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冰雪莲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许是人的年龄越大就越怀旧吧,随着岁月的流逝,当青春的痕迹已悄然经爬上了额头,当岁月的影子已经写在了眉间,人却越来越怀念起童年的时光。那如山泉般清澈纯洁的童年总在梦中出现,那一件件童年的趣事总在眼前晃过,于是时常想起那段快乐的日子,怀念那些儿时的伙伴。
(一)冬种、春播、夏收和秋收
农村的农忙时节学校总要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家长干活,其实孩子们回家也干不了什么活,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都是民办老师,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要种,活忙了,他们也得回家干活。
初冬的时候也就冬种(学生大约放假一周)的时节,就是种小麦,玉米,豆类等等。那时候田里地里上一季的庄稼已经收了,田地已经空了出来,各家就开始忙着种小麦等东西了。很大的一块地早就用牛犁了或者人工用锄头挖松了,先得用一根细绳从地的这头拉到那头,然后顺着绳挖小坑。坑要挖得均匀,不大不小不深小浅,且要保证一直不弯,然后再在坑里撒上麦种或者玉米种或者豆类,各类所要求的粒数是不一样的,一般小麦要十五要二十粒左右,刚开始时要慢慢数,丢久了,也就习惯了,抓来就丢坑里也错不了,然后撒上肥,再浇水与粪,最后再用土盖上坑整个过程才算完成。那时候我比较喜欢挖坑,挖久了也就挖得挺好,村里人总会对母亲说你家的小四真不错,母亲总是笑笑说:“没办法呀,她父亲不在家,只能让她们兄妹辛苦点了”但话语中全是高兴,我也就干得更带劲了,甚至有时看浇水太慢,还会自己去找小桶帮着挑水(现在我总开玩笑对母亲说个子不高一定是因为当初帮着挑水压的)。其实挖坑撒籽都要有耐性,那时虽然不能象村里别的同龄人一样玩耍,却还是很高兴。
春后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就时插秧——春播的时间(一般不放假,放假也就两三天)。脱了鞋,把裤腿挽得老高下水田去,把一棵棵很小的秧苗插在已经划好的小长方形上,初下田时很冷,但久了就没再感觉冷了,可绝对是腰酸背痛手臂软。秧苗要插得整整齐齐,不深不浅,深了不会活,浅了一下雨就会浮在水面,太阳一晒就死了。等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再拔出来插在整块的田里,大约要一个月时间吧。那时候老师常常要叫孩子们去帮忙,而孩子们一旦被老师叫去帮忙心里便会异常地兴奋,没叫上的总想是不是老师觉得自己不好了,便会一直不高兴。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家里没有劳力,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叫我们兄妹去帮忙的,那时心里便特委屈,觉得老师偏心,其实现在才明白老师也是一片好心。孩子们去老师的田里,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着做着,也很快就完了。到了快完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使点坏,摘去几根秧苗的根,然后插上,当然如果遇上不喜欢某个老师,可能损失就到惨重点,不过也就十来根,毕竟小孩子是容易满足的。
到了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也就开始收割麦子了。孩子们便会被放回家半个月左右帮着父母收割。父母一般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然后叫我与妹睡到七点就起床煮早饭,饭后我们也得下地干活。先把麦子割了,然后再分成小堆用稻草捆上,这捆也得讲技术,不然还没搬回家就散架了,那肯定得被母亲批评一通的。然后再担回家放在一间空屋,当然那是父母的事,如果遇上天气好,就得马上晒了,然后赶着在长木凳上打出来,到最后清理干净入粮仓一般已经是深夜了。这个时节孩子是必须去帮老师忙的,不过一般是四年级以前的,孩子们除了给自己的老师收割处还得给低年级的老师收割。孩子们总是好表现自己的,且人多也就半天功夫就会把老师的地解决完了。不过如果遇上某个老师连开水也不舍给孩子们喝,而让其去喝河水时,他自然得受得损失。当然孩子不会做太过份的事,只是为了一小点满足而已。等这个农忙季节一过,孩子们回到学校,一个个晒得黑黑的。
