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琉璃世琉璃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城滁州,历史可以追朔到先秦时期;三国设镇,南朝建州,自隋朝始称滁州。明朝时直隶于应天府,乃是大明京城渡过长江向北的江淮第一重镇,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朱元璋当年曾与郭子兴在此兴兵,后来又迎小明王韩林儿入驻滁州;登基后,追封已故的郭子兴为滁阳王,在滁州建滁阳王庙祭祀;洪武六年,兵部又在滁州设立了太仆寺,如前文介绍,是管理军马的机构。
朱允炆一早就过江来到滁州,原来今天二月初四是郭子兴的忌日;朱元璋心念故人,早早地就吩咐了孙子亲往祭祀,为此朱允炆准备了好几天,祭品祭文均很用心;郭家非常感动。要知道皇太孙虽然年青,却是未来的皇帝,乃是代表朝廷;对郭子兴的忌日如此郑重,说明了郭家在朝廷的分量。
朱允炆在滁阳王庙祭祀完毕,看看天色还早,倒有些意外之喜:早就听说滁州城外的琅琊寺景色优美,有心前去观赏。遂和郭家的人打了招呼告退,换了一身便服,带着随行的张元亨和几个侍卫往城外走去。滁州当地的广威将军谢贵,亲自带了驻军跟随护卫在后。
出了滁州城一路往西南方向,有一片山峰,琅琊寺就位于山上。滁州本属于丘陵地形,并没有什么高山峻岭。宋朝政治家和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写下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中形容:“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朱允炆一路往南行来,沿路观赏。虽然尚是冬日山上冰雪茫茫,但的确是山形峻美,蔚然而深秀。
途中经过醉翁亭,深秀湖等诸多景点,朱允炆不暇细看,沿着山道一路逶迤而前,不久来到了琅琊寺。琅琊寺是建于唐大历年的古刹,此时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朱允炆仰头望去,山门上的匾额写得是“开元禅寺”。
谢贵解释道:“寺院的名称乃是唐时滁州刺史李幼卿所命,因寺院在琅琊山上,一般就简称‘琅琊寺’”。朱允炆点点头,吩咐谢贵等在山门,自己带着侍卫进了刹内。
琅琊寺不大,几进小小的院落背依山林,筑在琅琊山的南峰半山腰上。黄墙黑瓦,映着一片白雪青松,烟雾氤氲,袅袅没入蓝天之中。
冬季香客少,寺院里甚是冷清。朱允炆依次拜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在观音殿中看到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的《观自在菩萨》石雕像,想起这幅画像被誉为“眉目津津,向人欲语”,不由仔细多看了几眼,果然栩栩如生,不亏是大家的衡世绝笔。
自殿中出来,朱允炆吩咐张元亨和侍卫去供奉些香火钱,自己信步踱往大雄宝殿的侧面庭院。
这是一个倚着山的院落,西面就是上南峰的台阶,有几块极大的山石垒在前方,错落有致。山上石上积雪未融,到处白茫茫一片。院里有两株老梅,雪地里正开的热闹,香气沁人而舞,老远地飘荡过来。两株梅花一株鲜红,一株却是蜡黄,盛开的花瓣和待放的骨朵交相印衬,在寒风中格外动人。
朱允炆望着两株梅花,不由吟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深深地吸了两口清新的空气。梅花的花香夹在白雪的冷香中,馥郁芬芳又清冷宜人,朱允炆不由得一时沉醉。
靠寺院的山石连着南峰,大大小小的到处或倚或落,石块上大多有刻字,都是千余年来留下的。朱允炆看得眼花缭乱,不由再放慢了脚步,细细观赏。有一块竖立的巨大岩壁背倚着山,上有四个大大的篆书,朱允炆定睛看时,却是“心即是佛”四个大字,鲜红一如院中盛开的红梅,更有白雪散落字间,红白相映,份外醒目。
朱允炆咀嚼着这四个字,不由得念出了声:“心即是佛”,心中想了想又念一遍:“心即是佛”。
石前立着一个人,也在仰首观望这四个大字,听到身后的人念了两遍,不由回头看了眼朱允炆。
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螓首峨眉冰清玉润,宜嗔宜喜若飞若扬;双颊绯红,樱唇似点,一双眼睛明澈见底,在冬日微弱的阳光中闪亮。翩跹袅娜的淡淡蓝色身影立在石前,衣袂飘飘;微风拂过,隐隐竟有阵阵清香。朱允炆不禁呆在当地。
