兵陆巨奏闻,前日燕王率兵彻彻儿山兀良哈秃城两次大捷,有蒙古俘虏百余随至大宁,间有一女子,自言乃朝鲜国宜宁公主,为蒙古人所劫。臣不敢自专,奏请燕王宁王示下。二位殿下以为真伪难辨,特命臣招朝鲜国人进府辨明,臣遵王命寻访唯尚无应募之朝鲜或其他知情人等。现此女子暂禁足大宁卫内,伺明辨其身份真伪之后,即再上报。”
黄子澄吹着胡子,气愤地道:“殿下!这简直荒唐。两位王爷太不把殿下放在眼里了”。
朱允炆看他一眼,不言语。
“怎么可能俘虏里混有女子燕王不知道,还要到大宁卫?怎么可能真伪难辨?怎么能还要找人对证?怎么能关她,一个公主,皇帝陛下册封的皇太孙东宫淑女,未来的皇妃?这两位王爷,分明就是为难殿下!”黄子澄说得义愤填膺。
朱允炆性格似父亲先太子朱标,最是温文尔雅宽和仁厚,静静地又看了看折子,笑道:“黄先生,我倒觉得折子说的也不无道理。两位叔叔公务繁忙,这点小事不曾在意也是有的。
黄子澄不以为然:“殿下!你可是批注在齐侍郎的行文上拜托了宁王的。两位王爷不可能不知情”。
黄子澄顿了顿又说道:“殿下自被册立皇太孙五年了,朝廷里百官恭敬令无不行,只有诸王以叔父之尊每多不逊,殿下的批文要求常被无视,总要圣上下旨才能执行。这次朝鲜国宜宁公主在大明铁岭卫被劫,下落不明,事关皇家体面,更事关与朝鲜国邦交。殿下特意给诸王行文拜托,请诸位王爷一起帮着找找。大明初建四夷未平,难得朝鲜国一直恭敬事大,尊大明为主国。这两位王爷却这么做,难道希望与朝鲜也生战事吗?如此胆大妄为,臣为殿下担心啊!”
朱允炆淡漠的脸上终于动了动,想了想说道:“我相信两位王叔。”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的面色道:“殿下!就算殿下忍耐,以和为贵;东宫体面事小,与朝鲜国必会再生嫌隙,铁岭又危矣”。
朱允炆一震,望向黄子澄,不错,十几年前大明刚把蒙古人赶出铁岭,前高丽王就曾和圣上讨要铁岭,皇帝陛下没答应,前高丽王还派兵欲起战事;幸好现在的朝鲜王李成桂半路起兵举事才免了两国争战。李成桂又对大明事大,好容易现在两国相安无事,铁岭也平静了几年。
黄子澄说的对,宜宁公主被劫也好被禁足也好,可不仅仅是自己东宫的事。
朱允炆不由得眉头紧锁:这个宜宁公主,还真是麻烦。
远微笑道:“出家人心行处灭,倒是殿下国事繁忙仍能缓步无心,老衲佩服。”弘远作为灵谷寺的方仗常常往来于皇宫内院大臣府邸,交往应酬是必作的功课,对这个未来的帝国统治者可真不敢怠慢。
“大师过誉。”朱允炆淡淡应道。自被立为皇太孙,几年来众星捧月阿谀赞美不绝于耳,也慢慢习惯了。
弘远笑道:“圣上都好?老衲可有一个月没见圣上了。”
“托大师福,圣上安好。时近中秋,命我送了中秋节礼来,请大师笑纳。”朱允炆淡淡说到,挥挥手,张福平带着几个内侍呈上了节礼,是些应时瓜果和素月饼,还有一盘金锞子。
弘远哈哈大笑:“这可不敢当,圣上御赐,弊寺上下承蒙圣恩感激不尽。”笑着让几个小沙弥拜谢接过。
朱允炆问道:“圣上关心无量殿,近日雨水多,殿内有无漏雨渗水?”
弘远笑道:“谢圣上关怀。老衲知圣意,每日亲来检查,无量殿好得很,其它各殿也都平安无事。”
朱允炆微笑颔首:“好。大师费心,我自当禀告圣上”,又随口问道:“寺里现在有多少位师傅?”
弘远笑道:“连上沙弥,大约是一千一百多位。”
朱允炆不动声色,心中默算:一千一百多个和尚,却有三万多亩田地,平均一个和尚三十亩地,免赋税!难怪朝堂上时有抱怨,只是碍于皇帝维护寺院不敢啃声罢了。
朱允炆看看天色,起身告辞。弘远欲留朱允炆内殿奉茶,朱允炆执意不肯,带着侍从下山回了东宫。
朱允炆一进门,太孙妃马氏便迎了上来,笑道:“殿下今儿个回来的早,备了点心,殿下先用些。一会儿就开晚饭了。”朱允炆点点头,更了家常衣服。
马妃笑着问道:“后日就是中秋了,圣上那里备什么礼好?臣妾抄了一百遍《金刚经》,另外绣了一幅百福被,让文奎呈给圣上,成不成?”