初秋的时候也是收割水稻的时候,不过一般这个时候不用放假,因为一般是在暑期结束前,当然老师们也不用叫学生去帮忙,这基本上属于大人们的活。大家便亲朋好友或者三家五家轮流着帮着收。应该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是这个忙季,因为他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最多帮着割水稻,或者递稻把,或者在家帮着晒稻谷,或者帮着母亲或祖母煮饭,但多数情况下是在田间奔跑抓油蚱蜢。油蚱蜢的种类很多,比如千担公,风boji(字不知怎么写,农村就那样叫的)红嘴巴等等,当然它们的书名我都不知应该叫什么,只是农村的孩子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孩子们从这块田跑到那块田,从这家跑到那家,只要哪里油蚱蜢多孩子少就往哪里跑。孩子们捉住后用细长的小草把它们串成一串串的,然后拿回家洗净,拔了翅膀和腿,往厨房里一放,母亲或祖母再用油一炸,加上佐料,真的是下酒的好东西,味很香。晚上在父母吃完饭做完家务前孩子们总会把自己家的谷子收拢然后用油纸搭上,各自守在各自的谷堆边(因为村里有一块大的公用坝,大家都把谷物晒那里,一天是晒不干的,不可能搬回家晚上得守着。孩子们守着各自的谷堆讲着故事,也的确是件快乐的事。那时最喜欢的是我们兄妹坐成一圈看着天空那轮淡淡的月亮听在镇上念中学的姐姐唱那首什么月亮在白莲花什么的歌。至到现在还时常想起那首歌的旋律,只是不知到底是怎样的词。听着姐姐唱着,讲着故事,看着夜空那月亮,等父母叫我们回家时,我们总是睡着了。再回到老家时,那坝已经被开垦成地,只是那时的景却总会时常出现。
(二)木书包与铁环
那时的钱是以分甚至厘来算的,每分每厘都得用在刀刃上,一分钱可以买十块水果糖,当然现在的孩子不吃那东西了。因此父母不可能有多的钱为孩子们缝制书包,可孩子们要上学要有东... -->>
也许是人的年龄越大就越怀旧吧,随着岁月的流逝,当青春的痕迹已悄然经爬上了额头,当岁月的影子已经写在了眉间,人却越来越怀念起童年的时光。那如山泉般清澈纯洁的童年总在梦中出现,那一件件童年的趣事总在眼前晃过,于是时常想起那段快乐的日子,怀念那些儿时的伙伴。
(一)冬种、春播、夏收和秋收
农村的农忙时节学校总要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家长干活,其实孩子们回家也干不了什么活,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都是民办老师,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要种,活忙了,他们也得回家干活。
初冬的时候也就冬种(学生大约放假一周)的时节,就是种小麦,玉米,豆类等等。那时候田里地里上一季的庄稼已经收了,田地已经空了出来,各家就开始忙着种小麦等东西了。很大的一块地早就用牛犁了或者人工用锄头挖松了,先得用一根细绳从地的这头拉到那头,然后顺着绳挖小坑。坑要挖得均匀,不大不小不深小浅,且要保证一直不弯,然后再在坑里撒上麦种或者玉米种或者豆类,各类所要求的粒数是不一样的,一般小麦要十五要二十粒左右,刚开始时要慢慢数,丢久了,也就习惯了,抓来就丢坑里也错不了,然后撒上肥,再浇水与粪,最后再用土盖上坑整个过程才算完成。那时候我比较喜欢挖坑,挖久了也就挖得挺好,村里人总会对母亲说你家的小四真不错,母亲总是笑笑说:“没办法呀,她父亲不在家,只能让她们兄妹辛苦点了”但话语中全是高兴,我也就干得更带劲了,甚至有时看浇水太慢,还会自己去找小桶帮着挑水(现在我总开玩笑对母亲说个子不高一定是因为当初帮着挑水压的)。其实挖坑撒籽都要有耐性,那时虽然不能象村里别的同龄人一样玩耍,却还是很高兴。