同样,莲花看到朱允炆,也是一怔。眼前的这位青年公子,高瘦飘逸长身玉立,面容清净温和,鬓若刀裁眉如墨画,双目清澈温润,神态从容温雅。自到了天朝,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人物,既不同于李芳远的冷峻孤傲,也不同于朱棣的魁梧霸气,更不同于朱权的潇洒无羁,温文尔雅中令人觉得平和舒适,无端端地安心。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有些疑惑:“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一样,好生眼熟”。殊不知两人本身就很相似,又是前缘天定。
朱允炆定了定神,上前唱了一喏,含笑说道:“在下见此四字颇有深意,一时忘情,打扰姑娘了”。
这一个笑容,如旭日东升时,阳光缓缓透过云层,散发着一阵阵温暖。莲花连忙裣衽还了一礼:“公子客气了。小女子自幼参禅,却也是第一次见此四字,不觉也看得有些出神了”。
朱允炆看着岩壁上的字低声念诵:“心即是佛”,侧头对莲花微笑说道:“《欢喜金刚续》中说,‘世间别无佛,心性是佛陀’。是一样的道理”。
莲花沉吟道:“不错,众生皆是佛,只是心被染。其实人心自生真智,佛法不过菩提,只要心真净,自然是真佛”。
朱允炆笑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只要领悟到佛性,就可以成佛”,又仰头看了看几个字,叹道:“可惜尘世蒙蔽心智,究有几人能悟?”
莲花也仰着头:“所谓‘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性其实只需在自己内心寻找”。
朱允炆见她甚是聪明,自己说什么一提就知己意,不由大生知己之感:“正是,所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都说的是自己修行的法门;原本是要从自己做起。”
莲花接着他的意思说道:“尤其大乘要度众生,更是要先修行自我才得六波罗密。”
两人含笑对视一眼,忽然都觉得从... -->>
古城滁州,历史可以追朔到先秦时期;三国设镇,南朝建州,自隋朝始称滁州。明朝时直隶于应天府,乃是大明京城渡过长江向北的江淮第一重镇,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朱元璋当年曾与郭子兴在此兴兵,后来又迎小明王韩林儿入驻滁州;登基后,追封已故的郭子兴为滁阳王,在滁州建滁阳王庙祭祀;洪武六年,兵部又在滁州设立了太仆寺,如前文介绍,是管理军马的机构。
朱允炆一早就过江来到滁州,原来今天二月初四是郭子兴的忌日;朱元璋心念故人,早早地就吩咐了孙子亲往祭祀,为此朱允炆准备了好几天,祭品祭文均很用心;郭家非常感动。要知道皇太孙虽然年青,却是未来的皇帝,乃是代表朝廷;对郭子兴的忌日如此郑重,说明了郭家在朝廷的分量。
朱允炆在滁阳王庙祭祀完毕,看看天色还早,倒有些意外之喜:早就听说滁州城外的琅琊寺景色优美,有心前去观赏。遂和郭家的人打了招呼告退,换了一身便服,带着随行的张元亨和几个侍卫往城外走去。滁州当地的广威将军谢贵,亲自带了驻军跟随护卫在后。
出了滁州城一路往西南方向,有一片山峰,琅琊寺就位于山上。滁州本属于丘陵地形,并没有什么高山峻岭。宋朝政治家和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写下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中形容:“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朱允炆一路往南行来,沿路观赏。虽然尚是冬日山上冰雪茫茫,但的确是山形峻美,蔚然而深秀。
途中经过醉翁亭,深秀湖等诸多景点,朱允炆不暇细看,沿着山道一路逶迤而前,不久来到了琅琊寺。琅琊寺是建于唐大历年的古刹,此时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朱允炆仰头望去,山门上的匾额写得是“开元禅寺”。
谢贵解释道:“寺院的名称乃是唐时滁州刺史李幼卿所命,因寺院在琅琊山上,一般就简称‘琅琊寺’”。朱允炆点点头,吩咐谢贵等在山门,自己带着侍卫进了刹内。