朱允炆不由笑:“文奎还不到两岁,会做这些吗?”
马妃道:“臣妾仔细教教好,会的。”
朱允炆笑道:“你可教教好”。
马妃笑道:“臣妾醒得,不敢妄为。”
这时张元亨上前禀告:“黄大人来了,候在书房。”
朱允炆颔首,含笑看向马妃,马妃知他挂念公事,笑着施礼先退下了。
黄大人即太常寺卿黄湜黄子澄,今年四十八岁,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伴读东宫,乃饱学大儒济世之才,个子不高,瘦瘦小小,满脸刚直,一捧短须略有花白,官服不起眼的地方补有一个小小的补丁。朱允炆一直奉为良师益友,尊为“黄先生”,几乎每日必见。
书房的案上堆着高高的两摞公文,皇帝朱元璋为了锻炼皇太孙,这几年来一直带着朱允炆处理国事,今年以来更有全部交给他的意思;各部奏折都是先由朱允炆拟了意见,再上呈皇帝朱批。朱元璋年事已高,几年教导监督下来对这个皇太孙甚是放心,重大的事情才批复下旨,一般的都不大管了。
朱允炆进了书房,和黄子澄寒暄已毕,坐下来开始一一审阅奏折,黄子澄侧坐着半个身子,把奏折先分类,重要的单独列出来,与朱允炆甚有默契。二人边看边谈,欣喜时击节赞叹,疑难处凝神思索,半个时辰已经处理过半。朱允炆端起茶碗喝了口茶,吃了一块桂花糕。走了半天山路,还是有些饿了。
这时黄子澄说道:“殿下看看这个”,言语有些激动。
朱允炆目光扫过封面,是大宁卫陆总兵呈的行文,心中一动,打开看时,“臣大宁卫总兵陆巨奏闻,前日燕王率兵彻彻儿山兀良哈秃城两次大捷,有蒙古俘虏百余随至大宁,间有一女子,自言乃朝鲜国宜宁公主,为蒙古人所劫。臣不敢自专,奏请燕王宁王示下。二位殿下以为真伪难辨,特命臣招朝鲜国人进府辨明,臣遵王命寻访唯尚无应募之朝鲜或其他知情人等。现此女子暂禁足大宁卫内,伺明辨其身份真伪之后,即再上报。”
黄子澄吹着胡子,气愤地道:“殿下!这简直荒唐。两位王爷太不把殿下放在眼里了”。
朱允炆看他一眼,不言语。
“怎么可能俘虏里混有女子燕王不知道,还要到大宁卫?怎么可能真伪难辨?怎么能还要找人对证?怎么能关她,一个公主,皇帝陛下册封的皇太孙东宫淑女,未来的皇妃?这两位王爷,分明就是为难殿下!”黄子澄说得义愤填膺。
朱允炆性格似父亲先太子朱标,最是温文尔雅宽和仁厚,静静地又看了看折子,笑道:“黄先生,我倒觉得折子说的也不无道理。两位叔叔公务繁忙,这点小事不曾在意也是有的。
黄子澄不以为然:“殿下!你可是批注在齐侍郎的行文上拜托了宁王的。两位王爷不可能不知情”。
黄子澄顿了顿又说道:“殿下自被册立皇太孙五年了,朝廷里百官恭敬令无不行,只有诸王以叔父之尊每多不逊,殿下的批文要求常被无视,总要圣上下旨才能执行。这次朝鲜国宜宁公主在大明铁岭卫被劫,下落不明,事关皇家体面,更事关与朝鲜国邦交。殿下特意给诸王行文拜托,请诸位王爷一起帮着找找。大明初建四夷未平,难得朝鲜国一直恭敬事大,尊大明为主国。这两位王爷却这么做,难道希望与朝鲜也生战事吗?如此胆大妄为,臣为殿下担心啊!”
朱允炆淡漠的脸上终于动了动,想了想说道:“我相信两位王叔。”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的面色道:“殿下!就算殿下忍耐,以和为贵;东宫体面事小,与朝鲜国必会再生嫌隙,铁岭又危矣”。
朱允炆一震,望向黄子澄,不错,十几年前大明刚把蒙古人赶出铁岭,前高丽王就曾和圣上讨要铁岭,皇帝陛下没答应,前高丽王还派兵欲起战事;幸好现在的朝鲜王李成桂半路起兵举事才免了两国争战。李成桂又对大明事大,好容易现在两国相安无事,铁岭也平静了几年。
黄子澄说的对,宜宁公主被劫也好被禁足也好,可不仅仅是自己东宫的事。
朱允炆不由得眉头紧锁:这个宜宁公主,还真是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