春后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就时插秧——春播的时间(一般不放假,放假也就两三天)。脱了鞋,把裤腿挽得老高下水田去,把一棵棵很小的秧苗插在已经划好的小长方形上,初下田时很冷,但久了就没再感觉冷了,可绝对是腰酸背痛手臂软。秧苗要插得整整齐齐,不深不浅,深了不会活,浅了一下雨就会浮在水面,太阳一晒就死了。等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再拔出来插在整块的田里,大约要一个月时间吧。那时候老师常常要叫孩子们去帮忙,而孩子们一旦被老师叫去帮忙心里便会异常地兴奋,没叫上的总想是不是老师觉得自己不好了,便会一直不高兴。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家里没有劳力,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叫我们兄妹去帮忙的,那时心里便特委屈,觉得老师偏心,其实现在才明白老师也是一片好心。孩子们去老师的田里,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着做着,也很快就完了。到了快完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使点坏,摘去几根秧苗的根,然后插上,当然如果遇上不喜欢某个老师,可能损失就到惨重点,不过也就十来根,毕竟小孩子是容易满足的。
到了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也就开始收割麦子了。孩子们便会被放回家半个月左右帮着父母收割。父母一般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然后叫我与妹睡到七点就起床煮早饭,饭后我们也得下地干活。先把麦子割了,然后再分成小堆用稻草捆上,这捆也得讲技术,不然还没搬回家就散架了,那肯定得被母亲批评一通的。然后再担回家放在一间空屋,当然那是父母的事,如果遇上天气好,就得马上晒了,然后赶着在长木凳上打出来,到最后清理干净入粮仓一般已经是深夜了。这个时节孩子是必须去帮老师忙的,不过一般是四年级以前的,孩子们除了给自己的老师收割处还得给低年级的老师收割。孩子们总是好表现自己的,且人多也就半天功夫就会把老师的地解决完了。不过如果遇上某个老师连开水也不舍给孩子们喝,而让其去喝河水时,他自然得受得损失。当然孩子不会做太过份的事,只是为了一小点满足而已。等这个农忙季节一过,孩子们回到学校,一个个晒得黑黑的。
初秋的时候也是收割水稻的时候,不过一般这个时候不用放假,因为一般是在暑期结束前,当然老师们也不用叫学生去帮忙,这基本上属于大人们的活。大家便亲朋好友或者三家五家轮流着帮着收。应该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是这个忙季,因为他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最多帮着割水稻,或者递稻把,或者在家帮着晒稻谷,或者帮着母亲或祖母煮饭,但多数情况下是在田间奔跑抓油蚱蜢。油蚱蜢的种类很多,比如千担公,风boji(字不知怎么写,农村就那样叫的)红嘴巴等等,当然它们的书名我都不知应该叫什么,只是农村的孩子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孩子们从这块田跑到那块田,从这家跑到那家,只要哪里油蚱蜢多孩子少就往哪里跑。孩子们捉住后用细长的小草把它们串成一串串的,然后拿回家洗净,拔了翅膀和腿,往厨房里一放,母亲或祖母再用油一炸,加上佐料,真的是下酒的好东西,味很香。晚上在父母吃完饭做完家务前孩子们总会把自己家的谷子收拢然后用油纸搭上,各自守在各自的谷堆边(因为村里有一块大的公用坝,大家都把谷物晒那里,一天是晒不干的,不可能搬回家晚上得守着。孩子们守着各自的谷堆讲着故事,也的确是件快乐的事。那时最喜欢的是我们兄妹坐成一圈看着天空那轮淡淡的月亮听在镇上念中学的姐姐唱那首什么月亮在白莲花什么的歌。至到现在还时常想起那首歌的旋律,只是不知到底是怎样的词。听着姐姐唱着,讲着故事,看着夜空那月亮,等父母叫我们回家时,我们总是睡着了。再回到老家时,那坝已经被开垦成地,只是那时的景却总会时常出现。
(二)木书包与铁环
那时的钱是以分甚至厘来算的,每分每厘都得用在刀刃上,一分钱可以买十块水果糖,当然现在的孩子不吃那东西了。因此父母不可能有多的钱为孩子们缝制书包,可孩子们要上学要有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