琅琊寺不大,几进小小的院落背依山林,筑在琅琊山的南峰半山腰上。黄墙黑瓦,映着一片白雪青松,烟雾氤氲,袅袅没入蓝天之中。
冬季香客少,寺院里甚是冷清。朱允炆依次拜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在观音殿中看到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的《观自在菩萨》石雕像,想起这幅画像被誉为“眉目津津,向人欲语”,不由仔细多看了几眼,果然栩栩如生,不亏是大家的衡世绝笔。
自殿中出来,朱允炆吩咐张元亨和侍卫去供奉些香火钱,自己信步踱往大雄宝殿的侧面庭院。
这是一个倚着山的院落,西面就是上南峰的台阶,有几块极大的山石垒在前方,错落有致。山上石上积雪未融,到处白茫茫一片。院里有两株老梅,雪地里正开的热闹,香气沁人而舞,老远地飘荡过来。两株梅花一株鲜红,一株却是蜡黄,盛开的花瓣和待放的骨朵交相印衬,在寒风中格外动人。
朱允炆望着两株梅花,不由吟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深深地吸了两口清新的空气。梅花的花香夹在白雪的冷香中,馥郁芬芳又清冷宜人,朱允炆不由得一时沉醉。
靠寺院的山石连着南峰,大大小小的到处或倚或落,石块上大多有刻字,都是千余年来留下的。朱允炆看得眼花缭乱,不由再放慢了脚步,细细观赏。有一块竖立的巨大岩壁背倚着山,上有四个大大的篆书,朱允炆定睛看时,却是“心即是佛”四个大字,鲜红一如院中盛开的红梅,更有白雪散落字间,红白相映,份外醒目。
朱允炆咀嚼着这四个字,不由得念出了声:“心即是佛”,心中想了想又念一遍:“心即是佛”。
石前立着一个人,也在仰首观望这四个大字,听到身后的人念了两遍,不由回头看了眼朱允炆。
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螓首峨眉冰清玉润,宜嗔宜喜若飞若扬;双颊绯红,樱唇似点,一双眼睛明澈见底,在冬日微弱的阳光中闪亮。翩跹袅娜的淡淡蓝色身影立在石前,衣袂飘飘;微风拂过,隐隐竟有阵阵清香。朱允炆不禁呆在当地。
同样,莲花看到朱允炆,也是一怔。眼前的这位青年公子,高瘦飘逸长身玉立,面容清净温和,鬓若刀裁眉如墨画,双目清澈温润,神态从容温雅。自到了天朝,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人物,既不同于李芳远的冷峻孤傲,也不同于朱棣的魁梧霸气,更不同于朱权的潇洒无羁,温文尔雅中令人觉得平和舒适,无端端地安心。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有些疑惑:“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一样,好生眼熟”。殊不知两人本身就很相似,又是前缘天定。
朱允炆定了定神,上前唱了一喏,含笑说道:“在下见此四字颇有深意,一时忘情,打扰姑娘了”。
这一个笑容,如旭日东升时,阳光缓缓透过云层,散发着一阵阵温暖。莲花连忙裣衽还了一礼:“公子客气了。小女子自幼参禅,却也是第一次见此四字,不觉也看得有些出神了”。
朱允炆看着岩壁上的字低声念诵:“心即是佛”,侧头对莲花微笑说道:“《欢喜金刚续》中说,‘世间别无佛,心性是佛陀’。是一样的道理”。
莲花沉吟道:“不错,众生皆是佛,只是心被染。其实人心自生真智,佛法不过菩提,只要心真净,自然是真佛”。
朱允炆笑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只要领悟到佛性,就可以成佛”,又仰头看了看几个字,叹道:“可惜尘世蒙蔽心智,究有几人能悟?”
莲花也仰着头:“所谓‘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性其实只需在自己内心寻找”。
朱允炆见她甚是聪明,自己说什么一提就知己意,不由大生知己之感:“正是,所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都说的是自己修行的法门;原本是要从自己做起。”
莲花接着他的意思说道:“尤其大乘要度众生,更是要先修行自我才得六波罗密。”
两人含笑对视一眼,忽然都觉得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